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赤芍提取过程质量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近红外透射光谱, 赤芍, 偏最小二乘法, 质量监控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用近红外(NIR)透射光谱法快速测定赤芍水提过程有效成分含量的新方法.方法:以HPLC为对照分析法测定了芍药苷含量,运用偏小二乘(PLS)法建立NIR光谱与芍药苷HPLC分析值之间多元校正模型,并对未知样本进行含量预测.结果:校正模型相关系数达到0.996 2,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989 5,其RMSEC和RMSEP分别为0.109,0.138 g·L~(-1),RsEP为5.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无损、准确可靠,可用于中药提取过程有效成分含量的快速监测.
中国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柑橘类黄酮诺必擂停对K56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柑橘类黄酮诺必擂停对K56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与机制.方法:构建l(562裸鼠移植瘤模型,25只裸鼠分为模型组、诺必擂停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n=5).造模24 h后分别给与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诺必擂停(12.5,25,50 mg·kg~(-1))和环磷酰胺(20 mg·kg~(-1)),连续给药18 d,处死,取肿瘤称重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组织VEGF表达及MVD的影响;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测定药物对血管新生的作用.结果:诺必擂停可显著抑制K562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瘤率达36%~58%,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能显著降低肿瘤组织内微血管生成:诺必擂停低、中、高剂量组CD34表达均低于模型组(中、高剂量组分别P<0.05,P<0.01);抑制VEGF的表达:诺必擂停低、中、高剂量组VEGF均低于模型组(分别P<0.05,P<0.01和P<0.01);抑制CAM血管新生:2,4 μg作用下CAM微血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诺必擂停可以抑制K562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以及肿瘤血管的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有关.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短柄小连翘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对短柄小连翘Hypericum petiolulatum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短柄小连翘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木脂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2R,3R)-1-O-feruloy1-8,8'-bisdihydrosiringenin(1),(-)-secoisolarici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2),isolaricire-sinol-β-4'-O-β-D-glucopy-ranoside(3),5-methoxy-9β-xylopyranosyl-(+)-isolariciresinol(4),(+)-lyoniresinol-2α-O-β-D-xylopyranoside(5),5-methoxy-9-β-xylopyranosyl一(一)-isolariciresinol(6),isolariciresinol 6a-O-β-D-glucoside(7),(+)-lyoniresinol 3α-O-β-D-xylopyranoside(8)和7-methoxy-5-benzofuranpropanol 4'-O-β-D-glucopyranoside(9).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假奓包叶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2)

    目的:研究假奓包叶的抗菌活性成分.方法:在抗菌药理活性跟踪下,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分离,运用波谱分析法和化学手段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乙醚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1)、槲皮素(2)、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3)、洋芹素-7-O-新橙皮苷(4)、木犀草素-7-O-新橙皮苷(5)、没食子酸(6)和β-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假爹包叶属植物中得到,并有一定的抑制大肠杆菌的活性;化合物6还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沙生蜡菊花中的黄酮类成分

    目的:沙生蜡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柱色谱)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沙生蜡菊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1),芹菜素-7-O-β-D-龙胆二糖苷(apigenin 7-O-β-D-gen-tiobioside,2),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cetin 3-O-rutinoside,3),芹菜素-7,4'-二-O-葡萄糖苷(apigenin-7,4'-di-O-β-D-glucopyranasideside,4),山柰酚-3,4'-二-O-葡萄糖苷(kaempferol-3,4'-di-O-β-D-glucopyranoside,5),槲皮素-3,3'-O-二葡萄糖(quercetin-3,3'-di-O-β-D-glucopyranaside,6),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 methyl ester,7).结论:化合物2,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芙蓉菊化学成分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分泌胰岛素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芙蓉菊化学成分在体外对培养的大鼠胰岛分泌胰岛素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胰岛,通过受试化合物作用前后胰岛分泌胰岛素水平的比较,考察芙蓉菊化学成分艾菊素、万寿菊黄素-3,6,7-三甲醚、5-O-甲基-myo-肌醇、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对胰岛分泌胰岛素的作用,并与阳性对照药格列苯脲进行比较.结果:万寿菊黄素-3,6,7-三甲醚对胰岛分泌胰岛素的促进作用约为空白对照组分泌水平的2倍.5-O-甲基-myo-肌醇对胰岛分泌胰岛素亦有促进作用,约为空白对照组分泌水平的1.5倍.但是,东莨菪素对胰岛分泌胰岛素有抑制作用,约比空白对照低1.9倍.结论: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胰岛分泌胰岛素功能,艾菊素、万寿菊黄素-3,6,7-三甲醚和5-O-甲基-myo-肌醇有促进作用;东莨菪素有抑制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种源益母草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目的:阐明不同种源益母草的遗传关系.方法: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来自益母草主要分布区19个种源样本.结果: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20个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164条带,其中117条带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条带比率(PP8)为71.34%,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9个益母草种源聚为3类.结论:分子标记研究结果与益母草的地理位置、形态性状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较好地揭示了益母草种源间的遗传关系,可为益母草资源划分和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国外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法规制度研究

