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叶丽;倪健;尹兴斌;沈小春
目的:探索菱叶红景天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技术并优化体外繁殖体系.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别研究外植体种类、植物生长物质种类和浓度对菱叶红景大愈伤组织的诱导、丛生芽的产生以及生根诱导的影响,实验数据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影响菱叶红景天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依次为外植体>2,4-D>6-BA,叶片产生愈伤组织佳的培养基为MS附加2,4-D 1.5 mg·L1和6-BA 0.5 mg·L-1;影响菱叶红景大丛生芽诱导的因素依次为外植体>NAA>6-BA,茎段产生丛生芽佳的培养基为MS附加6-BA 1.5 mg·L-1和NAA 1.0 mg·L-1;试管苗生根的佳培养基为1/2MS附加IBA 1.0 mg·L-1,生根率可达90%以上,生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98%以上.结论:本试验初步建立了菱叶红景天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的基本体系.
作者:康联伟;李翠芹;王喆之 刊期: 2010年第24期
目的:通过研究儿泻康贴膜中的有效成分--胡椒碱的离体透皮吸收的行为及其定量分析,探讨儿泻康贴膜中的胡椒碱体外透皮的可行性,为中药内病外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胡椒碱不同时间对小鼠离体皮肤透皮吸收率.结果:胡椒碱经离体小鼠皮肤的透皮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52 h后胡椒碱的渗透率为78.51%,且保持基本不变.结论:胡椒碱能透皮吸收,且本方法简单,稳定易行,可控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儿泻康贴膜中胡椒碱的透皮吸收的测定.
作者:高叶丽;倪健;尹兴斌;沈小春 刊期: 2010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绿原酸及与黄芩苷配伍后静脉推注给药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兔子10只,分为两组,Ⅰ组耳缘静脉推注绿原酸溶液6 mg·kg-1,Ⅱ组耳缘静脉推注绿原酸6 mg·kg-1和黄芩苷90 mg·kg-1,采用HPLC测定血浆中的绿原酸浓度,用Kinetic软件求算其药物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绿原酸单用及与黄芩苷配伍静脉给药后,其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Ⅱ组绿原酸的AUC0-∞较Ⅰ组明显增大.结论:黄芩苷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绿原酸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
作者:李朝霞;倪健;方冠南;高叶丽;魏嘉 刊期: 2010年第24期
目的:采用定量指纹图谱为主要技术手段,评价中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建立起中药生产过程控制模式.方法:以桂枝茯苓胶囊为例,通过对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40%醇提浸膏、水提浸膏、混合浸膏、软材及成品的定量指纹图谱的测试,考察其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结果:4种中间体及成品各自10批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66~0.999,10批成品指纹图谱中没食子酸、芍药苷、苯甲酸、肉桂酸、苯甲酰芍药苷、桂皮醛及丹皮酚等特征峰定量结果的RSD<1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行,对中药过程质量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家春;梁娜;肖伟;毕宇安;王振中 刊期: 2010年第24期
目的: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杜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选取了3个不同产地的41个杜仲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用近红外光谱仪漫反射方式在12000-4000 cm-1采集相应样品的光谱,利用仪器自带的OPUS软件优选了光谱的预处理方法,并用偏小二乘法(PIS)建立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和光谱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模型.结果:对光谱进行一阶导数和减去一条直线相结合处理后,在7502~4597.6 cm-1能有效地提取光谱中的信息,经交叉验证后校正集相关系数(R2)为0.9264,校正集标准偏差(SEC)为0.029,预测集标准偏差(SEP)为0.026.结论:杜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和近红外光谱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适合于此中药指标性成分的快速分析.
