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9Tcm-MAA SPECT/CT融合显像与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诊断肺栓塞的对比研究

张晶晶;谢新立;阮翘;韩星敏

关键词:SPECT/CT, 融合显像, 螺旋, 肺动脉, 成像, 诊断价值, 肺栓塞, 影像学检查, 临床表现, 检查方法, 特异性, 结果, 患者, 分析
摘要:PE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对其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本研究分析了38例临床疑诊PE患者的99Tcm-MAA SPECT/CT融合显像与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结果,评价2种影像检查方法对PE的定性诊断价值.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相关文献
  • 分子影像探针:揭示生命活动本质的钥匙

    分子影像能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显示活体内的生物学过程,为疾病的早期无创性诊断和疗效监测提供分子水平的信息.分子影像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1]以来,一直受到生命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均快速发展,使医学影像学正从宏观的解剖影像时代进入微观的分子影像时代.这种从非特异性的物理学成像到相对特异性的分子成像的转变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先进的影像学技术相互融合的结晶,是当今影像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作者:张永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脊柱多发性骨髓瘤影像学诊断的临床意义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脊柱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1].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34例脊柱MM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通过比较探讨其对诊断MM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成;杨惠林;胡海;朱法豪;王冬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对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前肾功能的评价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20例健康人和35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术前肾动态显像结果,以了解腹主动脉瘤对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前行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的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体格检查健康者20名为对照组,男11名,女9名,年龄40 ~74(56.20±9.69)岁.选择腹主动脉瘤患者35例,男29例,女6例,年龄22 ~ 80( 63.05±14.37)岁,既往均无肾疾病史,其中近肾型腹主动脉瘤12例(组1),肾下型腹主动脉瘤16例(组2),夹层腹主动脉瘤7例(组3).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前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并测定血尿素和SCr;对照组仅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

    作者:袁明刚;左书耀;马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呼吸门控PET/CT对肺部结节SUV的影响

    目的 观察呼吸门控与非门控PET/CT显像测定肺部结节SUV的差异,探讨不同呼吸时相SUV变化趋势.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进行PET/CT显像、发现有多个肺部结节并同意进行呼吸门控显像者共19例,终14例共37个结节纳入该研究,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29 ~ 80(63.7±7.1)岁.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和呼吸门控PET/CT采集.经过后台处理得到呼吸时相相匹配的1个呼吸周期内6个时相的PET/CT融合图像.测得SUV,每个肺部结节的每个指标均进行非门控与门控显像6个时相共7次测量.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行t检验、秩和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 37个肺部结节呼吸门控显像的SUVmax和SUVmean分别为13.69±6.70和8.56±4.11,明显高于非门控PET/CT的12.76±6.74及7.66±4.00(t =3.475和Z=-3.661,P均<0.001);但2种显像技术SUVmax与SUVmean相关性好(r=0.971和0.969,P均<0.05);在门控显像中,6个时相不同时相间SUV以时相1即吸气末高,而时相4(呼气末吸气初)低.37个结节中4个结节常规显像SUV< 2.5(定义为轻度摄取),其中有1个结节SUVmax由非门控显像的2.13升至门控显像的2.52.结论 采用呼吸门控PET/CT显像所得到的肺部结节SUVmax和SUVmean比非门控常规采集高,但两者相关性好;SUV不同时相间以吸气末高.对轻度摄取FDG的结节,经呼吸门控PET/CT其SUV有所提高,有可能影响临床诊断.

    作者:武志芳;李思进;刘建忠;郭小闪;刘海燕;张艳兰;郝新忠;鄢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甲亢性舞蹈症一例

    患者女,35岁,既往体健.患者于2006年9月26日因畏热、多食、消瘦、心悸、颈粗、乏力10个月就诊,此前已确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2周,停服丙基硫氧嘧啶6d.患者于门诊口服131I 240.5 MBq,同时加服盐酸普萘洛尔30mg,3 次/d.2d后于情绪激动后出现皱额、瞬目、口角不自主抽动、舌不自主伸缩等面部怪异动作和四肢无一定方向的大幅度不自主抖动,以头部及右侧肢体症状为著,生气时加重,睡眠时消失;神志清楚,可语言交流;全身乏力,无法坐起;无发热头痛等症状,明显多汗,但未就诊.

