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刘晓辉;聂丹文;陈丽荣
目的 调查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分析系统化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对70例海洛因依赖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在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基础上研究组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教育,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心理状态,以维持治疗态度、支持率、治疗知识掌握程度为指标评估实施半年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以青壮年、商人、初中以下文化、已婚男性为主,且大多数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患者的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总症状指数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或P<0.01);研究组经系统化健康教育半年后,上述增高的因子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对照组除躯体化因子外仍显著高于常模(P <0.05或P<0.01);实施半年后研究组维持治疗态度正确率达97.14%、支持率达97.14%、治疗信息掌握程度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86%、85.71%和65.71%,P<0.01).结论 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改善其心理症状、纠正其治疗态度和提高支持率有较好效果.
作者:陈泽华;陈少琴;邱清娟;高镇松;吴民吉;吴祥水;赵树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染氟剂量和不同染氟时间对雄性SD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批(分别染氟60、90、120 d),每批再随机分为对照组、低、中和高氟组,每组5只,分别自由饮用浓度为0、10、50、100 mg/L的氟化钠水溶液.染氟到期后,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和流式细胞技术(FCM)分别检测实验动物肝脏MDA含量及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染氟时间相同时,60、90和120 d中氟组和高氟组大鼠肝脏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肝脏MDA含量与染氟剂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r1依次为0.98、0.99、0.98(P<0.01),呈高度正相关;染氟剂量相同时,大鼠肝脏MDA含量与染氟时间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0.95、0.89(P <0.05),呈正相关.与对照组比较,染氟时间相同时,60 d高氟组和90 d低、中、高氟组肝脏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肝脏细胞凋亡率与染氟剂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r1分别为0.97、0.81、0.94(P <0.05),肝脏细胞凋亡率随染氟剂量增加有逐渐升高趋势;同一染氟剂量下,肝脏细胞凋亡率与染氟时间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1、-0.81、-0.97(P <0.05),随染氟时间的延长,肝脏细胞凋亡率呈逐步下降趋势.结论 氟致雄性SD大鼠肝脏的脂质过氧化较为稳定;而所致的肝脏细胞凋亡改变较为复杂,可能受较多的因素调控.
作者:戴文涛;贺凌飞;周小燕;陈慧芝;钟苑芳;钟炜轲;邹志辉;余日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武汉市某中学部分学生使用抗生素情况,为进一步有效开展中学生抗生素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某中学不同年级各抽取4个班,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23.44%的学生认为抗菌药物就是抗生素;3年内不凭处方就在药店购买抗生素的学生占58.36%;使用抗生素前没有仔细阅读说明书的占49.18%;症状消失后没有马上停药的占72.79%.结论 中学生中存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该校学生缺乏使用抗生素的相关知识,应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作者:张玲;李俊林;黄远霞;王磊;李毅琳;彭丽;荣幸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农药中毒发生情况,为制定农药中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武汉市2007-2011年各区农药中毒数据录入Excel,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年来武汉市共发生农药中毒2 867例,死亡106例,病死率3.70%,其中生产性中毒1 328例,占46.32%,死亡2例;非生产性中毒1 539例,占53.68%,死亡104例.生产性中毒主要集中在第3季度,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性自用和非生产性自服,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非生产性误服和自服.中毒者的平均年龄为45.86岁,30~59岁年龄组发病比例高,占66.00%.引起农药中毒的主要是杀虫剂,占68.60%,且以敌敌畏、对硫磷、甲胺磷3种高毒有机磷类为主.结论 农药中毒严重威胁着居民的健康,应引起社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积极加强农药中毒的预防和管理.
作者:张玲;李济超;于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按照病情发展可分为三级:CINⅠ级,轻度宫颈不典型增生;CIN Ⅱ级,中度宫颈不典型增生;CIN Ⅲ级,重度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1].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90.00%CIN伴有高危型HPV感染[2].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确切地认为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基本因素,根除HPV感染就可以阻断宫颈癌的发生[2,3].有效的筛查及恰当的治疗完全有可能将其阻断在癌前病变或早期癌阶段[4].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活检病理诊断CIN的治疗预后相关性,同时研究其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利敏;郑炜;张敦兰;雷燕;李红英;王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健康教育是通过传播卫生防病知识,促进人们树立健康观念,形成有宜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科学.儿科健康教育的对象除患儿外,更多涉及到患儿家长,儿科健康教育效果与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患儿及家长的配合密切相关,掌握儿科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1].调查主要探讨儿科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取2010年3~6月期间入住武汉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内科的1 207名患儿的陪护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 207份.回收有效问卷1 193份,有效回收率为98.84%.
