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当归中藁苯内酯二聚体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路新华;张金娟;张雪霞;梁鸿;赵玉英

关键词:当归, 藁苯内酯二聚体, 当归双藁苯内酯A, 当归双藁苯内酯B
摘要:目的:研究当归Angelica s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分离,利用波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当归中分离鉴定了8个藁苯内酯二聚体,分别鉴定为levistolide A(1),川芎酽内酯0(2),(3Z,3Z')-6.8',7.3'-双藁苯内酯(3),tokinolide B(4),isotokinolide B(5),当归双藁苯内酯A(6),E,E'-3.3',8.8'-双藁苯内酯(7)和当归双藁苯内酯B(E,E'-3.3',8.8'-异双藁苯内酯,8).结论:其中化合物7是首次从当归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和8为新化合物.
中国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半夏试管块茎银染mRNA差异显示条件的建立及优化

    目的:建立半夏试管小块茎DDRT-PCR反应佳体系,为进一步研究半夏试管小块茎相关基因表达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半夏试管苗的叶柄、试管小块茎为材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模板.Mg2+,dNTPs,引物和DNA聚合酶等因素,对DDRT-PCR反应体系的影响.结果与结论: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dNTPs 150 pznol·L-1,Taq酶0.6 U,锚定引物2μmol·L-1,随机引物1μmol·L-1,Mg2+2.5 mmol·L-1,2μL10×buffer和2.5鹇的cDNA模板.各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raq酶>cDNA模板>dNTPs>Mg2+>引物.

    作者:薛建平;黄月琴;徐有明;田振东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中药数据优化处理探讨

    要获得高信息含量的、有用的知识,理想情况就是原始数据是不含噪声的正确数据.中药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技术在中药领域的运用,是在中药信息研究过程中,对大量不规范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补充、完善建立起来的.本研究结合在建的中草药信息系统回顾中药数据处理加工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作者:林端宜;徐筱杰;杨淑静;赖新梅;乔学斌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水蛭中水蛭素含量测定的改进

    水蛭素活性测定方法目前主要有以chromonymTH为生色底物的比色法、光散射法和凝血酶滴定法.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了用凝血酶滴定法测定水蛭药材中的水蛭素[1],其原理是水蛭素可与凝血酶以1:1比例结合,而凝血酶已有标准的国际单位NIH,因此可以用抗凝血酶活力单位ATU来表示水蛭素的活性,即1个ATU等于中和1个NIH凝血酶的水蛭素量.

    作者:范尚坦;李金兰;张勇;赖丽萍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用蛹虫草固体发酵法高效生产虫草素的研究

    目的:研究并建立用蛹虫草固体发酵方式高效生产虫草素的佳方法.方法:通过对不同菌株在固体发酵过程中各生长期的虫草素含量变化进行跟踪测定以及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埘影响虫草素产量和含量的各影响因子(包括菌种、生长期、培养基配方和环境条件等)进行系统优化.结果:JF-1是虫草素生产的佳菌株,现蕾期是收获提取虫草素的佳时期;佳的培养基配方为水料比1.1:1(mL·g-1),营养水中酵母膏、蛋白胨、葡萄糖的用量分别为22.6,6.0,25.4 g·L-1,营养水pH 6.6;佳的环境条件为:光照强度4 400 lx,每日光照时间18 h,温度18~22℃.结论:用以上方法固体发酵生产虫草素,经过约13 d的培养,培养基中虫草素达到0.60%,比传统液体发酵方法的高产量高近2倍,并且培养时间缩短2 d.

    作者:韦会平;叶小莉;张华英;李学刚;钟运俊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麻黄中的农药残留

