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的影响

江芝婷;梁琼麟;王义明;李平;李靖;罗国安

关键词:糖肾方, 糖尿病肾病,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循环的影响.方法 64例DN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和糖肾方组,每组32例,西医治疗组接受胰岛素治疗及口服降糖药物,糖肾方组接受胰岛素治疗加服中药糖肾方(由黄芪、生地、三七、鬼箭羽、大黄、枳壳和山茱萸等组成,4g/袋).均6个月为1个疗程.另设48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在给药前、给药3个月及6个月后对患者血浆中8种Hcy中间代谢物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分析给药后各化合物在体内的变化.结果 两治疗组治疗前体内硫醇氨基酸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半胱氨酸(Cys)、Hcy、腺苷甲硫氨酸(SAM)、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显著升高,甲硫氨酸(Met)、谷胱甘肽(GSH)和半胱氨基甘氨酸(Cys-gly)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与本组给药前比较,患者体内Cys、Hcy、SAM、SAH含量显著降低,Met、GSH以及Cys-gly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H、SAM及GSH含量在治疗6个月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胰岛素联合糖肾方治疗DN与西医治疗具有同样良好的效果,可以改善体内低甲基化以及氧化应激水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骨髓移植、海螵蛸与玻璃酸钠联合治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海螵蛸与玻璃酸钠联合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造成桡骨干保留骨膜的10 mm骨缺损动物模型.A组(植入自体骨髓、海螵蛸与玻璃酸钠),B组(植入自体骨髓与海螵蛸),C组(植入海螵蛸与玻璃酸钠),D组(空白对照组),各12只,分别于移植后2、4、8、12周处死动物,并行大体组织观察、X线、病理组织学观察及评分、新骨生成面积测量,比较分析各组移植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 A组12周时可完全修复骨缺损,各时段综合指标均优于其他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骨修复相对较差,修复效果差于A组;B组的骨修复优于C组;D组骨缺损处大部分被纤维组织及肌组织等填充,仅有少量骨修复.结论 自体骨髓、海螵蛸与玻璃酸钠三者联合具有较明显的协同成骨能力,可作为修复骨缺损的一种移植替代材料.

    作者:易洪城;唐良华;张雪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滋癸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滋癸汤加减对肝肾阴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肝肾阴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33例.中药组口服滋癸汤加减,西药组口服达英-35(Diane-35),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停药后第1、6个月经周期正常率、基础体温(BBT)、卵巢大小、卵泡数及内分泌激素的变化.结果 (1)停药1个月经周期后中药组月经周期正常率为57.58%,西药组为63.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6个月经周期后中药组为45.45%,西药组为21.21%,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2)停药1个月经周期后两组BBT双相率均有所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6个月经周期后中药组BBT双相率为45.45%,西药组为18.18%,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3)停药1个月经周期后两组双侧卵巢体积均明显缩小(P<0.01),停药6个月经周期后,中药组较治疗前仍明显缩小(P<0.01),西药组恢复到治疗前状态(P>0.05).(4)停药1个月经周期后两组卵泡数均明显减少(P<0.01),停药6个月经周期后,中药组仍明显减少(P<0.01),西药组恢复到治疗前状态(P>0.05).(5)停药1个月经周期后两组促黄体激素(LH)、睾酮(T)、LH/促卵泡激素(FSH)比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停药6个月经周期后,中药组仍下降明显(P<0.01),西药组恢复到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 滋癸汤加减可有效治疗肝肾阴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且远期疗效稳定、持久.

    作者:李小平;林舒;叶双;蔡艺淑;陈春梅;郑春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当归补血汤干预移植肌卫星细胞受体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研究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对移植骨骼肌卫星细胞(muscle satellite cell,MSC)受体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 分离雄性同系小鼠的MSC并培养鉴定.经8Gy137CS-γ射线照射的雌性昆明种受体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移植MSC组、当归补血汤不同剂量(1、3、5、10倍临床等效剂量灌胃7天)干预的移植雄性MSC 4组.观察移植后1、2、3周受体鼠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spleen,CFU-S)数、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的变化,3周存活率等指标,并采用PCR方法鉴定其造血重建的来源.结果 培养的MSC呈desmin染色阳性;第2周时移植MSC各组WBC明显升高(P<0.05),给药2、3、4组Hb明显回升(P<0.05);第3周时与移植MSC组比较,给药3、4组WBC及Hb升高明显(P<0.05),给药4组PLT恢复显著(P<0.05).第2周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3、4组CFU-S明显增多(P<0.05),对移植的存活小鼠进行Y染色体PCR分析,证实重建雌性受体鼠造血功能的细胞来自雄性供体.结论 当归补血汤干预有助于移植MSC的受体鼠造血功能重建.