作者:邓颖;谭晓东;狄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不同来源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病原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从市场流通食物、食物中毒事件标本及临床腹泻病例标本中分离培养、鉴定副溶血弧菌;并进行尿素酶、神奈川试验、药敏试验;PCR方法检测tlh、tdh和trh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40株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尿素酶阳性17株,神奈川试验阳性20株;头孢唑啉的耐药达到95.00%,氨苄西林的耐药达到69.00%,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派拉西林/三唑巴坦、美洛培南均100.00%敏感;毒力基因检测tlh阳性36株,阳性率为90.00%,tdh 29株阳性,阳性率为72.50%,40株菌trh全部阴性;PFGE将40株副溶血弧菌分成19种型别,部分菌株相似性100.00%,整体菌株带型相对分散.结论 马鞍山市副溶血性弧菌对大多数抗生素均具有较高敏感性,3种毒力基因携带率低,PFGE提示有部分菌株有流行趋势,但整体没有发现明显优势菌群,提示本地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未出现大流行迹象.
作者:陶勇;刁保卫;王利;陈谨;程险峰;王艳;汪永禄;朱明;逄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江汉平原某农村>35岁居民肥胖超重流行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江汉平原某农村1 692名≥35岁常住居民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35岁居民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6.52%、7.73%和24.06%,其中男性分别为23.82%、7.36%和20.49%,女性分别为28.41%、7.99%和26.57%.在不同年龄组中,男性超重肥胖患病率高为35 ~44岁年龄段,而女性患病率高的年龄段为45~64岁.超重肥胖患病率随着居民膳食消费水平的增高而呈上升趋势;超重肥胖人群中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3.21%和4.01%.结论 江汉平原某农村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现状不容乐观,需加大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与综合防治干预措施力度.
作者:王家茂;李霞;文秀英;刘雄;张华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简称Vp),属于弧菌科,弧菌属,1950年日本人藤野从大阪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早分离得到此菌[1].Vp属于嗜盐菌,大量分布在海域沿岸、江河人海口的海水和底泥中,对人类和鱼类均具有致病作用,主要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及伤口感染等疾病.目前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病原菌[2,3].我国沿海城市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比高达50.00% ~ 70.00%[4-7],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已经取代沙门菌占据首位[8].虽然副溶血性弧菌源性的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逐年增加.但并不是所有的副溶血性弧菌都能致病,从海产品和环境中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绝大多数是非致病菌株[9].
作者:陈茂义;胡婕;陈婷;胡静荣;姚永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多态性和基因分析检测对追踪传染源,鉴别内源性复发和外源性再感染和评价防控措施作用很重要.自Supply[1,2]等在分枝杆菌基因组中发现了可变数目的串联重复序列(MIRU)并建立了12个MIUR位点多态性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检测方法以来,此技术以其操作简便,分辨率高已经广泛应用.运用MI-RU-VNTR基因位点扩增,对某地区1所学校体检中发现的6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MIRU-VNTR基因分型,分析其同源性.
作者:李玉新;王鸣秋;周丽平;赵丁源;侯双翼;汪小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苯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确认的人类致癌物,职业性苯接触可引起白血病.目前在高浓度苯暴露与外周血细胞的研究方面基本得到一致结论:与对照组人群相比,接触苯工人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工艺的改进,含苯合剂逐渐被替代,大型工业企业中多数工作地点的苯及同系物的浓度降低到了职业接触限值以下,工人接触的大多数为低浓度混苯,近年有研究发现低浓度混苯暴露对人体健康也有影响.近年在对外周血的影响方面有不同的观点.对某鞋厂工作环境中混苯(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了检测,并对该工作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外周血进行检测,以探讨低浓度混苯暴露对作业工人外周血的影响.
作者:李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2005-2011年碘缺乏病的监测情况.方法 按《湖北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和《实现2010年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行动方案》的要求对8 ~10岁儿童甲肿病情和尿碘水平及居民户盐碘情况实施监测,对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中位数以及居民户的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碘盐覆盖率等指标进行测算和比较.结果 湖北省2005-2011年居民户盐碘中位数稳定在31 mg/kg左右;尿碘监测结果显示,湖北省历年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均> 250 μg/L,尿碘水平偏高.结论 湖北省已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食用盐碘含量建议可适当调整.
