陈林;彭成;刘友平;陈鸿平;向楚兵
目的:探讨人工冬虫夏草(虫草菌液)联合糖皮质激素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虫草菌液组、强的松组、虫草菌液联合强的松组(联合组).采用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建立模型,次日起分别给药灌胃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第28天处死动物,肺组织标本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Ashcroft纤维化评分,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HYP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CTGF蛋白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上清TGF-β1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虫草菌液、强的松组能够降低肺组织纤维化评分,减少肺组织胶原沉积、HYP含量,下调肺组织CTGF蛋白表达,降低BLAF中TGF-的含量;联合组分别与虫草菌液组、强的松组比较,能够进一步减少肺纤维化评分、胶原面积、HYP含量,进一步下调CTGF蛋白、TGF-蛋白表达.结论:虫草菌液、强的松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有治疗作用,且虫草菌液联合强的松能产生协同治疗效果.
作者:许惠娟;李时悦;林云恩;刘蓉;顾莹莹;廖东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炮制对黄精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气质联用法(SD-GC-MS)和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法(P&T-TD-CC-MS)分别对黄精炮制前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SD-GC-MS鉴定出黄精挥发性成分51种,P&T-TD-GC-MS鉴定出11种化合物.炮制后黄精挥发性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均明显降低.结论:本研究从黄精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变化的角度,为进一步探讨黄精炮制的减毒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王进;岳永德;汤锋;陶吴群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菊科药用植物三角叶凤毛菊Saussurea deltoide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色谱、凝胶分子筛色谱、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角叶凤毛菊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R,6R,7E)-3-hydroxy-4,7 -megastigmadien-9 -one(1),(3S,5R,6S,7E)-5,6-epoxy-3-hydroxy-7-megastigmen-9-one (2),3 -h ydroxy-β-damascone(3),S-(+)-dehydrovomifoliol(4),megastigman-5 -ene-3β,9R-diol(5),coniferaldehyde(6),β-hydroxypropiovanillone (7),3-hydroxy-1- (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 (8),dihydrosyringenin(9),4-[(1S)-3-hydroxy-1-methoxypropyl]-2,6-dimenthoxyphenol( 10).结论:化合物1~10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黄火强;闫美娜;朴香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浓度,分别比较红花提取物及复方脑得生片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别,探讨复方配伍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以相同剂量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50 mg·kg-1)对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红花药材提取物和复方脑得生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利用3P97软件处理数据,进行药动学模型拟合并计算二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血浆浓度在0.03~2.56 mg·L-线性关系良好,血浆中低检测限和低定量限分别为10,30μg·L-1.高、中、低浓度样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1.4)%,(92.8±1.8)%,(98.4±2.0)%.大鼠灌胃给予红花提取物和脑得生片后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房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AUC0-∞,Cmax和tmax在红花提取物和脑得生片各组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专属、准确、灵敏,适用于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脑得生片中其他配伍药材可以促进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吸收,提高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生物利用度.
作者:汤建明;欧阳臻;冯旭;方静;曹旭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龙脑浓度的GC-FID测定方法,探讨新型醒脑静静脉注射后龙脑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大鼠以10.00 mg· kg-1(以艾片量计)剂量尾静脉注射新型醒脑静后,0.5,1,3,5,8,12,20,30,45 min眼底采血,分离血浆,十八烷为内标,乙酸乙酯萃取,GC-FID测定血浆中龙脑浓度,以Kinetica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龙脑血药浓度在1.67~16.67 mg·L-1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6,测得低、中、高浓度萃取回收率分别为(92.81±1.11)%,(85.38±0.86)%,(84.58±0.58)%;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3.0%.静脉注射新型醒脑静后,龙脑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1.18±0.20) min,t1/2β=(22.27±6.85) min,Cmax(Calc)=(18.76±2.10) mg·L-1,MRT=(23.84±7.67) min-1,AUC =(100.00±15.85) mg·min·L-1.结论:建立的GC-FID适用于龙脑血浆药物含量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新型醒脑静中龙脑在体内分布迅速,代谢较快.
