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方法的现状与展望

李四维;刘洋;徐浩

关键词:中医证候研究, 证候演变规律, 研究方法, Chinese Medicine, 认识疾病, 动态变化, 证候诊断标准, 治疗和预防, 综合反应, 致病因素, 证候分布, 实质研究, 不同时点, 临床辨证, 过程, 方法角度, 思路, 借鉴, 机体, 分析
摘要: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时点)机体对内外致病因素作出的综合反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证候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疾病在不同时点、不同阶段,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候,体现出一定的证候演变、转化和兼夹.对某种疾病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掌握该病的病机演变及发展转归,更深入地认识疾病,提高临床辨证水平,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既往中医证候研究多以证候分布、证候诊断标准、证候实质研究等为主,对中医证候的动态变化重视不够.近年来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有所增加,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从研究方法角度加以分析,以期为今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糖足愈疡膏对慢性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终点事件的影响

    目的 评价糖足愈疡膏治疗慢性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7例Wagner′s 1~3级慢性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外科治疗(standard wound therapy,SWT)组(对照组,29例)和SWT加糖足愈疡膏治疗组(治疗组,28例),观察患者溃疡愈合率、改善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共48例患者完成后随访并进入数据分析.结果 12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溃疡改善率分别为79.2%和41.7% (P=0.017),24周时分别为91.7%和 62.5% (P=0.036);第4、12和24周两组间溃疡完全愈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时间分别为(96±56)天、(75±5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1).结论 糖足愈疡膏加SWT较单纯SWT对慢性糖尿病足溃疡安全且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李树法;赵建勇;刘建平;向菲;梁愿;黎姗姗;张前;胡艳文;李显文;蒋成艳;于瑞萍;汪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命的重要疾病,血管内皮损害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1].麝香保心丸在我国的医疗实践中被广泛使用.本研究旨在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是否具有保护作用.资料与方法1 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冠心病诊断标准: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WHO)临床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提出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2]中有关冠心病的诊断.冠状动脉造影或双源64排CT证实有至少右冠、回旋支、左前降支或左主干中有单支冠状动脉狭窄>50%;有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史;急性冠脉综合征,符合其中之一即为入选标准.

    作者:陆卫红;吴小庆;王强;薄小萍;曹云翔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补肾调经方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超排卵周期GDF-9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补肾调经方对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超排卵周期所获卵和胚胎质量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58例因输卵管性不孕行IVF-ET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控制性超排卵组(治疗组,30例)和单纯控制性超排卵组(对照组,28例).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取卵日成熟卵泡卵泡液中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9,GDF-9)的含量;用RT-PCR法检测颗粒细胞中GDF-9的表达;并比较两组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用药量、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等.结果 治疗组卵泡液中GDF-9水平及颗粒细胞中GDF-9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n用量及卵裂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肾调经方可以提高IVF-ET妊娠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卵泡液和颗粒细胞GDF-9水平有关.

    作者:常秀峰;杜惠兰;高星;张敏;张建平;朱爱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西医优势互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管狭窄、痉挛或血栓形成,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临床出现一系列心肌缺血症状的一类疾病,为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一个主要原因.冠心病尽管有许多分类方法,但目前一般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SA)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其中ACS又可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作者:史大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脑血管病与活血化瘀疗法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发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它的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医疗支出,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西医对脑卒中的认识和研究日渐深入.各种针对脑卒中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从CT、核磁技术的全面应用到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如火如荼的开展,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的干预,到生活方式、膳食习惯的指导改善,医学专家、社会学者和普通老百姓都在为远离和战胜脑血管病而不懈努力.祖国传统的中医药学,作为这只战斗队伍中一只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对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一直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现代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成果,使得活血化瘀法成为脑血管病治疗的基本治疗大法,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王小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人参皂苷Rg1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s) 移植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7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侧穹窿海马伞(hipp-ocampal fimbria-farnix,FF)切断模型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除不切断FF以外,其他操作同模型组),人参皂苷Rg1治疗组(Rg1组:造模后2周给予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1,每天1次,共4周),BMSCs移植治疗组(BMSCs组:造模后2周,每只大鼠接受1×106个BMSCs治疗).人参皂苷Rg1联合BMSCs治疗组(联合组:人参皂苷Rg1在BMSCs移植治疗同时给药).采用Morris 水迷宫检测各组动物逃避潜伏期(s),RT-PCR检测基底前脑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结果 双侧FF切断术后6周,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逃避潜伏期缩短,提示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所改善;联合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NGF mRNA 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29.95±2.03、1.13±0.15,BMSCs组分别为44.36±1.43、0.78±0.09,联合组优于BMSCs组(P<0.05).结论 人参皂苷Rg1能够加强BMSCs移植治疗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人参皂苷Rg1上调BMSCs植入痴呆大鼠基底前脑神经元NGF的表达有关.

