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性猝死预测作用

权力;唐艳红

关键词:心率变异, 心率振荡,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猝死, 预测因素
摘要: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导致心源性猝死的病因.方法 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严重的心力衰竭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直接原因.结果 心率变异和心率振荡相结合能很好的反应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的平衡状况,并能反映心脏自身的调节功能.结论 根据心率变异和心率振荡的异常改变,能对心肌梗死后具有心源性猝死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风险预测,并能确定需要植入ICD的人群,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上海市金山区2006-2010年急性腹泻患者沙门氏菌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和掌握金山区急性腹泻患者中沙门氏菌感染情况、菌型分布.方法 对区内监测点医院就诊的急性腹泻患者采集标本检测沙门氏菌,阳性患者进一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监测4 105例急性腹泻患者中,沙门氏菌阳性181例,阳性率4.41%;实验室分型以肠炎沙门氏菌为主,占33.15%,其次鼠伤寒沙门氏菌占28.73%,伦敦沙门氏菌等其他20种血清型均有检出;181例阳性患者中107例有可疑饮食史,占62.57%.结论 辖区应加强对腹泻门诊腹泻患者沙门氏菌的监测,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肉制品等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作者:曹志城;宋灿磊;叶玉龙;张媛媛;李澜;钟海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新生儿2005-2010年病房呼吸衰竭临床比较研究

    新生儿呼吸衰竭(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NRF)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unit,NICU)常见的危重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6年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组成,辅助通气模式及预后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者:祝华平;夏世文;宋飞;罗粹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儿童血清中视黄醇的含量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儿童血清中维生素A的方法,以评价湖北省十堰市3~9岁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方法 取血清加入乙醇及正己烷萃取,涡旋混合,离心后,移取己烷层氮气吹干,残渣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进样.色谱条件:流动相:甲醇:水(90∶10v/v),柱温:25℃,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25 nm,内标法定量.结果 维生素A在浓度(0.218 2 ~6.982) mol/L范围内呈线性,平均回收率为100.1%,全部操作可在20 min内完成.测得这些儿童血清视黄醇均数为(1.48±0.52) mol/L,维生素A缺乏率为3.0%,边缘缺乏率为13.6%.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合大样本调查时使用.十堰市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与2002年的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好,仍应注重对儿童维生素A边缘性缺乏的预防.

    作者:曾婧;辜伟伟;李兆林;齐运平;姚平;杨雪锋;孙秀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武汉市福利院老年人生命质量与抑郁关系研究

    生命质量(QOL)是一个多维概念,包括身体机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能全面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1].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生命质量的高低对中国生命质量总体水平、社会稳定情况等方面影响加大.另一方面,城市福利院有望成为新时期城市老年人安度晚年场所的重要选择,因此,对城市福利院老年人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评价武汉市福利院老年人生命质量,研究生命质量与抑郁发生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政府有关部门提高福利院老年人生命质量提供政策依据.

    作者:白涛;武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武汉市医生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医生在预防和控制烟草危害中起着极其重要和特殊的作用.医生通常被看作是健康的维护者,他们的行为被视为楷模和榜样,世界卫生组织和多国卫生部门鼓励和动员医务人员积极投入预防和控制烟草危害的工作中[1].我国目前正全力促进无烟医院建设,并要求医务人员通过带头不吸烟、帮助病人戒烟及参与无烟环境创建等,更好地承担起控烟的职责[2 ].研究通过深入了解武汉市医生的吸烟知识、态度与行为现况及行为相关危险因素,为进一步促进医生戒烟、开展病人戒烟服务及为今后制定控烟政策提供依据.

    作者:祝淑珍;杨树旺;夏江;姜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咸宁市咸安区2006-2011年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咸宁市咸安区属于血吸虫病轻度流行区,全区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2 130例,血吸虫病牛244头,查出有螺面积539.34 hm2.经过几十年防治,1991年全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转入监测阶段,1993年和2002年相继在两个历史无螺村发现钉螺和血吸虫病人[1].对2006 -2011年疫情监测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闵宏亮;徐前利;金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淮安市2000-2010年HIV/AIDS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淮安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和流行特点,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淮安市2000-2010年艾滋病疫情和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2000-2010年淮安市历年累计报告HIV感染者123例,艾滋病病人47例;死亡33例.HIV/AIDS占前三位的县区分别是楚州区44例、涟水县27例、盱眙县21例;男性95例,占55.88%,女性75例,占44.12%;感染者年龄小1岁,大74岁,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年龄组占67.06%;异性传播101例(59.41%),其中配偶间传播28例(16.47%);同性传播27例(15.88%).结论 应开展持续、广泛的针对不同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特别是要加强对HIV抗体阳性者的配偶/固定性伴和男男性行为人群的预防和干预.

    作者:胡锦流;吴丽萍;张兆辉;孙修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上海市闵行区基层高血压病人的管理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60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9.1%.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同时常见的心脑血管病脑卒中、心肌梗塞、冠心病等的发病与死亡有1/2以上与血压增高有关,发达地区心脑血管病死亡数共占全部死亡的45%~48%[1].高血压病人的发现、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已经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通过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压、高血压病人分组管理、并发症预防、心脑血管病监测等工作在高血压的发现、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者:陈斌;邬思强;孙亮节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治疗的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HBV)、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及机体免疫应答三者的相互作用取决于慢性乙肝患者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其中机体的免疫应答是影响疾病进展和抗乙肝病毒治疗疗效的关键.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调节治疗,可以恢复及提高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能力,从而达到控制及清除病毒的目的.

