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光银;刘英帅;段丽菊;杨旭
目的对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mRNA进行全长序列分析.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和cDNA测序,分析3名个体的BRCA1基因mRNA全长序列,3名个体中,2名为乳腺癌患者,另一名为健康献血者.结果健康献血者的BRCA1基因mRNA序列与以往报道的正常mRNA序列(U14680)完全一致;1名患者的BRCA1 mRNA序列在第11外显子发现5处碱基突变外:2201C>T,2430T>C,2731C>T,3232A>G和3667A>G,在第13和第15外显子各有一处碱基变异:4427T>C和4956A>G;另一名患者则在上述碱基变异位点均表现为正常BRCA1基因和突变等位基因的杂合性.结论结果表明通过BRCA1基因mRNA序列分析,发现一新的等位基因,该基因与正常BRCA1编码区序列存在7处碱基差异,新等位基因已由EMBL/GenBank/DDBJ收录,注册号为AY751490.
作者:徐红先;周冬仙;熊文;邵超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自2001年2月以来,作者采用肝乐宁联合思美泰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志勇;王鲁文;贺思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为掌握十堰市张湾区车城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其有害健康的危险因素,了解社区威胁人群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和其他有关情况,找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制定社区疾病控制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为今后开展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其效果评价提供资料.组织社区卫生专业人员对社区内人群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辉;朱秀英;胡少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国自1989年首次在吸毒人群中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1],HIV感染人数快速增长,尽管国家和社会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高度关注,并为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做出了极大的努力,目前仍未能有效地遏制艾滋病快速上升的势头.现阶段我国艾滋病的流行主要集中在吸毒人群中,每年报告HIV感染者中有吸毒经历者占68.0%[2],控制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的流行成为我国能否有效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为了解泉州市吸毒人群掌握艾滋病知识情况,探索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自2000年以来,作者在泉州戒毒所开展了吸毒人员艾滋病预防干预研究,现将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汉瑜;王家春;赵建莹;许自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为了保证青山区居民饮用到安全、卫生水,评价青山区集中式供水水质状况,提出改进水质的措施,于2001~2003年,对全区5家水厂进行水质监测调查分析.
作者:杨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为掌握大冶市艾滋病流行现状和趋势,自2000年以来,在湖北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下,大冶市开展了主动监测和常规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咸月;冯宇良;叶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人与动物共患疾病的问题已成为全球危及人类健康和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狂犬病就是一种传播迅速、潜伏期长、致死率高的人畜共患传染病[1].狂犬病的主要传播源是狗,其次是猫,另外还有许多野生动物都可传播狂犬病.近年来,我国狂犬病一直位居重点传染病死亡人数和病死率榜首(97.2%).1990~2001年武汉市狂犬病发病人数72例[2],狂犬病发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为了解大学生预防狂犬病知识水平及其家庭养犬状况,便于今后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于2004年4~6月对华中师范大学673名1~4年级大学生进行了养犬知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建成;周鄂生;荣华;周砚青;肖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004年2月26日,湖北省建始县卫生防疫站接到花坪乡民族中学发生出疹性疾病暴发流行的疫情报告,迅速组织调查小组到现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叶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以全新的服务内容、服务功能、服务手段和方式展现在广大用户面前,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重视和青睐.因此,如何发挥电子化、网络化信息资源优势,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成为图书馆深入探讨的课题,现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实践与思考.
作者:刘冰;黄玉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孕妇弓形虫感染与胎儿发育的相关性.方法测量孕妇宫高、腹围、体重,对疑似胎儿发育迟缓者进行B超检查,测双顶径、股骨长,同时对所检孕妇做弓形虫血清抗体检测.结果3893例孕妇中,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94例,其中4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为4.26%;血清弓形虫抗体阴性3 799例,有68例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为1.79%.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与抗体阴性者胎儿宫内迟缓的发生率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孕妇弓形虫感染可引起胎儿发育迟缓.