    胶束毛细管电泳在分离科学中的应用已有广泛报道,但因其检测灵敏度不高,故其在痕量分析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作者:赵燕燕;王翠玲;苏芳;王丽娟;李月秋;韩媛媛;白洁;张向飞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左金丸抗肿瘤作用及对S180荷瘤小鼠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研究左金丸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其对S180荷瘤小鼠血清中肿瘤标志物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肌酸激酶(CK)、醛缩酶(ALD)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影响,并与其配伍方药黄连和吴茱萸进行比较.方法:建立S180实体瘤模型,昆明种小鼠右腋下接种0.2 mL S180细胞悬液(5×106个/mL细胞)后,随机分成5组,24 h后分别给予左金丸(850.8 mg·kg-1)、黄连(729.2 mg·kg-11)和吴茱萸(121.6 mg·kg-1)提取物10 d,观察小鼠体重、脾指数,计算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ILs),并检测不同组给药小鼠血清中ACP,AKP,CK,ALD和LDH的活力.结果:左金丸对移植性s180肿瘤的抑瘤率为50.54%,对小鼠的ILS为64.91%.同时左金丸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ACP(126.72±11.16)U·100 mL-1和AKP(67.27±13.49)U·100 mL-1的活力,且显著降低小鼠血清CK(20.65±4.28)U·mL-1,ALD(319.13±53.87)u·L-1和LDH(1029.04±468.56)U·L-1的活力,与黄连和吴茱萸单独给药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左金丸方中黄连和吴茱萸能产生明显的配伍协同抗肿瘤作用,对血清5种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可能足其抗肿瘤作用的潜在机制.

    作者:王晓娜;周琴;韩旭;许丽娜;彭金咏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不同产地朱砂中可溶性汞、砷、铅、镉的含量测定

    目前国际上对药物中的有毒重金属含量限制极为严格,我国中药出口时因重金属含量超标而遭抵制的事件时有报道.

    作者:梁曜华;梁国刚;张宁宁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当归中藁苯内酯二聚体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目的:研究当归Angelica s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分离,利用波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当归中分离鉴定了8个藁苯内酯二聚体,分别鉴定为levistolide A(1),川芎酽内酯0(2),(3Z,3Z')-6.8',7.3'-双藁苯内酯(3),tokinolide B(4),isotokinolide B(5),当归双藁苯内酯A(6),E,E'-3.3',8.8'-双藁苯内酯(7)和当归双藁苯内酯B(E,E'-3.3',8.8'-异双藁苯内酯,8).结论:其中化合物7是首次从当归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和8为新化合物.

    作者:路新华;张金娟;张雪霞;梁鸿;赵玉英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毛建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对六盘山地区毛茛科植物毛建草Ranunculus jamnicu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提取后分别以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石油醚和醋酸乙酯部位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毛建草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滨蒿内酯(scoparone,1)、小麦黄素(tricin,2)、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3)、木犀草素(luteolin,4)、白头翁素(anemonin,5)、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6)、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dimethoxyflavone,7)、小毛茛内酯(tematolide,8)、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5-hydroxy-7,8-dimethoxyflavone,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梁永锋;陈作涛;刘立红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黄芪对心房收缩力及心房钠尿肽分泌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对家兔心房收缩力及心房钠尿肽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离体心房灌流模型,处理0.002,0.002 5,0.003 g·L-1的黄芪水提取液观察家兔心房收缩力及心房钠尿肽分泌的变化,并选择佳剂量探讨其作用机制.心房钠尿肽含量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3个剂量的黄芪水提取液使离体家兔心房每搏输出量由给药前的(694.70±0.01)μL·g-1分别增加到(1 003.00±8.80),(1 120.00±17.71),(1 195.00±8.21)μL·g-1(与给药前比较,分别P<0.05;P<0.01及P<0.001);并使心房搏动压由给药前的(0.82±0.01)kPa分别增加至(0.86±0.01),(0.96±0.01),(11 02 ± 0.01)kPa(与给药前比较,分别P<0.01;P<0.001及P<0.001),且呈现浓度依赖性特征,表明黄芪可增加家兔心房收缩力.0.002 5 g·L-1黄芪水提取液显著抑制心房钠尿肽的分泌[给药前心房钠尿肽含量为(18.74±0.02)ng·min-1·g-1,给药后为(12.97±0.14)ng·min-1.g-1;与给药前比较P<0.001].L-型Ca2+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1.0 μmol·L-1)及逆向Na+-Ca2+交换体抑制剂KB-R 7943(10.0 μmol·L-1)阻断了黄芪增强心房收缩力的作用,但均未能改变黄芪对心房钠尿肽分泌的抑制效应.结论:黄芪主要通过影响L-型Ca2+通道及Na+-Ca2+交换体增强心房收缩力,并对心房钠尿肽分泌具有抑制性调节作用.