    作者:熊颖;房志刚;胡云毅;曾凡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咸宁市咸安区2009-2011年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为了解咸安区2009-2011年乙类传染病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咸安区2009-2011年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咸安区2009-2011年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资料和人口资料,来自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

    作者:王雪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不同监管方式对个体诊所消毒质量的影响

    个体诊所条件简陋、丛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数量多、分布广,对其管理相对薄弱,是医源性感染的高危环节.为了解个体诊所消毒质量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个体诊所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方法,促进消毒工作,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于2009-2010年采取不同干预措施进行了效果比较.

    作者:江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400名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高危行为分析

    中国艾滋病流行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1].第一,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缓.第二,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第三,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差异大.第四,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性传播主要人群——暗娼[2],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AIDS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3],同时通过这些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作者:熊昌盛;毛立峰;彭静;曾喻;任传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职业院校学生艾滋病知晓率与相关态度的调查

    艾滋病流行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青少年已经成为艾滋病大的受害人群[1].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即进入社会,了解该人群的艾滋病知识认知情况和相关行为倾向,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对于预防HIV的传播有重要作用.为此,2010年对黄石市2所职业院校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毛弟军;叶菁;严子桂;柯贤州;熊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层医疗机构在慢病管理-高血压防治中心的对策

    建国以来3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1]和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2]表明,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呈持续增长态势.卫生部近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显示,目前我国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在内的心血管病病人估计已达2.3亿,其中高血压患者已达2亿,相比2002年的统计,6年激增4 000万.

    作者:惠亚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急诊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1].是由急性、持续性的缺血和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胸骨后的持续和剧烈的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均不能完全缓解.若治疗不及时,常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者心力衰竭等而危及生命[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心肌梗塞亦不断增加,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由于其起病急、进展快、因此早期快速、有效的急救治疗是提高心肌梗塞疗效的关键[3].院前急救与护理已成为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4].本文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97例救治效果.

    作者:吴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宝鸡市2010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评价

    宝鸡市2004年在全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网络直报,2005年网络直报的覆盖范围由初的县级以上医疗单位延伸到了乡镇卫生院,初步建立了连接乡镇、县(区)、市三级传染病信息网络平台,宝鸡市262个医院机构(112个医院,150个乡镇卫生院)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辖区内发现的39种传染病个案进行报告.根据宝鸡市2010年网络报告数据,对网络直报系统总体运行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初步评价.

    作者:陈小英;梁文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稀释测定血铅方法探讨

    铅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之一[1],血铅是接触铅者首选的检测指标[2].是判断铅吸收或铅中毒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由于血铅能直接反映近期机体吸收铅的量,与空气中铅浓度密切相关,所以被认为是目前好的铅接触监测指标[3].建立快速、准确和简便的测定人体内血铅含量的方法,为铅吸收或铅中毒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就显得格外重要.由于血液里含有大量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类及蛋白质,复杂的背景吸收给铅测定带来严重干扰[4].本文通过采用硝酸酸化1% Triton X-100溶液为基体改进剂稀释血样,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液中铅含量的方法,达到了排除干扰、快速、准确和简便的目的.

    作者:马晓钟;许兵;张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重庆市2011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及首例病例

    目的 对重庆市布鲁氏菌病(布病)进行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预测疫情发生发展趋势,为布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畜牧业较发达的荣昌县、长寿区、垫江县作为监测点对重点职业人群进行疫情监测.结果 2011年在3个监测点内共主动搜索重点职业人群6 002人,未发现符合布病诊断标准的临床症状、体征的病例;采集血清标本988份,血检率为16.46%,检出阳性血清15份,检出率为1.52%;奶牛饲养员的感染率为高2.93%( 13/443),其次为配种兼兽医人员0.69% (2/290),饲养员阳性率高于其它职业(x2=19.508 7,P<0.000 1);对15份阳性血样进行病原分离,血培养1份生长,分离鉴定为布鲁氏菌牛种变异株.结论 重庆市首次发现布病本地感染病例,职业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奶牛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加强购入牲畜检疫,加强人间布病监测,开展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控制布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措施.

    作者:黄文利;邱建平;吴成果;李珊珊;雷群建;梅连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96例随机抽取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依从好组(n=51)和依从性差组(n=45)差异,并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副作用、疗效、监护人的受教育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副作用、治疗疗效以及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与患者治疗依从性相关.结论 社区精神分裂症依从性差患者副作用更多,疗效更差,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副作用、疗效以及监护人受教育水平与服药依从性相关.

    作者:赵巍峰;谢博;陈思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江阴市成人腰围、体质指数与高血压、血糖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江阴成年人腰围(WC)和体质指数( BMI)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江阴市3个镇(街道),6个行政村(居委)537个住户中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实施入户调查及体检.结果 样本人群BMI均值为(23.00 ±0.19),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9.8%和8.4%;男性的超重比例高于女性,肥胖比例低于女性.中心性肥胖率47.27%,男性为37.10%,女性为47.56%,女性的中心性肥胖比例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和肥胖率都呈上升趋势;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高血糖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全身性超重/肥胖且中心肥胖组人群的血压和血糖超标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近年来江阴市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呈上升趋势,BMI、WC与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呈正相关;全身性超重/肥胖且中心肥胖人群具有更高的高血压、糖尿病危险.

    作者:缪国忠;赵荣兴;陆红达;张宏宾;周品众;章剑;封蓉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