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戊乙奎醚与依托咪酯用于无痛胃镜诊疗的对照研究

程翔;支晓雁;文生豪;田国刚

关键词:依托咪酯, 胃镜, 戊乙奎醚
摘要:目的 观察戊乙奎醚与依托咪酯在无痛胃镜诊疗中应用的利弊.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于我院行无痛胃镜检查或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A组(常规组)48例,诱导用药:阿扎司琼0.2 mg/kg、芬太尼1 μg/kg、丙泊酚2 mg/kg,序贯静脉注射;维持用药:间断给予丙泊酚;B组(依托咪酯组)52例,诱导用药:戊乙奎醚0.01 mg/kg、阿扎司琼0.2 mg/kg、芬太尼1 μg/kg、依托咪酯0.15 mg/kg、丙泊酚1 mg/kg,序贯静脉注射;维持用药:间断给予丙泊酚、依托咪酯.比较2组的诱导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意识消失时、胃镜插入后即刻、胃镜拔出后即刻的血压、心率)、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苏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诱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B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且复视多见于青年人,谵妄多见于老年人.A组麻醉后各时点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麻醉前及同时点B组水平(P<0.05),A组意识消失时的血压低于胃镜拔除后即刻(P<0.05);B组麻醉后各时点的血压、心率稍降低,但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痛胃镜诊疗中推荐应用依托咪酯,尽量避免应用戊乙奎醚.
山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乳头溢液行乳管镜检查的临床护理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中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占乳腺门诊患者的7%左右[1],是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或者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是乳管内病变的早期表现[2],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在收入院的乳头溢液的患者中良性肿瘤占60%~70%,乳腺癌约26%.在纤维乳管镜检查出现以前,人们始终不能直接观察乳管内病变情况再选择治疗方式,终只能采用手术切除乳腺叶来诊断和治疗[3].目前纤维乳管镜是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病因诊断的佳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可重复的特点,能直接观察乳管内病变,提高了乳头溢液患者病因诊断的准确性,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护士的物品准备齐全,熟悉掌握检查前、中、后护理配合步骤,与医生密切配合对乳管镜检查的顺利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科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行纤维乳管镜检查350例,均顺利完成,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结果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占出生婴儿的8‰~12‰,意味着我国每年有12万~20万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1],是我国城市0~5岁婴幼儿死亡的首要原因[1].现国内外均开展了新生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便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据北京市儿童保健所统计,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中,1992-1998年先天性心脏病均居第3位,1997年为第2位,1998年跃居第1位,在先天畸形中先天性心脏病已跃居第1、2位[2].为此,对923例新生儿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进行探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刘华;陈小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解剖标志定位简单的临床神经阻滞麻醉及镇痛的操作技术,能为患者上肢手术和镇痛等提供良好的效果.笔者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对连续臂丛神经阻滞(PCNA)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上肢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供临床参考.

    作者:于晓云;李和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入院宣教时机对宣教效果的影响

    入院宣教,即患者住院24 h内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并示范病房环境、科室主要工作人员、医院规章制度等相关内容.它要求及时、准确、完整、语言通俗易懂、能够让患者及家属理解并掌握.加速患者对入院宣教的掌握,可以促使患者减轻焦虑、消除陌生感、尽快熟悉和适应医院环境,并以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1];还可以迅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入院宣教也是病历存档的重要内容之一,宣教完毕,要求患者及家属在宣教材料上签名,它是护士向患者进行入院介绍的法律依据,对避免和减少医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针对如何选择适宜的入院宣教时机进行初步探讨,现介绍如下.

    作者:蔡文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肺损伤时间隙连接通道调控肺血管通透性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间隙连接通道(GJC)是否通过调节胞内钙离子浓度,进而调控肺血管通透性,终导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方法 应用小口径步枪致伤制造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检测肺含水量、伊文思蓝漏出率,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血管内皮Cx40表达;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给予达氏修正伊氏培养基(DMEM)、伤后动物血清和GJC通道阻滞剂,应用染料划痕实验检测GJC功能、伊文思蓝漏出实验检测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Fluo-3AM钙离子荧光探针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 动物实验中,伤后Cx40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肺血管通透性则呈递增趋势,二者呈负相关(r=-0.934,P<0.05).离体实验中,伤后动物血清降低GJC功能,Cx40表达降低,当应用通道阻断剂后,GJC功能和Cx40表达降低程度更甚;此时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增加,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应用GJC通道阻断剂后,这种效应更加明显.结论 肺血管内皮细胞GJC对肺血管通透性有调节作用,胸部枪弹伤后,肺血管内皮Cx40表达降低,引起GJC功能下降,导致胞内钙超载,终导致肺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急性肺损伤的发病.

    作者:王献忠;张利峰;孙密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吞咽治疗仪配合吞咽康复治疗吞咽功能障碍158例疗效分析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患者常因吞咽功能障碍、进食困难而导致营养及水分的摄入不足,同时易发生误吸、误咽、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引起窒息而危及生命,直接影响患者早期的康复治疗.我科使用吞咽治疗仪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吞咽障碍患者15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书秀;骆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微量营养素在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儿童保健及疾病的预防日益迫切,如何能提高儿童身体素质,是我们儿科营养研究的重点.2002年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表明,中国儿童的热能和蛋白质缺乏已基本解决,但微量营养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仍是中国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由此引起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及治疗应得到重视.微量营养素缺乏往往呈隐形状态,属亚临床或生化水平缺乏状态,适当添加各类微量营养素补充剂,对保证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健康是十分重要的[1].营养素摄取是否合理是产生体质差异的关键因素,足够的营养是保证儿童正常成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当各种因素使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长期不足时,就会产生各种缺乏症状[2].复合微量营养素补充剂对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现将我们观察了160名健康儿童微量营养素补充与否的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会琴;常红;王春华;高伟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辨证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的临床体会

    精神分裂症是慢性迁延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而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属妇科疑难病[1].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是冲任气血失调.治宜肝脾肾同调,以补肾为主.补肾固本,健脾养血,疏肝理气,使血行通畅,经闭自除.笔者根据多年治疗本病的经验,自拟调经汤.临症加减,总结如下.