    作者:邬伟;杨景全;何志勇;王小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灯盏乙素对痴呆大鼠脑组织乙酰胆碱尼古丁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的作用

    目的 观察灯盏乙素对痴呆模型大鼠乙酰胆碱尼古丁受体(nAChR)亚单位蛋白质和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学习记忆损伤模型组(6只)、灯盏乙素处理组(10只)和脑复康处理组(10只).用双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联合腹腔注射D-半乳糖方法建立痴呆大鼠模型;用灌胃方法分别进行灯盏乙素和脑复康给药处理;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法分别从蛋白质水平和mRNA水平测定大鼠海马组织nAChR亚单位α4、α7及β2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P<0.05),α4及α7 nACh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β2亚单位改变不明显,3种亚单位nAChR的 mRNA表达水平未见改变(P>0.05);用灯盏乙素处理后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较大改善(P<0.05),α4、α7 nAChR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回升(P<0.05);各组大鼠3种亚型nAChR的 mRNA表达水平未见改变(P>0.05),灯盏乙素处理组与脑复康处理组比较各检测指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灯盏乙素可改善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nAChR表达有关.

    作者:郭莉莉;王永林;黄勇;官志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白血病是造血干/祖细胞因分化阻滞、凋亡障碍和恶性增殖而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国内外白血病治疗仍以化疗为主,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AML)完全缓解率(CR)50%~80%,部分患者很难达到完全缓解或完全缓解后复发,称为难治性AML.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可使部分AML患者获得长期生存,但供髓来源不足、毒副反应明显、严重的移植并发症,限制了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我院于2005年6月-2009年12月采用中医药干预下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AML1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茂生;杨淑莲;段连凤;孙长勇;周振环;闫金玉;李振丽;赵晓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针刺背俞穴结合躯干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刺背俞穴结合躯干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针刺背俞穴组(针刺组)和针刺背俞穴结合躯干训练组(结合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的变化.结果 3组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方面均有效(P<0.05);针刺组和结合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合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 针刺背俞穴结合躯干训练治疗可以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并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作者:王俊华;贺青涛;周嘉澄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的优化运用,可以促进手术患者快速康复.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是快速康复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针对性中医药应用有一定的特色与优势.目前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评价主要包括临床评价、实验室评价等,尚无行业内公认的评价标准.本文探讨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评价的研究现状,对今后本领域研究方向进行分析与展望.

    作者:陈志强;曹立幸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补肾活血方对慢性肾炎肾虚血瘀证患者蛋白尿、尿IL-6、TGF-β1及MCP-1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方对慢性肾炎肾虚血瘀证患者蛋白尿及尿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的影响.方法 将45例患者按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5例,治疗组30例,两组均采用蒙诺10 mg,每天1次口服,治疗组加用补肾活血方,每天2次煎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正常组6名,选自曙光医院健康体检者,观察尿24 h蛋白定量、尿TGF-β1、IL-6、MCP-1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尿24h蛋白定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尿24 h蛋白定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IL-6、TGF-β1、MCP-1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IL-6、TGF-β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活血方具有减轻蛋白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L-6、TGF-β1、MCP-1水平有关.

    作者:段晓虹;董竞成;何立群;张红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要素与肺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cute aggravating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ACOPD) 中医证候要素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199例AACOPD患者结合肺功能分级进行中医证候调查,提取证候要素后进行总结,统计分析.结果 随着肺通气功能的下降,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进行性发展,病位要素大致对应的顺序为Ⅰ级:肺(88.89%)→Ⅱ级:肺肾(25.97%),肺脾(9.09%),肺肝(3.90%)→Ⅲ级:肺肾(51.32%),肺脾(7.89%),肺脾肾(19.74%),肺脾肾心(2.63%)→Ⅳ级:肺肾(56.76%),肺脾肾(27.03%);病性(实证)要素大致发展的顺序为Ⅰ级、Ⅱ级:痰证(23.76%)→Ⅲ级:痰热(30.26%),痰瘀(15.79%),痰饮(9.21%)→Ⅳ级:痰瘀(24.32%),痰热瘀(29.73%),痰饮瘀(2.70%);病性(虚证)要素大致发展的顺序为气虚→气阴虚→气阳虚→气阴阳虚.结论 肺功能测定结果可以提供AACOPD病机演变作为辅助诊断的客观定量化指标.

    作者:李杰;冯淬灵;王琦;杨宝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福州地区507例汉族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 对来自全市不同区域的507例汉族冠心病确诊患者进行中医证型辨证及问卷调查,对证型分布规律,证型与合并症、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从标实或本虚证候要素看,福州地区507例汉族人群冠心病患者以血瘀常见,占63.1%,其次为气虚(59.4%)和痰浊(45.6%);各证型中,气虚血瘀证多,占12.2%,其次为气虚血瘀痰浊证(9.1%)、气虚痰浊证(8.1%).中医证型在不同年龄上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体重指数和合并症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血虚、气虚、痰浊是福州地区507例汉族冠心病患者的基本病机,气虚、血瘀与痰浊相互夹杂的证型是其主要中医组合证型,证型组合呈现一定规律性.