作者:李伟;孙素琴;覃洁萍;易艳红;杨美华 刊期: 2010年第24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连黄柏中木兰花碱含量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后,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 ODS色谱柱(4.6 mm ×150 mm,5 μm)分离,流动相甲醇-水(60:40);流速0.8 mL·min-1.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ESI)方式,正离子采集,以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模式对木兰花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木兰花碱在4.352~2720pg·L-1线性关系良好.黄连、黄柏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8%以上.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黄连黄柏中木兰花碱的含量测定,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范胜军;于大海;顾袁琴;张明宇;张琳;李国玉 刊期: 2010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大鼠脑片AD模型磷酸化Tau蛋白(Phosphory protein Tau,P-Tau)及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subunit 1,NR1)、亚单位2B(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subunit 2B,NR2B)的表达影响.方法:将5周龄雄性Wistar大鼠脑片(含皮层和海马)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人参皂苷Rg1组,每组10张脑片,脑片放置盛有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的6孔板中培养,温度(32.0±0.5)℃,整个过程ACSF中持续通人混合氧气(95%O2+5%CO2).人参皂苷Rg1各组ACSF中首先加入人参皂苷Rg1(60,120,240μmol·L-1)作用2h,然后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各组ACSF中分别加入冈田酸(okadaic acid,OA)1μmol·L-1作用3h,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技术等方法,检测皮层和海马P-Tau,NR1,NR2B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片P-Tau的表达增加(P<0.05或P<0.01),NR1,NR2B的表达降低(P<0.01);人参皂苷Rg1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脑片P-Tau的表达降低(P<0.01或P<0.05),NR1,NR2B的表达增加(P<0.01或P<0.05),其中以高剂量人参皂苷Rg1组效果佳.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以降低大鼠脑片AD模型P-Tau表达水平,并能上调学习记忆相关蛋白NRI,NR2B的表达,以此途径发挥抗痴呆作用.
作者:李玺;刘颖;张欣;袁海峰;权乾坤 刊期: 2010年第24期
目的:采用复杂系统熵方法,分析抗肺痨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用于防治肺痨的方剂,录入数据库,分别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复杂系统熵方法,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系数、常用药对和核心组合.结果:根据477首方剂的分析,确定了防治肺痨方剂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36个,核心组合47个.结论:复杂系统熵方法能很好地用于方剂组方规律的研究.
作者:唐仕欢;陈建新;杨洪军;王波 刊期: 2010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剂生产中1次醇沉中浓缩液水含量、加入乙醇的浓度和乙醇加入量等3个重要工艺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对醇沉上清液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中心组合设计进行试验,建立了浓缩液水含量、加入乙醇的体积分数和醇料比等工艺条件和醇沉中总固体去除率、丹参素保留率和丹参素纯度等3个指标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模型分析各个工艺参数对3个指标的影响.结果: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预测结果和实测值的相对偏差在3%以下.浓缩液水含量下降和加入乙醇的体积分数提高都有利于沉淀固体和提高丹参素纯度,但会造成丹参素损失更多.醇料比的增加有利于产生沉淀,但是对于丹参素保留率和纯度都会有先增加后下降的效果.结论:为了取得更好的醇沉效果,生产中应该根据浓缩液含水量和待用乙醇的体积分数适当调整加醇量.
作者:龚行楚;严斌俊;瞿海斌 刊期: 2010年第24期
目的:研究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的化学成分,并筛选其止血活性成分.方法:应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测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对家兔体外血液凝集参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影响.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2个二萜:7α-hydroxy sandaracopimaric acid(1),16,17-dihydroxy-3-oxophyllocladane(2);2个酚苷:acteoside(3),samioside(4);3个三萜:2α,3α,24-三羟基-乌索烷-12-烯-28-酸(5),2α,3α,19α-三羟基-乌索烷-12-烯-28-O-β-D-葡萄糖苷(6),2α,3α,19α,23-四羟基-乌索烷-12-烯-28-O-β-D-葡萄糖苷(7);4个黄酮:鼠李秦素(8),5-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9),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10),木犀草苷(1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所有化合物均无明显缩短PT的作用(P<0.01),化合物3,4,7,10有显著缩短APTT的作用(P<0.01),化合物5对TT有明显的延长作用(P<0.01),化合物8对FIB有显著增加的作用(P<0.01).结论:化合物2,4,10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6,7,9为从裸花紫珠中首次分得.裸花紫珠可能是通过影响内源性凝血途径发挥止血作用.
