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黛力新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临床效果

李淑英

关键词:黛力新, 心脏神经症, 药物评价
摘要:目的 旨在探讨黛力新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63例心脏神经症的病人,男18例,女45例,平均年龄为(43±11)岁,采用开放、随机、平等对照的方法将病人分为黛力新组(n=31),黛力新1~3片/日;对照组(n=32),谷维素片30~60 mg/日,刺五加3~9片/日,疗程均为1月.结果 黛力新组总有效率为90.31%,对照组为56.7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黛力新能有效消除心脏神经症的抑郁情绪及躯体症状.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本研究探讨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上海微创公司)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

    作者:王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5例

    目的 探讨不同情况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及评估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 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40例,小骨窗血肿清除59例,钻孔扩大骨窗法16例,43例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15例行术前脑室穿刺置管引流加血肿清除,12例行单纯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所有手术均在超早期(出血后7 h内)进行.结果 全组185例存活171例,其中临床治愈78例,神志清醒伴功能障碍88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4例.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应在出血超早期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出血量、病情发展速度及患者基本身体状况酌定.

    作者:余少正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多发伤的急救护理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机体有2个或2个以上脏器或解剖部位同时或相继遭受损伤,其中至少1处可能危及生命者[1].多发伤早期急救一般主张按VICSO程序进行,即V(ventilation):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I(injection):输液抗休克;C(control bleeding)控制活动性出血;S(supervise)多功能监护;O(operation)手术[2].急救过程中规范化的护理措施,能为抢救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我院急诊科于2005年1月至12月运用VICSO程序对84例多发伤病人进行了急救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98例闭合性肾挫伤的早期临床护理

    闭合性肾挫伤日趋增多,可能与交通事故增多有关.严重肾挫伤常合并其他器官损伤,使病情加重,诊断困难,处理复杂.在救治过程中需重视肾挫伤的早期病情变化,动态观察血尿变化及复合伤的临床表现,为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提高救治成功率.现结合我院1995至2005年收治的98例患者临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周清宏;丁莲芝;高毅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微创治疗胫腓骨骨折38例

    目的 探讨胫腓骨骨折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7年1月采用微创治疗胫腓骨骨折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常规术式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38例患者均达骨性愈合,其中优31例,良7例.无一例膝、踝关节功能障碍.结论 微创治疗胫腓骨骨折创伤小、固定牢固、有利于膝关节早期活动,是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翔宇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阴式输卵管部分切除术30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阴道行输卵管部分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和可行性.方法 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对本院30例无盆腔炎反复发作史、无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行阴式输卵管切除术.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30.4±7.2)min,手术出血量(37.5±8.6)ml,术后病率为0,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1.7±0.5)d,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21.6±8.0)h,住院时间(4.4±1.2)d,无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1~6个月随诊阴道切口愈合好,无盆腔疼痛,性生活满意.结论 输卵管妊娠患者施行阴式输卵管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该术式创伤小、无腹壁瘢痕,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术式.

    作者:付钢锋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64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6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病相关因素分析,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早期诊断方法以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方法 对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经头颅B超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64例进行临床调查分析.结果 新生儿颅内出血不仅与产伤和缺氧有关,而且与异常分娩、孕妇健康状况、孕期长短、产次也有密切关系.结论 对于临床缺乏典型的症状体征,必须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提高分娩助产技术,借助B超提高诊疗水平.

    作者:王湘蓉;章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相关因素分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是现代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方法.每年全球有上百万人接受这种手术,但随着手术例数的不断增加,术后再狭窄的问题日益突出.单纯球囊扩张术后约25%~50%的患者于术后3~6个月后发生再狭窄.在采用支架植入后,仍有15%~30%的患者出现再狭窄.早期再狭窄(术后几小时至几日)主要是由于血栓形成及损伤局部的血管痉挛,后期再狭窄主要机制是血管对损伤反应而发生新生内膜增生和收缩性血管重塑引起再狭窄[1],现就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伊婕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循证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循证护理促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康复.方法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对6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肌力训练,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及支具保护等康复循证护理.结果 术后半年复查,优55例,良10例,优良率100%,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循证护理能有效促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康复.