    作者:郑国华;熊尚全;周锟;禇剑锋;王婷;傅晓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029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特点及组合规律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及其组合规律.方法 建立2 02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证候数据库,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研究证候要素及其组合规律.结果 (1)冠心病心绞痛证素分布特点:血瘀>气虚>痰浊>阴虚>痰浊偏热>阳虚>气滞>痰浊偏寒>寒凝,其中血瘀和气虚是主要的2个证候要素,阴虚、痰浊偏热也具有重要的位置;(2)冠心病心绞痛证素组合规律:三因素证、二因素证多;实性证素与虚性证素之间的组合是重要的组合规律,气虚血瘀是主要的组合形式.结论 气虚、阴虚、痰浊、血瘀构成了冠心病心绞痛病机的4个主要环节,其中气虚血瘀是基本的病机,证素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作者:周景想;唐明;李洁;聂颖颖;王学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昆仙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昆仙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c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阳性平行对照、多中心开放试验的方法.将240例轻中度RA患者随机分为昆仙胶囊组(昆仙组,80例,采用口服昆仙胶囊治疗)、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组(80例,采用口服MTX治疗)、昆仙胶囊+MTX联合用药组(联合组,80例,同时服用昆仙胶囊及MTX治疗),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DAS28和ACR20、ACR50,关节疼痛数和疼痛VAS评分、关节肿胀数、疲乏VAS评分、疾病总体状况VAS评分、晨僵时间、双手握力、HAQ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CCP抗体、血小板变化.结果本研究试验第4周起,联合组DAS28评分变化、DAS28疗效判定、ACR20及ACR50疗效改善均明显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时,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8.6%,显效率为51.8%,且3组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昆仙组与联合组在VAS 疼痛评分及VAS 疲乏评分指标的改善方面优于MTX组,联合组在VAS 疾病总体状况研究者评定、关节肿胀数、左右手握力、关节疼痛数、VAS 疾病总体状况受试者评定、HAQ 评分单项指标的改善方面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晨僵时间改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昆仙胶囊对RA患者具有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活动、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作用,不良反应较少,且与MTX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林昌松;杨岫岩;戴冽;孙维峰;杨少锋;沈鹰;徐强;王笑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关于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共识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世界,多极政治、多元文化、多种价值观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相互之间的碰撞、互补和融合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科学领域多学科的交叉更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和西医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上发展起来的不同的医学体系,都为生命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复方剂量效应关系临床研究的思考

    剂量效应关系是中药复方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研究的难点.本文探讨了量效关系的相关概念和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的特点,中药复方量效关系临床研究的背景、方向和作用,介绍了中药复方临床研究的现状,分析临床研究当中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合适的复方量效关系临床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罗辉;刘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西洋参茎叶总皂甙的心血管效应及其机制探讨

    西洋参,又名美国人参,是名贵滋补药品,因其主要活性成分人参皂甙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因此对于西洋参总皂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科研价值.现对其基本组成、生物学活性,以及它的心血管效应与作用机制作一探讨.

    作者:王琛;史大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黄芪甲苷对内皮祖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ative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介导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EPCs.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x-LDL组(模型组,100 μg/mL)及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组(Ox-LDL 100 μg/mL加黄芪甲苷2、10、50 μg/mL),24 h 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黏附能力检测测定EPCs的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并取各组细胞上清液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Ox-LDL损伤后,外周血 EPCs的增殖能力、黏附能力显著受损(分别为53±8 vs 42±6,0.49±0.12 vs 0.37±0.02,均P<0.05),细胞上清液 SOD水平显著下降(21.95±1.43 vs 14.76±3.99,P<0.01),MDA水平显著升高(3.72±0.30 vs 5.57±0.64,P<0.01);黄芪甲苷干预 24 h后,显著改善了EPCs的增殖能力、黏附能力,且黄芪甲苷各组SOD水平显著提高,MDA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黄芪甲苷对Ox-LDL损伤后EPCs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季亢挺;唐疾飞;柴俊德;陈邢玉;林加锋;杨鹏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 Scuttellaria baicalensis steams-leaf total flavonoids,SSTF)对纯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出生1-2 天的SD大鼠60只,雌雄不拘,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模型.将培养的心肌细胞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模型组:缺氧2 h 再复氧4 h)、缺氧/复氧损伤加50 mg/L SSTF组(低剂量组)、缺氧/复氧损伤加100 mg/L SSTF组(中剂量组)、缺氧/复氧损伤加200 mg/L SSTF组(高剂量组).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Bcl-2蛋白降低,Bax蛋白升高,Bcl-2/Bax蛋白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SSTF各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Bcl-2蛋白升高,Bax降低,Bcl-2/Bax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STF高剂量组各项指标,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TF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Bax蛋白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作者:周晓慧;龚明玉;杨鹤梅;刘永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