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西敬;卢琴;方芳;王广基
目的:分析6种栽培类型安徽产菊花(早贡菊、晚贡菊、黄药菊、滁菊、小毫菊和大毫菊)挥发油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6种栽培类型菊花挥发油,用GC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GC-MS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早贡菊、晚贡菊、黄药菊、滁菊、小毫菊和大毫菊挥发油中分别检出247,226,246,182,216和122个色谱峰,分别鉴定了75,54,78,50,53和43个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85.67%,82.80%,81.38%,73.22%,71.51%和72.87%.结论:除滁菊外,其他5种菊花中单萜含量较倍半萜高;早贡菊和晚贡菊在挥发油成分上没有差异,醋酸马鞭草醇酯为两者的主要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32.10%和37.85%;1R-樟脑是黄药菊的主要成分,其次是甜没药醇氧化物A,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28.70%和12.58%;β-芹子烯和龙脑是滁菊的主要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17.85%和12.84%;桉叶素是小毫菊的绝对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21.33%;大毫菊中马鞭草烯氧化产物占挥发油总量的25.32%,菊油环酮占挥发油总量的8.26%.从整体来看,安徽产6种栽培类型菊花挥发油中共有成分为樟脑烯、龙脑、龙脑醋酯、R-樟脑、左旋-4-萜品醇、α-松油醇、桉叶素、顺式一石竹烯、氧化石竹烯、杜松脑、β-倍半水芹烯、α-姜黄烯和β-金合欢烯等.这些结果为安徽产菊花栽培类型的确立提供了化学方面的佐证,亦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了物质基础.
作者:王亚君;郭巧生;杨秀伟;徐文斌;陶海燕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一种特殊发作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主要或唯一的临床表现,但气道高反应性阳性.临床如不有效控制可能发展成典型哮喘.
作者:朱璐卡;胡国华;王井和;季坚卫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沙冬青Ammopiotanthus mongolicus 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利用NMR和MS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从沙冬青的干燥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间羟基苯甲酸(1),对羟基苯乙酮(2),β-谷甾醇(3),(-)-丁香脂素(4),(+).落叶松脂醇(5),bJilmenol A(6),blumenol B(7),β-胡萝卜苷(8),松柏苷(9),丁香苷(10).结论:该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沙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田晓明;陈世忠;屠鹏飞;雷连娣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调控作用,探讨葛根素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机制.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20只(乙醇等混合液,2次/d)、阳性对照组15只(乙醇等混合液+复方鳖甲软肝片,1 g·kg-1·d-1)、葛根素大剂量组15只(乙醇等混合液+葛根素片1.5 g·kg-1·d-1)、葛根素小剂量组15只(乙醇等混合液+葛根素片0.75 g·kg-1 ·d-1 ),8周后抽取股静脉血并处死,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肝组织TFGF-β1和α-SM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和肝纤维化积分与其他各组相比都有显著性改变(P<0.05);葛根素大、小剂量组肝组织TFGF-β1和α-SM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且葛根素大剂量组α-SM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组织TGF-β1,和α-SMA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葛根素对其有调控作用,葛根素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吴国琳;陈玖;余国友;李剑平;卢雯雯 刊期: 2008年第19期
水蛭素活性测定方法目前主要有以chromonymTH为生色底物的比色法、光散射法和凝血酶滴定法.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了用凝血酶滴定法测定水蛭药材中的水蛭素[1],其原理是水蛭素可与凝血酶以1:1比例结合,而凝血酶已有标准的国际单位NIH,因此可以用抗凝血酶活力单位ATU来表示水蛭素的活性,即1个ATU等于中和1个NIH凝血酶的水蛭素量.
作者:范尚坦;李金兰;张勇;赖丽萍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及Stat3,Stat5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干预肝癌细胞SMMC-7721,MTT法检测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双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其对SMMC-7721细胞Stat3,Stat5 mRNA的影响.结果: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作用于肝癌细胞后,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二者均能下调Stat3,Stat5 mRNA表达水平.以相同浓度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比较,苦参碱对肝癌细胞Skat3,Stat5 mRNA下调作用更显著(P<0.05或P<0.01).结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能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Stat3,Stat5的基因表达,抑制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作者:郑艳敏;李轩;赵红艳;赵军艳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研制赤芍总苷微孔渗透泵控释片,考察衣膜处方与体外释药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均匀设计法获得释药速率与衣膜组分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回归方程预测并优化处方.结果: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和准确性较好,据此制备的赤芍总苷微孔渗透泵片符合零级释药方式(r=0.990 2).结论: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微孔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快捷、高效.