    随着新药上市频率的加快,不断有新的、严重的、非预期的药品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出现,给广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各国政府通过立法和制定相关指南来加强和规范药品上市后的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我国政府部门也正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但存在诸如药品风险管理意识较弱、管理机构在法规操作上缺乏透明度等问题,本研究拟对国外相关法规和制度作初步探讨,以期为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北京地区不同柴胡种质根腐病初步调查

    柴胡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过去多为野生,病害仅零星发生,随着柴胡野生变家栽及人工栽培面积的逐年扩大,根腐病的发生和为害程度有逐渐加重的趋势[1-2].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HPLC测定栀子果实不同部位二萜色素类成分含量

    目的:对栀子果实、果仁、果皮中二萜色素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HPLc法同时测定3个主要成分(crocin 1,crocin 2,crocin 3)含量,kromasil C_(18)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3%甲酸水不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44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结果:3个成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0%,98.76%,97.67%.栀子果实不同部位中均含有3种二萜色素类成分,且含量有较大差异.结论:3种成分以栀子果仁中含量高,为揭示栀子果仁、果皮的不同临床功效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决明子炒制前后2类成分的含量比较研究

    目的:建立HPLC测定生、炒决明子中2类成分的方法,以期了解生、炒决明子中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使用Alltima C_(18)(4.6 mm × 150 mm,5μm),柱温30℃;流速1.0 mL·min~(-1).色谱条件I乙腈-四氢呋喃-0.1%磷酸水溶液(17:3:80),检测波长278 nm;色谱条件Ⅱ甲醇-0.1%磷酸水溶液(79:21),检测波长254 nm,分别测定2类成分的含量.通过结果分析比较2类成分在生、炒决明子中的差别.结果:2类成分5个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精密度可靠RSD<1.6%;重复性好RSD<1.8%;样品在24 h内基本稳定.2类成分5个化合物在生、炒决明子中的含量均有差异.结论:本研究为决明子饮片的质量评价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甘肃不同产地当归的比较分类研究

    目的:对甘肃36个产地的当归药材进行比较分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用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系统对HPLC指纹图谱进行处理和分析,结合相似度计算、主成分分析及欧氏距离的多维模式识别对当归药材进行比较分类.结果:通过对不同产地当归药材的分类比较发现当归药材质量与其种植环境密切相关.结论:这种方法可简便、快速地对当归药材进行比较分类,为选购原料药材和GAP种植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夹带剂对超临界CO_2萃取中草药成分的作用分析

    对夹带剂的种类、加入方式、在超临界CO_2萃取中草药成分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详细地介绍了夹带剂在超临界CO_2萃取中草药中的黄酮、萜类、甾醇、皂苷等有效成分的应用,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三七总皂苷肠溶微丸的制备及处方工艺优化

