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镜检查术118例分析

刘晓莉

关键词:电视宫腔镜, 宫腔内疾病, 宫腔镜检查, 手术治疗, 新技术, 直观, 诊断, 应用, 活检, 国内, 妇科, 病变
摘要:电视宫腔镜是近年来国内外在妇科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新技术,可直观地看到宫腔内病变情况,必要时可同时作活检或相关手术治疗,对大多数宫腔内疾病可做出准确而快速的诊断[1].我院于2002年2月~2003年6月行电视宫腔镜检查共118例,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其它恶性肿瘤所致声带麻痹8例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找出引起声带麻痹发生的原因.方法对8例声带麻痹患者采用X线拍片,肺部CT扫描,纤维胃镜,甲状腺扫描等检查找出引起声带麻痹的原因.结果8例患者中发现肺癌4例,食道癌2例,纵隔肿瘤1例,甲状腺癌1例.结论肺癌、食道癌、纵隔肿瘤、甲状腺癌都有可能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临床工作中发现声带麻痹患者,应作全面检查,排除有恶性肿瘤侵犯喉返神经所致声带麻痹的可能.

    作者:黄少波;李华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32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已非少见,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现综合分析32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病人,旨在减少误、漏诊率及病死率.

    作者:李鸣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清CA125水平对卵巢肿瘤的临床价值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肿瘤.为探讨血液CA125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我们于2001年10月~2003年9月对108例CA125>35IU/ml词患者进行跟踪,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玉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慢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同时并发症很多.常见的有:急性结肠扩张;溃疡穿孔;大量出血;肛周疾病(肛裂、肛周脓肿、肛瘘、痔疮等);结肠癌变;结肠假息肉形成;结肠狭窄与肠梗阻.另外,还有全身及肠外并发症,常见的有:贫血:多系缺铁性贫血、因失血及肝脏病变所致,中重度病人多见.①自身免疫性溶血引起的贫血也可发生.②低蛋白血症,多见于慢性持续型患者,多因长期腹泻消耗,负氮平衡所致.③肝脏损害:多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脂肪肝及肝硬化也可发生,这也是低蛋白血症的原因之一.

    作者:王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前列腺术后并发尿道狭窄DVIU治疗和护理

    目的探讨前列腺术后并发尿道狭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对我院1988~1998年前列腺术后尿道狭窄患者28例行直视下尿道内切开术(DVIU).结果21例治疗痊愈出院,6例改善,1例失败.结论护理是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一环.

    作者:刘伟婷;王永捷;白朝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是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言语、态度和姿势等来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分娩原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但是不少孕妇却抱着恐惧和担心的心理,特别是初产妇由于对分娩过程认识不足,使这种心理活动存在于整个分娩过程中.因此,做好分娩期产妇的心理护理,对分娩、对母婴的预后均有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作者:宋玉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36例复杂性肛瘘的诊治体会

    近3年来,我科共收治复杂性肛瘘36例,临床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大67岁,小16岁.马蹄铁形瘘8例,多发直瘘18例,多发弯瘘10例.其中低位瘘16例,高位瘘20例.单纯瘘管切除10例,瘘管切除加Ⅰ期缝合6例,瘘管切开加挂线术20例.创面12d内愈合12例,18d内愈合24例,无复发.

    作者:郭培东;侯明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眼外伤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由于眼球的位置暴露,结构极为精细脆弱,日常工作或生活中经常发生眼意外伤,外伤后往往造成视力障碍,甚至失明,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各种负担.我们通过对110例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发现患者心理反应尤为复杂.这些心理活动可影响手术的效果和疾病的康复.

    作者:王香;周轶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骶骨部位采用注射用水封闭镇痛40例观察

    分娩是一个较痛苦的过程,我院通过水针镇痛疗法,使产妇在无痛或痛苦少的情况下顺利分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现报告如下:

    作者:巩连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自2002年2月~2003年4月,我院在体外循环(CPB)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57例,现将CPB管理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57例,男24例,女33例,年龄3~63岁,体重11~68kg.其中房缺修补术13例,室缺修补术33例,法四根治术4例,二尖瓣置换术7例.

