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桂林市2007-2011年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干预效果

文小青

关键词:
摘要:2011年11月,中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制定的《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中指出,在现存活78万HIV/AIDS中,经异性传播占46.5%,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1].当艾滋病的传播转变为性传播为主时,先遭受感染的就是娱乐场所中的女性性工作者.由于该人群流动性大,安全性行为知识欠缺,所以成为主要的传播人群,也是艾滋病流行的高危人群[2],因此在该人群中进行综合性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进一步蔓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多见实施性病艾滋病干预措施前后或3~6月内效果的评价[3],连续几年的干预效果评价并不多见.为了解桂林市对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的健康教育及干预的效果,对2007-2011年的女性性工作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武汉市江汉区居民调味品消费与油脂食盐摄入调查

    目的 了解武汉市江汉区部分居民主要调味品的消费情况,提供江汉区居民主要调味品消耗量的基础数据,为制定切合实际的社区居民控油、控盐等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武汉市江汉区部分居民,对调查人群进行询问调查、膳食调查.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调味品消费情况称重组192户,询问调查组150户.武汉市江汉区居民烹调用油以调和油为主,其次是植物油,玉米油、芝麻油等;烹调油和食盐每人日摄入量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量的比例分别为称重组54.7%和48.4%,调查组76.7%和20.0%.结论 武汉市江汉区有较大比例居民烹调油与食盐的消耗量大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量,应进一步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宣传.

    作者:吴晓旻;赵颀涵;何振宇;闫俊;罗琼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湖北咸宁聂家村2005-2010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分析

    为及时掌握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消长规律,科学评价各类措施的防治效果,2005年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聂家村被列为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6年来该检测点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各项疫情监测工作.

    作者:闵宏亮;徐前利;金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1600例青少年人工流产原因及生殖健康保健知识调查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10 ~ 24岁年龄段人群称为青少年[1].研究显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以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青少年的性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婚前性行为的比例逐渐增加[2-4].有报道指出我国青少年的性和生殖健康知识贫乏,对婚前性行为、人工流产、STD的后果及危害认识极其不足,导致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5].因此青少年性行为、意外怀孕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6].为了解本院近几年的青少年人工流产现状,更好地维护和促进青少年的生殖健康,降低人工流产率,现将2008-2011年1 600例青少年人工流产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郭蕾;吴良芝;李春梅;廖百花;叶璐;谢元媚;江南;王亚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贵州省2009-2011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贵州省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确诊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的三间分布情况.结果 甲型H 1N1流感病例分布在全省9个地区,发病率高的地区为贵阳市13.64/10万;0~ 24岁病例占91.42%;男女性别比为1.43∶1;学生病例数占77.81%; 39例重症病例,1例死亡病例.结论 病例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男性发病率>女性;年轻人较老年人更容易患甲型H1N1流感;学生是甲型H1N1流感的危险人群.

    作者:雷明玉;余春;周敬祝;曾正;庄妍;唐光鹏;王定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南宁市2008-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南宁市2008-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特征,评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疫苗接种安全性.方法 通过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南宁市2008-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全市2008-2011年报告AEFl个案578例,其中一般反应252例(43.60%);异常反应280例(48.44%);偶合症有31例(5.36%);实施差错事故有6例(1.04%).<1岁336例(58.13%);集中发生在3~10月,有456例(78.90%);涉及疫苗25种,其中卡介苗占26.99%,全细胞百白破占20.24%,麻疹占15.40%;接种第1剂次发生AEFI 382例(66.09%);估算报告发生率在0.28/10万剂~101.63/10万剂.结论 通过监测数据表明,全市的AEFI监测系统运转正常;目前所使用的疫苗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AEFI主要发生在小年龄儿童、NIP疫苗、首剂接种和接种早期;应加强自费疫苗的使用情况监测和人员培训,定期开展AEFI工作督导,确保监测工作质量.

    作者:唐金芳;梁正铁;巫丰宏;苏磊静;伍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深圳市饮食及服务从业人员肠道沙门氏菌带菌调查

    沙门氏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人畜致病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约为0.3%[1],易于传播.为了解深圳市从业人员携带沙门氏菌的情况,将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来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体检的218 527名饮食和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肠道粪便标本,使用PCR筛选和培养法同时进行沙门氏菌筛选、鉴定,并进行菌株分型及药物敏感试验.