    作者:温凤萍;张承刚;宋补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8F-RGD环肽二聚体的自动化合成及小动物PET显像

    目的 应用国产多功能18F标记模块制备4-[18F]氟-3-三氟甲基苯甲酰基-谷氨酸-(RGD -苯丙氨酸-赖氨酸)环肽二聚体(4-18 F-TFMB-E[c(RGDfk)2]),并用micro PET观察其在肿瘤模型鼠内的生物分布.方法 基于PET-MF-2V-IT-I多功能合成模块,采用“一锅法”完成4-18F-TFMB-E[ c(RGDfk)2]的制备和纯化.荷人胰腺癌BxPC-3裸鼠给药后行micro PET活体显像.结果 4-18 F-TFMB-E[ c(RGDfk)2]放化产率为(27.4±2.3)%(衰减校正后),总合成时间为30 min,无需HPLC法分离,放化纯>98%.荷人胰腺癌BxPC-3裸鼠注射4-18 F-TFMB-E[c(RGDfk)2]后30、60和120 min后肿瘤摄取值(%ID/g)分别为4.03±0.32、3.31±0.20和2.72±0.17;注射后30 min肿瘤与对侧肌肉摄取值比值大于6(对侧肌肉摄取值为0.47 ±0.12).4-18F-TFMB-E[c (RGDfk)2]主要经肝、肠排泄.结论 4-18F-TFMB-E[ c(RGDfk)2]自动化合成速度快、效率高,胰腺癌肿瘤模型显影清晰.

    作者:潘栋辉;杨敏;徐宇平;王立振;黄洪波;郭先伟;虞善友;陆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结节性肺淀粉样变PET/CT显像二例

    病例1 患者男,66岁,汉族,因“胸闷、气短、乏力伴双下肢肿1周”入院.血清蛋白电泳提示:IgG伴游离轻链型M蛋白血症.血清免疫固定电泳:γ区出现M条带,血β2-微球蛋白760[正常参考值(以下括号中同)3.2~6.5] mg/L,尿κ轻链8.8(0 ~7.1) mg/L,尿L轻链394 (0~ 3.9) mg/L,尿本周蛋白(+).肝功能、肾功能及肿瘤标志物出现异常.肝功能:总胆红素53.1(5.0 ~28.0)μmoL/L,直接胆红素40.6(0 ~7.0) μmol/L;肾功能:血尿素8.81(1.8 ~7.1) μmol/L,SCr 145(53~106) μmol/L,尿酸430.4( 150~420) μmol/L;肿瘤标志物:铁蛋白1952(16.4~323.0) g/L、CA-125 261.7(<35) kU/L,CEA 18.75(<5) g/L,CA19-9 41(0~35) kU/L.

    作者:姜梅;杨小丰;张云;王瑜;柴黎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8F-FDG PET/CT显像鉴别腹腔积液性质的价值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不明原因腹腔积液患者积液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不明原因腹腔积液入院的初诊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 显像、同机CT平扫和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PET/CT显像计算病灶SUV.结果经组织病理学、腹腔镜、胃镜、肠镜等检查及临床随访确定,随访时间均大于6个月.对疑有胃肠道病变患者行PET/CT 延迟显像以明确诊断.有无腹膜转移组间SUVmax差异行两样本t检验;PET/CT、同机CT平扫及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对腹膜转移诊断效能比较用McNemar检验;三者与终结果吻合度检验用Kappa检验.结果 腹腔积液患者70例,经手术、腹膜活组织检查或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证实48例为腹膜转移癌引起的恶性积液,22例为良性积液.2组腹膜的SUVmax分别为6.08±3.92和2.66±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3,P<0.001).PET/CT诊断45例为恶性积液,其中2例为假阳性,另有5例恶性积液被误诊为良性积液,PET/CT诊断腹膜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6% (43/48)、90.9% (20/22)和90.0% (63/70).定位CT诊断27例为腹膜转移,其中4例为假阳性,CT 准确诊断良性腹腔积液18例,另有25例假阴性;定位CT诊断腹膜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47.9% (23/48)、81.8% (18/22)和58.6% (41/70).PET/CT与定位CT诊断腹膜转移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86,P<0.001).70例腹腔积液患者中仅21例腹腔积液中见癌细胞,其余患者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腹腔积液细胞学对腹膜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43.8% (21/48)、100% (22/22)和61.4% (43/70);PET/CT与细胞学检查对腹膜转移诊断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85,P<0.001).PET/CT检查结果与后诊断结果吻合度较强(Kappa=0.776,P<0.001),定位CT、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结果与后诊断结果吻合度均较弱(Kappa值分别为0.236和0.328,P均<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不明原因腹腔积液患者腹膜转移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可用于不明原因腹腔积液的良恶性鉴别诊断.