作者:陆洋;杜守颖;陈晓兰;李鹏跃;翟永松;吴清;李冬雪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传统中药象皮和拟替代品猪皮、鱼鳞的胶原结构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了象皮胶原的佳提取条件,与拟替代品胶原对其结构和含量进行比较,采用水杨酸法测定其各自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结果:首次从象皮中提取了结构完整且质量较多的胶原,与拟替代品的胶原结构类型相似,其象皮胶原、猪皮胶原、鱼鳞胶原清除自由基能力衡量值IC5o分别为0.51,0.60,0.42g·L-1.结论:通过比较和鉴定,象皮胶原蛋白为Ⅰ型胶原,抗氧化能力较强,明确了象皮的有效成分,为今后进一步探讨象皮替代品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李春楠;孙佳明;张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了HPLC测定五味子提取物中de-hydroxy arisanlactone D,25 -hydroxy schindilactone,schindilachone A,lancifodilactone D的含量的方法.方法:Waters Symmetry色谱柱(4.6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3∶67),柱温37℃,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246 nm.结果:De-hydroxy arisarlactone D,25-hydroxy schindilactone,schindilachoneA和lancifodilactoneD的线性范围和(μg)加样回收率分别为0.075~1.800( 98.57%),0.098~0.980(96.44%),0.095~0.950(97.96%),0.053 ~0.530(97.27%).结论:该方法分离良好、精密准确、能用于五味子提取物中4种类三萜内酯类物质的定量分析.
作者:韩晓萍;李德坤;周大铮;林瑞超;刘丽芳;叶正良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对源于蟾蜍的新资源蟾衣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对蟾衣提取物及分离得到的主要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蟾衣粗粉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提取物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结合结晶法对化合物进行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对95%乙醇提取物及分离得到的主要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从蟾衣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胆甾烯酯(1),胆甾醇(2),5α,8α-epidioxycholesta-6-en-3β-ol(3),胆甾-5-烯-3β,7β-二醇(4),胆甾-7-烯-3β,5α,6β-三醇(5),3-十八烷氧基-1,2-丙二醇(6),△4,5(E),△9,10(Z)-鞘胺醇-正十五碳酸酰胺(7)和蟾蜍噻咛(8);抗肿瘤活性筛选表明,蟾衣95%乙醇提取物和分离得到的主要化合物对试验的细胞株均无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蟾衣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5~7为首次从中华大蟾蜍和蟾蜍属中分离得到.
作者:高慧敏;吴喜燕;李宗云;游云;张毅;王智民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对溪黄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萃取,硅胶、凝胶和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波谱学技术(1D和2D NMR.MS,IR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出6个化合物,分别是ent -1α,7α,14β,20-tetrahydroxy-11,16-kauradien- 15 -one(1),kamebakaurin(2),dihydrokamebakaurin(3),rabdoinflexin A (4),胡萝卜苷(5),β-谷甾醇(6).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郑琴;崔炯谟;傅宏征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对龙胆科Gentianaceae獐牙菜属植物毛萼獐牙菜Swertia hispidicalyx Burk.的干燥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 MS,1H-,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2个口山酮,2个裂环烯醚萜,2个三萜,2个甾体,以及3个其他类化合物,它们分别鉴定为1,3,5,8-四羟基口山酮(1,3,5,8-tetrahydroxyxanthone,1),1,5,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1,5,8-trihydroxy-3-methoxyxanthone,2),龙胆内酯( gentiolactone,3),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4),3,4-dihydro-1H,6H,8H-naphtho[1,2-c:4,5-c',d']dipyrano-1,8-dione(5),(+)-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6)],松柏醛(trans-coniferyl aldehyde,7),山楂酸(maslinic acid,8),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9),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毛萼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作者:蒋富强;张雪梅;马云保;耿长安;江志勇;陈纪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醒脑静微乳体外释放的特性,探讨其释药机制.方法:采用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GC测定龙脑含量,以透析法研究醒脑静微乳的体外释放并利用药物释放模型方程拟合释放曲线.结果:微乳中水溶性成分栀子苷2h内基本释放完全,释放符合Weibell方程,脂溶性成分龙脑释放符合一级方程.结论:微乳中不同性质的药物成分释放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各成分分布于微乳的不同相中.