作者:张洁;李宝泉;冯锋;唐于平;柳文媛 刊期: 2010年第24期
目的:通过不同纯度绿原酸的致敏试验结果,结合对文献的综合分析,揭示绿原酸的非致敏原性.方法:设定了不同纯度绿原酸提取物组(绿原酸20%-99%)、注射用绿原酸组、不同纯度绿原酸提取物和注射用绿原酸的透析内液组和外液组、过期和降解后的注射用绿原酸组作为受试药物,以豚鼠和大鼠为受试动物,分别采用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和皮肤被动过敏试验进行致敏性验证;采用LC-MS法鉴定了透析内液中大分子残留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结果:质量分数高于92%的绿原酸提取物、注射用绿原酸及其降解物和含小分子的透析外液均未发生过敏反应;质量分数低于40%的绿原酸提取物及其透析内液均被LC-MS鉴定出大分子化合物并且发生明显的过敏反应.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和国内外相关文献,均证明了绿原酸没有致敏原性,而低纯度提取物中存在的大分子物质才与致敏反应密切相关.
作者:吴晓冬;杨华蓉;林大胜;张洁;罗飞;徐小平 刊期: 2010年第24期
目的:研究铝胁迫对桔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铝溶液浸种处理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种子24 h后,于光照培养箱内培养.结果:考察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总趋势是铝毒害性与其浓度成正比,紫花桔梗种子对铝毒的耐受性比白花桔梗种子稍强;检测桔梗幼苗细胞的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含量、POD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与处理浓度高低有相关性.结论: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对铝毒的耐受性存在一定差异,以紫花桔梗耐铝性高于白花桔梗.
作者:祝丽香;王建华;房信胜;王勇;郝俊凯;马伟伟;焦天颖 刊期: 2010年第24期
目的:应用超高压技术提取虎杖中虎杖苷和白藜芦醇,并结合均匀设计试验优选佳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试验U9(96)对虎杖中虎杖苷和白藜芦醇超高压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选,并与同流提取、超声提取和微波提取进行比较.结果:超高压提取虎杖苷及白藜芦醇的佳工艺条件为溶剂55%乙醇,压力170 MPa,液固比30 mL·g-1,提取时间120 s;此提取条件下虎杖苷及白藜芦醇的提取率分别为14.29,2.53 nag·g-1;虎杖苷提取率分别高出回流提取46.1%,超声提取6.4%和微波提取28.5%,白藜芦醇提取率分别高出同流提取67.5%,超声提取29.7%和微波提取24.6%.结论:超高压提取作为一种新兴的中药提取技术,具有提取率高、提取温度低、耗时短、能耗少等优点,为虎杖中虎杖苷及白藜芦醇的提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
作者:廖国平;贺帅;张忠义 刊期: 2010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脑心多泰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小板a-颗粒膜糖蛋白(CD62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中医证型为阳亢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2例随机分为脑心多泰胶囊+培哚普利组(治疗组)和培哚普利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2例.观察患者服药8周前后临床症状,血压,血浆PAI-1,vWF和CD62p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浆PAW,vWF和CD62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压降低,但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血浆PAI-1,vWF,CD62p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心多泰胶囊有治疗阳亢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作用,对改善阳亢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有效.
作者:杨建梅;王国印;王佑华;苑素云;周端 刊期: 2010年第24期
目的:在HPLC法同时测定淫羊藿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含量的基础上,建立一测多评法的方法学考察模式,验证此方法在淫羊藿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应性.方法:以淫羊藿药材为研究对象,药材中4个主要有效成分为指标成分,分别建立淫羊藿苷与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间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药材中该4个指标成分的含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12批淫羊藿药材中4个指标成分的含量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用一测多评法控制淫羊藿药材的质量是可行的、准确的.
