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琴
ICU即重症监护室,属于护理纠纷高发科室,作为护理人员,该如何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已成为我们必须探讨的课题.现结合ICU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总结,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随着社会的进步,病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持自己的正当权益,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1].致使医疗工作中护理方面的投诉与纠纷日益增多.
作者:高霞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0%,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0%,对比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疾病传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武丽洁 刊期: 2017年第15期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创伤表面的技术,近年来许多的报道和文献都显示出VSD可以很有效的推进急慢性创伤的愈合效果,它在创伤表面的修复愈合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利用负压吸引技术对创伤表面的坏死组织,渗出的物质和看不到的细菌进行持续性的吸引,让患者创伤表面保持干净,让患者的创伤表面可以保持一定的清洁.
作者:王其颖;赵成;李刚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了解胸腔积液对经肺热稀释法血管外肺水监测准确性的具体影响.方法:搜集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用经肺热稀释法血管外肺水监测的患者50例,根据患者有无胸腔积液分为参照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两组采用经肺热稀释法血管外肺水监测后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经肺热稀释法血管外肺水监测数据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对经肺热稀释法血管外肺水监测的准确性并无明显影响,可以为临床判断患者是否为肺水肿或胸腔积液提供简便判断.
作者:赵顺成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比较小剂量胰岛素经静脉微量泵持续泵入和胰岛素经皮下胰岛素泵持续输注两种给药方式处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效果的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85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分别给予小剂量胰岛素经静脉微量泵持续泵入(A组)和胰岛素经皮下胰岛素泵持续输注(B组)的给药方式,观察两组治疗中血糖控制所用时间、胰岛素总用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消失所用时间、低血糖的发生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糖控制所用时间、胰岛素总用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消失所用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低血糖发生率(14.3)显著高于B组发生率(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小剂量胰岛素静脉微量泵给药方式相比,胰岛素泵经皮下给药更为安全,准确性更高.
作者:兰玉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软垂疣的局部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就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级与实验组各24个,对照级采用液氮冷冻疗法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1号缝合丝线结扎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91.67%).结论:与传统的液氮冷冻疗法比较,采用1号缝合线结扎,其效果明显,治愈率高,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淑云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选取100例创伤性休克进行急诊抢救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急救性护理,成功抢救97例,死亡3例,成功率为97%.结论:急救护理措施应用到创伤性休克抢救中,效果明显,是提高抢救创伤性休克成功率的关键,应大力推广,能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辛玲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分析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规组:对患者应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法.对照组:对患者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方法.观察组:对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方法.结果: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方面相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和对照组(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对照组要低于常规组和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2.70%明显低于常规组13.33%和对照组的6.25%(P<0.05).结论: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一定效果,但是综合来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方法更有优势,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骨折的愈合时间.
作者:赵利炎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叶酸检测对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80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叶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无显著改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叶酸治疗可显著降低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助于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
作者:戴礼陶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评价保山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为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收集全市2011-2015年数据,根据《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终期评估实施方案》进行评估.结果:2011-2015年,全市登记并管理治疗肺结核患者3686例,新涂阳肺结核患者1360例,其中治愈1318例,治愈率96.91%,新涂阴肺结核患者1524例,完成疗程1496例,完成疗程率98.16%.结论:2011-2015年发现和治愈了大量的传染性结核病人,有效降低了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高祖美;杨明强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患者116例随机分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人性化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疾病知识认知、配合度评分;施行治疗前和施行治疗后患者血压水平、焦虑情绪、生存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人性化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干预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人性化组疾病知识认知、配合度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施行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焦虑情绪、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施行治疗后人性化组血压水平、焦虑情绪、生存质量评分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的人性化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和配合度,减轻焦虑情绪,降低血压水平,改善生存质量,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陈碧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探讨在对轮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轮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64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64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进行采用个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明显缩短轮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的腹泻时间.
作者:陈美兰 刊期: 2017年第15期
儿科门诊输液是儿科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儿科又是特殊性的人群,静脉穿刺难度较大,所以静脉输液是儿科护患纠纷的高发环节.因此,探讨其纠纷发生的原因并寻找出有效的对策尤为重要.
作者:梅燕飞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放射平片与CT对脊椎骨折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脊椎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实施诊断,并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放射平片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CT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和评分情况.结果:观察患者诊断准确率为88.89%相比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为(11.58±1.38)分相比于对照组的(7.22±1.59)分,观察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平片与CT对脊椎骨折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两者相比较,CT对患者的病情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跃勇 刊期: 2017年第15期
本文就骨科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了简要叙述.重点分析了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护理措施,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培培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饮食和运动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1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饮食和运动疗法进行护理.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发生率为21.67%,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67%,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上,实验组也要优于对照组,总发生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和运动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施波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研究X线检查用于踝关节骨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外科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病人56例,男性3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28.6岁.56例患者均有明显的外伤史,其中扭伤28例、车祸伤18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4例.均行X线检查及同期外院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56例患者中,通过X线检查明确诊断的有50例,X线检查的正确诊断率为89.2%(50/56).X线检查发现周围软组织肿胀的有4例,隐匿性踝关节骨折的正确诊断率为66.7%(4/6).结论:X线检查对踝关节骨折的正确诊断率较高,对软组织肿胀及隐匿性骨折检出也较高,因此X线检查对踝关节骨折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康涛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CPM在骨肉瘤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锻炼中的作用.方法:将68例骨肉瘤肿瘤型假体全膝置换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常规术后康复锻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CPM干预,干预2周后评价患者第一次辅助下地时间、第一次患肢负重时间、膝关节伸屈角度和骨肿瘤能力评分(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等.结果:实验组术后第一次辅助下地时间、第一次患肢负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16.43±2.87 vs26.25±4.76;24.56±4.31 vs33.39±6.76;p<0.001);膝关节伸屈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ST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6.3±3.0 vs23.7±5.1,p<0.05).结论:早期运用CPM能够大程度辅助骨肉瘤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帮助其术后更早融入正常社会生活.
作者:姚玉红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胰岛素联合化痰解瘀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45)单纯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n=45)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化痰解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LG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经半年干预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联合化痰解瘀汤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甜 刊期: 2017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和改善对策.方法:在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检测部门收到的微生物标本中随机选取2000份,统计分析这些微生物标本的临床不合格率及其不合格原因,并探讨其改善对策.结果:20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共出现183份不合格标本,其中不合格率为9.15%(183/2000),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为:粪便不合格、痰液不合格、血液不合格、分泌物不合格、中段尿不合格、脓液不合格;追究不合格原因,依次为:申请信息不全或者出错、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未使用无菌容器.结论:临床微生物标本容易出现不合格问题,因此在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以及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管理,以能够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合格率,提高临床检验准确率.
作者:郑维 刊期: 201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