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锐赞;胡晓玲;彭洪薇;范俊强;吕志杰;郭芬芬;熊冬生
目的 观察靛玉红衍生物PH Ⅱ-7对人乳腺癌癌细胞株MCF-7的杀伤作用并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 四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DCFH-DA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变化;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原癌基因c-fos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的PH Ⅱ-7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43.13 % ~ 90.90 %,抑制效应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强(P<0.05);各实验浓度的PH Ⅱ-7均能诱导细胞凋亡,1.25、2.5、5.0 μmol/L PH Ⅱ-7作用24 h后,MCF-7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43 ± 0.02) %,(9.14 ± 0.36) %,(45.79 ± 8.46)%,具有浓度依赖性; PH Ⅱ-7处理MCF-7后致其G0/G1期和S期细胞比例下降,G2/M 期细胞比例明显上升;PH Ⅱ-7作用于MCF-7细胞2 h后,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增高;PH Ⅱ-7处理MCF-7后,原癌基因c-fos mRNA和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调.结论 PH Ⅱ-7对MCF-7具有明显的体外杀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改变细胞氧化还原平衡状态及下调原癌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师锐赞;胡晓玲;彭洪薇;范俊强;吕志杰;郭芬芬;熊冬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不同剂量人参皂苷Rg1对关节炎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行为学和脊髓背角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1(excitatory amino-acid transporter 1,EAAT1)即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 (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表达的影响,进以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吗啡耐受影响的机制.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并制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的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n=6),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10 μL(NS组),吗啡10 μg(M组),吗啡10 μg加人参皂苷Rg1 50 μg(MG50组)、100 μg(MG100组)、200 μg(MG200组)和单独人参皂苷Rg1 100 μg(G100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和吗啡每日2次,不同剂量人参皂苷Rg1每日1次,连续7天.动态检测各组大鼠50%机械缩爪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给药后第7天处死大鼠,取脊髓L3~L5节段,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GLAST表达水平.结果 M组在给药后第1、3天PWT显著高于NS组(P<0.05),随着用药天数增加,M组PWT逐渐缩短,到第7天与N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志吗啡耐受的形成.MG100组PWT也呈下降趋势,但明显缓于M组(P<0.05).G100组PWT高于NS组(P<0.05).与NS组相比,M组脊髓背角GLAST表达下调(P<0.01),与M组比较,MG100组和G100组脊髓背角GLAST表达上调(P<0.05).结论 关节炎大鼠单独应用人参皂苷Rg1有轻微的镇痛作用,鞘内给予人参皂苷Rg1100 μg有延缓吗啡耐受形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GLAST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穆艳月;景原媛;于泳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运动与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islet β-cell function index,HOMA-%β)、血糖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60只,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加高脂饲料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运动、中药丹蛭降糖胶囊及两者联用对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胰腺匀浆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并计算HOMA-%β,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影响HOMA-%β的主要因素.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单纯运动或中药干预后,大鼠FBG、TG、TC、胰腺MDA均明显降低(P<0.05,P<0.01),HOMA-%β明显升高(P<0.01),运动组胰腺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1);运动与中药联用对FBG、TG、HOMA-%β、胰腺SOD、GSH-Px改变有协同作用(P<0.05).FBG与胰腺SOD、GSH-Px呈显著负相关且有线性回归关系,HOMA-%β与FBG、TG、TC、胰腺MDA水平负相关,与胰腺SOD、GSH-Px水平正相关,且与FBG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 运动及丹蛭降糖胶囊可发挥协同作用,能明显改善糖脂代谢、提高胰腺抗氧化水平,从而减轻胰岛β细胞损伤.
作者:吴元洁;方朝晖;郑书国;吴元波;吕明安;王正;范爱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复方雷公藤外敷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 将67例湿热瘀阻证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外敷组35例和安慰剂组32例,以美国风湿病协会(ACR)反应标准和疾病活动性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为疗效评价指标,进行为期4周,随访3个月的随机对照单盲临床研究,采用意向性分析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外敷组和安慰剂组ACR20达标率分别为34.3%、12.5%,DAS28评分下降的均值分别为1.07、0.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安全性方面,外敷组未见对月经有影响,仅见2例轻度皮肤过敏,停药后可缓解.结论 复方雷公藤外敷可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情、降低疾病活动度,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焦娟;姜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以温补脾肾、祛瘀化浊为组方原则的扶正复甲合剂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治疗组另予扶正复甲合剂,每天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均可降低症状评分(P<0.05),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左甲状腺素钠激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均降低 (P<0.05),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扶正复甲合剂可以明显改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症状,减少甲状腺激素替代剂量,降低患者血脂水平.
