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钟;许兵;张耕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由女性生殖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异常导致的排卵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呈多态性,包括月经稀发、闭经、不孕、肥胖、多毛、痤疮等.目前研究[1]认为PCOS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有多种基因参与了发病,其中一些致病关键基因的多态性,尤其是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裴全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为了解咸安区2009-2011年乙类传染病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咸安区2009-2011年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咸安区2009-2011年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资料和人口资料,来自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
作者:王雪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男男性行为者(MSM)高危行为及HIV/梅毒感染状况,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知情同意原则下,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等资料,抽血检测HIV/梅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675例.58.5%自认为同性恋但能和女性发生性行为,32.9%自认为绝对的同性恋,8.6%自认为异性恋但能和男性发生性行为;近六个月,94.4%与男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其中68.3%近一次肛交时使用了安全套;近六个月,31.1%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其中52.4%近一次和女性发生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26.2%曾经参加过性交易活动,17.5%近一次性交易时未使用安全套;48.0%通过互联网联系找寻性伴,20.7%到浴池、桑拿等场所找寻性伴;梅毒ELISA阳性率和HIV阳性率分别为41.2%和8.0%.结论 有必要在该人群中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等针对措施,以有效阻断HIV传播和蔓延.
作者:潘鹏;蔡于茂;洪福昌;冯铁建;蒋宁;陈祥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淮安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和流行特点,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淮安市2000-2010年艾滋病疫情和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2000-2010年淮安市历年累计报告HIV感染者123例,艾滋病病人47例;死亡33例.HIV/AIDS占前三位的县区分别是楚州区44例、涟水县27例、盱眙县21例;男性95例,占55.88%,女性75例,占44.12%;感染者年龄小1岁,大74岁,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年龄组占67.06%;异性传播101例(59.41%),其中配偶间传播28例(16.47%);同性传播27例(15.88%).结论 应开展持续、广泛的针对不同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特别是要加强对HIV抗体阳性者的配偶/固定性伴和男男性行为人群的预防和干预.
作者:胡锦流;吴丽萍;张兆辉;孙修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咸宁市近5年麻疹疫情流行规律,为调整控制与消除麻疹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咸宁市2007-2011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咸宁市2007-2011年麻疹疫情以散发为主,共报告发病885例,死亡3例,年均发病率为7.10/10万,其中2009年发病率高(15.54/10万),2011年发病率低(0.08/10万),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6.77,P=0.00).流行季节以4~7月春夏季节为主,2007年因局部暴发的发生存在两个流行高峰;发病地区以崇阳、咸安、通城三个地区为主,占总发病数的84.63% (749/885);农村病例多于城镇病例,比例为1.38:1(513/372),流动人口占有一定比例(16.95%);发病大年龄为80岁,小发病年龄为2月龄,多为15岁以下儿童,占总发病数的87.12%(771/885),主要集中在8月龄~5岁的小年龄组儿童,占总发病数的63.84%;≥8月龄病例中有明确麻疹疫苗免疫史者99例,占15.11%,无免疫者248例,占37.86%,免疫史不详者308例,占47.02%;8月龄~14岁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460例,占该年龄组病例的82.59%.结论 咸宁市麻疹发病模式属于小年龄组发病模式,常规免疫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必须做好适龄儿童常规免疫,达到并保持高水平的接种率.
作者:陆剑波;刘城;周红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医生在预防和控制烟草危害中起着极其重要和特殊的作用.医生通常被看作是健康的维护者,他们的行为被视为楷模和榜样,世界卫生组织和多国卫生部门鼓励和动员医务人员积极投入预防和控制烟草危害的工作中[1].我国目前正全力促进无烟医院建设,并要求医务人员通过带头不吸烟、帮助病人戒烟及参与无烟环境创建等,更好地承担起控烟的职责[2 ].研究通过深入了解武汉市医生的吸烟知识、态度与行为现况及行为相关危险因素,为进一步促进医生戒烟、开展病人戒烟服务及为今后制定控烟政策提供依据.
作者:祝淑珍;杨树旺;夏江;姜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Ⅱ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Ⅱ型糖尿病患者[1].高尿酸血症可与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等具有协同作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进展,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尿酸水平越来越得到临床的重视.分析饮食治疗对Ⅱ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探讨饮食干预在治疗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作用.
