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起布鲁氏菌病疫情的主动搜索与处置

郭芳;刘晓辉;聂丹文;陈丽荣

关键词:
摘要:布鲁氏菌病为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传染病[1],在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布氏杆菌病疫区主要集中于5大牧区: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和西藏;20世纪80年代后,牧区的人畜布氏杆菌病疫情有一定波动,半农半牧和农区的省份布氏杆菌病疫情呈明显上升[2].2010年12月,随州市1例病例经同济医院临床诊断和湖北省疾控中心实验室确诊为布鲁氏病,为湖北省本地首发病例,2011年1月,对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疑似病例调查过程中,发现该病例与布氏杆菌病症状相似,经布鲁氏菌特异抗体检测结果阳性,并主动搜索出3例病人,对该4例病例进行了布鲁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起布鲁氏菌病疫情的主动搜索与处置

    布鲁氏菌病为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传染病[1],在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布氏杆菌病疫区主要集中于5大牧区: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和西藏;20世纪80年代后,牧区的人畜布氏杆菌病疫情有一定波动,半农半牧和农区的省份布氏杆菌病疫情呈明显上升[2].2010年12月,随州市1例病例经同济医院临床诊断和湖北省疾控中心实验室确诊为布鲁氏病,为湖北省本地首发病例,2011年1月,对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疑似病例调查过程中,发现该病例与布氏杆菌病症状相似,经布鲁氏菌特异抗体检测结果阳性,并主动搜索出3例病人,对该4例病例进行了布鲁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郭芳;刘晓辉;聂丹文;陈丽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34株与志贺氏菌血清交叉凝集的其它肠杆菌的鉴定与分析

    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痢疾杆菌为革兰染色阴性的无牙胞、无鞭毛杆菌,按其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之不同,本菌可分为4群和47个血清型,包含痢疾志贺氏菌、鲍氏志贺氏菌、宋内氏志贺氏菌和福氏志贺氏菌4种类型,为及时掌握十堰市志贺氏菌血清型分布状况,自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分离出34株血清型为志贺氏菌、法国梅里埃ID32E生化鉴定为其它肠道杆菌.

    作者:郑向梅;吕均;李玉芳;刘兰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江汉平原某农村居民肥胖超重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江汉平原某农村>35岁居民肥胖超重流行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江汉平原某农村1 692名≥35岁常住居民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35岁居民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6.52%、7.73%和24.06%,其中男性分别为23.82%、7.36%和20.49%,女性分别为28.41%、7.99%和26.57%.在不同年龄组中,男性超重肥胖患病率高为35 ~44岁年龄段,而女性患病率高的年龄段为45~64岁.超重肥胖患病率随着居民膳食消费水平的增高而呈上升趋势;超重肥胖人群中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3.21%和4.01%.结论 江汉平原某农村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现状不容乐观,需加大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与综合防治干预措施力度.

    作者:王家茂;李霞;文秀英;刘雄;张华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短信预约血吸虫病查治病效果研究

    目的 通过短信预约,提高血吸虫病疫区查治对象的依从性,提高应查治人群受检率、受治率,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选取在湖北省公安县和监利县各两个疫情和经济水平及村民电话拥有率基本相当的流行村,其中公安县实验村按移动电话短信预约+村干部通知的方式进行查治病工作,监利县实验村仅按移动电话短信预约通知的方式进行查治病工作,对照村仅按以往村干部通知的方式进行查治病工作,比较两村人群受检率、受治率.结果 两县4个调查村常住村民电话拥有率约占43.87%,以户为单位统计常住户电话拥有率为74.06%.公安县实验村与对照村比较查病受检率提高26.60%,血检受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5,P>0.05),监利县实验村与对照村比较查病受检率下降66.98%,血检受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38,P<0.01).血检阳性受治率比较,两县实验村和对照村均高达97.00%以上,无明显差别.两县实验村接收短信后主动查病人数比例无明显差别,约占移动手机用户总数的1/3.结论 短信预约目前还不能发挥提高应检人群受检率的作用,但可利用其对查治病工作实行质量监控.

    作者:彭孝武;李华忠;王加松;杨志强;贺正文;黄文军;魏强;万东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深圳市2012年五起食物中毒事件引发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下称《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由于监管体制和模式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下称食品卫生法)有了重大变化,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后如何依法正确进行处置,是卫生行政部门和负有监管职责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回顾深圳食物中毒处置模式的演变,整理了近期5起食物中毒事件处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角度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措施.

    作者:曾华堂;郑庆鸣;黄薇;孙群露;梅树江;张顺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一起学校肺结核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2年3月21日,恩施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报告发现,某县2012年第11周,即3月12日至3月19日肺结核病疫情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经核实为该县某中学高三年级学生3月开展高考体检发现病例后上网报告病例41例,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组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该次疫情所在中学的4 798名师生,包括教职工358人,学生4 438人,其中高三年级学生1 518人.