    作者:王素云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体会

    恶性肿瘤靠单一治疗手段往往难以达到较好疗效,必须采用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医学生命科学及医学生物工程学的发展,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内照射治疗恶性肿瘤的技术日益完善,它是在术中或影像引导下,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释放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大程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微小损伤[1],以达到治疗目的.我院2003年8月至2006年11月对26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邹梅;郭秀丽;陈秀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奥利司他干预治疗肥胖并糖耐量减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减重药奥利司他对肥胖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降脂作用及对糖耐量状况的影响.方法 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出64例IGT患者,随机分成奥利司他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疗程20周;两组体重、腰围、血糖、血脂等临床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疗程结束时对基线资料进行复查、分析.结果 奥利司他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血糖、血总胆固醇(TC)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奥利司他对肥胖并IGT患者的干预治疗,能够逆转IGT为正常糖耐量或延缓IGT患者向2型糖尿病(T2DM)的发展.

    作者:张可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型综合征44例临床分析

    目的 阐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中间型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使用阿托品、呼吸机等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明显急性胆碱能危象和呼吸机麻痹,经抢救后治愈41例(93%)、死亡3例(7%),死亡原因为呼吸机麻痹继发心跳骤停.结论 中间型综合征病程有自限性特点,早开通气道,机械通气支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岑立;席冬竹;韦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基层医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综合征,其发病率较高,极易发展为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积极治疗UAP可预防AMI的发生.在广大基层医院,不具备介入条件,药物治疗是惟一的手段,我院自2002年开始对UAP病人采用小剂量尿激酶(UK)溶栓疗法,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俊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我科于2006年2月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35例,疗效满意,且未发现有任何明显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阿司匹林加奥美拉唑或氯比格雷预防复发性溃疡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加奥美拉唑或氯比格雷预防缺血性血管疾病复发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对比.方法 对我院心内科住院80例服用了阿司匹林防治血管疾病同时因溃疡出血而就诊的病人,在溃疡愈合后且测幽门螺旋杆菌为阴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加奥美拉唑组41人,氯比格雷组39人,分别在治疗半年后观察复发性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在接受阿司匹林加奥美拉唑治疗组出血率为2.4%,在接受氯比格雷治疗组出血率为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有阿司匹林所致溃疡出血史、而其溃疡已在接受研究药物治疗前愈合的病人中,加奥美拉唑在预防复发性溃疡出血方面优于氯比格雷.

    作者:李彩霞;包捷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胸腹联合伤的救治体会

    胸腹联合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损伤.胸腹腔脏器损伤并伴有膈肌损伤,病情复杂,进展快,诊治难度大,病死率高.我院1998年1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35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现将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光;田蕊;马志强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根据有无右室梗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合并RVMI者STⅢ段抬高>STⅡ段抬高较多,不合并RVMI者STⅢ段抬高<STⅡ段抬高多,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早期STⅢ段抬高>STⅡ段抬高是常规心电图早期识别判断并发RVMI的可靠指标,V1、V2导联对诊断有帮助,发现问题及时加做右胸导联.

    作者:邹卫东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小儿败血症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由细菌引起的小儿败血症抗生素应用,探讨细菌耐药性状况,为临床提供选药依据.方法 对148例小儿败血症患者进行血培养,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按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0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148例血标本所得102株细菌革兰氏阳性菌68株,占66.7%,革兰氏阴性菌34株,占33.3%,所检测的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84.94%.红霉素的耐药率为46.72%,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34.96%,三、四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则较低.结论 开展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对防止耐药菌株发展、控制细菌传播,对制定临床抗生素使用方案有指导作用.

    作者:张爱荣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可塑型钛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可塑型钛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1年3月至2006年6月,对28例波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可塑型钛钢板内固定.结果 28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功能改善,跟距关节与跟骨恢复正常对合关系.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28例,优14例,良12例,优良率92.8%.结论 切开复位可塑型钛钢板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天舒;李凤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透析室护士的职业损伤及防护对策

    医务人员的职业损伤是指在诊疗及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医务人员意外地被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自身破损皮肤或被带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利器刺破皮肤,而导致被感染.由于血液透析室护士每天的工作内容与血液密切相关,且透析室环境封闭,设备繁杂,因此在工作中比其他科室的护士有更多的潜在职业损伤率,如果护士的防范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防护措施落实不严,可致使透析室护士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大.

    作者:常淑莹;程巧玲;马灵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