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冰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营养支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时照组20例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谷氨酰胺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谷氨酰胺口服营养支持治疗.疗程2周.观察两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和结论:谷氨酰胺营养支持治疗对AE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肺功能有显著改善.
作者:李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健康志愿者口服盐酸小檗碱片后小檗碱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建立以氯苄律定为内标的LC-MS测定方法,测定1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服用盐酸小檗碱片0.4 g后血浆中小檗碱的浓度,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单次口服盐酸小檗碱片0.4 g后,小檗碱的t1/2为(35.5±11.8)h,tmax为(8.50±4.60)h;Cmax为(0.30±0.15)μg·L-1;AUC0-96h为(6.68±2.56)h·μg·L-1,AUC0-∞为(8.05±2.87)h·μg·L-1.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测定方法灵敏、准确,并成功地应用于人体口服盐酸小檗碱后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小檗碱半衰期长达30小时以上,其一日3次的服药方法长期使用是否会在体内产生蓄积值得进一步探讨,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华雯妍;张全英;丁黎;贺建昌;徐贵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为了解合理用药系统在临床的作用,利用该系统提供的查询统计程序,分析我院一定时期内问题医嘱数目、构成和涉及药品等.共审查出29397条问题医嘱,其中56.98%为药品剂量问题,38.09%为药物相互作用问题,配伍禁忌和给药途径分别为4.24%和0.55%;儿童警告占全部问题医嘱的0.14%.证实了该合理用药监测系统有助于发现问题医嘱,促进合理安全的用药.
作者:陈国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合并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全面检索了中国数字医院图书馆(www.chkd.cnki.net)、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k),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3篇文献共计1089名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沙丁胺醇合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沙丁胺醇组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合并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使用方便安全,疗效确切.
作者:潘志斌;丁晓虎;沈晓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为了探讨抗凝治疗教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知识掌握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临床药师一对一教育与制作宣传手册给患者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65例住院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实施抗凝教育.结果显示接受教育后,患者的抗凝知识掌握程度得分明显提高.受教育程度对抗凝知识掌握程度影响大,年龄、性别影响不明显.因而证实了临床药师抗凝治疗教育是提高患者抗凝依从性的有效途径.
作者:柳亚敏;葛卫红;阳丽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颅内给Aβ1-42和thiorphan后是否可以在恒河猴大脑内诱发类似AD患者的炎症反应,探讨该法建立猕猴AD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开颅后先注射thiorphan到猕猴的大脑皮质和基底核消耗已存在的Neprilysin,然后再缓慢的注射孵育好的纤丝状Aβ1-42,后植入含有thiorphan的微渗透泵到基底核.HE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大脑的炎症反应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侧脑室室管膜的单层上皮结构消失,大量小胶质细胞浸润,形成多细胞层,小胶质细胞增生聚集成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恒河猴海马、基底核及皮质等部位出现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结论:Aβ1-42和thiorphan联合颅内给药后可以在恒河猴大脑内诱发广泛的炎症反应.
作者:李文德;吴玉娥;闵凡贵;黄家园;黄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DPP-4抑制剂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了不同结构的DPP-4抑制剂.本文主要根据当前进入临床前和临床研究阶段的DPP-4抑制剂候选药物的数据,对DPP-4抑制剂的化学结构类型进行分类,综述它们的药理、药效和构效关系,并对DPP-4抑制剂的研发进展进行展望.
作者:林珊珊;王亚楼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淮安市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淮安市2007年收集的619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使用药物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共33种,以阿莫西林居首位,其次为青霉素钠;以静脉途径给药引发的ADR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结论:规范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秦松;于浩;孙晓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加碳酸氢钠喷雾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方法:对50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应用奥美拉唑加碳酸氢钠喷雾治疗.结果:50例患者治疗后,有46例咽喉部症状明显改善,LPR反流症状指数降低>4;镜下咽喉部病变好转,LPR体征量表降低>2.有效率92%(46例).结论:奥美拉唑加碳酸氢钠喷雾可缓解或改善反流性咽喉炎的症状和病理.
作者:蒋星;仇翼;薛建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卡马西平唾液浓度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住院患者102例,服药达稳态血药浓度后,采集肘静脉血2 mL,并同时收集自然状态下分泌的唾液1 mL,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唾液浓度与血药浓度.数据分析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结果:以卡马西平浓度(C)、峰面积(A)作线性回归,分别得到血清浓度与唾液浓度的回归方程:C=1.34×10-5A-0.25(r=0.9958)和C=4.07×10-6A-0.30(r=0.9921);唾液浓度(y)与血药浓度(χ)回归方程为y=2.54×10-1χ-1.09×10-2(n:102,r=0.8985,P<0.01)其比值为24.89%±3.90%.结论:HPLC法测得卡马西平唾液浓度与血药浓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CBZ唾液/血清药物浓度比不受性别、年龄影响,其间无相关性;可以用唾液代替血清对卡马西平作治疗药物监测.