    作者:方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硝酸酯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静脉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药物能降低心脏前负荷,可缓解肺淤血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因此在临床上常用于防治各型心绞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也常用于高血压或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虽然硝酸酯类药物上市多年,但是药品说明书中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收录还不完全,可能会造成某些不良反应的误诊误治.因此,总结了近年来国内报道的相关不良反应,旨在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

    作者:杜岚;赵庆春;田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观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是人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引起的高血糖、高血酮、酸中毒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以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为特点.目前因为本病的延误诊断及缺乏合理治疗而造成死亡的情况仍较常见[1].因此,对DKA患者进行科学而有效的急救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2012年1月至12月共收治了40例DKA患者,其中20例应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东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盐酸丁卡因胶浆在男性再次导尿中的应用

    在临床工作中,男性患者行导尿术常因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过于紧张等原因,导致尿管无法顺利通过尿道,造成插管失败.2012年5月我院优质护理导尿小组在腔道麻醉剂盐酸丁卡因胶浆作用下,对首次插管失败的患者再次行导尿术,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过;范亚莉;贾智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肺转移瘤58例X线征象分析

    肺是转移瘤的好发脏器,根据肺外恶性肿瘤患者尸检统计,肺转移占20%~54%,头颈部、乳腺、消化道、肾、睾丸、骨等原发性肿瘤易转移到肺部[1].恶性肿瘤中有50%以上患者在建立诊断或治疗时已有肺转移而导致治疗上的失败或死亡,因此,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检查有无远处转移时,肺部是X线检查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2].为探讨肺转移瘤的X线征象特征与原发肿瘤之间的关系,早期指导临床治疗或有目的地寻找原发部位恶性肿瘤,现将我院58例肺转移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闫培先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诊断与防治进展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是当前诊治肝、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ERCP术后胰腺炎( post ERCP pancreatitis, PEP)是ERCP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接近3.5%,并波动于1.6%~15.7%[1].本文对PEP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及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瑜;张健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血压眼底病变360例临床分析

    高血压患者年龄、病程与眼底改变关系密切.为延缓高血压眼底病变的进展和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对3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眼底病变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贵梅;张瑞田;施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应用静脉留置针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52例分析

    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4月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5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52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6例,年龄17~58岁,手术时间2~4 h 35例,~6 h 13例,6 h以上4例.手术种类包括:腕管损伤合并血管、神经、肌腱断裂20例,上肢不全离断伤10例,肌腱断裂19例,断指再植3例.术前常规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那0.1 g、阿托品0.5 mg.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被阻滞上臂外展90°前臂外旋屈肘位,手背近头部,似行军礼状.体表定位:先在腋窝触摸到腋动脉搏动,再沿动脉走向向上摸到胸大肌下缘,动脉搏动消失处,略向下取腋动脉搏动高点为穿刺点.

    作者:郭玉敏;李树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痰热清注射液与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存在配伍禁忌

    随着新药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医学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发现许多新药之间存在配伍禁忌,而现有的<药物配伍禁忌表>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临床使用中发现痰热清与泮托拉唑钠配伍时出现白色浑浊,并有絮状物,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管紧张素(1-7)心血管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在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RAS的主要效应因子,其作用主要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Ⅱtype 1 receptor, AT1)介导.长期的AngⅡ高水平会导致血压升高,促进炎症生成、血管壁及心室重构和内皮功能紊乱,使血液高凝和动脉粥样硬化,终发生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肾功能不全等靶器官损害[1].

    作者:张培勇;蔡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妊娠糖尿病大鼠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的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大鼠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的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将20只健康SD孕鼠随机分为妊娠糖尿病大鼠(GDM)组10只、正常妊娠对照组(NC)1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一次性注射制备GDM大鼠模型.各组大鼠于分娩前及妊娠20 d,测定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和血清RBP-4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①GDM组大鼠血清FPG、FINS、TG、TC、LDL-C、RBP-4、HOMA-IR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P<0.05,P<0.01);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DM组大鼠HOMA-IR与FPG、FINS、TG、TC、LDL-C、RBP-4呈正相关(P<0.05,P<0.01).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TG、RBP-4是影响GDM组大鼠HOMA-IR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RBP-4水平的升高与GDM胰岛素抵抗有关.

    作者:于健;周燕;黎萍;朱丽丽;黄漓莉;李争明;刘小玲;汪琳娇;叶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多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的数量和耐药率不断上升[1],其所导致的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十分棘手.PA对抗菌药物存在多种耐药机制[2],其主要机制是各种β-内酰胺酶的产生.本文就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胡艳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从疱疹样脓疱病治疗谈皮肤科用药

    疱疹样脓疱病是妊娠妇女的一种罕见病,1872年由Von Hebra首次提出以来,逐渐被临床医师所认识和关注.其特点是在红斑的基础上有对称性分布的群集样小脓疱,常成批发生,伴有严重全身症状.我院于2001年3月收治1例产后发生疱疹样脓疱病患者,经综合治疗患者痊愈出院,随访11年未再发病.该患者的治疗涉及皮肤科常用的抗过敏、抗感染、激素和小剂量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本文从1个典型病例的治疗谈皮肤科用药.

    作者:郭凤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山西医药杂志

山西医药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