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处方药品差错分析

王玉娉

关键词:门诊处方, 药品差错,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阐明处方药品差错在疾病治疗中给病人造成的危害,充分发挥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结合工作实际,对门诊处方药品发生的差错类型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差错原因的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结论药房调剂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严把处方关,降低处方差错的发生率.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戊乙奎醚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选取同期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74例,其中应用盐酸戊乙奎醚组36例,应用阿托品治疗组38例,两组均经催吐、洗胃、导泻等处理,并应用氯解磷定,止酸,保肝及其他对症治疗,盐酸戊乙奎醚组根据医嘱给予1~6mg盐酸戊乙奎醚肌注,以后根据患者体征及胆碱酯酶活力,重复给药.阿托品组根据医嘱间隔一定时间多次推注阿托品,在治疗过程中分别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心率变化、呼吸频率及幅度的变化,同时统计患者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盐酸戊乙奎醚组患者出现烦躁、心率过快,呼吸衰竭的概率明显降低,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降低.结论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较传统治疗(阿托品)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且轻,医疗费用较低.

    作者:郭清晓;李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对腋窝淋巴结的诊断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腋窝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直接接触扫查70例患者腋窝肿大的淋巴结,测量其长径L和短径S,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了解其血流情况,测量动脉流速,计算阻力指数.结果炎症12例,反应性增生18例,淋巴瘤(包括何杰金氏病)16例,转移瘤34例.结论彩色多普勒对肿大淋巴结形态、大小、内部结构,血流形态及多普勒频谱分析,再结合病史,有助于淋巴结良性及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作者:陆英慧;杨利飞;吴卫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第二产程剖宫产206例手术指征分析及诊治体会

    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产科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原因很多.本文仅对第二产程急诊剖宫产206例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目的在于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指征,新生儿危害及防范措施,提高手术技巧,降低母婴并发症,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张巧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肺栓塞漏诊18例原因分析

    肺栓塞(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由于肺栓塞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临床误诊率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我科2000年4月~2004年5月共收治肺栓塞患者18例,结合有关文献,就其漏诊原因加以分析.

    作者:闫建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抗栓治疗的应用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因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其治疗主要集中在恢复局部脑血流以及保护缺血性神经细胞上,超早期治疗以溶栓为主[1],对于已经失去溶栓可能的患者,在急性期应用降纤、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疗法,即抗栓疗法[2]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进一步了解如何恰当地将三种疗法联合应用以大限度地恢复局部脑血流,对改善预后和提高疗效尤为重要.

    作者:刘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狭窄及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血管通路多次发生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8例反复发生血管狭窄及血栓形成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高脂血症、瘢痕体质、穿刺及按压不当均是血管通路狭窄及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论针对各种高危因素,早期预防、给予心理及营养支持、穿刺中注意防护,可以降低血管通路狭窄及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常淑莹;程巧玲;常雯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1180例静脉滴注拔针后按压针口新旧方法分析

    静脉滴注拔针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按传统方法按压针口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且常出现止血后,稍用力按压穿刺部位再次出血,引起皮下血肿及患者不满.为探讨更适应静脉滴注拔针后按压针口的新方法,提高护理质量,大限度减轻患者的损伤,笔者于2004年5月~2005年5月,对1180例患者分别用传统方法及新的按压针口法进行护理,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翠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门诊处方药品差错分析

    目的阐明处方药品差错在疾病治疗中给病人造成的危害,充分发挥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结合工作实际,对门诊处方药品发生的差错类型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差错原因的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结论药房调剂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严把处方关,降低处方差错的发生率.

    作者:王玉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贝复济联合恩经复治疗Ⅱ~Ⅲ期压疮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压疮治疗的方法.方法对 25例(28处)Ⅱ、Ⅲ期压疮患者,采取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贝复济喷雾、恩经复湿敷进行局部治疗.结果Ⅱ期10处压疮平均10天愈合,Ⅲ期18处压疮愈合时间短20d,长48d.结论贝复济(即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恩经复(即鼠神经生长因子)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无不良反应,疗效显著.

    作者:程文兰;徐芳;许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陈旧性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陈旧性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的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2例陈旧性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经护理本组病例术后治愈率达100%,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有利于陈旧性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成功.

    作者:张艳春;玄振华;时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36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较常见的内科急症,为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早期做出诊断与治疗,现对2000年元月~2005年元月诊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陈兴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7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予以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7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康复出院.结论术前、术后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张伟;夏庆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药煎服治疗小子宫1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煎服治疗小子宫的疗效.方法将门诊确诊的10例小子宫疾病患者,用自拟中药煎服治疗,每日1剂,连服2个月为一疗程,每月体格复查1次,每2个月B超复查,并随访3年以上,观察疗效.结果10例经4个疗程(8个月)服药后总有效4例,好转3例,无效3例.已婚中3例怀孕.结论自拟中药煎服治疗小子宫疗效尚可,有临床意义.

    作者:陈瑞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5例糖尿病性癫痫误诊分析

    糖尿病性癫痫是因糖尿病所致的癫痫样发作,是糖尿病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常易导致误诊.本文将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5例糖尿病性癫痫及误诊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郭畅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蛋白质芯片质谱仪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 MS)是一种新的蛋白质检测技术,与传统的蛋白质组学方法相比,该技术具有快速、灵敏、高通量等特点.运用该技术制成的蛋白质芯片质谱仪已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技术及其在恶性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应用.

    作者:孙振昌;王桂叶;张明智;吴广银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酚妥拉明联用阿拉明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84例疗效观察

    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是儿科常见急症、病情变化迅速,如不及时纠正短期内可危及患儿生命.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我科近5年来应用酚妥拉明加阿拉明治疗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84例,疗效显著,现分析如下.

    作者:石玉枝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颈椎病100例X线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X线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经临床及X线确诊的颈椎病病例,采用颈椎六位片,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骨质增生97例,生理曲度改变93例,钩突关节退行性变88例,椎间隙变窄65例,椎间孔改变55例,颈椎旋转及滑脱50例,韧带钙化33例.结论 X线检查对颈椎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X线表现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作者:王学海;马彪;成齐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临床观察

    期前收缩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并有潜在危险.步长稳心颗粒是近年来国家批准生产的第一个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新药制剂.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友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近红外线与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近红外线及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67例乳腺肿块经高频超声了解其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然后采用近红外线扫描观察,肿块周围浅表血管影的类型.结果良性肿块53例,恶性肿块14例.结论高频超声与近红外线扫描相结合对于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军红;刘艳红;王永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双层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肝细胞癌的诊断

    目的应用双层螺旋CT行肝脏多期增强扫描,研究肝细胞癌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病灶的CT强化特征.结果病灶在动脉期85%表现为高密度强化,门脉期81%表现为低密度强化,平衡期85%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结论采用双层螺旋CT行肝脏多期扫描,优化了动脉期的扫描过程,使全肝扫描落在真正的动脉期,提高了肝细胞癌的检出率,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振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