    作者:张慈枝;吴云;陈思强;周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湖北仙桃市熟肉制品卫生质量调查

    熟肉制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食用方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由于所含物质营养丰富,生产加工条件参差不齐,易造成多种有害物污染.为了解仙桃市熟肉制品卫生质量,加强卫生监督管理,仙桃市卫生监督局每年都对该市熟肉制品进行抽样,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按不同年份、不同来源、不同品种和不同季节对检测报告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后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从2009-2011年的熟肉制品监测报告中,分层随机抽取不用年份、不同来源、不同品种和不同季节的监测报告450份.

    作者:金飞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系统化健康教育效果

    目的 调查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分析系统化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对70例海洛因依赖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在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基础上研究组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教育,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心理状态,以维持治疗态度、支持率、治疗知识掌握程度为指标评估实施半年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以青壮年、商人、初中以下文化、已婚男性为主,且大多数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患者的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总症状指数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或P<0.01);研究组经系统化健康教育半年后,上述增高的因子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对照组除躯体化因子外仍显著高于常模(P <0.05或P<0.01);实施半年后研究组维持治疗态度正确率达97.14%、支持率达97.14%、治疗信息掌握程度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86%、85.71%和65.71%,P<0.01).结论 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改善其心理症状、纠正其治疗态度和提高支持率有较好效果.

    作者:陈泽华;陈少琴;邱清娟;高镇松;吴民吉;吴祥水;赵树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院与社区一体化的高血压管理模式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年化的加剧,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1].高血压等慢性病不仅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还给社会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2],探索一套适合高血压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对近年来社区高血压管理方式进行了总结.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自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沙井人民医院19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已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5574例,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性3 218例,女性2 356例.年龄范围35 ~ 94岁,平均年龄48.9±13.8岁,1级高血压患者4 186例,2级高血压患者1 193例,3级高血压195例.

    作者:阮细河;仰萍;林双福;席铁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研究进展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简称Vp),属于弧菌科,弧菌属,1950年日本人藤野从大阪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早分离得到此菌[1].Vp属于嗜盐菌,大量分布在海域沿岸、江河人海口的海水和底泥中,对人类和鱼类均具有致病作用,主要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及伤口感染等疾病.目前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病原菌[2,3].我国沿海城市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比高达50.00% ~ 70.00%[4-7],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已经取代沙门菌占据首位[8].虽然副溶血性弧菌源性的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逐年增加.但并不是所有的副溶血性弧菌都能致病,从海产品和环境中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绝大多数是非致病菌株[9].

    作者:陈茂义;胡婕;陈婷;胡静荣;姚永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随州市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

    为规范医疗机构消毒管理,预防医院内感染,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医疗机构和病人的安全,更好地贯彻《消毒管理办法》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对全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状况进行了现场监测[1,2].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4家,市二级以下医疗机构5家,乡镇医疗机构31家,个体医疗诊所161家,村卫生室453家,共654家.1.2 内容 空气、医护人员手、灭菌医疗器械、物体表面及使用中消毒剂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作者:王晓梅;王永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襄阳市2007-2011年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襄阳市2007-2011年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类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襄阳市2007-2011年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资料.结果 襄阳市2007-2011年9个县级单位共报告法定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6种2 520例,年均发病率9.24/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20.31/10万、11.63/10万、7.66/10万、4.50/10万和2.17/10万,发病率逐年下降;病死73例,年均死亡率0.27/10万、病死率2.90%.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为:疟疾(2 147例)、流行性出血热(286例)和狂犬病(61例),占全部病例的98.97%.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单位为枣阳市(20.78/10万)、襄州区(12.04/10万)和老河口市(11.93/10万);疟疾发病集中在枣阳市、襄州区和老河口市,流行性出血热以宜城市为;5~9月为流行期;30~ 60岁年龄段高发,职业以农民为主;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结论 襄阳市法定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和病媒生物,以预防和控制该类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刘敬东;刘光定;晏苏征;陈祖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HPV-DNA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按照病情发展可分为三级:CINⅠ级,轻度宫颈不典型增生;CIN Ⅱ级,中度宫颈不典型增生;CIN Ⅲ级,重度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1].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90.00%CIN伴有高危型HPV感染[2].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确切地认为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基本因素,根除HPV感染就可以阻断宫颈癌的发生[2,3].有效的筛查及恰当的治疗完全有可能将其阻断在癌前病变或早期癌阶段[4].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活检病理诊断CIN的治疗预后相关性,同时研究其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利敏;郑炜;张敦兰;雷燕;李红英;王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院感染及其控制的经济学研究进展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同时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医院感染是目前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外有研究报道约56.39%的住院患者死亡归因于医院感染[1],国内报道为26.63%[2].近年来国内外在医院感染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研究、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效果分析等方面,现就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李晓娜;王德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马鞍山市不同来源副溶血弧菌生物学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不同来源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病原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从市场流通食物、食物中毒事件标本及临床腹泻病例标本中分离培养、鉴定副溶血弧菌;并进行尿素酶、神奈川试验、药敏试验;PCR方法检测tlh、tdh和trh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40株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尿素酶阳性17株,神奈川试验阳性20株;头孢唑啉的耐药达到95.00%,氨苄西林的耐药达到69.00%,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派拉西林/三唑巴坦、美洛培南均100.00%敏感;毒力基因检测tlh阳性36株,阳性率为90.00%,tdh 29株阳性,阳性率为72.50%,40株菌trh全部阴性;PFGE将40株副溶血弧菌分成19种型别,部分菌株相似性100.00%,整体菌株带型相对分散.结论 马鞍山市副溶血性弧菌对大多数抗生素均具有较高敏感性,3种毒力基因携带率低,PFGE提示有部分菌株有流行趋势,但整体没有发现明显优势菌群,提示本地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未出现大流行迹象.