作者:韩芳;高晓莉;刘晔;李晓迪;钟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诊断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始终处于重要位置,可为防治活动的计划、实施和效果评价等各个环节提供必要的信息和科学依据.在血吸虫病诊断技术研究方面,我国常用的诊断方法可分为血清免疫学诊断方法和病原学诊断方法,其中病原学诊断方法包括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和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
作者:陈玲;江仁华;范宏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人们生活水平改善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不断上升,迫切需要关注该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干预,减少伴随多种代谢紊乱而增加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是代谢综合征涉及的另一重要疾病状态,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医素[1].研究系回顾性资料分析,探讨血尿酸水平与MS代谢综合征及各组分的关系.
作者:何雪琴;李国玲;李威;石明;程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不同行业职业有害因素分布、职业环境监测、职业病损和职业卫生服务现状.方法 通过历史资料查阅、访谈调查、环境监测、健康体检收集武汉市辖区2 891家不同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和职业卫生服务资料,使用SPSS 17.0对资料进行描述性指标和卡方检验.结果 2891家用人单位中,存在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危害的企业分别有700家(24.21%)、454家(15.70%)、266家(9.20%).2007-2009年职业环境监测,粉尘超标率分别为26.94%、45.53%、71.97%,不同年度粉尘超标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学毒物超标率分别为6.56%、22.62%、26.40%,差异有显著性(P<0.05).武汉市不同行业2007年-2009年共检出各类职业病47例.147612名接害职业人员中,参加岗前体检人数为41 837人,岗前体检率为28.34%,参加作业期间体检人数106810人,作业期间体检率为72.36%.147 612名职业危害暴露人数中,接害女工人数有28089人,占19.03%;接害农民工人数有52517人,占35.58%.1369家存在有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中,有954家用人单位设置有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率为69.69%.结论 武汉市不同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传统的粉尘、毒物和物理性有害因素.职业性粉尘与职业毒物环境监测超标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职业健康监护与职业卫生服务机构配置有待加强.
作者:盖梅;童玲;李济超;彭红艳;宋伟;朱长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漆包线作业工人职业紧张对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调查整群抽取的319名漆包线作业工人的职业任务、职业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采用生命质量量表(WHOQOL-BREF中文版)进行评价.结果 职业紧张各问卷得分高低两组间,生命质量各领域及总得分差异都有显著性(P<0.01).职业任务及各子项(责任感除外)、紧张反应及各子项与生命质量各领域及总得分呈负相关(P<0.01),应对资源及各子项与生命质量各领域及总得分呈正相关(P<0.01),职业紧张各问卷与生理、心理领域的相关性强于与社会、环境领域,与生理、心理领域2者的相关性相近.职业任务、紧张反应和应对资源3者对生理、心理领域都有预测作用,生理、心理领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了职业紧张各问卷,其子项有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工作环境、责任感、躯体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理性处事、社会支持、娱乐休闲和自我保健.结论 漆包线作业工人职业紧张可影响其生命质量.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的增高可降低漆包线工人的生命质量,应对资源的增多可提高工人的生命质量,在研究职业紧张对健康的影响时,既要重视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要重视对生理健康的影响.在制订提高漆包线工人健康水平的措施时,既要重视减轻任务不适、任务模糊等职业紧张因素,也要重视躯体和心理紧张反应,更要重视提高应对资源.
作者:胡志平;吴成峰;韦宁凯;王勇;丁士旵;张乾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现行的职业卫生标准GBZ/T198.8 - 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以下简称现行标准)[1],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测量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全天的等效声级、8h等效声级以及每周40h的等效声级的计算方法.较之以前的WS/T96 - 1996《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
作者:何社吉;张桂宝;李庆棠;刘宇珠;张英;杨路丝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由RalphM.Steinman于1973年首次发现的,由于其成熟时伸出树突样或伪足样的突起而命名[1].自从DCs发现以来,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DCs是体内功能为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可高效的摄取、加工、呈递抗原,能有效的激活初始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梁新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宝鸡市2004年在全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网络直报,2005年网络直报的覆盖范围由初的县级以上医疗单位延伸到了乡镇卫生院,初步建立了连接乡镇、县(区)、市三级传染病信息网络平台,宝鸡市262个医院机构(112个医院,150个乡镇卫生院)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辖区内发现的39种传染病个案进行报告.根据宝鸡市2010年网络报告数据,对网络直报系统总体运行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初步评价.
