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压痛点与激痛点

黄开斌

关键词:
摘要:1.压痛点压痛点是原发病灶在接受物理或化学因素刺激后产生的疼痛信号,即当病灶受到外力压迫时,使原来的刺激量增加而产生更为显著的定位疼痛感知.它常与较表浅的筋膜炎或深部的损伤部位相符合.压痛较集中、固定和明显.在椎周软组织受损害时的特定部位,不论头颈背肩部还是腰骶臀髋部,必有高度敏感的压痛点的存在.在其上滑动按压时会立即引出局限性剧烈的压痛,与局部的主诉痛相符合.目前已经知晓,特定部位的压痛点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的出现,常不是孤立的一个压痛点,而是由不少具有规律的一群压痛点.
特别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分析

    目的: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措施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2015年5月-12月所接收的40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研究出相应的防治控制要点及护理措施.结果: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主要有: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鼻塞、咳嗽、流涕、头痛、全身乏力等;其传染途径都是飞沫经呼吸道传染、直接或者间接解除患者分泌物传染;其发生季节多在冬春季.结论: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积极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并配合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健康知识知晓率及自我管理水平,降低死亡风险.

    作者:汤鹏雁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门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分析

    目的:对门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方法:在我院门诊2013年9月-2016年9月实施治疗的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依照护理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除或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偏短,差异显著P< 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白晓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护士职业压力来源分析及应对措施

    护士工作压力巨大,正确评估护士职业压力来源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非常必要.制定合理的制度,不断优化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构建融洽的护患关系,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是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将探讨护士的压力来源,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王德红;刘静;李淑桂;周凤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睡眠综合护理在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睡眠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水面综合护理在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睡眠质量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分析研究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住院的10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后的睡眠质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经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体征数据均无显著差异,随机分为52例实验组患者,采取水面综合护理,5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护理中,观察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并进行对比.结果:经试验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实验组患者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相比较,效果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患者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综合护理在应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中,有较好的效果,实验组患者的每天平均睡眠时间7.33±1A2h,对照组的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为6.08±1.23h,经对比分析、P<0.05,对比分析两纽患者的PSQI评分,其中P均<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进行的睡眠综合护理、可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罗彩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研究

    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占主要地位,因其掌控了所在地区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预防环节、预警环节、处置环节和协调环节.想要进行有效的预警工作和预防工作,需充分了解该地区中极易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并及时给予有效的响应.导致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受到局限的原因有很多,如:该地区的人力和财力等,这些原因均可影响疾控中心的正常运行.通过分配一些有利条件来凸显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停中表现出来的优势,给予实施有效的策略,为以后疾控中心的正常使用做铺垫.

    作者:王绘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导乐联合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导乐联合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对母亲与胎儿的影响.方法:将4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导乐陪伴并吸入50%笑气与50%氧气的混合气体以实施无痛分娩;对照纽不给予导乐陪伴和笑气吸入,其它产科处理措施与观察组相同.观察比较两纽产妇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评分等.结果:观察纽的镇痛强度评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观察组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观察组的产后2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导乐联合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对母儿均无不良影响,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围产儿病率和产科病率,提高产科质量,是理想的分娩镇痛综合方法.

    作者:朱丽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高校流行性感冒预防控制措施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类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流感疫情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一旦爆发,会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具有较大的危害性,而高校由于学生在此居住生活,所以又是传染性疾病的重点防控地区,本文旨在通过讨论高校流行性感冒的防控措施,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及高校师生对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及控制水平.

    作者:吴雨涵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手术室取用无菌溶液两种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两种倾倒溶液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传统取液(50例)与直立旋转取液(50例)对照研究,统计取液时间、溅起水珠个数及对所取溶液进行细菌培养,统计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分别对两组进行比较,直立旋转取液组倾倒液体所需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取液组,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差异.直立旋转取液纽倾倒液体溅起的水珠数明显少于传统取液组,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倾倒溶液细菌培养结果均提示无细菌生长.结论:直立旋转取液的方法省时、省力、安全、实用,是一种易于临床使用的无菌溶液倒取法.