作者:刘春红;陈文辉;翟琳娜;李双蕾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速效救心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效果的影响.方法 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速效救心丸加载治疗组30例(治疗组)和单用西药对照组30例(对照组),两组均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行早期PCI,观察速效救心丸干预对ACS患者支架植入前后冠脉血流、血管侧支开放以及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无论PCI术前还是术后,治疗组的冠脉血流均优于对照组,术前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达到3级者:16/30 vs 11/30,P<0.01;术后TIMI血流达到3级者:14/14 vs 13/19,P<0.05;在TIMI血流0~1级的患者中,治疗组有侧支保护者明显较对照组多(5/6 vs 3/13,P<0.05);治疗组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30 vs 15/30,P<0.05).结论 速效救心丸有改善ACS患者支架植入前后的冠脉血流、增加侧支开放及减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的作用.
作者:王肖龙;刘永明;朱谷晶;薛金贵;戎靖枫;陈铁军;沈智杰;郭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肝气逆证及肝气郁证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的神经-生殖激素,探讨PMS的病因病机和愤怒、郁怒与肝气逆证、肝气郁证PMS发病的相关性,为临床制定规范的PMS证类诊断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HPLC、HPLC-MC、ELISA、放射免疫等技术手段,检测肝气逆证(30例)及肝气郁证(30例)PMS患者卵泡期及黄体期的血清性激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催乳素)、血浆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β-内啡肽、谷氨酸、多巴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甾体(别孕烯醇酮、孕烯醇酮、脱氢表雄酮)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30名)作比较.结果 卵泡期所有检测指标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体期PMS肝气逆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睾酮有增高趋势(P>0.05);肝气逆证组多巴胺、5-羟色胺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γ-氨基丁酸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气逆证组及肝气郁证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气逆证组及肝气郁证组孕烯醇酮与别孕烯醇酮低于健康对照组,脱氢表雄酮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气逆证组及肝气郁证组脱氢表雄酮/别孕烯醇酮和脱氢表雄酮/孕烯醇酮2个比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肝气逆证组高于肝气郁证组(P<0.05).结论 黄体期孕烯醇酮与别孕烯醇酮的降低、脱氢表雄酮的增高、脱氢表雄酮/别孕烯醇酮和脱氢表雄酮/孕烯醇酮比值升高可能是肝气逆证及肝气郁证PMS患者愤怒和郁怒的生物学因素之一.
作者:高慧;夏天;乔明琦;张惠云;马月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穴位与针灸疗效的关系密切,是针灸疗法取得疗效的作用基础.穴位特性、穴位配伍、得气与补泻、刺激方法、刺激量等均是影响穴位针灸疗效的重要因素.如何运用穴位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是针灸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阐述针灸疗效与穴位的关系及其研究现状,并对如何进行穴位研究以提高针灸临床疗效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作者:吴焕淦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医方剂名称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其中包含的文化意象契合医理,广涉各家思想及古代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本文归纳总结了方剂中的各种文化意象,指出并分析了方剂名称英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问题,并提出了实现文化意象传递的四种翻译方法,即音译、直译、增益、替代等.1 中医方剂名称中的文化意象中医方剂是中医药宝库中的奇葩,其功效和主治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庇佑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衍和生息.中医方剂名称也在这一传承中逐渐为众人熟知,其中许多方剂名称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象,传达出与方剂效能相关的思想和理念.文化意象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智慧,它承载了该民族的人文历史和共有价值观.从表现形式来看,中医方剂中的文化意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作者:沈晓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腹腔镜下卵巢冷针穿刺放液术或单极电凝打孔术治疗耐克罗米芬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疗效.方法 将耐克罗米芬PCOS不孕患者40例按年龄、不孕时间、体重指数分层随机分为两组,中医辨证论治加冷针穿刺放液术(A组,20例)和中医辨证论治加单极电凝打孔术(B组,20例),两组术后均根据辨证分型予中药治疗,并于手术前后分别测定血清性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雄激素(T),、雌二醇(E2)及泌乳素(PRL)水平、监测排卵情况,记录妊娠例数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术后3个月的自发排卵率和1年内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LH、T、PRL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月经及排卵情况改善明显.A组总排卵率95%(19/20),15例成功妊娠,1例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B组总排卵率90%(18/20),13例成功妊娠,1例发生卵巢功能减退.A组2例,B组1例发生卵泡不破裂综合征.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腹腔镜下卵巢冷针穿刺放液术或单极电凝打孔术均可有效促进排卵,两种手术方法疗效相似.