    作者:王丽娟;王全师;陈萍;吴湖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99Tcm-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评价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无再流的影响

    目的 应用99Tcm-MIBI MPI评价通心络(超微粉剂)对AMI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后心肌无再流的效果.方法 38例急诊入院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18例和通心络组(常规治疗+通心络)20例.2组患者均分别于急诊PCI治疗后7d及180 d行99Tcm-MIBI MPI.将左室心肌分为17个节段,对心肌摄取99Tcm-MIBI的程度进行评分,分别统计2组第7天及第180天心肌稀疏缺损节段数及两者相减的节段数,并分别计算2组第7天和第180天心肌显像的总积分及两者相减的积分.使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通心络组急诊PCI治疗后7dMPI稀疏缺损节段数共59个,180 d时显像示改善的节段数为37个(62.7%,37/59);常规组急诊PCI治疗后7 d MPI稀疏缺损节段数共64个,180 d时显像示改善的节段数为26个(40.6%,26/64);2组改善节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94,P<0.05).通心络组与常规组急诊PCI治疗后7d心肌显像的总积分分别为6.2±8.4和7.4 ±6.9(t =0.5,P>0.05);180 d心肌显像的总积分分别为3.4±4.6和6.8±5.9(t=2.1,P<0.05);2组2次心肌显像总积分的差值(即患者心肌血流灌注改善情况的积分)分别为2.9±5.7和0.6±3.3(t =1.5,P>0.05).结论 通心络(超微粉剂)能够缩小AM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无再流面积,对心肌无再流现象有一定疗效.

    作者:郭月红;王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PET/CT对合并肺不张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案制定和放疗靶区勾画的影响

    目的 观察PET/CT对合并肺不张NSCLC治疗方案制定和放疗靶区勾画的影响.方法 对拟行根治性3D-CRT的36例伴有不同程度肺不张的NSCLC患者行PET/CT扫描,观察PET/CT对其临床分期的影响,及由此带来的治疗方案的改变;再以CT图像和PET/CT融合图像分别勾画靶区,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PET/CT使18例(50.0%,18/36)患者的临床分期发生改变.11例(30.6%,11/36)因PET/CT发现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升为Ⅳ期,从而更改了治疗方案,其中3例由根治性放疗改为姑息性放疗,7例由放疗改为化疗,1例转为佳支持治疗.25例行根治性3D-CRT的患者中,21例放疗靶区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其中靶区增大7例,减小12例,靶区位置移动2例;3例患者在3D-CRT的基础上增加锁骨上区常规放疗.3例姑息性放疗患者中,2例靶区减小,1例靶区增大.结论 PET/CT通过提高合并肺不张的NSCLC临床分期的准确性,辅助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通过有效检测出区域转移灶和转移淋巴结,降低靶区遗漏的可能;较CT更准确区分肿瘤与不张肺组织,提高了靶区勾画的准确性.

    作者:王天禄;宋颖秋;党军;蔡峰;姚雷;李亚明;李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99Tcm-MAA SPECT/CT融合显像与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诊断肺栓塞的对比研究

    PE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对其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本研究分析了38例临床疑诊PE患者的99Tcm-MAA SPECT/CT融合显像与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结果,评价2种影像检查方法对PE的定性诊断价值.

    作者:张晶晶;谢新立;阮翘;韩星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在体光学分子影像技术在乳腺癌基础及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在体光学分子影像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生物医学影像技术,以其实时、定量及非侵入性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研究中.光学分子影像技术在监测乳腺癌的远处转移、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细胞周期、细胞乏氧与肿瘤血管生成、观察ER介导的分子路径、观察乳腺癌干细胞等基础研究领域及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引导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药物疗效评价、检测乳腺癌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表达等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中有着良好的前景.