    目的:通过工艺优化,制备释放度符合肠溶制剂要求的三七总皂苷微丸.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技术,首先制备三七总皂苷载药丸芯,然后采用流化床底喷包衣设备,以丙烯酸树脂类包衣材料Eudragit L30D-55对载药丸芯进行包衣并用中心复合设计优化肠溶包衣处方.结果:所得三七总皂苷肠溶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内累积释放百分数小于5%,在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中3 h内累积释放85%以上.结论:制得的三七总皂苷肠溶微丸抗酸性好,具备较理想的肠溶特征,避免了三七总皂苷类成分在胃液中的降解.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短葶山麦冬种植基地和药材中有机氯农药及重金属残留分析

    目的:对福建泉州短葶山麦冬种植基地土壤、灌溉用水及其药材中的有机氯农药与重金属残留量进行分析评价,为山麦冬安全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GC法测定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用ICP法测定铅(Pb)、镉(Cd)、铜(Cu)、铬(Cr)、砷(As)含量.结果:泉州短葶山麦冬种植土壤、灌溉用水和药材中的有机氯农药与重金属残留存在一些差异,但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结论:泉州短葶山麦冬种植基地土壤、灌溉用水和药材符合中药材GAP标准.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白术内酯I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白术内酯I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模型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白术内酯I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性.结果:白术内酯I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度常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加入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和地高辛后,都能显著提高白术内酯I的吸收速度常数.结论:白术内酯I属于高渗透性药物,其在大鼠小肠的转运机制为被动扩散,无特殊的吸收窗,P-糖蛋白介导了白术内酯I的小肠吸收.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大黄素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TNF-α,IL-10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近交系大鼠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分为3组,每组各16对:BN→BN同基因对照组,Lewis→BN急性排斥组,Lewis→BN大黄素干预组.各组随机选取6只受体大鼠,于术后1,3,5,7 d的取尾静脉血样,ELISA法检测TNF-α,IL-10含量,并于第7日处死,检测病理组织学改变.其余每组各10只观察其生存状况和生存期.结果:大黄素干预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5.6 d,较排斥组10.9 d明显延长(P<0.05);与排斥组相比,大黄素干预组肝脏组织病理排斥反应明显降低(P<0.01),外周血TNF-α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IL-10上调,自术后3 d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黄素能够有效抑制肝移植大鼠的急性排斥反应,其作用与降低外周血TNF-α的含量,上调IL-10水平有关.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3'-甲氧基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3'-甲氧基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梗死体积、自由基变化的影响,探讨3'-甲氧基葛根素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诱导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3'-甲氧基葛根素2个剂量组(5,10 mg·kg~(-1)·d~(-1))和尼莫地平组(5 mg·kg~(-1)·d~(-1)).观察行为学的改变,脑梗死体积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3'-甲氧基葛根素具有显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少梗死体积,显著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SOD活力和降低MDA含量,其中10 mg·kg~(-1)的3'-甲氧基葛根素作用尤为显著.结论:3'-甲氧基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抗HIV药物及其靶点的研究进展

    随着AIDS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蔓延,寻找有效的抗HIV药物成为研究的重点任务.作者主要综述了近10年来抗HIV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以侵入融合过程、逆转录酶、蛋白酶及整合酶这几个位点,以及在这几个靶点上的传统中草药中抗HIV的有效成分,和已经用于临床及正在研发的一些抗HIV药物.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赤芍提取过程质量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用近红外(NIR)透射光谱法快速测定赤芍水提过程有效成分含量的新方法.方法:以HPLC为对照分析法测定了芍药苷含量,运用偏小二乘(PLS)法建立NIR光谱与芍药苷HPLC分析值之间多元校正模型,并对未知样本进行含量预测.结果:校正模型相关系数达到0.996 2,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989 5,其RMSEC和RMSEP分别为0.109,0.138 g·L~(-1),RsEP为5.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无损、准确可靠,可用于中药提取过程有效成分含量的快速监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川党参元素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川党参元素含量特征和影响元素含量的因素.方法:元素含量测定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结果:川党参植物元素含量的RSD低于其土壤中相应元素含量的RSD,不同产地川党参植物元素含量的RSD均小于50%.元素在川党参植物体内分布存在差异.结论:川党参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土壤养分含量、状态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对元素的吸收存在元素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主管:中药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