作者:张辉;王文苹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建立虫草及虫草菌丝体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E法,以磷酸缓冲盐(pH 6.5,A)-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结果: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方法学考察符合规定标准,确定了10个共有峰;该方法能很好的鉴别不同产地虫草及虫草菌丝体.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目前虫草内在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武彦舒;周丹蕾;鄢丹;任永中;方艺霖;肖小河;杜晓曦;王建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并建立用蛹虫草固体发酵方式高效生产虫草素的佳方法.方法:通过对不同菌株在固体发酵过程中各生长期的虫草素含量变化进行跟踪测定以及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埘影响虫草素产量和含量的各影响因子(包括菌种、生长期、培养基配方和环境条件等)进行系统优化.结果:JF-1是虫草素生产的佳菌株,现蕾期是收获提取虫草素的佳时期;佳的培养基配方为水料比1.1:1(mL·g-1),营养水中酵母膏、蛋白胨、葡萄糖的用量分别为22.6,6.0,25.4 g·L-1,营养水pH 6.6;佳的环境条件为:光照强度4 400 lx,每日光照时间18 h,温度18~22℃.结论:用以上方法固体发酵生产虫草素,经过约13 d的培养,培养基中虫草素达到0.60%,比传统液体发酵方法的高产量高近2倍,并且培养时间缩短2 d.
作者:韦会平;叶小莉;张华英;李学刚;钟运俊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要获得高信息含量的、有用的知识,理想情况就是原始数据是不含噪声的正确数据.中药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技术在中药领域的运用,是在中药信息研究过程中,对大量不规范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补充、完善建立起来的.本研究结合在建的中草药信息系统回顾中药数据处理加工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作者:林端宜;徐筱杰;杨淑静;赖新梅;乔学斌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左金丸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其对S180荷瘤小鼠血清中肿瘤标志物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肌酸激酶(CK)、醛缩酶(ALD)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影响,并与其配伍方药黄连和吴茱萸进行比较.方法:建立S180实体瘤模型,昆明种小鼠右腋下接种0.2 mL S180细胞悬液(5×106个/mL细胞)后,随机分成5组,24 h后分别给予左金丸(850.8 mg·kg-1)、黄连(729.2 mg·kg-11)和吴茱萸(121.6 mg·kg-1)提取物10 d,观察小鼠体重、脾指数,计算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ILs),并检测不同组给药小鼠血清中ACP,AKP,CK,ALD和LDH的活力.结果:左金丸对移植性s180肿瘤的抑瘤率为50.54%,对小鼠的ILS为64.91%.同时左金丸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ACP(126.72±11.16)U·100 mL-1和AKP(67.27±13.49)U·100 mL-1的活力,且显著降低小鼠血清CK(20.65±4.28)U·mL-1,ALD(319.13±53.87)u·L-1和LDH(1029.04±468.56)U·L-1的活力,与黄连和吴茱萸单独给药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左金丸方中黄连和吴茱萸能产生明显的配伍协同抗肿瘤作用,对血清5种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可能足其抗肿瘤作用的潜在机制.
作者:王晓娜;周琴;韩旭;许丽娜;彭金咏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马兜铃酸Ⅰ(AA Ⅰ)和马兜铃酸Ⅱ(AAⅡ)浓度的方法,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HPLC测定大鼠静脉注射从Ⅰ和Ⅱ后的血药浓度,并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AAⅠ在0.056~56·3 mg ·L-1 与峰面积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样品平均回收率为88.7%,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均<8%.AAⅡ在0.192~11.52 mg·L-t与峰面积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85.8%,日内精密度的RSD<3%,日间精密度的RSD小于10%.按5 mg.Kg-1 剂量尾静脉给予AAⅠ与从Ⅱ混合物后,两者在大鼠体内的处置过程符合二房室模型,AA Ⅰ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8.2±1.7)min,t1/2β(79·6 ±28.5)min,CL(0.010±0.003)L·min-1·kg-1;AAⅡ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56.7±38.1)min,t1/2β(209±37.9)min,CL(0.003±0.001)L·min-1·kg-1.结论:AA Ⅰ和AA Ⅱ的HPLC简单可靠,可用于两者的血药浓度分析及药动学研究.静注给药后从Ⅰ与AAⅡ的血药浓度的变化速度有较大差异,前者的分布和消除相对较快而后者相对较慢.
