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红;万明顺;程书玉
我院于自1998年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及外伤性脑内血肿270例.大部分病例可迅速排出部分出血,但也有部分病例不能迅速减低颅内压.自2000年起我们自行设计血肿机械绞碎装置应用于微创清除效果不佳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潇;陈辉;尼占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腹外疝中常见的类型是腹股沟疝,约占腹外疝总数的90%~95%[1],故在外科临床上腹股沟疝手术被认为是基本的手术.但由于腹股沟区的解剖既精细又复杂,对腹股沟区解剖认识不清成为手术失败的基本原因,使手术有很高的失败率.经过数个世纪的不断探索,特别是16世纪现代解剖学理论建立以后,疝手术才开始遵循解剖学的基础进行,逐渐建立了现代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
作者:孙志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丙泊酚(又名异丙酚)作为新型静脉麻醉药,有起效快、效果好、苏醒迅速等优点,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儿临床麻醉,它对小儿保护作用机制的探讨也逐渐受到临床重视.尽管丙泊酚未被推荐用于3岁以下小儿,国内外均有它用于自新生儿至幼儿的报道,但丙泊酚在婴幼儿中使用的安全性还在探索中.本文综述丙白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作者:陈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GD甲亢)是临床上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系统,以周期性瘫痪为主要表现的GD甲亢,是甲亢性肌病的一种类型,有时甚至是GD甲亢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由于多数患者甲亢症状不典型,故误诊及漏诊情况时有发生,现日益引起临床方面的重视.现将我们诊治的24例GD甲亢并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王卫民;海洁;张清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于病理诊断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现在我国病理界已经广泛应用,它已成为病理医生常规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病理诊断尤其是肿瘤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为检测肿瘤组织的相关抗原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也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随着免疫组化的广泛应用,发现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深入研究免疫组化原理和技术,熟悉各种抗体真阳性反应部位,并且实现实验室间免疫组化标准化,使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起到大的辅助作用.
作者:张发顺;王连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87例老年病人为一组,同期其他心肌梗死病人为对照组,分别给予静脉溶栓和(或)冠脉介入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与结论 老年心肌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不如其他病人,冠脉介入治疗效果与其他病人接近.
作者:曾显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5例乳腺肿块进行检查,并对超声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5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诊断27例为良性肿块,18例为恶性肿块,超声误诊2例(2例超声诊断:考虑为乳腺瘤样增生).乳腺肿块声像图诊断中,以边界回声特征为重要,它是肿块良恶性鉴别的关键.典型乳腺癌形态不规则,呈蟹足样,边界不清,同时能检出丰富血流信号.结论 高频二维超声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表现对乳腺肿块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玲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儿童眼球穿孔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儿童眼球穿孔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5例眼球穿孔伤患儿,其中男98例,占78.40%,女27例,占21.60%.治疗前视力低于0.05为盲者111例,占88.80%,治疗后76例,占60.80%;视力低于0.3者为低视力,治疗前118例,占94.40%,治疗后95例,占76.00%.结论 儿童眼球穿孔伤是多部位的复合伤,往往损伤很重,治疗是否及时、正确与预后有重要关系,应强调预防为主.
作者:王锋;杨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0年2月~2004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9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口服,从小剂量开始,依病人耐受性,逐渐增加剂量,目标剂量(50~100)mg/d,总疗程1年.分别于治疗前、后20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液生化检查,了解心脏功能与心脏结构变化以及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后20周与治疗前比较心功能改善、心室重构逆转均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美托洛尔可逆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并有效改善心功能.
作者:马志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通过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同时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血脂水平、凝血时间改变等.结果 应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效率可达93.86%.结论 该药疗效好,患者耐受性好,副作用少,可作为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线药物.
作者:王重吾;王应高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胃镜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老年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胃镜检查阳性86例,其中胃溃疡75例,十二指肠溃疡7例,复合性溃疡4例;临床表现无规律的中上腹痛71例,食欲不振59例,恶心、呕吐23例,消瘦或贫血者27例,伴上消化道出血者18例,幽门梗阻者8例,穿孔2例.结论 老年性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不典型,应适当放宽胃镜检查指征以提高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诊治率,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卢世建;王志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TEE)在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前对左房小血栓及浓云雾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拟行PBMV的二尖瓣中重度狭窄的患者30例,进行经胸及食管超声检查.结果 经食管超声对左房浓云雾影及左心耳小血栓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达100%.结论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前,行经食管超声检查是可靠、必要的检查手段.