    作者:刘洋;华树东;贺永贵;金元哲;崔勋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从欧盟指导原则看其植物药复方质量研究与控制方法

    2004年欧洲议会立法并颁布了Directive 2004,/24/ec法令[1],法令奠定了传统植物药简化注册管理程序.法令明确规定,使用已满30年并且在欧盟区域内使用满15年的植物药,制剂为口服、外用、吸入剂型的,可以按简化注册管理程序申请上市审批.

    作者:刘璐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干旱胁迫下苍术幼苗生理特性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下苍术幼苗的生理适应性变化.方法: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幼苗,检测幼苗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15%和25%PEG胁迫下,苍术幼苗体内MDA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且高浓度胁迫下增加幅度较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于胁迫后3 d和1 d显著提高;SOD,POD,CAT,APX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高浓度变化幅度较大.POD,APX均于胁迫后3 d达到峰值,SOD,CAT活性高峰期根据浓度大小而不一致.结论:干旱胁迫下苍术幼苗可通过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来降低水势以适应干旱胁迫;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使之相互协调以提高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干旱胁迫伤害.

    作者:周洁;黄璐琦;郭兰萍;张永清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微乳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微乳(microemulsion,ME)早是由Hoar和Schulman在1943年提出[1].在药剂学中,微乳作为药物载体,有热力学稳定、缓释、低黏度等优点,因此近几年微乳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和研究已经成为新的热点.

    作者:魏红;魏昱;袁超;陈龙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沙冬青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沙冬青Ammopiotanthus mongolicus 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利用NMR和MS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从沙冬青的干燥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间羟基苯甲酸(1),对羟基苯乙酮(2),β-谷甾醇(3),(-)-丁香脂素(4),(+).落叶松脂醇(5),bJilmenol A(6),blumenol B(7),β-胡萝卜苷(8),松柏苷(9),丁香苷(10).结论:该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沙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田晓明;陈世忠;屠鹏飞;雷连娣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蓬莪术药材醇提取物LC-MS指纹图谱的研究

    目的:建立蓬莪术药材醇提取物的LC-MS指纹图谱评价方法.方法:以四川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的蓬莪术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甲醇冷浸法提取蓬莪术有效成分,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其指纹图谱(LCMS-FPS).并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04版)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四川种植的蓬莪术药材醇提取物的指纹图谱有良好的相似度,生成的指纹图谱,有14个共有特征峰.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紫外光谱及LC-MS所得分子量信息比较,4~6号峰和9号峰分别鉴定为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莪术烯醇和莪术酮.结论:建立的蓬莪术醇提取物的LC-MS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周欣;陈华国;赵超;龚小见;李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马兜铃酸Ⅰ,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马兜铃酸Ⅰ(AA Ⅰ)和马兜铃酸Ⅱ(AAⅡ)浓度的方法,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HPLC测定大鼠静脉注射从Ⅰ和Ⅱ后的血药浓度,并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AAⅠ在0.056~56·3 mg ·L-1 与峰面积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样品平均回收率为88.7%,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均<8%.AAⅡ在0.192~11.52 mg·L-t与峰面积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85.8%,日内精密度的RSD<3%,日间精密度的RSD小于10%.按5 mg.Kg-1 剂量尾静脉给予AAⅠ与从Ⅱ混合物后,两者在大鼠体内的处置过程符合二房室模型,AA Ⅰ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8.2±1.7)min,t1/2β(79·6 ±28.5)min,CL(0.010±0.003)L·min-1·kg-1;AAⅡ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56.7±38.1)min,t1/2β(209±37.9)min,CL(0.003±0.001)L·min-1·kg-1.结论:AA Ⅰ和AA Ⅱ的HPLC简单可靠,可用于两者的血药浓度分析及药动学研究.静注给药后从Ⅰ与AAⅡ的血药浓度的变化速度有较大差异,前者的分布和消除相对较快而后者相对较慢.