作者:于霄;宋静;熊志立;李发美 刊期: 2010年第24期
目的:研究赤芍总苷诱导K562肿瘤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及相关基因变化.方法:通过MTT,流式细胞仪,实时定量PCR,Western-blot等方法研究caspase-3 mRNA,caspase-9 mRNA,caspase-8 mRNA,细胞色素C,Bcl-2,Bcl-XI,Bax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MTT法显示赤芍总苷可抑制K562细胞生长,具有量效-时效关系,caspase-3 mRNA,caspase-9 mRNA增加,细胞色素C含量增加,caspase-8 mRNA无显著变化.调节基因蛋自表达也有所变化,Bcl-2,Bcl-Xl下调,Bax上调.结论:TGC主要通过线粒体途径,当细胞受到死亡信号刺激,与Bcl-2或Bcl-Xl蛋白相结合的Bax蛋白就会被置换出来,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释放出一系列物质,导致K562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许惠玉;陈志伟;周丽;牛建昭 刊期: 2010年第24期
目的:探索巫山淫羊藿种子休眠特性并筛选有效的打破休眠方法.方法:浸种称重法测定其种皮透水性;生物测定法检测种内发芽抑制物;层积结束后,解剖观察种胚发育情况,计算发芽率及发芽势.结果:浸种5 h后,种子吸水率达41.86%;不同种子浸提液可显著抑制白菜幼根生长;5℃低温层积效果为显著,90 d后种子胚率由处理前15.39%增至86.21%;低温层积后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巫山淫羊藿种皮无明显吸水障碍,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为胚形态后熟及发芽抑制物;低温层积较其他方法可显著促进种胚形态发育,提高发芽率,是佳的破眠方法.
作者:樊家乙;郭巧生;刘作易;朱国胜;周宁;贺勇 刊期: 2010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评价芩连四物汤及其各部位对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的影响,并探讨物质基础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制备各部位样品(QL-1QL-14);采用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评价该方及各部位的生物效应;采用HPLC-DAD-ESI-MS法对活性显著部位QL-3中的主要色谱峰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芩连四物汤拮抗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主要活性部位是QL-1,QL-3,QL-5,QL-7,QL-11 5个部位;通过标准化合物对照及质谱特征对活性显著部位QL-3色谱峰进行了归属和指认,鉴定了其中29个化合物分别为苹果酸、没食子酸、梓醇、原儿茶酸、桃叶珊瑚苷、川芎嗪、香草酸、咖啡酸、芍药内酯苷、小檗红碱、芍药苷、四氢巴马汀、黄连碱、药根碱、益母草苷、甲基黄连碱、阿魏酸、巴马汀、小檗碱、野黄芩苷、黄荃素-7-O-葡萄糖苷、黄芩苷、地黄苷C、汉黄芩苷、白杨素-7-O-葡萄糖苷、千层纸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结论:芩连四物汤拮抗离体子宫收缩模型的主要活性部位为挥发油部位及去除大分子的醇沉上清液小分子部位;醇沉上清液小分子部位经大孔树脂吸附醇梯度洗脱得到了水洗脱部位,20%及60%醇洗脱3个活性部位.
作者:刘春美;唐于平;华永庆;尚尔鑫;段金廒;吴德康;丁安伟 刊期: 2010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乌骨藤脂溶性成分的抗肿瘤活性,并分析其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中药乌骨藤的脂溶性成分,采用MTT法研究其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并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乌骨藤脂溶性成分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同时分析了其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24个化合物,并测定了相对含量.结论:乌骨藤的脂溶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其药理活性与所含有的化学成分相关.
作者:张慧;裴志东;张修亚;康廷国 刊期: 2010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昆明山海棠对肾炎大鼠血清中IL-1,IL-6及TNF-α的影响,初步探讨昆明山海棠治疗慢性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兔抗鼠肾毒血清注射人正常大鼠体内,诱导产生慢性肾小球肾炎,在该模型上,用昆明山海棠给药4周,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IL-1,IL-6和TNF-α,同时测定相关指标,并设模型对照组及雷公藤和强的松阳性对照.结果:昆明山海棠能显著降低IL-1,IL-6,TNF-α的产生.结论:昆明山海棠治疗慢性肾炎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细胞因子的调节有关.
作者:伍小波;徐嘉红;罗先钦 刊期: 2010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