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红
分析大学药物制剂专业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药物制剂专业概论课程的开课现状,总结该课程的目的与意义,结合本校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实际经验和学生反馈,对开展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和授课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高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了满足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贵阳医学院通过整合药学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先进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等措施,按照GMP指标要求建立与药品生产接轨的药物制剂现代仿真实验室“现代药物制剂GMP实验教学中心”,结合实际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开发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构建先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有效地保证药学教育的质量。
作者:黄勇;郑林;赵平;黄静;王永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药学年鉴》是一部连续记载我国药学领域发展概貌和重要成就的大型编年史册,1982年由卫生部创刊,中国药科大学牵头组织全国著名药学专家编纂,中国工程院彭司勋院士担任主编。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阐述如何科学认识高校人文关怀的意义与价值;对沈阳药科大学南校区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沈阳药科大学南校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的具体实施办法。
作者:孙皎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药学专业学生实习满意度情况调查及数据分析,掌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实习生实习需求及实习效果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提供依据,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作者:李东月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国梦”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就是顺利实现自己的“职业梦”。高校应深入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大学生就业培训现状,从培训主体、培训课程和培训手段三方面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培训体系,提高大学生就业培训的实效性,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作者:唐冲;叶姣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在中药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强化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都医科大学开设科学论文研讨课程。教学中贯彻研究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讨论教学模式,鼓励研究生勇敢探索本学科的前沿问题,提高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作者:仇峰;王满元;龚慕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多肽蛋白类药物在疾病治疗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加强对药学专业研究生进行此类药物制剂知识的普及已势在必行。探讨多肽蛋白类药物递送课程的讲授内容和教学模式,促进研究生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完成相关科学研究和适应医药产业发展新形势的能力。
作者:魏刚;谢操;刘瑜;陆伟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在我国中医药事业、中药产业迅猛发展,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起步阶段,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研究和培养工作经验,提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举措。
作者:杨元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系统论是提供新方法、新思想的重要科学理论,广泛应用于管理实践,对于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动态性的角度系统审视了当前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工作,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水平的路径。
作者:王家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近年来,药品的质量观由“质量源于生产”开始向“质量源于设计”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药品质量的全程控制,培养具有现代药品质量观念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药物分析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结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7版《药物分析》教材,介绍在药物分析课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体会,为今后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作者:苏梦翔;狄斌;李博;陈金龙;王磊;杭太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10版药品GMP开始实施已有3年时间,但是部分制药企业仍难以达到2010版药品GMP要求。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员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培训缺乏积极性、培训师资力量薄弱、培训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针对性不强、实践培训较少、培训效果评价不足。针对制药企业2010版药品GMP培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高校应加强学生GMP知识培训,重视员工培训,完善培训师资,增加培训的广度与深度,加强针对性培训,强化实践培训,加强培训效果评价。
作者:邹毅;饶翠芬;吴生齐;陈佩毅;杨永明;李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以全国医药企事业单位为样本,运用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趋势以及校企合作意向进行调查与分析。
作者:马菁菁;罗跃娥;刘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分析美国高校教学信息化普遍采用的“课程/学习管理系统”,在比对中文版学习管理系统开发研究基础上,就高校学科导航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指出从加快部署学习管理系统整合现有资源、制定教学资源标准和配套措施以及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提升学科导航的功能,使之更有效地为师生提供服务。
作者:龙叶;雷英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上海中医药大学作为上海市首批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的高校之一,实验教学技术人员在参与这个活动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实验教学技术人员参与该类活动的特点与优势,提出创新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作者:李婷;丁文平;赵建岗;丁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高校辅导员所面临的环境和工作对象决定了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与多面性,融入学生、用心服务,做学生信赖的朋友,量体裁衣、开拓创新、用心描绘学生成长之路,必将收获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也一定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作者:李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通过在复旦大学药学专业开设化学信息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讨论如何以专题的形式引入化学信息学的相关内容,以化学、生物学、信息学等重要软件的学习应用为载体,将信息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新药研发的全流程,帮助学生在化学、生物、信息、医学领域内掌握一定的相关技能,为进一步的发展开阔视野,提高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
作者:楚勇;叶德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教育国际条约伴随着日益增多的跨国教育活动而出现,是为这些活动建立平台并促使它们有序开展的一套国家间的契约安排,它的签署意味着缔约国之间教育主权的部分让渡。梳理我国签订的教育国际条约的内容和种类,对其中暗含的教育主权让渡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的教育主权让渡具有以下特点:相互性和平等性;较大的弹性和可操作性;主权国家拥有终的裁量权。
作者:栗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呈现出明显的转型特征,表现为由扩大规模转向提高质量。为了提高药理学研究生的整体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个体化教学实践应运而生。针对当前药理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导师指导方式等方面进行个体化教学探索:结合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因材施教,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以期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工作者。个体化教学作为对主体培养的补充,必将为药理学研究生的培养开拓新的途径。
作者:尹琳琳;李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