作者:吴强;陶山;向伦祥;王少璐;何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方法 5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前均经腹部和阴道超声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经腹部超声诊断30例,准确率约52%(30/58),经阴道超声诊断58例,准确率100%(58/58).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病简单、安全、可靠.
作者:李勤英;吴桂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具有典型胸前疼痛、异常Q波伴STT的演变和血清酶学曲线变化,诊断并不困难,但典型者仅占AMI的70%~80%,仍有20%~30%的病人,尤其老年人和少见特殊心肌梗死,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容易误诊,耽误治疗,造成死亡.因此,提高对不典型心肌梗死认识,对降低AMI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现将常见不典型心肌梗死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何才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慢性病患者手背静脉穿刺的科学应用,减轻静脉损伤和病人的痛苦.方法 采用44例手背静脉标本和216例活体成人手背静脉样本,观察手背静脉在各区的形态走行及类型,确定适宜的穿刺方案.结果 测得指背静脉外径为(1.6±0.3)mm,手背静脉外径为(2.2±0.4)mm,头静脉外径为(3.4±0.5)mm,贵要静脉外径为(2.8±0.4)mm.慢性病患者手背静脉也可分为不同类型,但管径变化不明显.结论 手背静脉穿刺应依据病人浅静脉类型,科学应用,可减少静脉损伤,减轻病人痛苦.
作者:郭盈;暴银素;郭进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已成为西方国家终末期肾病(ESRD)常见的病因,占所有引起终末期肾病相关疾病的1/3强,而国内糖尿病肾病在ESRD病因中也已接近20%左右[1],因此如何进行有效防治,是当前糖尿病与肾病学者们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2].我们自2004年10月~2005年12月应用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Ⅳ期患者28例,观察其降低尿蛋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司献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吸引器头辅助高频电凝治疗鼻腔深部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509例鼻腔深部出血病人应用鼻内镜下金属细头吸引器辅助高频电凝进行治疗.结果 全部病人除1例外均获一次性成功.结论 鼻内镜下金属细头吸引器联合高频电凝治疗鼻腔深部出血视野清晰,能准确暴露出血部位,且安全、有效,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良刺激.
作者:张智风;周世华;王斌;刘艺;姜丽萍;冯淑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为促进糖尿病足患者肢端慢性溃疡的愈合,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2例糖尿病足肢端慢性溃疡患者在全身控制血糖、控制感染的同时,局部采用高锰酸钾浸浴联合碘附湿敷治疗方法.结果 11例患者肢端慢性溃疡2~8周愈合,恢复肢体功能,1例因经济原因截肢致残,经长期随访,疗效稳定.结论 本疗法简单、方便、经济,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糖尿病足肢端慢性溃疡的常规护理方法.
作者:黄海平;唐志浩;徐贞;赵晓梦;赵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格拉司琼在肿瘤化疗中的止吐作用.方法 30例化疗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所有病人均化疗2个周期以上,同一病人每周期所用化疗药物及剂量相同,化疗前常规静冲地塞米松10mg、安定10mg,化疗前后各肌注胃复安20mg.A组第1周期和B组第2周期(合称观察周期)化疗前静冲格拉司琼3mg;A组第2周期和B组第1周期(合称对照周期)不用格拉司琼.结果 观察周期有效率83.3%,对照周期有效率56.6%,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格拉司琼预防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与其他药物有协同作用.
作者:王爱英;张毛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β-七叶皂甙钠联合微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 82例新生儿硬肿症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儿均采用暖箱复温、防治感染、合理供给热卡和液体、纠正器官功能衰竭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0.1mg/(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5d为一疗程,微量肝素25U/(kg·d),分2次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至硬肿消退后停药.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且治疗组复温时间、硬肿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未发生肺出血.结论 β-七叶皂甙钠联合微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确切,且无出血等副作用.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