作者:陈小英;梁文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60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9.1%.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同时常见的心脑血管病脑卒中、心肌梗塞、冠心病等的发病与死亡有1/2以上与血压增高有关,发达地区心脑血管病死亡数共占全部死亡的45%~48%[1].高血压病人的发现、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已经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通过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压、高血压病人分组管理、并发症预防、心脑血管病监测等工作在高血压的发现、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者:陈斌;邬思强;孙亮节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和评价湖北省第四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方法 收集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湖北省结核病控制工作月报表和季报表,湖北省第四轮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季报表,采用疑似肺结核患者就诊率、网络报告率、转诊到位率、追踪到位率、总体到位率、贡献率等统计指标,利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项目实施效果及对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影响.结果 湖北省第四轮全球结核病项目以县(市、区)为单位,覆盖率达100%;疑似肺结核患者就诊率从2.17‰上升到3.42‰;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率由56.55/10万上升到90 72/10万;完成了项目总体到位率75%的指标;非结防机构对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大,非结防机构对全省活动性肺结核、涂阳肺结核和涂阴肺结核患者的贡献率分别为44.97%、23.73%和37.0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通过第四轮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的实施,加强了结防机构与非结防机构的合作(以下简称医防合作),提高了病人发现率,促进了全省结核病控制规划的实施.
作者:周纯辉;侯双翼;叶建君;杨成凤;赵丁源;王小靖;罗军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导致心源性猝死的病因.方法 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严重的心力衰竭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直接原因.结果 心率变异和心率振荡相结合能很好的反应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的平衡状况,并能反映心脏自身的调节功能.结论 根据心率变异和心率振荡的异常改变,能对心肌梗死后具有心源性猝死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风险预测,并能确定需要植入ICD的人群,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权力;唐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肺炎球菌和脑膜炎球菌感染是引起婴幼儿肺炎、化脓性脑膜炎及爆发性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1].目前接种疫苗是预防肺炎球菌和脑膜炎球菌感染为有效的方法.1938年研究人员首次进行了1型和2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双价疫苗大规模接种临床试验;1978年14价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在美国正式上市;我国从1966年开始研制流脑疫苗,1980年卫生部正式批准生产流脑多糖疫苗[2-4].研究证明,肺炎球菌和脑膜炎球菌疫苗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接种次数多.如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标准接种程序是出生后第2,3,4月龄各接种一针,一周岁后加强免疫一针.
作者:姚海燕;李黎;黄仕和;杨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大量研究表明,对海洛因等阿片类物质成瘾者进行美沙酮维持治疗,可较有效控制毒品滥用和艾滋病传播[1].为遏制艾滋病经吸毒途径传播,我国从2003年开始建立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2].武汉市自2006年3月首个试点开诊以来,截至2010年12月底已建立20个试点,现将这些试点的维持治疗率及用药量进行分析.
作者:丁洁;董全林;刘普林;罗莉;姚中兆;蒋洪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以二甲基亚砜(DMSO)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别溶解的油酸(OA)对人正常肝细胞(LO2)株和人肝癌细胞( HepG2)株的影响,寻找合适的脂肪酸溶剂以及体外研究脂代谢的肝细胞系.方法 LO2和HepG2细胞均分为:空白组,DMSO组,DMSO+不同浓度油酸组,BSA组,BSA+不同浓度油酸组.培养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油红O染色观察活细胞数目和胞内脂滴变化;甘油-3-磷酸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的含量.结果 以DMSO溶解的(0.4~6.4) μg/ml油酸分别处理的LO2和HepG2细胞,细胞生长曲线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除1.6μg/ml浓度组LO2细胞生长接近空白对照组外,其它组细胞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样以BSA溶解的(0.4~6.4) μg/ml油酸分别处理LO2和HepG2细胞,各组细胞活力均高于空白组,呈上升趋势(P<0.01).油红O染色显示两细胞株在DMSO溶解OA处理后,与空白组比较,油酸组细胞内脂滴增多,但细胞数目减少;而在BSA溶解下,细胞内脂滴和活细胞数目均随OA浓度增加而增加,各组细胞内TG含量变化趋势与油红O染色结果类似,以LO2细胞株更为敏感.结论 作为OA溶剂,BSA较DMSO合适;LO2较HepG2细胞更适合作为体外研究脂代谢的细胞株.
作者:陈莉;汪春红;黄邵鑫;段纯喆;金丽娜;王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