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钢锋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可塑型钛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1年3月至2006年6月,对28例波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可塑型钛钢板内固定.结果 28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功能改善,跟距关节与跟骨恢复正常对合关系.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28例,优14例,良12例,优良率92.8%.结论 切开复位可塑型钛钢板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天舒;李凤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阐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中间型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使用阿托品、呼吸机等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明显急性胆碱能危象和呼吸机麻痹,经抢救后治愈41例(93%)、死亡3例(7%),死亡原因为呼吸机麻痹继发心跳骤停.结论 中间型综合征病程有自限性特点,早开通气道,机械通气支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岑立;席冬竹;韦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是现代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方法.每年全球有上百万人接受这种手术,但随着手术例数的不断增加,术后再狭窄的问题日益突出.单纯球囊扩张术后约25%~50%的患者于术后3~6个月后发生再狭窄.在采用支架植入后,仍有15%~30%的患者出现再狭窄.早期再狭窄(术后几小时至几日)主要是由于血栓形成及损伤局部的血管痉挛,后期再狭窄主要机制是血管对损伤反应而发生新生内膜增生和收缩性血管重塑引起再狭窄[1],现就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伊婕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我科于2006年2月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35例,疗效满意,且未发现有任何明显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冠心病人行乳腺癌根治术时,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因此术中采用何种麻醉方式能够解决心肌血氧供需平衡是临床麻醉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评价硬膜外麻醉用于冠心病人乳腺癌手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黄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对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将64例频发的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滴注,连续5~7 d.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24 h内及72 h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是71.9%和93.8%,均高于对照组18.8%和50.0%(P<0.01);且治疗组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尿激酶治疗频发TIA疗效显著、起效快、安全,且能有效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姚黄;崔浩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近年来无痛技术被越来越多地提及,从文献报道和广西医科大学疼痛医学中心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无痛技术目前在国内大多数医院在不同程度上都已经开展,而且在某些项目上,甚至呈现出中、小医院和专科医院比大医院发展还快的趋势.但无痛技术领域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到底什么是无痛技术,涉及哪些范围,谁是执业者,有哪些并发症及如何防治等,目前国内在这方面尚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
作者:冯鹏玖;蒋宗滨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中老年人是青光眼的高发人群,要针对这一人群尽早防治,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调查45岁以上中老年人500例,进行常规询问病史,常规裂隙灯检查眼前节情况,眼底检查观察杯/盘比及测量眼压,必要时查房角及视野.结果 发现中老人青光眼整体发病率在4%,并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和治疗.结论 对中老年人的青光眼应早预防、早治疗,针对中老年人的生理和生活特点进行干预性的防治.
作者:邢滨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11例Mirizzi综合征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术后10例痊愈,1例近期并发胆瘘,经负压吸引后痊愈.结论 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困难,需借助多种影像学检查,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可获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文强;孙桂玲;闫丽娟;曹诗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做好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方法 采用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用药过程的监测与护理.结果 15例中通过综合治疗观察与护理,治愈4例,好转10例,死亡1例,有效率达93.3%.结论 通过以上综合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解除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翠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旨在探讨黛力新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63例心脏神经症的病人,男18例,女45例,平均年龄为(43±11)岁,采用开放、随机、平等对照的方法将病人分为黛力新组(n=31),黛力新1~3片/日;对照组(n=32),谷维素片30~60 mg/日,刺五加3~9片/日,疗程均为1月.结果 黛力新组总有效率为90.31%,对照组为56.7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黛力新能有效消除心脏神经症的抑郁情绪及躯体症状.
作者:李淑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由细菌引起的小儿败血症抗生素应用,探讨细菌耐药性状况,为临床提供选药依据.方法 对148例小儿败血症患者进行血培养,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按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0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148例血标本所得102株细菌革兰氏阳性菌68株,占66.7%,革兰氏阴性菌34株,占33.3%,所检测的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84.94%.红霉素的耐药率为46.72%,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34.96%,三、四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则较低.结论 开展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对防止耐药菌株发展、控制细菌传播,对制定临床抗生素使用方案有指导作用.
作者:张爱荣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不同情况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及评估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 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40例,小骨窗血肿清除59例,钻孔扩大骨窗法16例,43例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15例行术前脑室穿刺置管引流加血肿清除,12例行单纯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所有手术均在超早期(出血后7 h内)进行.结果 全组185例存活171例,其中临床治愈78例,神志清醒伴功能障碍88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4例.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应在出血超早期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出血量、病情发展速度及患者基本身体状况酌定.
作者:余少正 刊期: 2007年第17期
高频超声诊断已应用于骨、软骨及关节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中.本文回顾性分析22例肋软骨骨折的图像并动态观察骨折愈合的过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茹;王蔚蔚;白冬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B超检查在各种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280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 B超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56.42%.宫腔镜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86.78%,子宫内膜增生过长83例,符合率为65.06%,子宫内膜息肉76例,符合率98.68%,慢性子宫内膜炎48例,符合率89.58%,子宫内胚物残留37例,符合率100.0%,子宫粘膜下肌瘤30例,符合率为96.66%,子宫内膜癌6例,符合率83.33%.结论 对各种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检查尽管有一定误诊率,因镜下可以定位活检,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关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盐酸曲美他嗪系1-(2、3、4-甲氧苄基)哌嗪盐酸盐,为哌嗪类衍生物.它有抗缺血作用,但不影响血流动力学,也不降低心率、血压,直接对心肌细胞提供保护作用.我们采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4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根据有无右室梗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合并RVMI者STⅢ段抬高>STⅡ段抬高较多,不合并RVMI者STⅢ段抬高<STⅡ段抬高多,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早期STⅢ段抬高>STⅡ段抬高是常规心电图早期识别判断并发RVMI的可靠指标,V1、V2导联对诊断有帮助,发现问题及时加做右胸导联.
作者:邹卫东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行输卵管部分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和可行性.方法 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对本院30例无盆腔炎反复发作史、无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行阴式输卵管切除术.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30.4±7.2)min,手术出血量(37.5±8.6)ml,术后病率为0,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1.7±0.5)d,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21.6±8.0)h,住院时间(4.4±1.2)d,无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1~6个月随诊阴道切口愈合好,无盆腔疼痛,性生活满意.结论 输卵管妊娠患者施行阴式输卵管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该术式创伤小、无腹壁瘢痕,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术式.
作者:付钢锋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合中药治疗儿童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例确诊儿童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合中药治疗.结果 移植后造血重建快,移植相关并发症减少, 改善儿童双表型急性白血病预后的重要手段.结论 是治疗、根治儿童双表型急性白血病较好的方法.
作者:陈疏敏;程志;冯磊;韦润红;吴艺;石琳;秦秀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众所周知,目前Graves病的治疗有4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性[3]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栓塞治疗,其中药物治疗由于其疗效肯定、方便经济且不会引起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结合我国国情及当地医疗条件,绝大部分基层医院首选药物治疗[1].
作者:张尽红 刊期: 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