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颢;王兆刚;梁文辉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是由于丘脑下部或脑干损伤或广泛脑组织损伤,脑水肿,颅压增高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由应激因素引起胃粘膜血管痉挛、缺血、水肿,以致胃粘膜细胞糜烂、坏死而形成应激性溃疡.是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
作者:李文洁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维持呼吸和循环,保证大脑足够的供氧,进而挽救生命.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如果疏忽或做不到位就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护士在操作中应尽量避免一些易出现的问题.
作者:刘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随着健康观念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口构成及疾病谱的改变,现有的知识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健康要求.在整体护理病房中,护理人员已被赋予更多的责任,因而对护理知识、护理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展好整体护理工作,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有丰富的知识功底,更要有娴熟的技能.
作者:马庭秀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入选患者按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尿激酶5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150ml、30min内滴完,然后于脐周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AXaIu/0.5ml,1次/12小时×14天.并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出血情况.治疗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复查脑CT.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75%,对照组为75%(P<0.05)并且无脑出血并发症.结论: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效果较好.
作者:智宏民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我科自1996年6月至2001年11月采用穴位注射、中草药活血化瘀、疏风散寒除湿治疗腰肌纤维组织炎,疗效显著.1一般资料本组200例中,男105人,女95人,其中年龄30~60岁者103例,16~30岁97例;农民108例,工人80例,其他12例.
作者:陈凤军;陈欣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腔隙性脑梗塞临床常见,但纯癫痫性脑梗塞则少见.作者自1990年5月~2002年6月诊治腔隙性脑梗塞280例,其中纯癫痫性腔隙性脑梗塞4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翟丰羽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室出血常见的主要病因,其中破人脑室系统的脑室出血病情往往较重,死亡率较高,本文根据26例脑室出血CT分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含蓄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是临床上治疗风湿性心脏二尖瓣狭窄的主要方法.由于病人痛苦小,创伤小,疗效可靠,术后恢复快,经济易于负担,患者易于接受.我科从1993年开展此项业务,为265例患者实施了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全部成功.现将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范喜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危重征,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治疗原则是控制诱因、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死亡率.为了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上常应用强心、利尿及血管扩张药物治疗,因此,临床护士必须熟悉上述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副作用,现总结如下:
作者:詹玲玲;祝捷;李岩;张素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输卵管妊娠是异位妊娠中常见的一种.现将我院1999年1月1日~2000年12月30日收治已确诊的输卵管妊娠55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邱国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介入心脏病学是心脏病学中一个新的、蓬勃发展着的分支.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给护理和康复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对2001年326例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情况和2000年235例作比较进行了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实施护理和健康指导,收到了良好效果.
作者:姚爱珍;韩花花;詹玲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重度黄疸肝炎患者黄疸不易消退,与胆汁瘀积因子的产生、肝脏炎症及微循环障碍、血栓素(TXA2)升高、胆红素代谢障碍有关.临床发现,单纯西药治疗其效果欠佳.近年来,我们应用清开灵、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该种病人取得良好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徐剑华;许艳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急性心肌梗死以其典型的胸痛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变,使患者得以及时诊断、治疗,但临床上常常遇到一些不典型的心肌梗死而致临床漏诊、误诊.本文在临床工作中通过近几年的临床观察,总结72例误诊病例,旨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意识.
作者:武占红;殷胜利;李援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为了探讨一次性双腔尿管持续导尿更换尿管的佳时间.方法:对持续导尿留置不同时间的尿管水囊的变化及管末端变色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结合询问患者感觉及临床使用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5~20天是更换尿管的佳时间.
作者:亓玉媛;亓长梅;张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剂量甲氰咪胍对出血性脑卒中(BCVA)后应激性溃疡出血(SUH)的影响,探讨甲氰咪胍预防BCVA并发SUH的效果和佳剂量.方法:1324例病人.甲氰咪胍(预防Ⅰ)组564例,甲氰咪胍200mg加0.9%NaCl 10ml静脉推注,2次/d.甲氰咪胍(预防Ⅱ)组367例,甲氰咪胍用量为800mg.不以任何H2受体拮抗剂预防(对照组)393例.比较三组痛死率、SUH发生率、发生时间.结果:SUH总发生率为4.76%.三组比较以预防Ⅰ组SUH发生率低(P<0.01);预防Ⅱ组与对照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预防Ⅰ组以1~3d预防者SUH的发生率较低(P<0.05);4~7d与预防Ⅱ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8d以上者发生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意义.预防Ⅱ组发生率与预防时间三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8d以上者与对照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SUH发病时间以预防Ⅰ组较晚(P<0.05).以预防Ⅰ组的病死率低(P<0.05).结论:早期预防性应用小剂量甲氰咪胍可有效地降低BCVA病死率、SUH的发生率、推迟SUH发生时间.
作者:邝素娟;刘群才;颜昌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把6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6例应用奥曲肽针50μg/h维持静滴,32例应用奥曲肽针25μg/h维持静滴,其止血率分别为91.67%、69.75%,再出血率分别为5.56%、6.25%.经χ2检验两组止血率有显著性差异,再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奥曲肽止血作用可能与剂量有相关性.大剂量奥曲肽较小剂量奥曲肽止血效果更好.
作者:张晓慧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临床多见,一般资料报道为常人的5‰左右,经食道心房调搏术(TEAP)系无创检查手段,能正确揭示其发生机理和分型,不失为一种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伊书红;宋菊梅;张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观察α-2b干扰素(安福隆)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60例临床效果,发现治疗组少尿期缩短,血尿素氮(BUN)增长幅度小,且较快修复正常,尿蛋白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提前,越少尿期人数多,多尿期持续时间缩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玉洁;袁翠云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颈椎病即是颈椎退行性病变,主要是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引起.多为中老年人,由于手术危险性大,费用高,我科自1999年3月以来,对颈椎病采用全息经络刮痧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志伟;王少英;牛顺林;刘清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简称甲亢心)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特殊的临床类型,其发病居各类心脏病的第8位.甲亢的主要心血管特点为心律失常和右心衰,及时的观察和恰当的护理对控制症状及改善预后十分重要.现结合我科两年来收治的13例甲亢心的护理谈谈其护理体会.
作者:李永红;于冬梅;张改云;邢允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