    作者:付汉维;熊建辉;吴凯;赵健;刘淑明;杨春锦;曾慧;林俊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重庆市2008-2011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

    目的 评价重庆市2008-2011年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运转情况.方法 按照《脊灰病毒检验手册》操作规程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由国家脊灰实验室用PCR-RFLP法和ELISA法对分离到的脊灰病毒株进行型内鉴定.结果 从307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10株,分离率为3.26%,其中脊灰Ⅱ型5株,Ⅲ型3株,PV混合2株,Ⅱ型为我市的主要型别占50.00%,其次是Ⅲ型、PV混合型分别占30.00%、20.00%.所有PV经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有9株为疫苗相关株,另外有1株Ⅱ型有6个核苷酸序列变异,鉴定为疫苗高变异株.分离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 26株,分离率为8.47%.结论重庆市2008-2011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维持了无脊灰状态.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仍应加强AFP病例的病毒学监测工作,以确保终实现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

    作者:赵春芳;赵华;陈应琼;彭靖尧;凌华;张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襄阳市2008-2010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区域绩效分析

    2008年卫生部印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正式启动疾病预防控制(疾控)体系绩效考核工作,襄阳市根据卫生部和省卫生厅要求于2009年始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现对襄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2010年度疾病预防控制区域绩效考核工作进行比较,分析三年来工作开展情况及其影响,明确绩效考核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1].

    作者:黄雪雪;刘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宜昌市1~13岁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宜昌市自1993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对0~47月龄儿童在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了七次十四轮强化免疫日活动及查漏补服活动,为了解宜昌市近年来儿童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水平,于2010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对1 ~ 13岁3个年龄组共计507人进行脊髓灰质炎疫苗抗体水平监测.

    作者:何凌;向平;易正定;黎佑东;周会林;郑佳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宜都市2007-2011年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土源性线虫病(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等)在我国分布广泛,感染人数众多,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为了解和掌握宜都市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现状,人群感染水平以及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于2007-2011年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进行了监测.

    作者:王全平;谭礼艳;肖发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企事业单位员工吸烟者戒烟意愿与影响因素调查

    随着健康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想戒烟或尝试过戒烟的人不断增加[1].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2].为了解企事业单位员工吸烟者戒烟意愿与影响因素,为企事业单位制定适宜的健康管理措施提供依据.作者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企事业单位员工发放《健康相关因素调查表》,了解其学历、职业、吸烟史、吸烟习惯、戒烟意愿及影响因素等等.

    作者:章先桂;李雪莉;陈清凤;杨少玉;李国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空肠弯曲菌分型技术的研究进展

    空肠弯曲菌是一种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是多种动物如禽类、牛、羊及狗的正常寄居菌[1].近年来,空肠弯曲菌感染率在世界各地普遍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胃肠炎的主要病因,其病例数已超过沙门氏菌病、李斯特菌病和志贺氏菌病[2];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特定血清型空肠弯曲菌感染后严重的并发症,可以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对人致病的弯曲菌中95%的是空肠弯曲菌[3].

    作者:邢丽萍;薛永春;杨月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荆门市2002-2011年丙型肝炎流行特征

    丙型肝炎(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所引起的,HCV感染慢性化程度高,可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1].由于其高致病性和广泛流行,HCV感染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 ~59岁人群抗-HCV流行率为0.43%[2].近年来,荆门市丙肝报告病例数和发病率逐年增加,为了解丙肝流行特征,探讨丙肝的发病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对荆门市近10年丙肝疫情进行分析.

    作者:刘凌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日照口岸检出首例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报告

    疟疾是国际监测传染病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劳务输出的增多,流动人口的剧增导致传染源扩散和积累,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变化造成媒介按蚊密度增加,恶性疟原虫和媒介按蚊对防治药物抗药性的增加,使国际疟疾疫情非常严峻,且输入性疟疾病例时有发生[1-4].2011年8月1日日照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在对出入境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时,首次从归国劳务人员中检出一例恶性疟疾感染者.

