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放性骨折感染患者CD64指数白细胞介素-6和降钙素原测定的临床价值

张立营;沈伟;高鹏;唐灵通

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和其他原因而导致骨折患者数量居高不下,其中开放性骨折患者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手术是骨折患者采取的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感染同时也是开放性骨折术后愈合严重的干扰因素,严重者可导致骨髓炎、菌血症和脓毒血症,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
山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调节性T细胞在不同年龄层次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的动态变化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层次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动态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我院确诊但未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CRF患者65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0~44岁)15例、中年组(45~59岁)27例、老年组(≥60岁)23例,分别于首次透析前及透析治疗1、3个月后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同时选择我院正常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对照组,体检当日采集静脉血5 mL,分别监测Treg,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动态变化,并检查肾功能.结果 ①透析前,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T细胞亚群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CD3+、CD4+均低于对照组(P<0.05);透析1个月后,各组CD3+、CD4+均上升,以青年组上升幅度高,与中年组、老年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透析前,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Treg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组CD4+ CD127-Treg/CD4+T、CD4+ CD25+ CD127-Treg/CD4+T细胞均降低(P<0.05);透析后,各组CD4+ CD127-Treg/CD4+T、CD4+ CD25+ CD127-Treg/CD4+T细胞均有所上升,以青年组上升幅度大,与中年组、老年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照组血尿素氮(BUN)、肌酐(Cr)、白细胞计数(WBC)均低于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P<0.05);透析后,各组BUN、Cr、WBC指标均降低,青年组BUN、Cr、WBC降低幅度均高于中年组与老年组(P<0.05);中年组透析1个月后BUN、Cr、WBC降低幅度高于老年组(P<0.05).结论 CRF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血液透析可改善其T细胞免疫,青年、中年、老年CRF患者中,以青年组血液透析后免疫及肾功能指标改善显著.

    作者:周文英;周剑辉;钱白音;张俊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运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的研究进展

    小儿厌食的主要病机是脾运失职、胃纳失司.上世纪70年代末,江育仁教授通过对脾胃系统疾病的深入研究结合其多年的临床体会,提出了“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科学观点,这一观点对小儿厌食、泄泻等常见脾胃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疗效显著.

    作者:张艳华;王明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现代化医院发展中人力资源信息化应用探讨

    随着医疗改革的加深,各级医院都在寻求自身发展的新道路、新模式,而人才是医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这个不争的事实决定了人力资源的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的利用与调配将会成为医院发展的坚实动力.人力资源处的工作重心应当从注重医院人事的管理转向对医院人才的开发利用.

    作者:顾召华;杨波;顾华俊;汤彩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超声与CT对术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评价

    甲状腺癌是过去几十年中,发生率增长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上升情况达2.4倍左右,这一现象的发生部分是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临床中隐匿性肿瘤检出率得到提高.经研究发现,10%以上甲状腺癌是偶然被发现,且大部分均是微小癌.笔者以96例甲状腺乳状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患者及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锐锋;韩咏峰;蔡少雨;曾鹏程;漆平;麦耀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坎地沙坦酯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现阶段药物治疗仍是此病的主要方式.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治疗的有效率高.有研究表明,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具有显著的心肌重构,主要包括心肌组织重构、心肌电和神经等重构.以上这些重构可以致房颤不易逆转,导致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永久性房颤[1].

    作者:刘文立;孙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价值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脊椎型颈椎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行颈髓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扫描,对比2组测量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部分各向异性(FA)值以及不同脊髓损伤髓损伤程度患者ADC及FA值,并分析2组对象的DTI图像特点.结果 健康人FA值较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低,而ADC值则较高.随着脊髓受压程度加重,ADC值呈明显升高、FA值明显降低的趋势.结论 DTI较常规MRI能更准确发现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变,其量化指标更有助于评估脊髓受损程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蔡汉寿;刘涛;周洁;白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微创穿刺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Meta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性损害,好发于老年人,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目前常用手术方法有微创穿刺术和钻孔引流术,国内外大量临床试验已对微创穿刺术与钻孔引流术在治疗CSDH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分析,但仍缺少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Meta分析系统评价等循证医学一类证据,使得CSDH的治疗在方法选择上仍存在很大的争议.

    作者:王莹莹;张泰铭;赵宪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压与一过性黑矇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相关性分析

    一过性黑矇往往首诊于眼科,多为头部及眼部缺血性病变及颈动脉狭窄的首发症状.患者主诉发生一过性黑矇时多为无痛性及无其他身体不适,突然眼前发黑,视物不见或模糊,约数秒或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恢复.如不及时就诊治疗,一部分患者则会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等急症,视力急剧下降至光感或眼前数指等严重影响视功能的疾患.

    作者:吕茜;袁超;刘亚丽;杨艳红;王秀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作为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类固醇激素,调节着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而雌激素的作用是通过雌激素受体来介导的.传统观点认为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途径主要是通过经典的核雌激素受体介导完成,新近研究发现膜雌激素受体也可介导信号转导,且研究正在不断更新中,本文拟就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闫懿;敖锋;宋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白细胞介素-6在骨损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是由于骨髓跟机体其他的组织脂肪以及之类物质栓塞脑、肺与皮肤等器官血管造成的临床现象,其表现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以及呼吸窘迫.FES往往发于骨科手术以及严重骨折之后,若未得到及时的发现并且给予正确治疗,常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本次研究笔者为探究白细胞介素(IL)-6作为FES临床预测的标志因子可行性,现将本院接收的住院治疗骨折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其骨折损伤后有无FES、IL-6的变化情况,现将取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袁云燕;詹鹏飞;肖俊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脑的供血动脉出现狭窄或闭塞,进而引发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坏死的总称.临床主要四种类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进展性卒中(SIE),完全性卒中(CS).TIA无脑梗死存在,而RIND、SIE和CS有不同程度的脑梗死存在.

