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关键

宋建华;张伟;丁天兵

关键词:教师, 素质培养, 继续教育
摘要:全面加强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是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从八个方面阐述了高校教师在培养合格人才中需加强自身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基础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探讨

    人体解剖学属于医学形态学的范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备直观性、可重复性、交互性以及大容量性等特点,将其科学地应用于解剖学教学,便会充分展现出学科特点,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较,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才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盲目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只能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提倡加强对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

    作者:牛松青;张振有;李剑峰;孙勇;陈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不仅是对理论课的验证,更重要的在于它是一门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将知识转变成能力(动手能力、科研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专门课程,可以把理论的、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强学生记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病原微生物学与临床疾病关系密切,因此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刘丽英;詹曦菁;王丹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物理学第二课堂教学之我见

    就物理学第二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提出了一些看法.

    作者:邓玲;廖新华;陈仕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军队成人专升本生理学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

    目前,成人教育已成为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成人专科升本科(以下简称专升本)的教育模式、招生招考方法、教育要求等也随国家、军队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变革.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生理学教学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应成为生理工作者关注的课题.本校从2000年开始招收军队临床医学专升本学员,这些学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与高考本科生不同,一方面多数学员已具有医学专科知识水平,有若干年的临床实践.对问题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另一方面学制短,生理学教学课时少(由普通医学院校的150学时压缩至50学时).如何在新形式下进行生理学教学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经过几个期班的实践探索,尝试了适应其特点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作者:田晶;沙建慧;刘焕珠;李云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论教案在现代医学教学中的作用

    教案,作为教学质量的保障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教学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且成为评价一个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教学设备的改进,信息载体和教学手段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就信息载体来说,由古代的竹木书发展到现在的电子书;而就教学手段而言,也由过去的粉笔黑板演变到如今的电脑、网络等多媒体教学.教学课件、幻灯等的制作成为现代医学教学常用和必备的工具,那么教案在评估现代医学教学质量中究竟起着多大的作用呢?是否有必要强调和要求从教人员都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书写传统教案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原因赘述于下.

    作者:赵桂玲;周英杰;王宁黔;黄彰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医学伦理学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妇产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服务对象是女性患者,涉及性器官、婚姻、家庭和生育等;其工作特点是群众性广、社会性强、技术性高和责任心大等.妇产科临床工作有着不同于一般科室的医学伦理要求.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认识到医学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使人活下来,还应使人能从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重塑自我,医生的责任就不仅仅是治病救人,而是要同时消除病人的痛苦和烦恼,提高生活质量,使他们在精神上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从而能够继续发挥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于是,新的医学模式出现了,即由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就越发显得医学伦理学教育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临床带教老师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要具有高尚的医德,才能把医学伦理学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始终,使培养的医学生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

    作者:黄艳红;陈亚琼;辛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加强化学试剂管理,服务实验教学

    化学试剂管理是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工作.懂得化学试剂的一般性质及分类规律;选择条件适宜的储藏室;按分类进行存放,便于使用;严格药品的采购入库验收,定期检查.做好以上环节工作,建立健全并遵循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更好地服务实验教学.

    作者:申慧亭;王跃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CAI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特点,对运用CAI课件的必要性、CAI课件的主要形式及CAI课件的优越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达到提高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陈全;朱道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关于医学遗传学教学反馈信息的分析

    为了有的放矢地搞好医学遗传学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素质,在2001级学生中间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已经认识到医学遗传学这门课程对未来医学的深远影响,针对反馈信息进行了分析.

    作者:曾嵘;李莉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七年制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探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技术是其不可缺少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的一个学习过程,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其他生命科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奠定基础.本课程在细菌学、病毒学及特微等方面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方法及技能,包括:显微镜的适当使用,怎样制片染色,无菌技术转移和接种细菌,选择各种各样培养基接种分离并鉴定细菌、细胞培养、病毒分离鉴定等.通过学习能加深学生对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提高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从七年制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入手,着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

    作者:栾怡;赵蔚明;周亚滨;齐眉;于修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实验课程进行了探讨.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打破学科界限,重新整合成以实验方法为主导,以课程内容为主线,探讨了一体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为目的,选择适当的训练内容和适合的训练手段,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思维和创新能力.

    作者:张恭孝;杨荣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整个人才培养活动中基本、重要的环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解剖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通过讲述解剖学发展史上为科学献身的事例,联系临床精选案便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开展小科研,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时空条件等,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者:申国明;颜贵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初步探讨

    21世纪生物技术是多学科发展中为迅猛的学科之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生物技术是解决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人口、资源、能源、健康及环境等五大危机的关键技术,是当今各行业中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国近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中,又一次将生物技术作为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战略任务.这预示着市场对生物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一大批富有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正是顺应这种需求而设立的.我校于1999年设置了生物技术专业,学制四年,每届招60人,今年首届学生毕业.在四年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做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作者:宗琴珍;王明丽;韩卉;王怡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加强素材库建设,促进病原学学科发展

    在病原生物学的教学中,搜集大量素材,建设多媒体素材库.利用素材库制作和开发电子教案以及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应用于实际教学;在应用中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韩利刚;聂宏俊;赵春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培养七年制学生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在七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采取了双语教学、适当运用PBL教学法、CAI教学、注重学科间横向联系,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系列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和动手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庄敏;谷鸿喜;李迪;钟照华;程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唯物辩证法在生化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一直是目前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确立了以辩证唯物主义在教学中应用为课题的教学研究项目,努力挖掘生化知识中蕴涵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找观点、教观点、用观点.用哲学的思想指导生化教学全过程,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传授科学的知识,积极探索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之路.

    作者:孙树秦;赖炳森;王映强;路萍;李植峰;张玲;谭亚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教育心理学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病理生理学教学阐述了教育心理学在本学科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本学科教改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使现有的教学模式更系统,且教学效果良好.

    作者:张博;李志超;贾斌;李莹;张莉莉;刘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有关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的教学探讨

    为了让医学生掌握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的特点和开环方向,从而达到运用已学知识学习未知知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已储备知识的能力.就如何有效地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实施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教学,结合作者的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

    作者:卞伟;王浩江;曹晓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胚胎学教学应与科研相结合

    胚胎学是医学生必需学习的一门基础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但胚胎学教学明显滞后于胚胎学研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现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杨艳萍;蔡玉瑾;乔从进;彭希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形态学实验课程的优化及面临的问题

    为改革和探索医学院校形态学实验教学,构建有效的教学新体系,在实验室硬件和人员管理改革的基础上,将原来的医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解剖学实验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构建了全新的形态学实验教学体系.通过整合,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减少了实验内容的重复率,加大了学科内容知识点的联系,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内容增加.由形态实验室独立于各学科教研室实施形态学实验教学,是改进形态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吴守伟;戴忠辉;卓煜娅;梁玉华;刘德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基础医学教育杂志

基础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山西医科大学

主办:山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