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榆;陆晓民;张传旭
竹黄菌Shiraia bambusicola P.Hennigs是一种药用真菌[1],主要寄生在箭竹属Fargesia Franch和短穗竹属Brachystachyum[2].野生竹黄的提取物中具有许多活性成分,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文献已报道的活性成分有:竹红菌素甲、乙,脂肪酸及其酯,甘露醇[3],六孢素[4]和羟基蒽醌[5]等化合物.笔者通过竹黄菌的深层培养后得到发酵液[6],利用有机溶剂萃取、硅胶和反相C18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个色素组分,利用化学试剂显色反应以及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色素进行结构鉴定.
作者:张梁;楼志华;陶冠军;蔡宇杰;石贵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马兜铃酸Ⅰ在体内吸收迅速,分布迅速,大多数实验表明其体内分布呈一室模型,少量实验呈二室模型,马兜铃酸Ⅰ的消除与其给药剂量有关,低剂量组消除较快,高剂量组消除较慢.马兜铃酸Ⅰ药动学特征可能决定了其蓄积毒性的产生.
作者:王冠;王智民;孙启时 刊期: 2006年第19期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 sinicum 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是中医临床常用清热解毒中药之一,其所含咖啡酸为其抗菌抗病毒的主要有效成分[1].为降低蒲公英提取物制剂服用量,方便患者用药,并尽可能在制备中减少其有效成分损失,作者在前期蒲公英水提工艺优选的基础上[2],应用絮凝澄清技术对蒲公英水提液的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与传统醇沉法进行了比较.
作者:夏新华;谭红胜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进行杜仲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对杜仲的16个群体、26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10个随机引物共扩出110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06条,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6.36,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8.9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46 1,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0.386 8.基因分化系数Gst=0.424 4.结论:杜仲种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不同群体内部的遗传多样性低.遗传分化分析表明杜仲群体间已发生了高度的遗传分化,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时应尽可能保护更多的种群.
作者:王瑷琦;黄璐琦;邵爱娟;崔光红;陈敏;佟长辉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黄蜀葵花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用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杨梅素(myricetin,1),cannabiscitrin(2),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myri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3),1-O-十六烷酸甘油酯(glycerolmonopalmitate,4),2,4-二羟基苯甲酸(2,4-dihydroxy benzoic acid,5),鸟苷(guanosine,6),腺苷(adenosine,7),顺丁烯二酸(maleic acid,8),正三十七烷酸(heptatriacontanoic acid,9),正三十烷醇(1-triacontanol,10),正二十四烷(tetracosane,11),β-谷甾醇(12),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13).结论:化合物2~11为首次从秋葵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赖先银;赵玉英;梁鸿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Johst.又名新疆软紫草、新藏假紫草,属紫草科Boragin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药典》收录的3种紫草科植物之一.紫草的有效成分主要为2大类[1,2]:一类是脂溶性很强的萘醌类色素,包括紫草素(shikonin),乙酰紫草素(acetyl shikonin),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β-hydroxyisovaleryl shikonin),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β,β'-dimethylacryl shikonin),去氧紫草素(deoxy shikonin)等.另一类是水溶性成分,主要为多糖和酚酸类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它们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主要是杀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保肝以及免疫调节等作用[3-6].为阐明新疆紫草的药理活性,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用新疆紫草的不同提取物(脂溶性提取物AEJ-Ⅰ、水溶性提取物AEJ-Ⅱ)对D-氨基半乳糖(D-GalN)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进行了研究,以探明其保肝作用,旨在为新疆紫草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买尔旦·马合木提;刘燕;尼加提·热合木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Bull.)Pers俗称猴头菇、刺猬菌、猴头蘑、花菜菌等,隶属于担子菌亚门猴头菌科猴头菌属.常食之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抗癌及治疗神经衰弱的功效,是我国著名的一种食药用兼用菌.
作者:陈庆榆;陆晓民;张传旭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给予脂多糖(LPS)刺激并加入不同浓度的川芎嗪共同培养.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VEGF的含量,MTT法观察巨噬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HIF-1α的表达.结果:480,48μmol·L-1川芎嗪可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VEGF,并抑制巨噬细胞表达HIF-1α,但对巨噬细胞增殖没有影响.结论:川芎嗪可抑制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其机制与抑制巨噬细胞表达HIF-1α密切相关.这种作用不依赖于抑制巨噬细胞的增殖.
作者:徐晓玉;叶兰;陈刚;丰俊东;陈伟海;胡益勇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含羞草为豆科Leguminosae含羞草属植物含羞草Mimosa pudica的全草.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华南、西南等地的山坡丛林、湿地、路旁,具有清热利尿、化痰止咳、安神止痛、凉血止血之功效,临床多用于急性肝炎、神经衰弱、失眠、肺结核咯血、血尿、带状疱疹等症.国外已有报道从含羞草中分离得到游离黄酮、黄酮苷、酚酸类等成分[1,2],作者对中国海南含羞草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已从中分离得到一系列黄酮碳苷及酚类化合物.本研究报道从海南含羞草全草中首次分离得到的3个水溶性成分.