    作者:王静巍;黄文河;张国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诊断鼻咽癌的价值

    目的 探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首发鼻咽癌患者资料,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治疗前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计算鼻咽部病灶的放射性计数与全小脑放射性平均计数比(即T/NT)值及肿瘤体积.采用配对x2检验比较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EB病毒相关抗体检测方法阳性率差异;对T/NT值与肿瘤体积行Pearson相关分析;使用ROC曲线确定T/NT值及肿瘤体积的佳界值;并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对比分析不同分组方法组间T/NT值及肿瘤体积的差异.结果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阳性率为97.78% (44/45),EB病毒相关抗体总阳性率为95.56% (43/4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3,P>0.05).鼻咽部原发病灶T/NT值为2.439±1.119,肿瘤体积为(7.311 ±8.280) cm3,两者呈正相关(r=0.463,P<0.05).ROC曲线确定T/NT值的佳界值为2.396,肿瘤体积的佳界值为7.348 cm3.首发症状有无涕血组间、有无面部麻木组间及各病理类型组间T/N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847±1.254与2.082±0.863、2.855±1.261与2.134±0.913、2.266±0.997与2.971±1.351,t=- 2.409、-2.225和-2.018,P均<0.05);首发症状有无面部麻木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4,P<0.05).按临床分期及T分期分组,组间T/NT值及肿瘤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分期H=5.895和1.855,P均>0.05,T分期H=4.756和0.270,P均>0.05).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诊断鼻咽癌有一定价值,半定量指标T/NT值与肿瘤体积有较好的相关性,T/NT界值的确定需长期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作者:宁艳丽;楼岑;黄中柯;史国华;陈东方;牟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胃肠间质瘤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18 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胃肠间质瘤(GIST)良恶性鉴别及其治疗后复发监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GIST患者,共行28例次18F-FDG符合线路显像.13例术前显像,9例术后显像,9例中2例临床予药物治疗过程中分别行4次显像.用ROI技术计算良恶性病变/正常组织放射性比值(T/B).术前良恶性病例组间T/B比较采用两样本比较t检验,并将T/B与GIST危险度分级进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13例术前显像呈高摄取者10例(T/B>2.0),低摄取3例(T/B≤2.0);病理检查证实:18F-FDG高摄取10例均为恶性(高度或中度危险),低摄取良性3例(极低或低危险度).恶性组患者T/B为5.050±2.315,与良性患者的1.533±0.50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4,P<0.001);T/B与GIST危险度分级间存在相关性(r=0.819,P<0.01);9例术后显像者复发或转移5例,FDG均呈高摄取,T/B均>2.2.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原发GIST良恶性的鉴别及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灶的监测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李生栩;唐明灯;林端瑜;倪雷春;张杰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PET/CT显像在构建肿瘤放疗生物靶区中的作用

    在调强放疗的常规分割研究中,肿瘤靶区内放射敏感性不同的区域所需要的放疗剂量也应该不尽相同.对于放疗中肿瘤局部或全部达到CR的靶区是否有残留的肿瘤细胞是实施放疗补量的重要前提.这使以CT解剖影像学为基础的放疗靶区研究成为瓶颈.对此,通过PET/CT功能性成像研究实施的、以反映与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和细胞增殖有关的细胞代谢、乏氧和细胞周期各时相DNA动态变化的生物靶区构建研究,将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作者:吕文天;于金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8F-FP-peptide用于化疗后肿瘤细胞凋亡显像

