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卢红霞;张吉重;崔永光;郭艳青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静脉溶栓, 急性循环功能障碍, 静脉溶栓治疗, 严重心律失常, 现报告如下, 非溶栓治疗, 重症疾病, 疼痛, 临床表现, 患者, 对比观察, 血清酶, 胸骨后, 心电图, 突发性, 上腹部, 压迫, 下颌, 特征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疾病.临床表现呈突发性、持久剧烈的胸骨后压迫性疼痛,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上方等.且常有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及某些血清酶的增高,伴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静脉溶栓是治疗AMI的一种重要方法.我院对2000年1月~2006年1月溶栓和非溶栓治疗的180例AMI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以了解静脉溶栓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阿司匹林加奥美拉唑或氯比格雷预防复发性溃疡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加奥美拉唑或氯比格雷预防缺血性血管疾病复发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对比.方法 对我院心内科住院80例服用了阿司匹林防治血管疾病同时因溃疡出血而就诊的病人,在溃疡愈合后且测幽门螺旋杆菌为阴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加奥美拉唑组41人,氯比格雷组39人,分别在治疗半年后观察复发性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在接受阿司匹林加奥美拉唑治疗组出血率为2.4%,在接受氯比格雷治疗组出血率为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有阿司匹林所致溃疡出血史、而其溃疡已在接受研究药物治疗前愈合的病人中,加奥美拉唑在预防复发性溃疡出血方面优于氯比格雷.

    作者:李彩霞;包捷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基层医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综合征,其发病率较高,极易发展为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积极治疗UAP可预防AMI的发生.在广大基层医院,不具备介入条件,药物治疗是惟一的手段,我院自2002年开始对UAP病人采用小剂量尿激酶(UK)溶栓疗法,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俊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孕妇体操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过高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之一,大约有60%正常足月儿和80%早产儿出现黄疸[1].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受损引发胆红素脑病,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在优生、优育学方面和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玉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46例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2003年2月至2005年12月我科住院部共收治4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红;李沫民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奥利司他干预治疗肥胖并糖耐量减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减重药奥利司他对肥胖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降脂作用及对糖耐量状况的影响.方法 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出64例IGT患者,随机分成奥利司他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疗程20周;两组体重、腰围、血糖、血脂等临床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疗程结束时对基线资料进行复查、分析.结果 奥利司他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血糖、血总胆固醇(TC)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奥利司他对肥胖并IGT患者的干预治疗,能够逆转IGT为正常糖耐量或延缓IGT患者向2型糖尿病(T2DM)的发展.

    作者:张可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黛力新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 旨在探讨黛力新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63例心脏神经症的病人,男18例,女45例,平均年龄为(43±11)岁,采用开放、随机、平等对照的方法将病人分为黛力新组(n=31),黛力新1~3片/日;对照组(n=32),谷维素片30~60 mg/日,刺五加3~9片/日,疗程均为1月.结果 黛力新组总有效率为90.31%,对照组为56.7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黛力新能有效消除心脏神经症的抑郁情绪及躯体症状.

    作者:李淑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胸腹联合伤的救治体会

    胸腹联合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损伤.胸腹腔脏器损伤并伴有膈肌损伤,病情复杂,进展快,诊治难度大,病死率高.我院1998年1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35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现将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光;田蕊;马志强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透析室护士的职业损伤及防护对策

    医务人员的职业损伤是指在诊疗及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医务人员意外地被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自身破损皮肤或被带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利器刺破皮肤,而导致被感染.由于血液透析室护士每天的工作内容与血液密切相关,且透析室环境封闭,设备繁杂,因此在工作中比其他科室的护士有更多的潜在职业损伤率,如果护士的防范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防护措施落实不严,可致使透析室护士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大.