作者:鲁慧;杨连第;鲁敏;陈昌源;张卫红;余小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为了解黄冈市中小学学生乙肝流行状况,加强传染病管理,于2004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对黄州城区市直管辖的5所中小学3771名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HBsAg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桂先英;戴纯清;陈国安;蔡荷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保持湖北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状态.方法开展AFP病例监测,加强常规免疫工作,实施强化免疫活动.结果湖北省200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AFP病例198例,<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46/10万,48 h内调查率为99.0%,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3.8%,麻痹75d内随访及时率为80.3%.2002/2003年度强化免疫第1轮报告接种率为97.22%,第2轮报告接种率为97.62%.结论湖北省2003年继续保持了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作者:郑景山;李斌;杨朝晖;陈红缨;张发香;雷亚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锌铜铁缺乏和强化补充后对初断乳大鼠血清、心肌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耗竭方式造成初断乳大鼠Zn、Cu、Fe单独和联合缺乏模型后强化补充相应营养素.造模成功及干预结束后,测定血清和线粒体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结果Zn、Cu、Fe缺乏和补充对大鼠血清T-SOD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Zn、Cu、Fe缺乏和3种营养素联合缺乏可导致心肌线粒体T-SOD活性明显降低(P<0.001),单独补充Zn、Cu、Fe和3种营养素联合补充可使大鼠心肌T-SOD活性显著增加(P<0.001).结论Zn、Cu、Fe缺乏对初断乳大鼠心肌线粒体T-SOD活性有明显影响,提示重视婴幼儿期Zn、Cu、Fe联合微量元素营养补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萍;张燕燕;熊凡;杨莉;富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国内人口的不断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对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化学农药作为防止和抵御病虫、草害中为快速、为有效、为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农村得到了大面积的广泛应用.
作者:朱建如;宋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餐饮业作为食品行业中数量大的一类,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区域的卫生硬件设施发展极不平衡.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就如何合理和有效地开展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敦促业内改进和完善卫生设施,调动该行业争先保级的积极性,谈几点建议.
作者:鲍庆胜;余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应急措施,近来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对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慢性呼吸衰竭,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于2000年6月至2004年8月应用机械通气对60例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亚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在校医学生正处于急剧变更的年代,他们面临着与其他大学生同样的认同危机,环境的适应,经济负担的加重,学业的竞争,能力的挑战,就业的压力等全方位的问题.因此,了解在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现该群体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以便实施医药院校心理教育,促进在校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作者:李奇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食品安全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学校餐饮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是社会的热点.特别是近两年,国内有关重大食物中毒事故数10起,中毒人数数千人,死亡人数近百人,发生在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之多,中毒人数之多,令人对学校食堂食品的安全心存疑虑.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学校餐饮供应中出现的问题.卫生部、教育部、公安部于2001年9月联合举行了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会议,强调各级政府履行职责,为学生的健康营造卫生、安全的环境.
作者:郭小玲;应晨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为保障妇女生殖健康,各事业单位女工委员会有组织,有计划、有方案、有制度、有目标、有考核地实施了每年1次的妇科病普查工作.现将武汉市洪山区有关单位女职工妇科疾病普查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陆继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利用cDNA芯片技术对接苯再障患者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进行研究.方法对再障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全血细胞进行总RNA提取,将纯化后的mRNA逆转录制备杂交探针,与含2 780个cDNA克隆的肿瘤相关基因巩芯片进行杂交,杂交信号用Gen Ⅲ Microarray Scanner扫描仪进行扫描,然后将图像转化为基于荧光强度的数字信号,用Array Vision(Imaging Research,Ltd.)软件对数掘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发现共有11个基因出现差异性表达,其中4个基因表达上调,包括LYN、IFITMI、TGFBR3、GR01,7个基因表达下调,分别为DOC1、MCT-1、GR02、DJ-1、FOSB、MAP3K8、IFI30.结论接苯再障工人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提示其可能为致再障的关键基因,在接苯致再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夏颖;张合喜;毕勇毅;张玲;陈小慧;赵职卫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