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程芳;杨欣欣;屠鹏飞
目的:通过对我国不同产区的20个药用菊花栽培类型的药材样品进行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和测定,为药用菊花的质量评价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绿原酸、总黄酮和总挥发油含量为检测指标,对20个菊花药材样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绿原酸、总黄酮和总挥发油在各类型药用菊花中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药用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体现了我国药用菊花的多样性,其内在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徐文斌;郭巧生;李彦农;汪涛 刊期: 2005年第21期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性寒,味甘、苦.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作用.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症.其化学成分有黄酮类化合物桑苷、异槲皮苷;生物碱类葫芦巴碱、胆碱、腺嘌呤;香豆素类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此外尚含多种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甾体和三萜类化合物.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未见报道.本实验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用NIST谱图库检索鉴定化合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峰的相对含量.
作者:汪芳;吉力;刘元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四逆汤是东汉张仲景创制的经典名方之一,为<伤寒论>回阳救逆代表方,方由附子、干姜、炙甘草3味药组成,方简效宏,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功.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证[1],临床应用历千百年而不衰.近年来,通过实验确鉴其功,并已制成注射剂和口服液,不仅被誉为中医急救良方,而且广泛应用于各种杂病.
作者:刘红霞;林文翰;杨峻山 刊期: 2005年第21期
天麻是主产于我国的名贵常用中药,实验证明天麻素为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天麻在我国广泛分布,野生及栽培品种遍及西南至东北各地.由于遗传、生态环境、人工栽培等因素的影响,使不同产地野生及栽培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有很大差异.前人已对天麻种内不同变异类型及野生和栽培天麻中天麻素含量作过分析报道[1],但目前尚未见较系统的对不同产地野生和栽培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的比较分析.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来源于贵州、云南、四川、陕西及辽宁的14个不同地理分布的野生和栽培天麻进行天麻素含量的定量比较分析.
作者:关萍;高玉琼;石建明;康冀川;陈放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干燥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等方法分离,应用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鲜皮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白鲜碱(dictamnine,Ⅰ),梣酮(fraxineHone,Ⅱ),茵芋碱(skimmianine,Ⅲ),γ-崖椒碱(γ-fagarine,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Ⅴ),黄柏酮(obacunone,Ⅵ),柠檬苦素地噢酚(1imonin disophenol,Ⅶ),fraxinellonone(Ⅷ),汉黄芩素(wogonin,Ⅸ),如忒文(rutevin,Ⅹ),kihadinin B(Ⅺ),dasycarine(Ⅻ).结论:化合物Ⅸ,Ⅺ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Ⅷ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杜程芳;杨欣欣;屠鹏飞 刊期: 2005年第21期
半夏为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中药之一,药用历史悠久,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半夏多为野生,由于配方用药和原料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再加上近年来山地开垦、过度采挖、盲目开发等多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野生资源日趋枯竭而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研究认为,采用组织培养获得种苗后进行种植以获得优质的半夏,是解决半夏资源枯竭、满足市场需要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作者对半夏进行了快速繁殖的初步研究,并获得了比较理想的半夏生药[1].
作者:巢建国;崔小兵;谷巍;张瑜;陶燕;陈正跃 刊期: 2005年第21期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Qliv.)Dials.的根,是中医常用中药之一,有活血化瘀、养血调经、镇静镇痛等功效[1].当归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成分,藁本内酯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国内外文献中有不少关于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的报道[2,3],但液相色谱方法报道较少,本实验建立了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的当归药材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本法快速、灵敏、准确、重
作者:王祝举;唐力英;赫北湘;张启伟;梁国刚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考察不同粒径的固体脂质纳米粒对大鼠口服吸收水飞蓟素的影响.方法:以山榆酸甘油酯为载体材料,分别制备了150,500,1 000 nm 3种粒径的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给大鼠灌胃后,采用RP-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数据经3p97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口服150 nm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后的AUC分别是500,1 000 nm的2.08,2.54倍(P<0.05),这表明150 nm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其他2种制剂.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对水飞蓟素的口服吸收有着显著影响.
作者:何军;侯世祥;奉建芳;蔡本琴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研究泻心汤配伍沉淀物的大鼠体内过程.方法: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对口服泻心汤沉淀物、单味黄芩煎液及黄芩苷后大鼠尿中黄芩苷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原位襻技术研究各样品中的黄芩苷在小肠的吸收情况.结果:各样品中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经尿排泄各时间段内代谢的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其排泄达峰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大鼠对于泻心汤沉淀物中黄芩苷的吸收率明显高于黄芩煎液和黄芩苷.经液质联用分析,发现汉黄芩苷和7-O-葡萄糖醛酸-白杨素出现在口服黄芩苷后大鼠的尿中,这2个化合物作为黄芩苷的代谢产物未见相关报道.结论:泻心汤沉淀物在大鼠空肠内的吸收率明显大于黄芩和黄芩苷.其代谢产物可能与黄芩素等活性成分共存并共同构成泻心汤沉淀物的药效.
