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卫生服务可及性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黄继峥;李克;陈梅兰

关键词:
摘要:1 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概念卫生服务可及性是WHO提出的,表示居民去初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方便程度,即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在空间上的难易程度[1].为了便于测量这一概念,美国医学科学院( 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定义可及性为:及时的个人卫生服务利用获得尽可能好的健康结果[2],进一步把卫生服务利用与健康结果相联系.卫生服务可及性研究是指通过个人实际发生的卫生服务利用,来研究潜在的促进和阻碍服务利用的各种因素,实现佳的健康结果.研究者倾向于把可及性等同于人群特征(如家庭收入,保险覆盖,对医疗服务的态度)、卫生系统的分配(如医疗机构的和医疗工作人员的分布)、一个地区财政的投入和卫生系统的资源.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的编制与评价

    目的 编制适合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专用生活质量量表.方法 按结构化决策方法编制量表,条目池经专家认可,对181名患者进行调查后,采用t检验法、相关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5种方法联合进行条目筛选,由保留条目组建量表测试版,对测试版量表信度和效度进行考评.结果 编制了含27条目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测试版).其中,疾病维度9条目,生理维度5条目,社会维度4条目,心理维度7条目,满意度维度2条目.测试版量表一周重测信度为0.815,Cronbach'sα系数为0.848.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10个公因子,可解释晚血患者得分变异的78.481%.测试版量表能较好地区分不同年龄组和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结论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测试版)是可信、有效、敏感的,可作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测评工具,应用于临床,能为不同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王浩;徐明星;杨燕;李群英;胡世全;罗华堂;程忠跃;胡来林;周水茂;李绪凤;周仿成;葛天高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孝感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引起患儿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以其严重的并发症和造成多例死亡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染病进行报告和管理.为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现对孝感市2008-2011年孝感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如下,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勇;吕斌;刘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596名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调查分析

    眼晶状体是对电离辐射较敏感的组织,晶状体混浊是反映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有效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提高整体放射防护水平,2011年对某军区所属医疗单位596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全面健康体检,重点对体检资料中眼晶状体一项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仝玉社;鄢立刚;寇庆河;王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襄阳市2011-2012年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评价

    为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一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有效地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根据湖北省卫生厅统一部署,襄阳市于2011年12月5日和2012年1月5日开展了两轮脊灰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 各县(市、区)上报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数据,市级督导评估小组开展的快速评估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襄阳市统计局.1.2 方法 利用强化免疫数据计算报告接种率与估算接种率的差值,现场进行强化免疫接种率调查.用EPI info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x2检验.

    作者:钱邦军;陈齐香;任清;陈勇;秦明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某中外合资制造厂工人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工人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某中外合资制造厂所有635名工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个人噪声暴露史;职业倦怠通用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等.结果 (1)性别、婚姻状况、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工作环境噪声水平对职业倦怠的各个维度有影响(P<0.05).(2)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消极应对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P<0.05).(3)多重线性回归显示:主观支持、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一线工作员工、本科以上文化水平对情绪衰竭有显著影响(P<0.05);社会支持利用、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客观支持对消极倦怠有显著影响(P<0.05);自我效能、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主观支持对职业效能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等是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工人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加社会支持可以减轻职业倦怠.

    作者:倪蕾;胡慧;孟仙;梁修云;严雁翎;夏烈;王礼桂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武汉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率GM(1,1)灰色模型预测分析

    目的 预测武汉市2012-2014年伤寒、副伤寒发病趋势,为制订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武汉市2000-2009年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GM(1,1)模型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武汉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率(1/10万)的GM(1,1)灰色模型为:(y)(t+1)=- 11.784809e-0.118065+ 13.994809,拟合检验显示本模型精度好(C=0.358,P=1.000),能较好地进行趋势预测分析.结论 预测提示2012 -2014年武汉市伤寒、副伤寒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应继续采取改善饮用水卫生,加强卫生监管,实施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控制伤寒、副伤寒的发病水平.

