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彩超浅表探头诊断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美丽克·买买提明;曹福英

关键词:彩超浅表探头, 小儿肠套叠,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彩超浅表探头诊断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来我院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患儿54例,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儿声像图下病变位置所发生的形态学改变以及血流改变状况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肠套叠发现漏诊2例,误诊1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4.44%.漏诊2例均为腹腔大量肠气干扰,误诊1例为阑尾炎性肿块.结论:利用彩超浅表探头对小儿肠套叠进行诊断检查,特征性较为明显,应作为临床首选的诊断小儿肠套叠辅助方式.并且,该种方式对患儿选择临床复位方式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特别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进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共9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发生率仅为4.44%,而对照组达到17.78%,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翁惠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关于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探究

    目的:为了探讨一下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存在哪些危险以及应该如何采取防范措施.方法:以我院的部分普外科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做出分析.结果:手术后切口的感染人数达到了将近总人数的百分之三.结论:外科手术患者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如果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后采用相应的医疗手段进行防范控制,从而减少伤口感染的几率.

    作者:彭国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血糖以及体重影响的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及解决对策.方法:在2013年8月-2016年11月,选取在我院收治的12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氯丙嗪组、阿立呱唑组、喹硫平组,每组均为43例.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28天、治疗第56天、治疗第84天血糖水平以及高血糖发生率等参数指标.结果:①三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时间点血糖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丙嗪组患者高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阿立呱唑组和喹硫平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丙嗪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比较大,阿立呱唑药物和喹硫平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比较小.

    作者:姜祥智;孟国尧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医院急诊科的分级诊疗实施现状及其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究医院急诊科的分级诊疗实施现状及其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2月的120名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分诊方式为传统的挂号先后顺序.从2017年1月到2017年2月的120名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分级诊疗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在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分诊满意度.结果:分级诊疗的观察组患者,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急诊科的分级诊疗能够降低急诊患者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提高分级准确率,避免遗漏重症患者,使患者更加满意,促进患者的治疗,具有可行性.

    作者:何丽莉;李楠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腰背肌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结果:将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两组,一组单独行康复护理(对比组,40例),一组在康复护理的同时施予腰背肌功能锻炼(分析组,40例),观察此对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7.5%,相较于对比组80.0%明显较高,且分析组半年复发率明显较对比组低, (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时施予腰背肌功能锻炼效果显著,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使复发率降低.

    作者:王云春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探讨彩超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彩超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00例已经被确诊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分别对其实施常规诊断和彩超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比较诊断效果.结果:彩超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诊断在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上均明显高于常规诊断,所有差异经比较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结节患者实施彩超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诊断效果.

    作者:刘雅娟;裴玉梅;周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运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抢救中对其动脉氧分压的影响

    目的:分析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对动脉氧化压所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12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结果:比对两纽患者的总有效率和动脉氧分压,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是96.67%,而常规组总有效率是80.00%,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动脉氧分压是(94.1±8.7) Pa,常规组患者的动脉氧分压是(74.1±4.7) Pa,差异显著,拥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具有积极作用,值得采用和推广.

    作者:李慧莲;苏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关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以及综合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关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以及综合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接受治疗的97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本篇文章的研究主体,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脑梗死偏瘫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结果:通过资料分析了解,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有:患者年龄、感染、BMI、糖尿病史、waterlow以及NIHSS评分相关,而发生压疮的保护因素主要为血清白蛋白量.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患者年龄、感染、BMI、糖尿病史、waterlow以及NIHSS评分等高危因素,为了减少压疮的发病机率,应该做好相关的护理.

    作者:赵一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100例消化性胃溃疡内科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消化性胃溃疡(GU)的内科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确诊的100例消化性胃溃疡患者,采用阿莫西林联合甲氧磺唑、胶体果胶铋胶囊、甲硝唑的内科四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症状缓解与溃疡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37例、40例、18例、5例,总有效率为95%,13例患者病情复发,患者复发率为13%;症状缓解与胃溃疡愈合平均时间分别为12.4±4.2d、41.3±9.8d.结论:采用采用阿英西林联合甲氧磺唑、胶体果胶铋胶囊、甲硝唑的内科四联疗法进行消化性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羊国成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水胶体敷料在预防无创正压通气所致面部压疮中的应用

    综述了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面部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及目前国内在此方面的相关护理研究,介绍了新型敷料在面部压疮预防上的应用,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作者:张聪颖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成立压疮管理小组,优化压疮管理流程