    作者:常淑莹;程巧玲;马灵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本研究探讨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上海微创公司)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

    作者:王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疾病.临床表现呈突发性、持久剧烈的胸骨后压迫性疼痛,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上方等.且常有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及某些血清酶的增高,伴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静脉溶栓是治疗AMI的一种重要方法.我院对2000年1月~2006年1月溶栓和非溶栓治疗的180例AMI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以了解静脉溶栓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红霞;张吉重;崔永光;郭艳青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64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6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病相关因素分析,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早期诊断方法以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方法 对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经头颅B超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64例进行临床调查分析.结果 新生儿颅内出血不仅与产伤和缺氧有关,而且与异常分娩、孕妇健康状况、孕期长短、产次也有密切关系.结论 对于临床缺乏典型的症状体征,必须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提高分娩助产技术,借助B超提高诊疗水平.

    作者:王湘蓉;章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可塑型钛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可塑型钛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1年3月至2006年6月,对28例波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可塑型钛钢板内固定.结果 28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功能改善,跟距关节与跟骨恢复正常对合关系.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28例,优14例,良12例,优良率92.8%.结论 切开复位可塑型钛钢板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天舒;李凤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对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将64例频发的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滴注,连续5~7 d.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24 h内及72 h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是71.9%和93.8%,均高于对照组18.8%和50.0%(P<0.01);且治疗组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尿激酶治疗频发TIA疗效显著、起效快、安全,且能有效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姚黄;崔浩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287例不孕症数字化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分析

    目的 探讨不孕症数字化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87例不孕症数字化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影像表现.结果 子宫表现异常15例,占全部病例的5.2%;输卵管表现异常的215例,占全部病例的74.9%;表现为输卵管完全梗阻55例,占全部病例的19%;输卵管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粗、扩张10 min后输卵管内有少量造影剂滞留160例,占全部病例的55.7%;输卵管无异常的72例,占全部病例的25%..结论 数字化子宫输卵管造影是不孕症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吕贻民;韩文梅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子宫穿孔的诊治分析

    子宫穿孔是指在行宫腔手术时发生的宫腔与腹腔直接相通的穿通伤,属妇科急腹症之一.子宫穿孔是宫腔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虽然少见,一旦发生,可能致出血、腹腔内感染、脏器损伤等严重后果,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如未能及时诊断及正确处理,不仅危及患者健康,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应引起妇产科医生的高度重视并提高警惕.现将我院1998年9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12例子宫穿孔的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申彦杰;景玉梅;张瑞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丙酸氯倍他索搽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为满足临床需要研制一种丙酸氯倍他索搽剂.方法 建立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并进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结果 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100.58%,RSD=0.99%.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总有效率达95%.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黄太国;范玉峰;刘如伟;胡守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系统化整体护理

    目的 做好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方法 采用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用药过程的监测与护理.结果 15例中通过综合治疗观察与护理,治愈4例,好转10例,死亡1例,有效率达93.3%.结论 通过以上综合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解除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翠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型综合征44例临床分析

    目的 阐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中间型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使用阿托品、呼吸机等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明显急性胆碱能危象和呼吸机麻痹,经抢救后治愈41例(93%)、死亡3例(7%),死亡原因为呼吸机麻痹继发心跳骤停.结论 中间型综合征病程有自限性特点,早开通气道,机械通气支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岑立;席冬竹;韦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中老年人青光眼的防治

    目的 中老年人是青光眼的高发人群,要针对这一人群尽早防治,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调查45岁以上中老年人500例,进行常规询问病史,常规裂隙灯检查眼前节情况,眼底检查观察杯/盘比及测量眼压,必要时查房角及视野.结果 发现中老人青光眼整体发病率在4%,并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和治疗.结论 对中老年人的青光眼应早预防、早治疗,针对中老年人的生理和生活特点进行干预性的防治.

    作者:邢滨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宫腔镜、B超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腔镜、B超检查在各种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280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 B超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56.42%.宫腔镜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86.78%,子宫内膜增生过长83例,符合率为65.06%,子宫内膜息肉76例,符合率98.68%,慢性子宫内膜炎48例,符合率89.58%,子宫内胚物残留37例,符合率100.0%,子宫粘膜下肌瘤30例,符合率为96.66%,子宫内膜癌6例,符合率83.33%.结论 对各种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检查尽管有一定误诊率,因镜下可以定位活检,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关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