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易;曹金一;梁云;黄文华;郭宝林
目的:建立头花蓼及热淋清颗粒中槲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TM)(钻石)C_(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1%醋酸-四氢呋喃,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8 nm,柱温25℃.结果:槲皮苷在0.082~0.408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7),头花蓼平均回收率102.3%,RSD 0.99%,热淋清颗粒平均回收率102.7%,RSD 2.2%.结论:该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控制头花蓼药材及其单方制剂热淋清颗粒的质量.为头花蓼药材规模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谢宇;张丽艳;梁斌;李孟林;唐靖雯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是我国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调和诸药等功效[1],我国甘草资源野生分布区主要为内蒙古、宁夏、甘肃以及新疆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半荒漠地区[2].研究表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甘草形成了适应干旱荒漠条件的生物特性和丰富的遗传变异[3].
作者:马春英;王文全;赵玉新;肖凯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小叶棘豆Oxytropis microphyll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叶棘豆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黄芩素(2),5-羟基-7,8,4'-三甲氧基黄酮(3),豆甾醇(4),谷甾4-烯-3β-醇(5),β-谷甾醇(6),羽扇豆醇(7),去氢木香内酯(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5,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彭程;杨中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取样数量对药材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以柔毛淫羊藿和心叶淫羊藿为样本,确定单株,以及5,10,20,30,50株个体混合6个取样数量级别,采用HPLC的方法,测定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含量以及朝藿定A、朝藿定B、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和宝藿苷Ⅰ等4个成分的峰面积.结果:同一取样数量级别各成分的3个重复测定值的RSD值以及其中一次的测量值偏离假定真实值(50株个体混合的平均值)的大偏差(大变异率)随着取样个体数的增加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不同药材、不同成分因取样数量不同产生的变化是有差异的.结论:进行淫羊藿药材含量测定时,研究样本的取样个体数不应少于10株,而取样个体数在50株以上时则更能代表研究样本的真实含量.
作者:王川易;曹金一;梁云;黄文华;郭宝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锰、铁、锌、铜4种元素对二、三年生芍药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测定施用各微量元素后芍药产量等生理指标和质量指标芍药苷的变化,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各元素在芍药根、茎、叶及土壤中的含量.结果与结论:锰、铁、锌、铜在一定水平下能显著促进芍药的生长并能提高根中芍药苷的含量,但施用过多会产生生长抑制,除锌外其他元素均不在根中积累.
作者:陈暄;张雪媛;张荣荣;王康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菊科管花蒲公英属Neo-Taraxacum植物管花蒲公英Neo-Taraxacum siphonath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C_(18)反相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的方法对管花蒲公英的抗氧化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以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并鉴定10个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1),绿原酸(2),槲皮素(3),木犀草素(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α-D-呋喃阿拉伯糖苷(6),槲皮素-3-O-α-D-吡喃阿拉伯糖苷(7),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结论:该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管花蒲公英中分离得到.
作者:施树云;周宏灏;张宇平;黄可龙;刘素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优选川芎佳超微振动提取工艺.方法:以盐酸川芎嗪和阿魏酸为测定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超微振动提取的次数、时间和溶剂用量,并与常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进行比较.结果:川芎超微振动提取佳工艺为药材粗粉加4倍量90%的乙醇超微振动提取,室温提取2次,每次15 min.在此条件下,与常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相比,提取时间缩短为原来的1/6,溶剂用量为4/7,盐酸川芎嗪和阿魏酸提取率分别为常规工艺的1.19,1.09倍.结论:超微振动提取时间短、溶剂用量少、有效成分提取率高,具有工业化推广的前景.
作者:代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番荔枝子为番荔枝科植物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L.的干燥成熟种子.作为消积杀虫类药材收载于<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年版,主要用于恶疮肿痛,驱虫.标准中只有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尚缺乏对主要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控制标准[1].
作者:李建华;邹节明;云强;钟小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干细胞移植再生心肌是近年来心血管界研究的热点,作者综述了中医药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方面的重要作用,如动员骨髓干细胞、促进干细胞增殖、成活、诱导其向心肌细胞分化等,显示出了中医药在于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吴华芹;胡元会;周育平;褚瑜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黄山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var.huangshanensis S.K.Chen属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产于黄山、歙县(清凉峰),生于海拔600~800 m的山坡灌丛和乱石堆中,是安徽特有的药用植物[1].其根有清热解毒、生津和止渴的功效,根中的天花粉蛋白有抗病毒、抗肿瘤的作用[2];其果实、果皮和种子有宽胸散结、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等功效;其籽粒营养丰富,经过炒制加工,清香可口.
作者:徐礼英;张小平;蒋继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U251人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Res作用于U251细胞系,MTT法检测Res对U251细胞生长增值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Res.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es处理前后Bcl-2,Bcl-XL,CyclinD1,STAT3的表达及Westem blot(蛋白印迹法)法检测Bcl-2,Bcl-XL,cyclinD1,Caspase-3,Bax,STAT3的表达.结果:经Res处理后的U251细胞,MTT结果显示细胞增殖现象被抑制,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FCM显示随着Res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晚期凋亡数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Bcl-2,Bcl-XL,CyclinD1,STAT3的表达下降;Westem-blot检测显示Bcl-2,Bcl-XL,CyclinD1,STAT3表达下降,而Caspase-3和Bax的表达上调.结论:Res诱导U251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Bcl-XL蛋白的表达,而上调Bax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随着Res剂量与作用时间的延长这种趋势在加强.