    作者:杨小兵;孔德广;余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随州市2009-2010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对人类健康尤其是儿童及老年人危害极大,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每年全球约有10%的人口即6亿人患流感[2],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是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传染性疾病[3].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变异,防治困难,加强监测,对流感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随州市流感流行特点,掌握流感病毒优势毒株的变异动态,为及早发现和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哨点的流感样病例的流行病学监测和病原学监测.现对2009-2010年随州市流感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刘晓辉;郭芳;王永光;聂丹文;李月;杨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社区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配置分析

    目的 调查社区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社区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对武汉市7个中心城区10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结核病防治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和广义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每个社区拥有结核病防治人员的平均数量为1.1人;社区结核病防治人员学历以“大专”为主(40人,36.36%),职称以“初级或无职称”为主(64人,58.18%);参加工作以来接受区级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培训的平均次数为5.8次.结论 社区结核病防治人员数量不足,学历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有待增强.建议适当增加社区结核病防治人员数量,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培训效果.

    作者:徐欢;杨瑞;侯万里;李文祯;石欧敏;童叶青;卢祖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常州市肺结核发病趋势

    目的 建立肺结核灰色预测模型GM(1,1),应用于常州市肺结核发病趋势的预测.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4-2011年常州市肺结核发病报告资料,建立肺结核发病率灰色预测模型GM(1,1),并对2012-2014年常州市肺结核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建立的预测模型为(x)(1)(k+1)=-944.7065 e-0.08740κ+1021.7343,经拟合检验,后验差比值C为0.222,小概率误差P为1,拟合精度为优.利用建立的模型预测常州市2012-2014年常州市肺结核发病率分别为42.8812/10万、39.2925/10万和36.0041/10万.结论 GM(1,1)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常州市肺结核发病的趋势,预测结果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钱建东;陈鸣;张靳冬;潘明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某监狱服刑人员肺结核发病及防治效果调查

    为有效控制肺结核病在监狱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服刑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监狱内的安全稳定,同时探索在监狱等特殊场所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新方法.1对象及方法1.1 对象 2009年8月某市监狱服刑人员323名,所有人员均为男性,其中年龄大62岁,小19岁.1.2 方法 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以下简称《指南》)要求,主要采取因症推荐[1 ]的方法.在普查前,由鄂州市结核病防治所工作人员对该监狱所有服刑人员及全体劳教人民警察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播放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片,由结防所医生开展现场宣教和咨询,并发放宣传资料,做到人手一份.对疑似病人进行摸底登记,主要对象是咳嗽、咳痰≥2周、咯血或血痰的服刑人员.该市结核病防治所工作人员再对所有疑似病人首先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72小时后进行免费拍片、痰涂片及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前一天晚上由狱医按要求留取合格的夜间痰和晨痰,带到该市结核病防治所进行涂片检查.

    作者:陈敬义;吴纪明;李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襄阳市近50年碘缺乏病防治措施及效果分析

    碘缺乏病(IDD)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而造成胚胎发育到成人期由于摄入碘不足所引起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是涉及智力水平和健康质量的疾病,也是我国和世界上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2].湖北省襄阳市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开展前,地甲病患病率达24.26%,克汀病患病率0.23%,推算当时全市有地甲病患者120多万人.1980年调查显示地甲病和地克病患病率分别降至3.95%和0.12%.1984年全市达到国家基本控制标准,2000年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2007年通过消除碘缺乏病中期考核,2009年达到消除IDD的县级考评标准,全文对襄阳市近50年碘缺乏病防治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

    作者:蔡冬青;辛志强;万应平;陶仙华;靳桂红;米晓燕;陈德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南京浦口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效果分析

    南京市浦口区地处长江南京段北岸,属江苏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区.辖区11个镇街,54万人.历史有螺面积5225.9万m2,历史累计血吸虫病患者19929人,多年来采取查灭螺、查治病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钉螺面积和血吸虫病病情.2007年南京市浦口区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2010年10月由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组织对该区进行了达标考核验收.