    作者:王玉兰;王学军;杨录魁;付汝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佛山市高明区农贸市场中食源性沙门氏菌血清型与耐药性现状

    目的 了解高明区农贸市场食源性沙门氏菌的血清型与耐药性现状.方法 采用194种沙门氏菌诊断血清和法国梅里埃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分别对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高明区各农贸市场抽检的603份样品分离出的53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53株沙门氏菌共分出18个血清型,以德比及阿贡纳沙门氏菌为主;53株沙门氏菌耐药情况严重,耐药率高达75.36%,耐药菌株主要对呋喃妥因、四环素、氯霉素等传统抗生素耐受;18个沙门氏菌血清型中除明斯特沙门氏菌对15种抗生素敏感外,其余血清型均有不同程度耐药;除熟食制品外,耐药菌株在生肉、水产品、蔬菜中检出率高且占大多数.结论 沙门氏菌耐药情况严重,且实验结果反映农产品和畜牧业长期并广泛应用抗生素对沙门氏菌的耐药性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了遏制沙门氏菌耐药性传播和蔓延,应限制抗生素在农业和畜牧业的使用;另一方面,建立长期且持续的沙门氏菌耐药监测体系.

    作者:黄志广;莫嘉延;李凤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武汉市手足口病重症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手足口病重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设计问卷,回顾性调查病例的就诊经过,进行非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看护方式、居住地是否在武汉市内、首诊医疗机构、首诊诊断是否为手足口病以及转诊次数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居住地在非武汉市地区、转诊次数≥3次以及总病程延长是手足口病发展为重症的影响因素.结论 减少多地转诊次数,就地在定点医疗机构及时规范就诊是预防手足口病患者发展为重症的有效措施,对预防手足口病重症以及减少手足口病死亡有重大意义.

    作者:杨小兵;周小琦;孔德广;余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湖北省农村不同地区5岁以下儿童贫血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农村不同地区儿童的贫血状况.方法 在湖北省农村地区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8个市(县)5岁以下儿童2 312名,采集末梢血20μl,测定血红蛋白值.结果 湖北省农村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1.06%;1~岁组贫血患病率高(29.95%),4~岁组低(11.62%).高收入地区儿童贫血患病率(21.88%)稍高于中、低收入地区;山区儿童贫血患病率(29.73%)远较平原(21.44%)及丘陵地区(16.61%)高.多因素分析显示,高收入地区、山区及2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风险较高.结论 高收入地区、山区及2岁以下儿童是湖北省农村儿童贫血的高危人群,应作为重点防治人群.

    作者:宋毅;程茅伟;李骏;刘爽;李十月;吴连希;龚晨睿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一例输入性恶性疟疾的调查处理

    2011年,湖北省仙桃市发生1例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经及时规范抗恶性疟治疗8日后痊愈出院.1基本情况患者沈某,男,20岁,仙桃市剅河镇双谭路居民,患者发病前曾在国外务工.该市历年来未曾报告过恶性疟病例,近3年该镇本地疟疾病例也未见发生.2011年3月5日,患者的母亲到仙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咨询有没有抗疟药,遂引起中心疟防专业人员的注意,后经省市两级实验室检测复核确诊为输入性恶性疟.

    作者:赵淑军;赵球平;彭品章;刘甘露;赵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苯中毒的临床症状

    苯是一种芳香族烃类化合物,元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在常温下挥发甚速,人体可经呼吸道吸入苯蒸气.苯及苯合物的急性毒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慢性中毒以造血系统的损害为主[1],急性苯中毒临床上并不多见.苯及苯合物造成骨髓抑制,引起血液系统异常,以致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SAA)[2].

    作者:毛晓慧;罗曼;吴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鄂州市2009-2011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临床特征为发热、出疹和耳枕后淋巴结肿大.妊娠早期妇女感染风疹病毒后易致出生婴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了解风疹的流行特征,为以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2009-2011年鄂州市风疹疫情了进行分析.

    作者:廖学舟;王焕章;王黎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