    目的 研发含天冬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DEVD)核心的正电子核素标记的caspase-3多肽活性显像剂,以在体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方法 用国产合成模块通过点击化学合成( 18S,21S,24S,27S,30S)-27-(2-羧乙基)-21-(羧甲基)-30-( (2S,3R,4R,5R,6S)-6-((2-(4-(3-[18F]氟戊基)-1H-1,2,3三唑-1-yl)乙酰氨基)甲基)-3,4,5-三羟基四氢-2H-吡喃-2-羧酰氨)-24-异丙基-18-甲基-17,20,23,26,29-五羰基-4,7,10,13-四氧-16,19,22,25,28-五氨杂三十烷-1,32-二酸(18 F-FP-peptide).在体外18F-FP-peptide与经卡铂化疗的A549肺癌细胞混合60 min后,检测细胞放射性摄取率,摄取率=(放射性活度平均值×10×100%)/(细胞计数×细胞体积×放射性对照值).将18F-FP-peptide注射到经卡铂化疗的荷A549肿瘤小鼠体内,60 min后测其生物学分布,并行micro PET/CT显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评价18 F-FP-peptide放射性摄取率与细胞凋亡率的相关性.数据处理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研究采用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 18 F-FP-peptide的合成效率为(21.0±4.5)%(n=6,不校正),放化纯为99%,比活度为870 GBq/μmol.体外细胞实验研究表明,各组细胞凋亡率随卡铂化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经卡铂处理后0、1、2和24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2±0.31)%、(4.85±1.26)%、(6.37±2.21)%和(10.23±2.43)%,对应的细胞摄取率分别为(0.06±0.01)%、(0.31±0.04)%、(0.44±0.02)%和(0.86±0.04)%,各组细胞凋亡率与放射性摄取率之间呈明显正相关(y=1.1244+11.0949x,r=0.9850,P<0.01);荷A549肿瘤卡铂化疗后24h,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率为(0.33±0.02) %ID/g,明显高于未化疗肿瘤组织的(0.08±0.01) %ID/g(F=31.25,P<0.01);而两者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50±1.47)%和(1.9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54,P<0.01);荷A549肿瘤化疗后细胞凋亡率和肿瘤对18 F-FP-peptide的放射性摄取率呈明显正相关(y=-1.9055+54.4341x,r=0.9907,P<0.01);Micro PET显像示,未经化疗的肿瘤基本无放射性摄取,SUVmax与对侧比值为1.32±0.01,而经卡铂化疗的肿瘤明显摄取显像剂,SUVmax与对侧比值为3.46±0.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5,P<0.01).结论 18F-FP-peptide是有临床潜在价值的caspase-3 活性显像剂.

    作者:张宝石;周乃康;王卉;张晓军;刘健;孙志军;田嘉禾;张锦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靶向载基因及穿膜肽超声造影剂转染缺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研究

    目的 探讨P-选择素靶向载基因及穿膜肽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转染缺氧损伤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机械振荡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P-选择素靶向载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及穿膜肽超声造影剂,检测其形态分布、浓度、粒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基因和穿膜肽的分布,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计算基因及穿膜肽的包封率.体外培养HUVEC,用过氧化氢处理制备HUVEC缺氧模型,并分为靶向和非靶向载基因及穿膜肽造影剂组进行转染实验.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并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制备的P-选择素靶向载基因及穿膜肽超声造影剂平均粒径约(2.15±0.36) μm,计数为(1.58±0.23) ×107个/ml.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基因和穿膜肽均匀分布在造影剂壁上,基因和穿膜肽的包封率分别为28%[y=0.932x -0.09(r =0.993,P<0.05)]和25% [y =5.875x -0.81(r =0.987,P<0.05)].转染24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靶向和非靶向载基因及穿膜肽造影剂组均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靶向组和非靶向组平均转染率分别约为( 18.74±0.47)%和(15.34±0.22)%(t=10.923,P<0.001).结论 P-选择素靶向载基因及穿膜肽超声造影剂能够转染缺氧损伤的HUVEC,这为靶向基因投递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田菊;王志刚;任建丽;张清凤;刘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携紫杉醇和Herceptin高分子造影剂联合超声体外寻靶及显影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携紫杉醇(Pac)和注射用曲妥珠单克隆抗体(Herceptin)高分子造影剂(Pac-PLGA-HER)联合超声体外寻靶能力及显影效果.方法 通过双乳化法和碳二亚胺法制备载Pac靶向高分子造影剂.将MCF-7细胞种植于12个培养皿中,培养24 h,分为4组,每组3个:非靶向造影剂组(Pac-PLGA组)、靶向造影剂组(Pac-PLGA-HER组)、靶向造影剂+超声组(Pac-PLGA-HER+超声组)和抗体封闭组.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比观察高分子造影剂与细胞的结合能力.观察体外显影效果,并用DFY型定量仪进行定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靶向载Pac高分子造影剂平均粒径为(596±12) nm,体外寻靶能力实验显示靶向载Pac高分子造影剂可与MCF-7细胞大量结合.体外显影实验示靶向与非靶向载Pac高分子造影剂平均声强分别为(134.50±10.19)和(135.11±11.49) dB,平均灰阶分别为147.83±11.12和148.50±12.63,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均为-0.097,P均>0.05).结论 携Pac和Herceptin的高分子造影剂对高表达HER2的人乳腺癌MCF-7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在体外显影实验中有较好的显影效果.