作者:王珊;杜守颖;陆洋;陈晓兰;宋逍;李冬雪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建立微渗析实验模型,并对葛根素在麻醉家兔眼内的药物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手术将微渗析探针植入麻醉家兔的眼前房室内,待灌流平衡之后眼部给予1%葛根素滴眼液100 μL,于不同时间收集渗析液,HPLC测定;流动相为甲醇-0.1%柠檬酸水溶液( 30:7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49 nm.结果:给予自制葛根素滴眼液后,其能够迅速吸收进入眼前房室中,在1h达到峰浓度,Cmax为(2.52±0.31) mg·L-1,然后渐渐降低,但在消除阶段3.5h左右出现另外1个较低的峰浓度.可能是由于葛根素抑制了房水的生成,导致药物浓度的升高.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0-t)为(5.04±0.21)mg·h·L-1,半衰期( t1/2)为(0.38±0.13)h.结论:采用微渗析技术,能够用于测定葛根素眼部的药物动力学,并且为葛根素滴眼液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药动学参数.
作者:姚晨;周绣棣;曲涛;位冬昱;慕宏杰;梁荣才;王爱萍;孙考祥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考察不同炼制温度和用量的羊脂油制淫羊藿对肾阳虚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皮质酮(CORT)建立肾阳虚大鼠模型,以淫羊藿总黄酮为阳性对照,以症状体征、动物抓力、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睾酮含量等为评价指标,3种制淫羊藿(羊脂油炼制温度与加入量分别为250℃,30%;120℃,30%;120℃,20%)和生淫羊藿经水提取灌胃给药,考察不同样品对肾阳虚大鼠的药理作用.结果:3个炮制品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强生品的温肾壮阳作用,其中以120℃,30%的制淫羊藿增强效果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肾阳虚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HPAT)轴病理改变和功能抑制状态有关.结论:辅料羊脂油的炼制温度影响辅料质量,进而影响饮片药效.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阐明制淫羊藿炮制原理及建立炮制辅料的国家标准提供实验数据.
作者:李寅超;黄兰岚;赵宜红;王彩芳;李娆娆;谷艳;刘学武;黄璐琦;王随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究野芝麻的开花生物学特性,为今后野芝麻的栽培和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田间定株、定时观察记录,并统计野芝麻的群体、花序和单花开花过程;用TTC法测定花粉的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与结论:野芝麻具两性花,为轮伞花序,每轮有花4~14朵;花期4-6月,单花花期约3d;从花朵刚开放到开花后8h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都较强,两者有效可遇期约为8h;野芝麻繁育类型为兼性异交,自交亲和,有时需要传粉者;传粉媒介主要是蜂类.此外,探讨了野芝麻育种中适宜采用的育种途径.
作者:张栋;周守标;刘坤;夏青;洪欣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对比研究淫羊藿苷( icariin,I)与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rat calvarial osteoblasts,ROB)增殖与分化成熟的影响及其药理活性的强弱.方法:取新生SD大鼠颅骨,多次酶消化法获得成骨细胞,培养子含10% FBS的MEM培养液中,3d后首次换液,铺满90%皿底后传代培养;I与G的作用终浓度为1×10-5 mol·L-1,增殖分析采用96孔板,MTT法分析;分化成熟分析采用24孔板,于成骨性诱导培养第3,6,9,12天分别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钙盐沉积量、骨钙素,第12天进行ALP组织化学染色、茜素红染色和钙化结节计数;于成骨性诱导培养0,6,12,24,48,72 h提取总RNA,Real-time RT-PCR法检测Runx-2,bFGF,IGF-I,Osterix( OSX)等成骨性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终浓度为1×10-5 mol·L-1的I与G均不促进ROB的增殖,均能显著提高细胞ALP活性、增加钙含量、促进骨钙素分泌,并增加钙化结节数量;同时上调Runx-2,bFGF,IGF-I和Osterix等成骨性相关因子的表达量;在成骨细胞水平上I促进ROB矿化成熟的药理学活性明显强于G的活性.结论:1×10-5 mol·L-1的I与G均能促进ROB矿化成熟,均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但在成骨细胞水平上I促进ROB矿化成熟的药理学活性显著强于G.