作者:刘宏胜;王金环;徐新女;林娜;张飚;冯学泉;罗仲秋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麻山药(薯蓣)是河北省重要的道地中药材.连年种植使麻山药土传病害加重,成为制约河北省中药材生产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麻山药根腐病害是一种常发性病害,一般造成的损失在20%以上,部分地块甚至达50%以上,在多年连作地块,有时可造成整田毁种.
作者:郭荣君;李世东;缪作清;李社增;鹿秀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河南产白花前胡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α-D-ghcopyranose-1-hexadeeanoate(1),D-mannitol monohexadecanoate(2),腺苷(adenosine,3),丁酸(butyric acid,4),eleutheroside B_1(5),apiosylskimmin(6),甘露醇(mannitol,7).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伞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村;肖永庆;谷口雅彦;马场きみ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泽泻Alisma orientalis的免疫抑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现代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测定萜类化合物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从泽泻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倍半萜类clovandiol(1),orientalol E(2),alismoxide(3),alismol(4)和三萜类4α,10α-dihydmxy-5β-H-guaj-6-en(5),alismorientols A(6),泽泻醇F(7),泽泻醇A(8),13β,17β-环氧泽泻醇A(9),23-乙酰泽泻醇B(10),1H-indole-3-carhox-ylic acid(11)和琥珀酸(12).化合物9,10和24-去乙酰泽泻醇A均具显示了剂量依赖性免疫抑制趋势.结论:化合物1,5,11和1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对化合物1的NMR波谱数据归属问题进行了修正,活性结果显示原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活性.
作者:张朝凤;周爱存;张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一类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诸多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过敏反应是中药注射剂的主要不良反应,解决此问题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本研究综述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和原因,并结合科技部支撑课题计划研究取得的初步结果,提出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的2个关键技术,即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反应研究和代谢组学研究,希望能为解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程芳;刘兆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引发技术,探讨增强夏枯草种子耐盐性的有效途径.方法:以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模拟盐分胁迫;引发处理种子置于0.8%NaCl盐胁迫下发芽.结果: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加,夏枯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下降;经过15%~35% PEG,100~500 mg·L~(-1) GA_3,0.4%~2.0% KNO_3-KH_2PO_4引发处理,3个居群夏枯草种子在盐胁迫下种子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显著提高;NaCl引发,夏枯草种子在胁迫条件下发芽率降低.结论:适量浓度聚乙二醇(PEG),赤霉素(GA_3),KNO_3-KH_2PO_4引发,可以增强夏枯草种子萌发阶段耐盐能力.
作者:张贤秀;郭巧生;沈雪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益智仁Alpinia oxyphyll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HPLC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用SRB法对化合物进行肿瘤细胞毒活性试验.结果:从益智仁的70%丙酮-水提取物中分得8个化合物,鉴定其结构分别为(9E)-humulene-2,3;6,7-diepoxide(1),3(12),7(13),9(E).humulatriene-2,6-diol(2),(-)-oplopanone(3),yakuchinone A(4),yakuchinone B(S),杨芽黄素(6),异香草醛(7),(2E,4E)-6-羟基-2,6-二甲基-2,4-庚二烯醛(8);用肿瘤细胞株A549,HT-29和SGC-7901测定了化合物1,3~5的细胞毒活性.结论:化合物1~3,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 10 mg·L~(-1)对肿瘤细胞株A549,HT-29和SGC-7901未显示出细胞毒活性.
作者:徐俊驹;谭宁华;曾广智;韩洪金;黄火强;嵇长久;朱梅菊;张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考察萸连巴布膏的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和规律.方法:试验采用改良Franz扩散装置,用HPLC法使用1种流动相测定接收液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巴马汀、小檗碱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巴马汀、小檗碱释放速率分别为0.023 9,0.015 6,0.072 5,0.819 1 mg·cm~(-2)·h~(-1/2);透皮速率分别为1.256,1.030 2,2.802 9,20.919μg·cm~(-2)·h~(-1).结论:萸连巴布剂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透皮行为为零级过程.
作者:杜茂波;刘淑芝;李曼玲;金日显;康琛;李军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慢性盆腔炎是造成慢性盆腔痛、异位妊娠和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发病率逐年上升[1].研究发现慢性盆腔炎病人有血液流变学方面的改变:血液呈浓、黏、凝、滞状态[2-3],表明慢性盆腔炎病人机体存在明显的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如何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采用临床疗效显著的自拟方盆腔炎康,对治疗前后盆腔血液流变学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欣;凌霞;陈立怀;杨宗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的病理基础包括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动脉硬化,这些病理改变与足细胞及其相关膜蛋白结构或表达异常、尿蛋白肾毒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致纤维化细胞因子过度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以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因素有关.中药可以改善影响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动脉硬化的增恶因素,从而,延缓CKD进展.
作者:窦晨辉;万毅刚;孙伟;张慧兰;陈婧;水光兴;姚建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