作者:张国阳;王守勇;徐建洋;李洪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人血清中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甲醇-乙腈(86:10:4);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36 nm;以万古霉素为内标,采用硫酸锌直接沉淀蛋白后进样.结果:去甲万古霉素血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Y=0.034 8C-0.041 8,r=0.999 8;线性范围2.0~100.0 mg·L-1;日内RSD小于5.6%;日间RSD小于6.3%;去甲万古霉素高、中、低浓度的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1.36%、97.63%、99.57%;平均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9.84%、88.82%、88.68%.该方法适于ICU患者接受治疗时去甲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监测.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回收率稳定,适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及人体药动学研究.
作者:裔照国;岳峰;季宏建;丁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是妊娠期特有的的肝功能紊乱症,以皮肤瘙痒和胆酸高值为特征,主要危及胎儿,但病因尚不清楚.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和回顾,就目前临床上常用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的药物进行总结及作相关分析.
作者:杨莉莉;许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予依达拉奉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作者:张国平;薛萍;刘菁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谷氨酸诱导体外培养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为EGb应用于缺血性卒中提供依据.方法:取孕15~18天SD胎鼠的皮层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建立谷氨酸诱导神经细胞损伤模型(Glu组).向Glu组中预先加入4种不同浓度(12.5~100 mg·L-1)EGb作用(研究组).通过测定神经细胞NO及LDH的释放量来反映神经细胞损伤程度.结果:谷氨酸呈浓度依赖性升高神经细胞NO及LDH释放量;与Glu组相比较,EGb(12.5~100 mg·L-1)能不同程度的抑制NO、LDH释放.且EGb浓度为50 mg·L-1时作用显著(P<0.01).结论:谷氨酸通过NO诱导神经细胞损伤,EGb通过抑制NO、LDH释放实现拮抗谷氨酸神经细胞毒性作用.
作者:顾承志;黄国祥;黄志东;黄怀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调查2009年1月~6月出院的85例术后感染患者的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其中单品种使用则以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唑肟为频繁.本次调查的病例使用喹诺酮类51例次,作为手术预防用药,无一例是泌尿系统手术,不符合用药规范.另外,发现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预防用药时间选择不合理、术后用药疗程过长、药物选择起点高等问题.提示应加强外科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作者:张长泽;王政;李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融斑通脉颗粒对犬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采用定量组织学法(四唑氮蓝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及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变化,研究了融斑通脉颗粒消化道给药对实验性犬心肌梗死的影响.结果:融宽通脉颗粒具有明显改善心肌梗死作用,缩小经四唑氮蓝(N-BT)染色所显示的梗死区,并能明显抑制犬心肌梗死时血清CK和LDH活性的升高.结论:融斑通脉颗粒对心肌梗死可能有治疗作用.
作者:张兰芳;赵喜林;邓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薤白中总皂苷纯化工艺.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薤白总皂苷进行吸附纯化,以总皂苷的收率、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薤白总皂苷纯化工艺为提取液上D101大孔树脂柱,吸附3 h,以水和5%乙醇洗至无色,再以60%乙醇洗脱,60%乙醇部分为皂苷部位.结论:确定了薤白中皂苷部位的提取纯化工艺,总皂苷含量达到55%.
作者:顾维;楼凤昌;沈晓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调查新药比阿培南对我院临床分离的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临床分离的135株共7类常见致病菌,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并设对照组:美罗培南组和亚胺培南组.结果判定参照NCCLS 2006年标准.结果:135株致病菌对比阿培南的药物敏感率为86.6%,对照组:美罗培南为49.6%、亚胺培南为46.2%.比阿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的敏感率分别为85%和50%,而美罗培南为50%和20.8%,亚胺培南为40%和8.3%.结论:新药比阿培南的抗菌活性明显高于同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尤其在对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细菌的敏感度上,新药比阿培南更具抗菌活性.
作者:朱冰;汪璐;龚扬彬;邹自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将地区著名中医有效验方,研制成复方菘黄软膏,考察该制剂质量、稳定性.外用该软膏,配合阿昔洛韦、VitB1片口服,治疗带状疱疹,对改善带状疱疹的肌表症状十分显著.联合用药疗效确切,有效率达95%以上.
作者:施新华;刘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东菱克栓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联合组3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东菱克栓酶治疗;对照组35例单纯应用东菱克栓酶,东菱克栓酶5IU隔天使用,4次一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分别进行欧洲卒中量表评分(E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测定.结果:治疗前两组ESS、ADL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14天后联合组ESS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间ESS、ADL评分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FIB浓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东菱克栓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东菱克栓酶,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冯美江;徐侦;曲晨;黄箐箐;何慧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