作者:袁珂;吕洁丽;殷明文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巴戟天水提物对人精子膜结构和功能氧化损伤的干预作用,探讨巴戟天治疗弱精子症男性不育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优选具有正常功能的精子悬液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维生素C组)和巴戟天水提物小、中、大剂量组,应用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HX-XO)体系产生活性氧(ROS),在有氧环境下,ROS、不同剂量(0.125,0.25,0.5 g·mL-1)的巴戟天水提物与精子悬液共同孵育后,检测精子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通过精子低渗膨胀试验评估精子膜功能,并与已知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对照.结果:巴戟天水提物小、中、大剂量组(0.125,0.25,0.5 g·mL-1)在相同的条件下均可提高精子悬液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对ROS所致精子膜的氧化损伤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干预作用,对精子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0.125 g·mL-1的巴戟天水提物组与维生素C组(0.25 mg·mL-1)无明显差别,0.25,0.5 g·mL-1的巴戟天水提物组明显优于维生素C组(P<0.01,P<0.001).且巴戟天水提物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大剂量(0.5 g·mL-1)时对精子膜功能的保护作用显著.结论:巴戟天水提物对人精子膜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对精子膜结构和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欣;张永华;丁彩飞;颜志中;杜静 刊期: 2006年第19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复肝春6号(FGC-6)的抗肝癌作用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种H22肝癌细胞的小鼠分为模型组、5-氟尿嘧啶组(5-Fu组)、FGC-6高、中、低剂量组(含生药量70,35,15 g·kg-1),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10 d.观察小鼠瘤重、体重、NK细胞杀靶活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脾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量的变化.制备FGC-6含药血清,以MTT法和生长曲线法观察该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H2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FGC-6高剂量可明显抑制荷瘤小鼠移植瘤的生长,且FGC-6含药血清对H22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模型组荷瘤小鼠的NK细胞杀靶活性和脾细胞IL-2分泌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FGC-6高剂量组荷瘤小鼠的NK细胞杀靶活性、脾细胞IL-2分泌量和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得到明显改善,FGC-6中剂量治疗使荷瘤小鼠的脾细胞IL-2分泌能力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FGC-6可明显抑制H22细胞的生长,改善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作者:李秀娟;毛宇湘;张焕铃;王俊霞;刘福英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测定药品中有效成分含量,是控制药品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不但能反映药品制备工艺的稳定性和原料、辅料的真伪优劣,也为确保药品的有效安全起监控作用.由于中药注射剂的原料为天然药物,影响质量的可变因素很多,组成药物化学成分很复杂,制备工艺的稳定性、合理性不够高,成品多系混合物,质量很难严格控制,其含量测定指标尤其显得重要.笔者已侧重对中药注射剂的存在问题陈述一得之愚[1-4],现再以纳入国家标准的109种中药注射剂为对象,侧重分析讨论其含量测定项目中的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供参考.
作者:周超凡;徐植灵;林育华 刊期: 2006年第19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9期
中药复方叶下珠是深圳市中医院肝病中心结合乙型肝炎所致肝癌和癌前病变患者临床特点,通过辨证论治、精心设计并显示有较好临床疗效的经验方.本研究选择Balb/c-nu小鼠人肝癌细胞(HepG 2.2.15)移植瘤模型,以复方叶下珠进行处理,研究造模前后裸鼠的形态学、HBxAg表达等相关指标,试图从在体动物角度,为复方叶下珠的肝癌防治作用提供试验依据.
作者:周大桥;童光东;贺劲松;魏春山;Feitelson Mark;吕屏 刊期: 2006年第19期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并引起骨的脆性增加,骨的强度降低,在无创伤、轻度和中度创伤情况下骨折危险度增加的疾病.临床上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大类.根据发病机制不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1].本病临床发病率较高,申报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较多,主要应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但从目前申报治疗或用于骨质疏松的中药新药临床前药效学研究资料分析,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王停;胡军;韩玲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Schenk)Whigt是列当科肉苁蓉属多年生全寄生草本植物[1],以干燥肉质茎人药,是中药材肉苁蓉基源植物之一[2].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造成野生资源的严重匮乏,已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为了满足药用,开展了人工种植管花肉苁蓉的研究[4-6],但接种率普遍较低,这主要是因为管花肉苁蓉是寄生植物,种子萌发机制尚不清楚,自然条件下,其萌发需要来自寄主柽柳根的刺激.本实验研究了氟啶酮对管花肉苁蓉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以期能为管花肉苁蓉的人工接种率的提高提供依据.
作者:王华磊;郭玉海;翟志席;陈庆亮;杨太新;张金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氧化槐定碱(oxysophoridine,OSR)对大鼠皮层和海马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免疫阳性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检测OSR对大鼠皮层、海马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免疫阳性神经细胞的变化.结果:侧脑室注射氧化槐定碱10 mg,大鼠皮层、海马GABA免疫阳性神经细胞数明显增加,Glu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显著下降(P<0.05).结论:OSR引起中枢神经系统Glu及GABA的平衡变化可能是导致中枢抑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余建强;蒋袁絮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对白术的炮制机理及其炮制过程中倍半萜类成分的转变进行研究.方法:对白术不同炮制品中白术内酯Ⅰ~Ⅲ的含量进行比较,用化学反应验证白术倍半萜类成分的转化.结果:炒制后白术内酯Ⅰ,Ⅲ含量均明显升高;温度过高时白术内酯Ⅲ的含量有所下降.苍术酮氧化后生成白术内酯Ⅱ,Ⅲ及双白术内酯;白术内酯Ⅲ加热后脱水生成白术内酯Ⅱ.结论:白术炮制过程中苍术酮可转变成白术内酯类成分,不同炮制程度会影响各成分的含量.
作者:李伟;文红梅;崔小兵;张科卫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Sam.)Juzep.的干燥块茎.药理研究表明,泽泻具有利尿、降血脂、抗脂肪肝等作用[1].现代研究发现,泽泻中的化学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另含生物碱、黄酮类等多种成分[2].药典中泽泻项下的鉴别方法为显微鉴别,但显微鉴别法难以全面反映泽泻的内在质量及化学成分特征.作者以泽泻中的萜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用薄层色谱法对不同产地的泽泻药材与饮片进行了TLC图谱鉴别研究.
作者:巩丽萍;王少云;侯准;桑立红 刊期: 200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