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芳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具有抗炎、止痛、退热和降低血小板粘附力作用的药物.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骨、关节、肌肉和软组织疼痛,是目前世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用量大的一类药物之一.据有关资料报道1987年美国有7000万张非甾体抗炎药处方,1989年,全世界约有1亿人在服用此类药物.
作者:曹宝鑫;王玉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本文通过对85例中老年甲亢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45岁以上的中老年甲亢患者缺乏典型的甲亢表现,并且有其相应的不同类型的胃肠道病变表现,并与性别、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中年患者较易发生肝脏损害,与病毒性肝炎有类似的表现,老年患者以胃肠道症状更为突出,男性患者则较易出现低血钾、双下肢无力.上述中老年甲亢患者不典型的以胃肠道病变为多样化的表现,易造成误诊、漏诊,及时予以甲亢诊治,病情可迅速缓解恢复.
作者:谭坤能;吴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躁狂症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方法: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检测32例躁狂症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前患者组外周血的CD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的CD4、CD8及CD4/CD8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躁狂症患者外周血的CD3、CD4、CD8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躁狂症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作者:师天元;朱金富;张红亚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对光固化复合树脂美容修复变色牙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通过收集变色牙患者80例,670牙的光固化树脂美容修复,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成功率:2年53%,1.5年70%,1年76%,1~6个月87%.结论:本方法修复变色牙自然美观,对牙体及牙髓无刺激和损害,如遇失败可重复修复,操作简便,易于患者接受.
作者:王卫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人群的甘油三脂(TG)和总胆醇(TC)水平的特点.方法:TG采用乙酰丙酮法,上机,TC采用硫磷铁显色法,上机.结果:TC男性范围1.57~4.4mmol·L-1,均值2.97mmmol·L-1,女性范围1.31-4.2mmol·L-1,均值2.7mmol·L-1,TG男性范围0.68~1.84mmol·L-1,均值1.26mmol·L-1,女性范围0.46~1.06mmol·L-1,均值0.76mmol·L-1.无论男女TC、TG结果25岁以下低于均值,25以上高于均值.结论:本地区TC和TG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并且同一年龄组,TC随年龄增加比TG增加的快,但性别无差异,TC和TG低于欧美国家水平,略低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标准.
作者:殷卫兵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宫颈糜烂为妇科常见病,临床上一般采用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一般采用激光、冷冻、微波等,需特殊仪器,术后有并发症,患者有恐惧心理,不易接受,而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我院从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采用克林软膏治疗206例宫颈糜烂,效果明显,治疗方法简便,现介绍如下:
作者:关树敏;张合芯;冯瑞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腰骶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及下肢矫形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1995年10月~1999年10月在进行腰骶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同时对下肢关节因软组织挛缩畸形者行下肢软组织松解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97例,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SPR及下肢矫形同期进行较单纯SPR,二期行下肢矫形,具有减轻病人痛苦,减少病人经济负担及能及时康复训练,缩短康复训练时间等优点,对解除痉挛,改善步态效果明显优于单纯SPR手术.结论:SPR及下肢矫形同期进行是一值得提倡的手术.
作者:吴振业;冯永凯;关自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四肢开放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骨延迟愈合,骨不连之发生率较高.故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之发生也成了临床治疗的重点之一.作者自1997年3月~1999年12月间,通过对照观察总结出谷康泰灵对预防骨不连有很好疗效.
作者:冯素哲;王秀玲;白玉如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本文报道了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体会.肠外营养(PN)支持14~64d,其后肠内营养(EN)支持18~24d,术后一周患者血清白蛋白及总淋巴细胞计数由术前的37.8±2.7g·L-1及1.45±0.13×109/L分别降至29.8±3.4g·L-1及1.07±0.19×1O9/L,经过控制感染及营养支持四周后,二者恢复至术前水平.治疗期间,9例SAP病人中有5例(55.6%)发生严重并发症状10例次,无一例死亡.作者认为:(1)营养支持虽不能改变SAP病人的病理过程,但有效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2)营养支持可采用PN、PN+EN、EN+口服饮食三个阶段;(3)加强PN应用过程中的监测及护理.