作者:曾蕾;曾诚;陶莉莉;王慧颖;桑霞;黄洁明;吴晓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RNA分子,主要通过结合于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导致其靶mRNA的降解或阻碍其靶mRNA的翻译.miRNA在冠心病的发生进展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功能,极有可能成为冠心病新的生物标记物和治疗靶点.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实现对冠心病中医证候动态时空定性和定量的把握是提高冠心病临床疗效的关键环节.miRNA 表达的特异性和时序性与证候的动态时空特征极其相似,且miRNA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将miRNA引入冠心病中医证候的研究,借助miRNA芯片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建立和证候相关的miRNA调控网络,为从转录后水平阐明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实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王阶;虞桂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经穴-针刺效应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从经穴特异性、经穴针刺方法及针刺量效关系3个方面对影响针刺疗效的作用环节及规律进行分析,为经穴-针刺效应研究提供可能的线索,丰富经穴-针刺效应研究的理论基础.
作者:王舒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晚期肺癌的生存时间很短,自然病史2~4个月.而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更短,只有1个月的自然生存期[1].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存活38个月.现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杨某,女,56岁.反复左上肢麻木,头痛伴恶心10天.于2006年10月27日入院.既往无吸烟史.入院查体:体重58.5 kg.神清,肢体活动自如,巴彬氏征阳性,克氏征阳性.右肺呼吸音减低,左肺呼吸音清.颅脑CT示:右顶叶有大小为5 mm×4 mm的低密度阴影,左侧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未偏移,脑室脑池形态大小与年龄相符.
作者:苏尔云;张永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复方黄黛片序贯方案与ATRA及甲氨蝶呤(MTX)加巯嘌呤(6-MP)序贯方案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维持治疗中的长期疗效的差异.方法 经ATRA和化疗联合诱导分化达完全缓解(CR)后,再进行序贯化疗巩固治疗3疗程后,处于分子水平缓解的83例AP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序贯应用ATRA及复方黄黛片维持治疗,对照组38例序贯应用ATRA及 MTX加6-MP维持治疗,通过长期随访(20032011年)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年预计无复发生存率治疗组为(84.4±5.4)%,对照组为(63.2±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预计总体生存率治疗组为(86.7±5.1)%,对照组为(78.7±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ATRA及复方黄黛片序贯维持治疗可以提高APL的长期无复发生存率.
作者:宫经新;孟建波;马悦;郝京生;杨彦;任莉莉;庞宇娟;马雅辉;魏影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生理状态下低频和高频电针对大鼠脊髓背角区域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为理解不同频率的电针效应差异提供研究资料.方法 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比较2 Hz和100 Hz电针刺激大鼠双侧足三里穴(ST36)和三阴交穴(SP6)后脊髓背角区域基因表达的变化,识别差异表达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差异表达基因所涉及的基因功能和通路进行富集识别与分析.结果 (1)2 Hz电针引起脊髓背角1 150个基因/表达序列标签发生差异表达,100 Hz电针引起1 270个基因/表达序列标签发生差异表达.(2)2 Hz和100 Hz电针均能引起516个相同的基因/表达序列标签发生调变,并且调节方向一致,与神经系统信号传导相关.(3)2 Hz特异调节差异表达的基因与神经可塑性相关.(4)100 Hz特异调节差异表达的基因与应激和免疫调节相关.结论 无论低频还是高频电针均能对脊髓背角神经信号传递产生较广泛的调节.低频电针更多参与神经可塑性调节,高频电针对应激和免疫功能调节更明显.
