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丙沙星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评价

李清

关键词:环丙沙星, 绿脓杆菌, 角膜溃疡
摘要:目的:探讨环丙沙星在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中的应用.方法:对比两组角膜溃疡患者应用不同的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环丙沙星治疗组感染控制率为100%,对照组用庆大及青霉素感染控制率仅31.5%.结论:环丙沙星在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164例临床分析

    院内获得性肺炎是常见的医院感染性疾病.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病隐袭,呼吸道症状不明显,周围白细胞也可不升高,或仅表现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早期诊断困难,一旦发病,病情迅速加重,死亡率极高.现将本院164例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姚淑芳;尤群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成人肠套叠22例诊治体会

    自1985年7月至1999年10月,我院共收治各种年龄的肠套叠患者195例,其中成人肠套叠22例,占11.3%.现就其诊治问题作一讨论.

    作者:段忠祥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附57例报告)

    输卵管妊娠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近十余年来,腹腔镜检查和治疗技术的介入,使早期输卵管妊娠的病人得到及时的确诊和安全、有效的治疗.

    作者:张俊杰;侯青岚;单中杰;高雪琴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正确认识药物的治疗矛盾

    某些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常因用药剂量与时间差异、药物自身、机体病理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与其治疗目的完全相反的效应,这种现象称之为药物的治疗矛盾或双重效应.如阿斯匹林具抗血栓作用又可致血栓形成,肝素具抗凝作用又可诱发血小板凝聚及血栓形成,利尿药双氢克尿塞又用来治疗尿崩症等.这是药物不良反应的特殊类型.药物存在双重效应的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受到了临床上日益重视和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认识和了解药物的治疗矛盾,正确使用这些药物,使之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作者:程国印;郭银锋;杨震林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右心衰竭引起的下行性食道静脉曲张X线特征表现

    右心衰竭引起的下行性食道静脉曲张少见,国内报道甚少,近20年我们发现7例,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男5例,女2例,肺心病右心衰竭Ⅱ度4例,Ⅲ度1例,支扩并右心衰竭Ⅰ度2例.食道钡餐检查:全段食道粘膜增宽迂曲呈蚯蚓状改变或锯齿样但柔软,上、中、下段表现几乎一致5例,起始部位典型,重于其逐渐受累部位2例.

    作者:王荣长;吴杰婉;王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补体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与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5例CH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CHD患者CD+3、CD+4、C+8,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1);CD+4/CD+8、IgC、C3、C4高于对照组(P<0.01),IgA、IgM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参与了CHD的病理过程.

    作者:唐关敏;江力勤;汪世军;祝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细菌性痢疾85例疗效观察

    我院1994~1999年收治经大便培养确诊为细菌性痢疾85例,应用肠粘膜保护剂一思密达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桂琴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异位妊娠是严重危害妇女生命和健康的常见妇科疾病,近年来,国内外的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1],对异位妊娠的保护性药物治疗,常用氨甲喋呤(MTX),其效果确切,但其毒性反应较大.据文献报道[2],米非司酮可用于治疗输卵管妊娠,药物副作用小,效果满意.我们自1996年12月开始试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尚学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吸氧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近年来,应用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纠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改善了患者睡眠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此,我们对15例患者进行了夜间睡眠时6小时连续测定动脉血氧饱和度(Sa02),从而为纠正夜间低氧血症提供临床治疗依据.

    作者:李书利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对左室肥厚逆转疗效分析

    目的:对46例轻中度高血压(EH)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下简称ATRA)(采用缬沙坦)控制血压时,观察血压变化对左心室肥厚影响.方法:服缬沙坦(Ⅰ组)1年,设对照组(Ⅱ组)34人.结果:两组1年前血压无统计学差异,1年后,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存在显著差异,且这种差异明显表现在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上.结论:ATRA对控制血压,逆转左室肥厚有积极意义.

    作者:贾洪君;王国涛;刘希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为了观察左旋咪唑涂布剂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目的:我们用国产干扰素安福隆作为对照,治疗前、后查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46.88%和50%,HBeAg阴转率分别为53.12%和53.12%,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3.75%与46.87%,上述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目前公认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干扰素相似.

    作者:严昌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西咪替丁预防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应激性溃疡所致的消化道出血,是许多重症病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的出现提示病人已有严重的胃肠功能不全.为探讨在重症患儿尚未出现消化道出血之前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其发展的方法,我们将西咪替丁用于部分重症病例治疗中,观察其对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结果显示了明显的优越性,报告如下:

    作者:董懿珍;李薇;李志博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应用多参数血细胞分析仪须同时涂片染色分类

    近几年,由于多参数血细胞分析仪的普遍应用,一些单位,尤其是基层医院,便不再进行涂片分类计数,这样很容易造成漏检和误诊,现将我科近二年发现的典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刘金玲;谢宁芳;蔡纪坡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5-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难治性心衰40例

    目的:比较5-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门冬氨酸钾镁与5-单硝酸异山梨酯单用治疗难治性心衰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5-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40mg、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点,每日一次,8天一疗程,对照组40例,5-单硝酸异山梨酯4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点,每日一次,共8天.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而对照组有效率85%,二者有显著差别.

    作者:侯英伟;吴琳;汪桂青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桡骨下端骨折诱发肩周炎15例报告

    自1989年以来,我院共收治桡骨下端骨折患者180例,其中15例患者伤后一月发生肩周炎,经对症治疗,均获痊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45~63岁,平均51岁;左肩9例,右肩6例;干部3例,农民12例.

    作者:商昌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慢性肺心病并医院肺部真菌感染43例分析

    慢性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治疗中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导管的使用,使医院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增加,我院呼吸内科自1994年至1999年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584人次,其中合并医院肺部真菌感染4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大鹏;张天成;李朝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尿毒症肺31例临床分析

    尿毒症肺是由尿毒症引起的严重肺部并发症,临床表现复杂,易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肺部疾病相混淆,误诊率高.为探讨尿毒症肺的临床特点,现将我院1991~2000年收治的31例尿毒症肺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黄德龙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环丙沙星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在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中的应用.方法:对比两组角膜溃疡患者应用不同的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环丙沙星治疗组感染控制率为100%,对照组用庆大及青霉素感染控制率仅31.5%.结论:环丙沙星在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下颌骨骨折颌间固定的综合治疗观察

    下颌骨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骨折,颌间固定是下颌骨骨折常见的主要固定方法.其骨折常规处理,固定后,传统上一般不作特殊治疗,必要时对症处理,病人有许多不便和痛苦.三年来,我们在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的指导下,对此病采用综合疗法,效果良好.它一方面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血肿的消退,促进骨折的愈合,减轻因固定而引起的闭口肌群困胀不适;另一方面能促进固定折除后咀嚼和颌关节功能活动的恢复,现将病历记载较完整的72例报告如下.

    作者:侯惠军;王玉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疝囊旷置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06例临床分析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一种常见病,传统的手术方法多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我们自1995年3月~1998年9月采用疝囊旷置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0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振声;李明江;张保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