作者:周素华;熊培生;石青;尹坚;李明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广州市食品中双酚A的含量,计算居民通过食物途径暴露双酚A的水平进而评估其健康风险.方法 通过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方法检测广州市动、植物食品中双酚A含量,结合居民膳食结构计算双酚A暴露水平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广州市动、植物性食品双酚A含量的在0.17 ng/g~7 ng/g之间,平均每标准人·日经食品暴露BPA的量为1 531.16 ng(25.52 ng/kg·bw·d),危害率为0.51×10-3.结论 广州市居民经食品暴露BPA低于国际限量标准(50 μg/kg·bw/d),无健康风险.
作者:申元媛;赵娜娜;龙甲;张睿;贺栋梁;应晨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38例难治性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病情肺炎细菌谱发生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按病情不同将难治性肺炎患者分为重症监护组(ICU组)和普通病房组,并将其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与普通病房相比,ICU组患儿年龄偏小,平均24.1 ±32.6月,男孩易患,常合并心脏病、败血症、肺发育不良等基础疾病;ICU组患儿痰培养和肺泡灌洗液培养细菌阳性率、超广谱耐药(ESBL)菌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②普通病房患儿痰培养结果分析,前2位病原菌依次为假丝酵母菌(11/129)、大肠埃希氏菌(6/129);BALF培养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2/129)、假丝酵母菌(7/129).③ICU组患儿痰培养结果前两位病原菌为真菌(17/109)、肺炎克雷伯菌(15/109);BALF培养则为肺炎克雷伯菌(12/109)、大肠埃希菌(9/109).结论 重症难治性肺炎患几年龄偏小,常伴有基础疾病;难治性肺炎病情细菌谱不同,临床需关注治疗过程中细菌改变,合理使用抗菌药.
作者:黄成姣;周小琴;许慧;汤文;任加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麻疯树(Jatrophacurcas L.)为大戟科麻疯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丰富[1].麻疯树喜阳爱光,耐干抗旱,在裸露地均能生长,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的环保植物.麻疯树含油量高,可提炼作为生物柴油;油中富含氮,是一种高价值的有机肥料[2];种仁油富含脂肪酸,成分与商业食用油相近[3,4],鉴于麻疯树广泛的使用价值,因此被认为是有经济价值的绿色植物之一.
作者:程贝;李光军;代凌峰;黄昆;张寅静;唐利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熟肉制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食用方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由于所含物质营养丰富,生产加工条件参差不齐,易造成多种有害物污染.为了解仙桃市熟肉制品卫生质量,加强卫生监督管理,仙桃市卫生监督局每年都对该市熟肉制品进行抽样,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按不同年份、不同来源、不同品种和不同季节对检测报告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后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从2009-2011年的熟肉制品监测报告中,分层随机抽取不用年份、不同来源、不同品种和不同季节的监测报告450份.
作者:金飞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下称《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由于监管体制和模式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下称食品卫生法)有了重大变化,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后如何依法正确进行处置,是卫生行政部门和负有监管职责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回顾深圳食物中毒处置模式的演变,整理了近期5起食物中毒事件处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角度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措施.
作者:曾华堂;郑庆鸣;黄薇;孙群露;梅树江;张顺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国际上已发现2500多种血清型,几乎所有的沙门氏菌都能污染食物[1],是人畜共患的肠道致病菌之一,主要导致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的传统检测方法如免疫学检测和表型特征检测都比较复杂,检测周期较长,灵敏度低,容易延误产品储存时间,使成本增加.目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是检测食品中各种细菌和病毒的主流方法[2],该方法检测食品中的沙门氏菌与常规方法相比,不仅快速简便,而且灵敏度高,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尤其在大面积检查时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建立RT-PCR来检测食品中的沙门氏菌,与常规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
作者:马红梅;张德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霍乱是由01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01)或0139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0139)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地表水以及海、水产品的带菌或污染是霍乱传播的主要媒介[1].十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每年霍乱流行季节5~ 10月实施主动监测,主要采集与人群生活关系密切的河流、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各种水样、生鲜(冷冻)食品等样品进行霍乱弧菌监测检验.通过对十堰市2008-2012年霍乱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霍乱弧菌对外环境水体和生鲜食品等的污染状况,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滨;高景枝;郑向梅;吕均;李毓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近年来北京、重庆、四川[1-2]、湖北等省市掀起了疾控大比武的热潮.以湖北省为例,2010年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以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处置为主题,以分阶段实战演练的方式对该省17市、州和下辖区(县)疾控中心进行了考察.2011年该省各级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参与了6大类疾控专业(免疫规划技能、疟疾防治知识和镜检技能、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知识与技能、水质卫生化学分析知识与技能、疾病监测技能、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技能)的比武.2012年的比武活动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为蓝本,全面考察卫生技术人员跨学科的综合技能.
作者:孙震;谭晓东;库盛国;丘恣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