作者:李建荣;左风;张磊;中村憲夫;服部征雄 刊期: 2005年第21期
乌梅是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的成熟或近成熟的果实经熏制或烘制加工而成[1].本研究以四川优质乌梅为研究对象,对乌梅果肉及其水煎液的6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水煎液中的存在形态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战国;董团瑞;袁茵娟 刊期: 2005年第21期
五味麝香丸由麝香、诃子(去核)、木香、黑草乌、藏菖蒲组成,来源于藏族经验方.早收载于<云南省药品标准>,以后又被<中国药典>收载.具有祛风行气,除湿止痛之功效,对扁桃体炎、咽峡炎、流行性感冒、炭疽病、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胃痛及牙痛等疾病有显著疗效[1].为了有效控制产品质量,采用HPLC对木香进行了含量测定,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江维克;王丽;周涛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蜈龙抗癌颗粒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Lewis肺癌、P388白血病、S180肉瘤和H22肝癌,每个瘤株重复进行3批试验,每批试验用小鼠50只,随机分5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环磷酰胺(100mg·kg-1)组和蜈龙抗癌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对于Lewis肺癌和P388白血病瘤株,低、中、高剂量分别相当生药10,25,40g·kg-1·d-1,对于S180肉瘤和H22肝癌瘤株,则分别为15,30,50 g·kg-1·d-1.观察用药后动物的一般表现、体重增长和肿瘤生长情况.结果:高剂量蜈龙抗癌颗粒对小鼠移植性肿瘤Lewis肺癌、P388白血病、S180肉瘤和H22肝癌的抑制率分别为90.1%,30.8%,49.8%和52.3%.阳性对照药环磷酰胺对以上4种瘤株的抑制率分别为90.6%,77.2%,79.6%和60.3%.高剂量组荷瘤小鼠的体重增长减缓.结论:蜈龙抗癌颗粒对小鼠移植性肿瘤Lewis肺癌、P388白血病、S180肉瘤和H22肝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对小鼠Lewis肺癌的治疗效果明显.高剂量连续用药9~11d对小鼠有毒性作用.
作者:刘亚千;李春海;杨更禄;陈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加工技术陈旧是中药现代化进展缓慢原因之一.药用真菌的深层发酵技术日趋成熟,利用它们的分解转化能力对中药进行发酵加工,可以提高中药中活性成分的单位浓度;同时药用真菌亦会产生丰富多样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而且药用真菌还可对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进行转化形成新的化合物.利用药用真菌发酵中药可开发包含多种活性成分的新型中药制剂,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及质量控制.利用药用真菌深层发酵加工中药为中药的加工开辟了新的手段.
作者:杨海龙;陈高洪;章克昌 刊期: 2005年第21期
豨莶草为菊科植物豨莶的地上部分,其味苦、辛、性寒、归肝肾,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之功效,为临床常用药.该药对动物经灌胃方式给药的急性毒性实验D50的测定未见报道,在偶然机会发现该药水煎醇沉剂在小鼠灌胃给药时出现毒性,现将LD50测定报道,旨在为该药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作者:关建红;薛征;任晋斌 刊期: 2005年第21期
中药的应用有几千年的历史,对人类健康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近年来关于中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应如何正确看待中药的不良反应,下面是作者根据现状谈些看法.
作者:吴光亮;许东航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光化学法诱导脑梗死大鼠大脑皮层一氧化氮(NO)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含量的变化,以及中药山茱萸提取物(主要成分为环烯醚萜苷)对其的影响.方法:大鼠预先灌胃给药7 d后,制作光化学致脑梗死模型,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中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出现了明显的梗死灶,脑皮层NO含量与NOS活性增加,NF-κB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与模型组相比,山茱萸提取物能明显减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脑皮层NO含量和NOS活性,并显著减少NF-κB阳性细胞数量.结论: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可通过影响脑内NO,NF-κB的水平发挥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春阳;李林;李宇航;艾厚喜;张丽 刊期: 2005年第21期
对具有农药生物活性的中草药资源研究情况、中草药源农药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并就中草药源杀菌农药研究开发中存在抑菌活性物质不明确、抑菌活性的中药资源研究不全面等问题提出设想和建议,可从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类传统中草药中寻找具有农药活性的化合物.
作者:严振;莫小路;王玉生 刊期: 2005年第21期
患者女,42岁.因高血压、高血脂、头痛、困倦来我院门诊治疗.查体:血压150/100 mmHg,脉搏78次/min,呼吸18次/min,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四肢活动自如,确诊为动脉硬化,脑栓塞.患者既往无过敏病史.
作者:孙桂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呼畅清肺浓缩丸对肺炎支原体感染鼠肺组织钙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滴鼻吸入法复制小鼠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应用透射电镜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试验组肺组织变化及钙黏附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电镜观察模型组肺脏细胞膜破裂,线粒体变性,嵴断裂;呼畅给药组明显改善,基本恢复正常.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模型组肺上皮细胞膜和细支气管周围有棕黄色均匀、连续线型分布的上皮钙黏附素(E-cd)表达产物;呼畅给药组肺泡上皮细胞中E-cd的阳性细胞明显减少,呈不连续分布,表达强度显著减弱,细胞界限较清楚.与模型组比较,其表达率显著下降.结论:呼畅清肺浓缩丸能抑制肺炎支原体感染鼠肺组织中钙黏附分子的表达,对防止肺脏损害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伟明;李继昌;张洪娟;杨阳;杨桂英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选择合适的大鼠炎性肠病(IBD)模型,观察中药灌肠Ⅰ号对其治疗作用,为IBD治疗寻找新途径.方法:Wistar大鼠8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sulfasalazine(SASP)组和中药灌肠Ⅰ号组,每组动物20只.分别在用药后4,7,14,21 d观察外周血细胞变化与肠道病理学指标.结果:给药7 d后SASP组和中药组外周血小板数都比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SASP组对于IBD的远期治疗作用不甚明显,而灌肠I号确实有减轻IBD病变,促进其修复的作用,近期与SASP相当,远期优于SASP.结论:中药灌肠Ⅰ号有较明显的抗大鼠炎性肠病效果.
作者:刘萍;杨洁;罗庆良;余祖胤 刊期: 200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