    作者:李琳瑛;周静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浅谈高血压预防保健及健康指导

    本文分析了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强调了高血压的危害,重点提出了具体预防保健措施以及健康指导方法,仅供参考.

    作者:陶碧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6月期间诊治的202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101例)与对照纽(10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股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1.9%)明显低于对照组(5.9%),P<0.05.结论: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着重强调对其实施手术室护理,能大大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赵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口腔修复治疗前患者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口腔修复治疗前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06月至2016年06月收治的120例行口腔修复的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及口腔检查的方式对其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主要包括牙齿龋损、牙列缺损、牙齿缺失及修复和牙周病等健康状况.结果:本组患者口腔健康问题检查主要以龋齿、牙龈出血、牙齿缺失、牙齿缺损、牙结石及牙齿松动为主,其中各项口腔问题均随年龄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以56~79岁接受调查患者的发病率高.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主要口腔健康问题为龋齿,且龋齿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递增趋势,龋齿数量随年龄也呈递增趋势.结论:多数口腔修复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指导该群体使用正确的刷牙与护理牙齿方式,对于预防以及降低口腔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林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为期,共挑选患者110例.为其中55例患者选择常规治疗模式,所得数据记对比组;另外55例患者则在常规治疗模式基础上引入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所得数据记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09% (49/55),明显高于对比组67.27% (37/55),同时研究组并发症率和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联合降脂溶栓的治疗方式可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俨峻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心理护理在胃镜检查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胃镜中的作用,帮助病人顺利完成胃镜检查.方法:对我院部分进行胃镜检查的病人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论:在胃镜检查中,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心理,减轻不适反应,顺利完成检查.

    作者:顾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围术期的护理配合.方法:总结23例侧卧位下经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护理要点.结果:2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完善的的围术期护理是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重要保障.

    作者:李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在本院2016年1至6月所接诊脑卒中患者中盲选40例为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在7至12月盲选40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在Fug——Meyer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中,干预前未表现出较大差异.干预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可实现对运动功能的有效改善.

    作者:陈萍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以创新力精神做好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科研工作在医院总体工作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做好医院科研管理工作.对加强医院科研工作意义重大,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以及竞争的不断加剧,特别是在国家提出创新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医院科研管理工作更应该面对这种竞争,构建以创新力为导向的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体系.

    作者:肖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球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5年2月~ 2017年2月住院部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68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34例(护理干预),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存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93.15±4.26分)、护理满意度97.06%、生存质量(生理机能82.32±4.21分、精神78.12±3.53分、情感85.30士4.32分、社会功能85.37±4.31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P<0.05).结论: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杨淑芬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长期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及转归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及转归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阶段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护肝、支持和对症等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结果:观察纽患者治疗后的ALT、AST、TBIL及A/G等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PCⅢ及C-Ⅳ等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hild-Pugh分级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抗病毒疗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唐礼高;周倬轩;肖乾玖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临床路径在产褥感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产褥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产褥感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纽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观察护理后两组的症状变化并记录,分析比较两纽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为(6.42±5.02)d、(1016±512)元,对照组为(9.68±4.57)d、(1724±326)元,观察组明显要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相互比较,观察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产褥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了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琴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医院急诊科的分级诊疗实施现状及其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究医院急诊科的分级诊疗实施现状及其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2月的120名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分诊方式为传统的挂号先后顺序.从2017年1月到2017年2月的120名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分级诊疗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在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分诊满意度.结果:分级诊疗的观察组患者,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急诊科的分级诊疗能够降低急诊患者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提高分级准确率,避免遗漏重症患者,使患者更加满意,促进患者的治疗,具有可行性.

    作者:何丽莉;李楠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特别健康杂志

特别健康杂志

主管: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