作者:明磊国;陈克明;葛宝丰;马慧萍;周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为了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机制、药物筛选、药效评价、治疗方案优化,目前建立了许多模拟人类脑缺血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如何根据中药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候选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并将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与临床疾病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保证动物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对临床前中药药理研究与药效评价的有效药物,在临床上获得更好的疗效,提供方法学保证和有效的中药创新药物筛选与研发评价的研究工具.
作者:孙蓉;张亚囡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不同配伍比例交泰丸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加高脂高热卡喂养的方法建立大鼠T2DM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交泰丸1组(黄连-肉桂2∶1)、交泰丸2组(黄连-肉桂4∶1)、交泰丸3组(黄连-肉桂10∶1)、二甲双胍组,各治疗组分别给与相应药物灌胃治疗,另设正常对照组.干预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脂(TC,TG,HDL-C,LDL-C)、血浆肝酶活性(ALT,AST,AKP,γ-GT)、血清脂联素、游离脂肪酸(FFA)和肝组织病理学的差异.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空腹血糖(FPG)、餐后1 h(PG-1 h)和餐后2 h(PG-2 h)升高,TC,TG,LDL-C,FFA,血浆肝酶活性均升高,HDL-C和脂联素水平均下降(P<0.01),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OGTT改善,TC,TG,LDL-C,FFA、血浆肝酶活性均下降,HDL-C和脂联素水平均升高(P<0.05,P<0.01),肝组织脂肪变性减轻;与二甲双胍组比较,交泰丸1组HDL-C明显升高(P<0.05),AKP,γ-GT均明显降低(P<0.05,P<0.01),交泰丸2组γ-GT降低(P<0.05),交泰丸3组AST,AKP,γ-GT降低(P<0.05,P<0.01);与交泰丸1组比较,交泰丸2组HDL-C降低,AKP升高,交泰丸3组HDL-C降低(P<0.05).结论:不同配伍比例交泰丸对大鼠T2DM都有一定治疗作用,而以交泰丸1组疗效佳.
作者:汪健红;陆付耳;董慧;龚艳琳;徐丽君;邹欣;陈广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急性胰腺炎为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部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1],急性胰腺炎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临床上以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尿淀粉酶升高为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急性胰腺炎发病率明显增高.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加味承气汤,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牛晓亚;许有慧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线粒体途径在葛根素(PUE)诱导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葛根素高、中、低剂量(1.5×104,1.5×10-4,1.5×10-5 mol·L-1)干预体外培养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观察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9,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葛根素加药组与正常组相比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葛根素可使Caspase-9的蛋白表达增强,Bcl-2蛋白表达下降而Bax蛋白表达升高,葛根素对PASMC的诱导作用还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葛根素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PASMC凋亡.
作者:张晓丹;赵凤华;张秀梅;盛洁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CE-DAD)同时测定地耳草中芦丁、异槲皮苷、金丝桃苷、槲皮苷、山柰酚及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选择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模式,以40 mmol·L-1硼砂缓冲液(pH 8.62)为电泳介质,未涂渍标准熔融石英毛细管(75 μm ×64.5 cm,有效长度56 cm)为分离通道,分离电压为25 kV,检测波长为206nm,毛细管温度为25℃,压力进样为5 kPa,8 s.结果:6种黄酮的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5 3);加样回收率为98.8% ~103%.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较好,可用于地耳草药材质量的评价和控制.
作者:韩乐;刘训红;吴启南;李俊松;蔡宝昌;王丽娟;傅兴圣;陆爱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