    作者:宋卫香;王志刚;张群霞;骆杰;牛诚诚;游玉芳;张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孤立性肺病变18F-FDG PET/CT显像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孤立性肺病变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32例孤立性肺部病变患者18F-FDG PET/CT显像结果.将PET/CT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孤立性肺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其误诊原因.应用SPSS 16.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SUVmax及SUVmax变化率(△SUVmax)与病灶直径大小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32例孤立性肺部病变中,恶性病变22例,良性病变10例.18F-FDG PET/CT对68.75%( 22/32)患者进行了准确定性诊断.18F-FDG PET/CT显像假阴性5例,假阳性5例.22例肺部恶性病变中,6例恶性病变早期SUVmax <2.5,5例恶性病变△SUVmax<15%.10例肺部良性病变中,2例良性病变早期SUVmax≥2.5,4例良性病变△SUVmax≥15%.良恶性病变SUVmax及△SUVmax有交叉.32例肺部病变中,孤立性肺部病变大直径≤3 cm共26例,大直径>3 cm共6例,平均(1.98±1.08) cm.SUV max与病变直径大小呈正相关(r=0.690,P<0.01),△SUVmax与病灶直径大小无相关性(r=-0.081,P>0.05).结论 18F-FDG PET/CT在肺部孤立性病变定性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但单纯依靠SUV max存在不足,应将PET与CT综合分析.

    作者:王颖晨;赵新明;王建方;张敬勉;张召奇;李德志;戴春暖;孙莉;江志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核素显像法估测不同条件下甲状腺模型体积计算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在核素平面显像条件下,Allen法和椭球体法对估测不同体积、不同放射性活度甲状腺模型体积的影响.方法 向甲状腺气球模型内注入不同体积和不同放射性活度的99Tcm O4- 溶液,并置入有机玻璃制成的颈部模型中,内充稻米模拟甲状腺颈部软组织吸收,进行核素平面显像.用Allen法和椭球体法在不同本底扣除水平下计算甲状腺模型体积,并将其与实际体积相比较,计算误差.结果 在99TcmO4-溶液为7.4和18.5MBq条件下,当甲状腺模型体积为20~30 ml时,用Allen 法,本底扣除20%,测量值误差小,其相对误差均值为10.04%,误差范围为-19.23%~11.25%;当模型体积为40~80 ml时,用椭球体法,本底扣除20%,测量值误差小,其相对误差均值为13.06%,误差范围为-21.41% ~39.45%;当模型体积为90~110 ml时,用Allen法,本底扣除20%,测量值误差小,其相对误差均值为8.12%,误差范围为- 11.05%~ 6.66%.在37.0和74.0 MBq条件下,当甲状腺模型体积为20~30 ml时,用Allen法,本底扣除20%,测量值误差小,其相对误差均值为5.30%,误差范围为-1.25%~-11.73%;当模型体积为40~80 ml时,用椭球体法,本底扣除20%,测量值误差小,其相对误差均值为11.74%,误差范围为- 30.36%~9.23%;当体积为90~ 110 ml 时,用Allen法,本底扣除15%,测量值误差小,其相对误差均值为7.21%,误差范围为- 13.76%~1.46%.结论 用核素平面显像估测甲状腺模型体积时,体积大于90 ml或小于40 ml时用Allen 法,本底扣除20%时(体积大于90 ml、活度为37.0和74.0 MBq时本底扣除15%),测得的体积误差较小;体积在40~ 80 ml时,利用椭球体法,本底扣除20%,测得的体积误差较小.

    作者:郭满涛;杜补林;李亚明;尹雅芙;周久贸;陈松;蒋宁一;李德顺;陈兴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