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雷尼替丁与甲硝唑、庆大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158例分析

李新练

关键词:雷尼替丁, 甲硝唑, 庆大霉素缓释片, 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三联疗法, 溃疡病, 复发率, 组成, 治愈, 应用, 医家, 药物, 阳性, 理想, 剂量, 患者, 感染
摘要: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能够治愈溃疡病和减少溃疡复发率已成为医家的共识,有效并为患者所接受的治疗Hp方案在不断地改进中.自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应用雷尼替丁+甲硝唑+庆大霉素缓释片组成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与其它方案作比较,旨在观察药物搭配、疗程和剂量来探索较为理想的方案.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创伤性膈疝17例诊治体会

    1997年6月~2000年6月我们收治创伤性膈疝17例,均经手术治愈.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黄俊军;姚艳果;李廷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灌肠造影CT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旨在提高大肠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对碘水灌肠造影CT诊断并经肠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肠癌38例进行分析;结果:38例大肠癌中Ⅱ期6例,Ⅲ期21例,Ⅳ期11例.结论:碘水灌肠造影CT诊断中晚期大肠癌能够很好的显示病变,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侯艳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7例宫腔积血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所致者常见,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在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中,宫腔积血为一常见类型,我院自2002年1月~2002年7月分娩总数2378例,产后出血51例,其发生率为2.14%,其中有17例表现为宫腔积血,现就这一类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于栋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健择+顺铂方案治疗非小细胞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在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期间和本院2000年~2002年,用健择+顺铂治疗非小细胞癌2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牛丽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CT分析

    外部性脑积水又称蛛网膜下腔积液.多数出现在生长迅速的婴幼儿,一般无颅内高压的表现.为特发性或与外伤、颅内感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关[1,2].本文收集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46例,详细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听见,以加深对其认识水平.

    作者:于四堂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化疗性静脉损伤的预防与护理

    抗癌药物静脉输入是治疗癌症常用的方法.抗癌药物治疗(简称化疗)癌症的同时,也伤及正常组织,特别是静脉用药时,对血管刺激很强,可引起静脉炎和静脉硬化.在静脉化疗过程中不慎药物渗漏出血管,可造成局部肌肉萎缩、组织坏死,甚至使肢体功能障碍及残疾.因此在化疗时必须加强责任心,加强化疗前中后的静脉护理.

    作者:刘思爱;刘思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高粘滞血症的临床观察

    灯盏花注射液是活血化瘀型单味中成药静脉注射液,具有温阳通络、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疗效较为满意.我们自1999年10月~2001年10月将本品用于治疗高粘滞血症,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作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冰;黄锦欢;任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200例体会

    米索前列醇为一种新型的口服前列腺素E1(PGE1)衍生物,目前已广泛用于终止早孕,但其流产失败率和流产后持续阴道出血仍是该方法的不足,相当一部分病人需以人工流产手术终止妊娠.为减轻人工流产手术的不良反应,我院于2001年11月~2002年5月,人工流产手术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200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明丽;马菊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乳腺癌的螺旋CT诊断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往主要依靠临床检查及X线钼靶定诊.螺旋CT由于其分辨率较高,组织结构显示清晰.为临床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提供确切的手术方向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对临床检查或钼靶检查有可疑的病人,尤其是决定手术的病人进行手术前的螺旋CT检查是很有必要的.现将我院近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乳腺癌的螺旋CT表现与病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长福;王玉强;常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对慢性房颤患者纤溶系统影响的比较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房颤患者纤溶系统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交叉设计.选入30例慢性房颤患者分为三组,缬沙坦治疗组(口服80mg/天),苯那普利治疗组(口服10mg/天),对照组:三组均不限使用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前及治疗第10天各采静脉血1次,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型(PAI-1)活性t-PA抗原含量,PAI-1抗原含量.结果:三组的t-PA活性、t-PA抗原含量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差异(P<0.05),各组PAI-1活性,PAI-1抗原含量治疗前后也有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无明显性差异(P>0.05).缬沙坦组和对照组相比较,t-PA活性、PAI-1活性和PAI-1抗原含量P<0.01,t-PA抗原含量P<0.05.苯那普利组和对照组比较,tPA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t-PA抗原含量、PAI-1活性和PAI-1抗原含量均有差异(P<0.05).缬沙坦和苯那普利组比较,t-PA活性、PAI-1活性、PAI-1抗原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t-PA抗原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AT1受体拮抗剂和ACE抑制剂通过减轻内皮系统的损伤,对慢性房颤患者的纤溶系统有改善作用,并且AT1受体拮抗剂优于ACE抑制剂.

    作者:刘军利;王智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孚来迪治疗乙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孚来迪(Repaglinide,瑞格列奈)为我国第一个国产餐时血糖调节剂,通过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发挥作用,它在结构、作用特点和分泌机制方面均不同于现有的口服磺脲类降糖药[1].

    作者:袁永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加压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干骨折和术后骨不连

    我科自1997年4月~2000年12月,采用加压外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和术后骨不连45例,手术后4~12个月均获得临床愈合,并全部随访.

    作者:刘德新;赵云昌;李占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糖尿病治疗期间低血糖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低血糖反应是指糖尿病患者有与低血糖相应临床病症和体征,此时,患者血糖水平有些低于2.8mmol/L,有些不低于这个水平.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轻微的低血糖症状有头晕、头昏、出冷汗、心慌、面色苍白、心动过速、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手抖等,严重者则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嗜睡或抽搐及至死亡.

    作者:周玉华;杜秋芝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临床某些药物对肾脏损害的初步探讨

    临床上用药繁多,经口服或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等方法药物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经肝肾代谢,终经肺、肾脏、皮肤、肠道排出体外.在此主要讨论临床药物对肾脏造成的损害,用药不慎及滥用可造成药物性急性肾小管坏死、间质性肾炎、急性肾衰、血栓性微血管病变、慢性肾衰、肾间质纤维化等.现分类论述如下.

    作者:雷森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胆囊部分切除48例临床分析

    胆囊部分切除是指将胆囊底部、体部及颈部前后壁的大部分切除,仅胆囊床上的胆囊后壁全部或部分留在原位,其残留的粘膜予以剔除或破坏,胆囊管按常规方法分离后解扎.此种操作称胆囊部分切除术或胆囊大部分切除术.我院自1990年5月~2000年5月胆囊部分切除术共计48例,与常规胆囊切除术一样,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杨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36例临床体会

    眩晕症的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很多.我院自1998年10月~2001年12月应用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36例,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巧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中间综合征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死因之一,其发生机理是由于有机磷农药的神经毒作用,使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障碍,出现肌无力症候群,因它出现于急性胆碱能危象之后,迟发性神经病之前,为一组独立的症候群,故称之为中间综合征.

    作者:张玉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浅谈西药的配伍禁忌

    不合理的西药配伍,不仅使药效降低或消失,毒副反应加强,而且会引起药源性疾病,因此,应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

    作者:郝凌云;李亚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甲亢误诊为病毒性肝炎2例

    1 临床资料例1,患女,44岁,因上腹部不适、纳差、伴呕吐半月余,于2000年7月28日入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半月前出现上腹部不适,纳差,食后饱胀,随之呕吐,每日4~5次,为胃内容物,

    作者:陈恕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32例寄养早产儿临床分析

    我们对1995~2000年在我院儿科新生儿组寄养的32例早产儿(不包括因病住院的早产儿)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韩金粉;马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