    作者:陶勇;刁保卫;王利;陈谨;程险峰;王艳;汪永禄;朱明;逄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谈疾控大比武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效果

    近年来北京、重庆、四川[1-2]、湖北等省市掀起了疾控大比武的热潮.以湖北省为例,2010年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以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处置为主题,以分阶段实战演练的方式对该省17市、州和下辖区(县)疾控中心进行了考察.2011年该省各级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参与了6大类疾控专业(免疫规划技能、疟疾防治知识和镜检技能、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知识与技能、水质卫生化学分析知识与技能、疾病监测技能、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技能)的比武.2012年的比武活动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为蓝本,全面考察卫生技术人员跨学科的综合技能.

    作者:孙震;谭晓东;库盛国;丘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氟致L-02细胞脂质过氧化与DNA损伤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氟对L-02细胞脂质过氧化与DNA损伤的影响,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的L-02细胞接触不同浓度的氟化钠24h后,检测L-02细胞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DNA损伤程度.结果 各氟染毒组细胞内LP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GSH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二者均与氟浓度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各氟染毒组L-02细胞DNA损伤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氟可导致L-02细胞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氟所诱导的L-02细胞脂质过氧化与DNA损伤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作者:褚启龙;哈建利;王爱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低浓度混苯暴露对作业工人外周血象影响的调查

    苯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确认的人类致癌物,职业性苯接触可引起白血病.目前在高浓度苯暴露与外周血细胞的研究方面基本得到一致结论:与对照组人群相比,接触苯工人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工艺的改进,含苯合剂逐渐被替代,大型工业企业中多数工作地点的苯及同系物的浓度降低到了职业接触限值以下,工人接触的大多数为低浓度混苯,近年有研究发现低浓度混苯暴露对人体健康也有影响.近年在对外周血的影响方面有不同的观点.对某鞋厂工作环境中混苯(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了检测,并对该工作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外周血进行检测,以探讨低浓度混苯暴露对作业工人外周血的影响.

    作者:李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武汉市2008-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及规范处置第三方评估

    2003年非典事件以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事件的报告和处置也日趋规范,但近几年,许多新发传染病的产生,给人民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带来了一定影响[1].现对武汉市2008-2012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与第三方评估,旨在更好地了解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点,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流行,提高武汉市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作者:周小琦;胡权;汪鹏;孔德广;金小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氟致雄性SD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及细胞凋亡的时间与剂量效应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染氟剂量和不同染氟时间对雄性SD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批(分别染氟60、90、120 d),每批再随机分为对照组、低、中和高氟组,每组5只,分别自由饮用浓度为0、10、50、100 mg/L的氟化钠水溶液.染氟到期后,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和流式细胞技术(FCM)分别检测实验动物肝脏MDA含量及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染氟时间相同时,60、90和120 d中氟组和高氟组大鼠肝脏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肝脏MDA含量与染氟剂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r1依次为0.98、0.99、0.98(P<0.01),呈高度正相关;染氟剂量相同时,大鼠肝脏MDA含量与染氟时间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0.95、0.89(P <0.05),呈正相关.与对照组比较,染氟时间相同时,60 d高氟组和90 d低、中、高氟组肝脏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肝脏细胞凋亡率与染氟剂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r1分别为0.97、0.81、0.94(P <0.05),肝脏细胞凋亡率随染氟剂量增加有逐渐升高趋势;同一染氟剂量下,肝脏细胞凋亡率与染氟时间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1、-0.81、-0.97(P <0.05),随染氟时间的延长,肝脏细胞凋亡率呈逐步下降趋势.结论 氟致雄性SD大鼠肝脏的脂质过氧化较为稳定;而所致的肝脏细胞凋亡改变较为复杂,可能受较多的因素调控.

    作者:戴文涛;贺凌飞;周小燕;陈慧芝;钟苑芳;钟炜轲;邹志辉;余日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