    作者:尤俊;任萍;万立新;周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上海市浦江社区276例心脑血管病人追踪分析

    通过对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社区2011年1-10月所有发病、死亡、发病死亡的27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分布情况和危险因素分析,以期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10月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监测到户籍在浦江的总计277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死亡、发病死亡的患者,包括监测时间内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住院部登记的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生命统计主要死因为监测病种的户籍患者及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其他一、二、三级医院登记的户籍为该社区的患者.监测的疾病包括脑梗塞175例、脑出血2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卒中未分型25例、急性心肌梗死16例、冠心病死亡32例.

    作者:陈斌;张金玲;沈忠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危重新生儿糖代谢紊乱转运途中的护理措施

    危重新生儿既易发生低血糖,又易发生高血糖症,若不及时治疗,均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智能落后[1].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已在各地相继开展,由于高危因素的存在和车上条件的限制,转运患儿容易发生血糖异常.因此在转运途中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和及时处理,对降低血糖异常及其后遗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湖北省人民医院危重新生儿转运途中发生糖代谢紊乱的136例患儿的高危因素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袁继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上海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消毒供应室管理现状分析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疗机构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1].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消毒供应部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09年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强制性标准的正式实施,预示着对医疗机构消毒供应部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对上海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消毒供应室的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

    作者:夏树华;曾德才;褚红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湖北省2004-2011年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救治动态分析

    目的 分析湖北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晚血患者)的转归动态,为今后救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制定统一的晚血核查标准,对每年在册的晚血患者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8年来全省共查出晚血患者39996例,救治38851例,救治率97.14%,治愈5648例,治愈率14.54%;死亡2234例,死亡率5.59%.晚血病例以腹水型多,其次是巨脾型.结论 湖北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数、死亡率及治愈率均逐年下降..

    作者:周晓蓉;龚新国;黄水生;杨军晶;王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湖北省2003-2011年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湖北省碘缺乏病流行历史悠久,1976年以前,全省50个县市抽样调查近120万人,地甲病和克汀病平均患病率分别为23.36%和6.64%,鄂西山区和大别山区的病情为严重.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省调查2898.97万人,地甲病平均患病率为6.52%,克汀病患病率为1.42‰.1995年按新的碘盐标准实现全民食用盐加碘,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现将湖北省2003-2011年碘盐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石青;熊培生;周素华;李明健;尹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13例青年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的耐药性分析

    据统计,至2020年结核病仍将是全球的重大传染病之一[1].目前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正成为结核病治疗过程中难克服的一个问题,而绝大多数正在接受治疗的结核患者,已经造成了结核分枝杆菌在社区中一定人群的传播[2].特别是青年人群,由于其活动产所广泛和比中老年患者的生存时间更久,一旦感染了耐药菌株则传染的风险更大.为了解本地区青年人群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收集了113株结核分枝杆菌,并着重分析了菌株的药敏结果,以便为结核病的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刘君;陈丽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宜昌市夷陵区农村居民主要慢性病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

    据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1],我国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分别为9.39%、1.83%,位于慢性病的前两位.经由医生诊断的两种疾病例数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比较,均增加了两倍.慢性病患病率的增加给国家、社会、家庭和患者个人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作者:吴泽慧;黄蓉;袁青;田祎;张蕃;聂绍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异性性传播感染HIV人群性行为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近年来经异性性传播艾滋病人群分布特征和行为特征.方法 调查分析湖北省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期间报告的经异性性传播HIV病例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暴露史、异性性行为方式.结果 调查符合纳入标准并知情同意的HIV/AIDS共412例,其中经固定性伴传播占23.55%,经临时性伴传播占28.88%,经商业性伴传播占47.57%.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不使用安全套比例分别为62.89%、36.14%、2.5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性伴不使用安全套主要原因是认为没有必要(81.45%),临时性伴不使用安全套原因主要是身边没有安全套(36.13%),商业性伴不使用安全套原因主要是本人不愿使用安全套(65.82%),比较3者不使用安全套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商业性伴传播是湖北省HIV异性性传播的主要方式;根据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社会人口学特点,加强安全套使用干预是今后湖北省HIV异性性传播的人群防治工作重点.

    作者:景雪源;蒋洪林;王晓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