    作者:吴丛琴;郭道骝;张晓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以发热为首要表现的巨细胞动脉炎一例并文献分析

    巨细胞动脉炎(GCA)病因不明,是成人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累及50岁以上患者的颈动脉的颅外分支,女多于男(2∶1),该病以颞部头痛、视觉丧失、颌跛行及风湿性多肌痛症状为主要表现.GCA严重的并发症是不可逆的视觉丧失.本文报道一例以发热为首要表现的巨细胞动脉炎,并进行文献分析.

    作者:王丽敏;于静;高明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1953-2012年布鲁菌病疫情分析

    晋中市榆次区地处三晋腹地,北靠太原、东邻寿阳、和顺、西连太原市清徐、南与太谷县接壤.地势由东北—西南依次为山区、丘陵、平川,总面积1327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466平方千米,丘陵面积539平方千米,平川面积322平方千米.

    作者:杨俊;刘佰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鼻用氮(革)斯汀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全世界13~14岁的青少年患者数超过100万,其中过敏性鼻炎患病率为14.6%,2002年我国青少年AR的发病率为27.6%0,临床相关研究证实,AR与支气管哮喘存在相关性,约有20%~38%的AR患者伴有支气管哮喘.

    作者:来利利;周瑞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螺旋CT结合图像后处理对上颈椎椎弓根的解剖学测量数据及临床意义探究

    目的 探讨研究螺旋CT结合图像后处理对寰枢椎椎弓根的解剖学测量数据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上颈椎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名同期在我院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螺旋CT结合图像后处理对上颈椎椎弓根行解剖学数据测量,依据解剖学测量数据确定对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并观察手术效果,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2组研究对象上倾角(β)、寰椎椎弓根宽度(L)、椎弓根小厚度(H1)和椎弓根大厚度(H2)各项数据对应左侧、右侧和双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内左侧和双侧、右侧和双侧、左侧和右侧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正常型21例,相对狭窄型5例,狭窄型3例,无椎弓根型1例,21例采用直径为4.0 mm的椎弓根螺钉行椎弓根固定手术,5例采用直径为3.5 mm的椎弓根螺钉行椎弓根固定手术,其他7例患者均行侧块螺钉固定手术.术后均未出现椎弓根皮质被穿破、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行侧块螺钉固定手术的患者骨性融合效果良好.结论 采用螺旋CT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对上颈椎椎弓根行精确测量,能够并依据解剖学测量数据确定手术方式,对术后并发症评估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李长红;贺永进;王飞;刘志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腔镜下射频治疗软骨损伤的疗效分析

    近年研究报道表明,膝关节软骨损伤是生活中常见的膝部损伤类疾病,人们在高强度运动时膝关节快速扭转、拉伸、挤压等,是其主要的损伤原因,会导致相应软骨组织水肿、碎裂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关节面软骨损伤,从而降低膝关节的灵活性,若不及时治疗,极可能演变成骨关节炎.

    作者:黄伟东;唐坚;唐凯;陈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对比分析

    胆总管结石为普外科常见疾病,随着人群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胆道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探查后留置T管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术前明确胆总管结石的部位大小直接影响术式的选择,对减少阴性胆道探查、术后胆道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春飞;田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冠状动脉扩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状动脉扩张(CAE)相关性.方法 以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因胸痛就诊的2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扩张组(A组)、冠心病组(B组)、冠状动脉扩张伴冠心病组(C组)及冠状动脉正常组(D组),收集整理各组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测定各组RDW、血脂水平、相关炎性指标[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分析RDW与CAE的相关性.并通过Mariks分型评价CAE严重程度,分析其与CAE的相关性.结果 A、B、C组与D组在与吸烟史、糖尿病病史、RDW、WBC、hs-CRP、IL-6、TNF-α、Hcy水平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E轻中度、重度组RDW分别为(12.0±0.6)%、(12.6±0.9)%,显著高于D组的(11.8±0.6)%(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出RDW与WBC、hs-CRP、IL-6、TNF-α、Hcy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其独立变量为RDW、WBC、Hcy.结论 RDW与CAE及其病变程度显著相关,且两者相关可能与炎症机制有关.

    作者:陈国栋;叶健烽;李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毛细血管扩张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表现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一种良性肿瘤,常在影像检查时偶尔发现,典型的FNH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但FNH其中一少见的亚型毛细血管型,其影像表现有所不同,文献少有报道,现分析病理证实的9例毛细血管型FNH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这种少见亚型的认识.

    作者:王凯;陈宏伟;鲍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早期胃癌265例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早于1962年由日本内镜学会提出,癌变组织仅在胃壁的黏膜或黏膜下层以内,无论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EGC预后的好坏主要受到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影响,但是现在的术前检查技术不能对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影响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

    作者:邹剑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山西医药杂志

山西医药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