作者:蒋婧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自杀是指自身有意识地采取能致人死亡的方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精神障碍为自杀的重要原因,但在自杀者中,存在相当一部分精神状态正常而其它心理社会因素自杀者.自杀未遂是指已经采取了自杀行动,但由于方法不当或救治及时,未造成死亡的一种行为[1].我院自1995年2月~2000年2月共抢救治疗自杀未遂患者180例,并对其自杀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加强了心理护理,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华珍;程爱玲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腹水的治疗措施.方法:把36例肝硬化并腹水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为放腹水治疗加上药物治疗组.结果:B组病人腹水减少及消失速度高于A组.结论:肝硬化并腹水病人的治疗措施是综合性的.
作者:吴国锋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不同胰岛素水平的关系.方法:观察38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不同胰岛素水平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患者红细胞比容、血沉、全血高切粘度和低胰岛素血症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高胰素血症糖尿病患者血液浓稠性、粘滞性、聚集性增强.高胰岛素血症是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内在因素之一.
作者:张智军;方利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拜糖平(Clucobay)是由德国拜尔公司(BayerAG)生产的新型口服降糖药,有效成分是阿卡波糖(Acarbose).拜糖平可抑制小肠上段刷状缘近腔上皮细胞内的α-葡萄糖昔酶的活性,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延迟来自双糖和多糖分解后葡萄糖的吸收,故可明显降低餐后高血糖,且长期应用可降低空腹血糖,使全天血糖谱保持平稳[1].拜糖平单独应用及与磺脲类或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皆有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作用[2,3].但当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联合二甲双胍,且两者剂量皆己用至大剂量而血糖仍未能满意控制时,即磺脲类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失效时,加用拜糖平能否取得血糖的满意控制尚无结论.本研究旨在观察磺脲类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以及餐后血糖仍未能满意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拜糖平后的疗效.
作者:陈荣月;张银甫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自1983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以后,其生物学和致病性得到进一步认识.现在认为它定居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具有良好的动力及粘附功能,能产生多种酶类及多种致病因子并通过这些致病因子诱发炎症、免疫反应、释放炎症介质(白三烯,前列腺素,血栓素,IL-6,IL-8,TNF)导致胃粘膜屏障破坏,引起胃酸分泌变化,产生不同的临床相关疾病.现已公认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重要发病原因.HP分为表达VacA、表达CagA(Ⅰ型)和不表达VacA、不表达CagA(Ⅱ型).空泡细胞毒素(Vac)可能是致溃疡病的重要因子.近几年还发现HP与冠心病(CAD)有密切的关系,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子.冠心病的发病原理现公认是血脂的异常和血小板聚集、粘附,纤维蛋白沉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激活,形成微血栓,血栓中的白细胞崩解释出脂质,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血小板释放出TXA(血栓素)进一步加剧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冠状动脉狭窄,引起冠心病.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HP与冠心病关系综述.
作者:杨永林;王智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恬尔心与低分子肝素钙合用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设对照组与治疗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恬尔心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在住院7天内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率分别为40%与13%,13%与3%,7%与0%,总的心性事件发生率为60%与16%,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性期用恬尔心与低分子肝素钙合用治疗有效,安全可行.
作者:吴秀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用乙状切骨术,并在升枝前缘切骨区转入带蒂颊脂体,治疗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病人6例7侧.结果:全部病例经8~12年的临床随访,疗效满意.结论:乙状切骨、关节结构重建和颊脂体对骨支柱的润滑油样作用,术后有计划的张闭口训练,对预防关节强直术后复发有积极作用.
作者:邢海森;邓慧琴;葛前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整形科大部分病人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产生不同程度的组织器官的缺损畸形,造成形态改变和功能障碍,由于功能、形态及环境三方面的影响.因此,造成情绪(心理)改变,致使病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特征.鉴于上述原因,对于整形病人的心理护理有以下几点体会.
作者:朱怀琴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27例次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并对其临床防治进行探讨.
作者:郑海军;李桂清;张绪吉;刘定国;张素清;张福兴;高爱玲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老年急腹症延误诊治的原因.方法:在12例老年急腹症中选出3例误诊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不同,急腹症表现往往症状、体征的不典型.结论:对老年急腹症的特殊性要有足够认识,应详细询问病情,全面检查及不可过分依赖辅助检查,以防误诊.
作者:张小顺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病情危重,由于由多种原因导致,几乎都有血压下降,因此,辩明危急状态,作出及时准确地判决并及时处理,才能挽救生命.本文对135例AMI时血压明显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作者:杨慎先;王松柏;张素芳 刊期: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