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琼琼;文继舫;周建华;王颖;刘英
基于学生学习系统解剖学的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探讨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结合PBL教学法的优点,通过对课程重点内容布置预习作业,结合课堂讲解及课堂讨论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和既往班级的成绩进行对比.该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往届班级成绩接近,但对应用性题型答卷较好.PBL教学法可以在系统解剖教学中进行推广,并做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海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公共必修课程,本校根据学员基础及专业类型实施了模块化分级教学.此文主要探讨了关于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及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实践,并提出对学生的考核和能力评价应体现计算机操作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
作者:孔玉;李东方;张乐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针对遗传学成人教育现状,作者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通过信息反馈,对于今后促进遗传学课程的改革、完善、提高,加快课程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霍春月;邢安凤;任丽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该文主要分析了药物基因组学在研究生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特点,从教学内容、手段和教学考核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开展教学科研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医学研究生的药物基因组学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张菊;李丁;李宏伟;梁平;黄启超;郭宴海;颜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物理化学是医科大学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教师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该文主要从开设讲座、利用生活实例、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讨论,从而提高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
作者:马豫峰;游文玮;周春琼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新药研究与评价课程涉及新药从开发到批准投产上市的系统综合评价过程,运用信息化技术不但可跟踪新进展,扩充教学资源,而且可丰富多媒体教学和拓展教学空间,从而提升新药研究,评价教学水平.
作者:张晓冬;毛煜;郑杰民;陆国才;黄矛;袁伯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科研技术平台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实验和交流平台,为学科的发展起巨大地推动作用.为使科研技术平台更加高效服务于科研课题,为各类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科研技术平台在建立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基础上,跨学科整合科研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对外进行技术交流,提高科研技术水平.
作者:林凌;王玮;林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室是一个仿真的基于网络的可视化的三维实验室环境,客户端用户通过虚拟实验室可以实现学习媒体的情景化及自然交互性,弥补了传统教学条件的不足,避免了各种实验危险,彻底打破时空限制,更加关注实验的整体设计思路,增强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大大加速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作者:孙铭娟;王梁华;黄才国;冯伟华;焦炳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为了适应病理学教学改革的需要,通过科学地组织和实施,增加实验课病例分析,采用多媒体软件,开设病理第二课堂等有效方法,改变学生在实验中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地去认识疾病,使病理学实验课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作者:蔡兆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技术专业作为医学院校年轻的本科专业,其毕业论文质量与思想认识、写作基本功、创新意识和实习管理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文章针对这些制约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如何提高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作者:廖锦锋;秦丽凤;白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该文针对留学生组织胚胎学全英文教学这一特殊性,对如何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培养教师的英文授课技能;精心做好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师的自信心,采用简洁易懂的英语表达形式;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搞好多媒体互动式的实验教学并采用多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等,将会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闫继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随着高校承担科研项目数量的日益增多,对项目的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取得高质量的成果,必须切实加强项目的中间环节管理.针对现时期科研项目中期管理不到位的普遍问题,文章从执行年度考核制度、加强协调保障职能、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和完善成果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对如何使过程管理落到实处,推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进行了探讨.
作者:禹雪梅;李扬;王军;安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通过对检验专业的病理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打下基础.将两个医学检验班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教学中更多地结合实验室检验指标,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期末比较两者的病例分析成绩.试验组优秀率为84.4%,对照组优秀率为21.2%,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检验专业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引入实验室检验指标进行讲解及分析,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病理学及相关学科知识.
作者:王艳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针对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作者提出生物制药工艺学信息化改革首先是对现代教育思想内化吸收的过程,其次在信息整合中应对各种信息技术的各种功能进行限定、选择,再者教学改革应紧扣学科特点.
作者:卢小玲;刘小宇;高云;黄才国;焦炳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高精尖的辅助诊断方法并未显著降低误诊率和/或漏诊率,其因为与临床医生的临床能力存在某些缺陷有关,主要表现在考虑问题缺乏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改革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在学生临床见习期间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和临床表现为基础课程(CPBCM)的教学方式的具体应用可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打开思绪,依托联想增长新的知识经验,实现知识的处理和转换,通过所见的实际病例验证我们的推测、不断更新或纠正临床思路,建立和完善发散性思维.
作者:王琦;王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通过对国内外多个著名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调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以期为推动该课程的进一步教学改革和总体课程体系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卜友泉;汪长东;易发平;宋方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随着数字化医疗的不断完善,计算机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改革,跟上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步伐.文章通过研究山西医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参考性的改革建议.
作者:焦瑞;李祥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八年制医学教育旨在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通过对生物化学八年制教学的总结,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各方面进行探讨,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培养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
作者:沈岚;刘新平;药立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为了评估自建医学微生物学题库质量,运用现代考试分析方法对本校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题库试卷组成和信度均较好,建立了初步的题库质量评估体系,为改进教学质量和完善题库提供了参考.
作者:丁晓娟;陈灵芝;余莉;刘伯玉;俞海洋;王明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等特点.开展信息化教学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创新型人才,但高校在实施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教学理念没有更新、信息技术掌握不够、对信息化教学认识不准确、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作者:顾春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