    作者:陈西敬;卢琴;方芳;王广基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绞股蓝属植物及其混淆品乌蔹莓的PCR-RFLP鉴别研究

    目的:寻找简便、可重复的分子标记方法对绞股蓝属Gynostemma植物及其混淆品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进行鉴别.方法:对7种常见药用绞股蓝属植物及其混淆品乌蔹莓的6个cp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再利用Taq Ⅰ,HpaⅡ,EcoR Ⅰ,Rsa Ⅰ,Hha Ⅰ,HindⅢ等6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对扩增片段进行消化.结果:36种DNA片段/内切酶组合中,trnK1f-tmK2r片段与RsaⅠ组合可将乌蔹莓从绞股蓝属植物中区分出来,产物清晰、结果稳定.结论:PCR-RFLP分析方法可有效区分常见绞股蓝属植物与其混淆品乌蔹莓.

    作者:王种;张媛媛;杨娟;蒋玲燕;李苗苗;赵桂仿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双波长融合HPLC测定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丹皮酚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的马钱苷和丹皮酚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Zorbax SB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线性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6 nm(马钱苷),274 nm(丹皮酚);使用matlab编程进行谱图融合.结果:马钱苷与丹皮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6 2~1.09(r=0.999 8);0.045 0~1.35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RSD1.4%)和103.0%(RSD 1.9%).结论:该方法为六味地黄丸的质控提供了更简便、合理、可靠的质控方法.

    作者:赵洪芝;孟宪生;叶挺祥;刘征辉;程奕;罗国安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海藻中溴酚化合物的蛋白酪氨酸磷脂酶1B抑制活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海藻天然产物进行活性筛选,寻找蛋白酪氨酸磷脂酶1B(PTP1B)抑制剂,为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治疗寻找新的治疗药物.方法:以PTP1B为靶点,采用分子克隆谷胱苷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 S transferase ,GST)融合蛋白的方法,重组表达获得PTP1B,通过高通量筛选模型对海藻中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采用LOGIT法计算LD50.结果:来源于松节藻和小黏膜藻的溴酚类化合物4-二溴-5-(甲氧基甲基)-1,2-二苯酚(1),2.甲基-3-(2,3-二溴-4,5-二羟基)-苯丙醛(2),3-(2,3-二溴-4,5-二羟基苯)4-溴-5,6-二羟基-1,3-二氢异苯并呋喃(3)表现出显著的PTP1B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3.4,4.5,2.8μmol ·L-1.结论:首次对溴酚化合物作为PTP1B抑制剂进行研究,海藻中的3个溴酚类化合物表现出显著的PTP1B抑制活性,有开发成新型抗糖尿病海洋药物的潜力.

    作者:史大永;许凤;李敬;郭书举;苏华;韩丽君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对马兜铃酸-Ⅰ所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入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GF)能否改善马兜铃酸-Ⅰ(AA-Ⅰ)引起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为研究对象,在正常培养组(对照组)、AA-Ⅰ(10 mg·L-1)刺激组(AA组)和不同时机加入EGF处理组之间比较各项指标变化;用倒置显微镜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台盼蓝染色后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增殖反应;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A-Ⅰ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增强,AA-Ⅰ(10 mg·L-1)刺激24,48 h后对存活细胞的细胞周期分析可见G0/G1期细胞比例分别减少31.4%和87.4%,而G2/M期细胞比例逐渐增高达对照的1.32倍和3.73倍(均P<0.05).EGF(20μg·L-1)刺激24 h后细胞数达对照组的1.36倍(P<0.05),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9.7%,S和G2/M期细胞比例分别增高2.9%和6.7%,表明EGF具有促进细胞周期的作用.与AA-Ⅰ组相比,无论预先(preECF)、同时(EGF)或刺激后(postEEGF)加入EGF,AA-Ⅰ所致的细胞增殖抑制现象并没有得到改善,也未能明显改善其导致的细胞周期异常.结论:AA-Ⅰ(10 mg·L-1)能够显著抑制损伤后存活HK-2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外源性EGF(20μg·L-1)能够明显促进正常细胞增殖,但不同时机加入EGF均不能改善AA-Ⅰ所致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作者:周娜;杨莉;唐嘉薇;李晓玫 刊期: 2008年第19期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主管:中药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