    作者:俎志勇;鲍乐乐;凤旭东;李红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中毒性心肌炎50例临床观察

    农药中毒在我国农村比较常见,由于农药对心肌的毒 性作用,可导致中毒性心肌炎,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如何 防治中毒性心肌炎是农药中毒患者治疗中的重要问题.黄 芪注射液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已得到肯定[1],而 对中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尚未见报道.

    作者:张素芳;杨慎先;宋三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并调查了我院收治的22例肾移植术后合并重症肺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6岁.术后2~4个月感染14例,4~6个月5例,6~12个月2例,12个月以上1例.22例中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8例.死亡1例.结论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造成肾移植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临床护理体会到,对于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消毒隔离、基础护理及做好呼吸机辅助通气的专科护理和严密的病情观察是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的主要护理措施,而积极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配合大夫,促进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的早日痊愈出院.

    作者:王素倩;程萍;杨睿;陈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经纤支镜治疗肺不张20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87年开展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诊断治疗以来,共进行纤支镜检查2500余例,其中20例为痰痂、粘液或血块致阻塞性肺不张,经纤支镜1~3次吸引冲洗治疗,肺完全复张,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天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前后的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LC)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技术.它是在病人中上腹部作4个直径0.5~1cm的小切口,置入LC的器械,在电视监视下进行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切口创伤小、病人痛苦轻、恢复快等突出优点.我院外科1996年5月~1996年11月实施LC术48例,成功38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我们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的体会作如下报告.

    作者:周艳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浅谈碘化油及60%泛影葡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应用及利弊

    目的探讨碘化油与60%泛影葡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利弊.方法对160例不孕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用碘化油及60%泛影葡胺造影,比较两组在造影中的显影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不孕患者分别采用碘化油及60%泛影葡胺造影,结果证明60%泛影葡胺优于碘化油.结论60%泛影葡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时较安全,并发症较碘化油少,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王全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药物与代谢性酸中毒

    人体正常体液的pH为7.34~7.44,稳定这一变化范围很小的弱碱性体液环境,便是酸碱平衡.在临床用药时如果不注意药物对体液酸碱度的影响,就有可能破坏酸碱平衡,引起酸中毒或碱中毒,使病情复杂化、严重化、甚至死亡.各类药物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代谢性酸中毒的基本变化是血浆中HCO3减少剩余碱呈负值,标准碳酸氢盐、缓冲碱、二氧化碳结合力等均降低.代偿失调时pH值降低,机理如下:

    作者:余晓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糖尿病肾病的综合防治进展

    糖尿病肾病(DN)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较常见的微血管病变,在IDDM中,DN发生率约为35%,而在NIDDM中因种族差异约为15%~60%.据统计资料显示,DN在西方国家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衰的首位原因.糖尿病肾病早期即微量白蛋白尿期,经治疗病情还可以逆转,一旦进入临床肾病,病情就不可逆转.如果不治疗,其肾小球滤过率(GFR)平均按每月1ml/min的速度下降,平均7年左右进入终末期肾衰,因此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阻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作者:孟荷;孟玉雯;贾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经皮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39例

    自1999年以来采用经皮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39例,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9例,男20例,女19例,60~69岁10例,70~79岁21例,80~85岁8例.骨折类型按Garden分型:Ⅱ型6例,Ⅲ型20例,Ⅳ型13例;本组病例均为伤后1~7d内入院的新鲜骨折,大部分于伤后3d内手术;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术后随访时间6月~5年,平均30个月.

    作者:李建甫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改进方法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目的是刺激肠蠕动、软化和清除粪便,排除肠内积气.但由于灌肠液量多、肛管较粗、进液快,对肠道刺激性大,拔管后甚至在操作中即出现便意、很快排出灌肠液,疗效欠佳.为此,对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云;崔燕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巨大多发性子宫肌瘤1例

    患者女,40岁,农民.因阴道出血12d,出血量增多2d,于2004年4月1日人院,平时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4年3月7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形体消瘦,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如孕6个月大小,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妇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肥大,轻度糜烂,宫体、附件因肿块巨大,充满腹腔无法触及.

    作者:韩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