作者:王珂;张嵘;赵国屏;张庆华;崔彩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疏肝健脾方对实验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羟色胺(5-HT)相关的结肠黏膜离子转运的调节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疏肝健脾组,每组12只;模型组及疏肝健脾组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疏肝健脾组给予疏肝健脾方灌胃14天.在药物和特异性阻断剂的作用下,采用短路电流技术,体外测量5-HT引起的结肠上皮短路电流变化.结果 3组大鼠离体远端结肠基础电流、基础电压及跨膜电阻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T引起的大鼠结肠黏膜产生的短路电流峰值模型组比正常组降低(P<0.05),疏肝健脾组较模型组升高(P<0.05).在结肠黏膜的顶膜侧加入4,4′-diisothiocyanato-stilbene-2,2′-disulfonic acid( DIDS,500 μmol/L)后,5-HT引起的短路电流峰值模型组比正常组降低(P<0.05),疏肝健脾组较模型组升高(P<0.05);当顶膜溶液中Na+被替换(无Na+)或顶膜侧加入阿米洛利(100 μmol/L)后,5-HT引起的短路电流峰值模型组比正常组降低(P<0.05),疏肝健脾组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 疏肝健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黏膜5-HT通路相关的跨上皮电活动的作用是通过调节Cl-和HCO3-的分泌实现的,其调节是通过位于结肠上皮顶膜的囊性纤维化跨膜调控性Cl-通道,以及位于基底膜的Na+-K+泵、钠钾氯共转运体、钠碳酸氢根共转运体、Cl-/HCO3-交换器和基底膜K+通道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张声生;汪正芳;郭前坤;陈剑明;李琳;李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为妇科常见恶性肿瘤,手术及术后化疗为常见治疗手段,而手术及术后化疗会引起患者全身内分泌改变并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配合中药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手术,而且手术后接受化疗的患者60例,均有明确的病理学诊断,且均有术后行化疗治疗的适应症,其中子宫内膜癌25例,卵巢癌35例,年龄36岁~80 岁,入选患者均自愿服用中药,卡氏行为状态评分(KPS)>70分,既往无精神疾病,认知清晰,均同意并配合进行问卷调查.
作者:孙选;孔守芳;陈芊;李旭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西医学的发展,在其继承和创新上,表现出不同的轨迹.中西医学史上的伟大医学家和被奉为永恒经典的著作,在历史的流变中,经历过相似的命运,终却又表现为同源而异流.本文试图指出,中西医学经典不同的历史命运,从不同的学科属性上,是可以理解的;从中西不同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可以找出其方法论根源;从医学共同体共生共长的未来发展上,则构成了相互借鉴、弥合的必要张力.
作者:刘晓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行不同目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水平控制性降压时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肾脏血流的干预效应.方法 42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50%对照组、40%对照组、30%对照组、50%实验组、40%实验组、30%实验组,每组6只.单纯全麻组不行控制性降压,其余组分别行控制性降压至目标MAP水平并维持60 min.实验组在动物生理状态稳定后开始至维持目标MAP 60 min期间给予TEAS,刺激穴位为双侧合谷(LI4)、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曲池(LI11),强度(4±1)mA,频率2/100 Hz.采用激光多普勒组织血流仪监测不同水平相应时间点肾脏表面血流变化.结果 在控压开始至血压下降至目标MAP水平,30%对照组肾脏血流显著低于同期单纯全麻组及本组基础水平(P<0.05),而30%实验组在此阶段无明显变化;在血压维持阶段,50%、40%、30%对照组及30%实验组肾脏血流明显低于同期单纯全麻组(P<0.05),而50%、40%实验组肾脏血流无明显改变;至血压回升结束,50%对照组、50%实验组、40%实验组肾脏血流回复至基础水平(P>0.05),而40%对照组、30%对照组、30%实验组未回复至基础水平(P<0.05).结论 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能够有效改善术中肾脏血液供应,从而可能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方剑乔;张乐乐;邵晓梅;连林立;喻晓静;莫雅娣;董振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种改良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亚型血瘀证积分的差异,并探讨血瘀证的影响因素.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改良TOAST分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atherosclerosis thrombosis,AT)、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CE)、小血管病变(small artery disease,SAD)3种主要亚型共418例测定血瘀证积分,比较不同TOAST亚型的血瘀证积分;对14种血瘀证的影响因素做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血瘀证积分为CE(120.08±14.91)>AT(79.56±11.43)>SAD(37.88±8.32),不同亚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脏病、颈动脉狭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s,GCS)评分、多发梗塞部位对血瘀证有显著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71,95%CI:1.13~2.74,P=0.034)、心脏病(OR:2.05,95%CI:1.52~4.15,P=0.000)、颈动脉狭窄(OR:2.74,95%CI:1.65~4.55,P=0.007)、多发梗塞部位(OR:3.46,95%CI:2.16~6.62,P=0.005)是血瘀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脑卒中不同TOAST亚型其血瘀证积分不同,有助于提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年龄、心脏病、颈动脉狭窄、多发梗塞部位为血瘀证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唐华;顾柏林;周湘明;欧希军;赵合庆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