作者:陈西敬;卢琴;方芳;王广基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前国际上对药物中的有毒重金属含量限制极为严格,我国中药出口时因重金属含量超标而遭抵制的事件时有报道.
作者:梁曜华;梁国刚;张宁宁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微乳(microemulsion,ME)早是由Hoar和Schulman在1943年提出[1].在药剂学中,微乳作为药物载体,有热力学稳定、缓释、低黏度等优点,因此近几年微乳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和研究已经成为新的热点.
作者:魏红;魏昱;袁超;陈龙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建立蓬莪术药材醇提取物的LC-MS指纹图谱评价方法.方法:以四川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的蓬莪术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甲醇冷浸法提取蓬莪术有效成分,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其指纹图谱(LCMS-FPS).并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04版)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四川种植的蓬莪术药材醇提取物的指纹图谱有良好的相似度,生成的指纹图谱,有14个共有特征峰.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紫外光谱及LC-MS所得分子量信息比较,4~6号峰和9号峰分别鉴定为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莪术烯醇和莪术酮.结论:建立的蓬莪术醇提取物的LC-MS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周欣;陈华国;赵超;龚小见;李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测定4批次水蛭炮制品水蛭素水解产物含量,建立斑点免疫印迹法评价相应生药材药效成分明确的中药炮制品质量新方法.方法:以鼠抗水蛭素单抗为一抗,应用斑点免疫印迹法对水蛭炮制品中水蛭素水解产物作定性检测,杂交信号应用Quantity one软件作定量分析.结果:4批次水蛭炮制品所含水蛭素水解产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96.51,165.47,95.58,298.05 μg·g-1.结论:不同批次水蛭炮制品之间水蛭素水解产物含量差异显著,斑点免疫印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无需大型设备,可用于水蛭与类似中药材炮制品的品质评价.
作者:王厚伟;田景振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淡竹叶中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05%冰醋酸(35:65)为流动相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40 nm,柱温25℃.结果:4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及RSD分别为荭草苷103.2%,2.1%;异荭草苷101.6%,2.7%;牡荆苷98.4%,2.3%;异牡荆苷99.2%,1.8%.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为该类药材的入药及资源利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袁珂;薛月芹;殷明文;楼炉焕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寻找简便、可重复的分子标记方法对绞股蓝属Gynostemma植物及其混淆品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进行鉴别.方法:对7种常见药用绞股蓝属植物及其混淆品乌蔹莓的6个cp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再利用Taq Ⅰ,HpaⅡ,EcoR Ⅰ,Rsa Ⅰ,Hha Ⅰ,HindⅢ等6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对扩增片段进行消化.结果:36种DNA片段/内切酶组合中,trnK1f-tmK2r片段与RsaⅠ组合可将乌蔹莓从绞股蓝属植物中区分出来,产物清晰、结果稳定.结论:PCR-RFLP分析方法可有效区分常见绞股蓝属植物与其混淆品乌蔹莓.
作者:王种;张媛媛;杨娟;蒋玲燕;李苗苗;赵桂仿 刊期: 2008年第19期
2004年欧洲议会立法并颁布了Directive 2004,/24/ec法令[1],法令奠定了传统植物药简化注册管理程序.法令明确规定,使用已满30年并且在欧盟区域内使用满15年的植物药,制剂为口服、外用、吸入剂型的,可以按简化注册管理程序申请上市审批.
作者:刘璐 刊期: 2008年第19期
2005年版<中国药典>对鸡内金的炮制规定[1]为:取鸡内金,照清炒法或烫法炒至鼓起.即将净砂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人大小一致的鸡内金,不断翻动,烫至发泡卷曲,呈淡黄色时取出,筛去砂,放凉;
作者:李飞艳;李卫先;李达;彭学著;李辉 刊期: 200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