    压疮是护理质量和医院等级评审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既重视又较为棘手的问题.我院曾采用Norton评估表对住院患者进行评估,不能全面筛查出高风险患者,同时对高风险患者和压疮患者未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和指导,从而出现了评估不准确、措施落实不到位,漏报瞒报的现象.为改变这一现状,我院于2016年修订了压疮管理的各种表格,成立了压疮管理小组,优化了压疮管理流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具体做法如下:一、成立压疮管理小组2016年1月我院成立了由护理部主任、12名护士长、2名临床护士和2名护理部干事组成的压疮管理小组.护理部主任担任压疮管理小组组长,专门负责压疮管理小组的日常活动.

    作者:戴丽;张红梅;蒋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纽,每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奥氮平治疗,对照组使用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0%和88.0%,观察组虽略高于对照纽,但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障碍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孟国尧;姜祥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联用臀中肌三角法和臀大肌连线法进行无痛定位后再进行肌肉注射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联用臀中肌三角法与臀大肌连线法进行无痛定位后肌肉注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肌肉注射治疗的36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纽,均为180例;其中研究组治疗中选取臀中肌三角法与臀大肌连线法联合进行无痛定位,对照组选取常规肌注方法,观察分析患者治疗中的疼痛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通过治疗后,对患者治疗期间的疼痛分级观察对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者的肌肉注射治疗中采用臀中肌三角法与臀大肌连线法联合进行无痛定位,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吕君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重度子痫前期病人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病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重度子痫前期病人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体征及病症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相互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改善程度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改善更好,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对照组为28.57%,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病人护理干预的效果,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得到了改善,并发症得到了降低,提高了治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针对性饮食指导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性饮食指导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指导、运动指导等.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饮食指导,包括指导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纤维物质等.观察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观察组相关血糖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在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饮食指导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相关血糖水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风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护理风险评估在社区家庭病床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评估在社区家庭病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社区接受治疗的30例家庭病床患者作为对照组,对30例家庭病床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制定护理改善措施,护理改善后,选取同一社区的30例家庭病床患者为观察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情况、各项指标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情况明显要好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皮肤清洁、合理服药、社会关系、饮食习惯、生活自理、睡眠质量、辅助工具、心理状况等指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评估在社区家庭病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事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施佳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口腔修复治疗前患者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口腔修复治疗前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06月至2016年06月收治的120例行口腔修复的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及口腔检查的方式对其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主要包括牙齿龋损、牙列缺损、牙齿缺失及修复和牙周病等健康状况.结果:本组患者口腔健康问题检查主要以龋齿、牙龈出血、牙齿缺失、牙齿缺损、牙结石及牙齿松动为主,其中各项口腔问题均随年龄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以56~79岁接受调查患者的发病率高.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主要口腔健康问题为龋齿,且龋齿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递增趋势,龋齿数量随年龄也呈递增趋势.结论:多数口腔修复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指导该群体使用正确的刷牙与护理牙齿方式,对于预防以及降低口腔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林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围产期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国产期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孕产妇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均实施产时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围产期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分别为77.5%、22.5%,与对照组的55.0%、44.0%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明显更短,与对照组相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助产士整体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产程进展,降低非必要性剖宫产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应予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川峡;黄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压痛点与激痛点

    1.压痛点压痛点是原发病灶在接受物理或化学因素刺激后产生的疼痛信号,即当病灶受到外力压迫时,使原来的刺激量增加而产生更为显著的定位疼痛感知.它常与较表浅的筋膜炎或深部的损伤部位相符合.压痛较集中、固定和明显.在椎周软组织受损害时的特定部位,不论头颈背肩部还是腰骶臀髋部,必有高度敏感的压痛点的存在.在其上滑动按压时会立即引出局限性剧烈的压痛,与局部的主诉痛相符合.目前已经知晓,特定部位的压痛点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的出现,常不是孤立的一个压痛点,而是由不少具有规律的一群压痛点.

    作者:黄开斌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球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5年2月~ 2017年2月住院部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68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34例(护理干预),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存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93.15±4.26分)、护理满意度97.06%、生存质量(生理机能82.32±4.21分、精神78.12±3.53分、情感85.30士4.32分、社会功能85.37±4.31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P<0.05).结论: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杨淑芬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特别健康杂志

特别健康杂志

主管: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