    作者:王晓玲;汪涛;汪雅妮;赵舒武;王学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关于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整理的几点意见——在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座谈会上的发言

    首先,热烈祝贺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座谈会召开.陈院士是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之一.在中西医学科建设、心血管病防治、活血化瘀研究及清官医案整理等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成为一代大家.传承整理陈院士学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我想就此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作者:张伯礼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麻柔教授应用含砷中药治疗血液病的临床实践

    麻柔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临床及实验研究40余年,擅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治疗血液系统疑难性疾病.在应用含砷中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CMPD-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CMPD-ET)、部分不能分类骨髓增生异常综全征/骨髓增殖性疾病及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以外的其他类型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进行了大胆创新与探索,对某些病种的治疗积累了较成熟的经验,部分虽处于探索阶段,但已初步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柳;麻柔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循环的影响.方法 64例DN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和糖肾方组,每组32例,西医治疗组接受胰岛素治疗及口服降糖药物,糖肾方组接受胰岛素治疗加服中药糖肾方(由黄芪、生地、三七、鬼箭羽、大黄、枳壳和山茱萸等组成,4g/袋).均6个月为1个疗程.另设48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在给药前、给药3个月及6个月后对患者血浆中8种Hcy中间代谢物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分析给药后各化合物在体内的变化.结果 两治疗组治疗前体内硫醇氨基酸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半胱氨酸(Cys)、Hcy、腺苷甲硫氨酸(SAM)、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显著升高,甲硫氨酸(Met)、谷胱甘肽(GSH)和半胱氨基甘氨酸(Cys-gly)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与本组给药前比较,患者体内Cys、Hcy、SAM、SAH含量显著降低,Met、GSH以及Cys-gly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H、SAM及GSH含量在治疗6个月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胰岛素联合糖肾方治疗DN与西医治疗具有同样良好的效果,可以改善体内低甲基化以及氧化应激水平.

    作者:江芝婷;梁琼麟;王义明;李平;李靖;罗国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应对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自身免疫和免疫缺陷同时存在矛盾的策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由于患者体内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多,从而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持续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现代研究表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欧美国家年发病率为5~10/10万人口.我国尚无ITP发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慢性和难治性ITP具有易反复发作、治疗难度大等特征,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以下就慢性和难治性ITP的治疗谈一点我们的临床经验.

    作者:麻柔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红斑性狼疮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

    红斑性狼疮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按其病情轻重度波谱,可分为慢性盘状红斑狼疮(DLE),深部红斑狼疮(P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重叠型红斑狼疮(OLE)及其亚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轻者损害主要局限于皮肤,很少全身症状,重者除皮损外,尚可累及肾、心、肝、肺、神经系统等内脏器官,常伴有发热、乏力、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病情缠绵,多见于年轻女性,常有光敏感,血液中有很多自身抗体等为本病特征.近年来本病有日渐增加的趋势,国内外颇为重视.

    作者:秦万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刺梨提取物联合5-氟尿嘧啶抗人子宫内膜腺癌作用

    目的 探讨刺梨提取物(CL)联合5-氟尿嘧啶(5-florouracil,5-FU)的抗子宫内膜腺癌细胞株(JEC)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指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培养板,实验分为对照组(RPMI 1640),10-4mol/L5-FU组,0.01、0.1、l、10和100pg/mL CL组.0.01、0.1、1、10和100 yg/mL CL分别联合10-4 mol/L 5-FU组.采用MTI法和生长曲线绘制分析CL联合5-FU对JEC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测定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能力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分析CL联合5-FU对JEC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丫啶橙(acridine orange,AO)/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L联合5-FU对JEC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 CL联合5-FU对JE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CL和5-FU单独应用增强(P<0.05).与CL和5-FU单独应用比,CL联合5-FU怍用后,NBT阳性和凋亡JEC细胞的百分率均升高,而JEC细胞培养上清中LDH含量下降(P<0.05).CL联合5-FU作用后,Gn-G1期JEC细胞比率较CL和5-FU单独应用升高.结论 CL具有增强5-FU抗肿瘤的作用,可能与其增强5FU的细胞毒作用、诱导细胞分化与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分裂等有关.

    作者:戴支凯;杨小生;余丽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治疗优势与临床实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由于自身抗体覆盖的血小板破坏增加以及血小板生成减少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文献表明,英美每年发病率约20.3/10万.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1-7倍.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1,2].ITP属血液系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多数ITP患者特别是成人ITP通常呈缓慢发病,虽然有外周血小板数目减少,但多数可维持在安全水平(>30×109/L),也从未有严重出血的经历.因此,注意监测外周血小板数值的动态变化比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雄性激素更能够使患者获得临床受益,也比应用免疫球蛋白、脾切除付出的代价要低.

    作者:陈信义;李冬云;许亚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脑心通及弥可保干预对不同中医证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电生理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中医辨证分型,探讨脑心通及弥可保(甲钴胺)对其干预效果.方法 180例DPN患者,中医辨证分为5型,应用脑心通(脑心通组)、弥可保(弥可保组)及脑心通联合弥可保组(联合组)干预,均4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通过临床评分、神经电生理和血管内径超声检查评估其疗效.结果 (1)肝肾亏虚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其他证型明显减慢(P<0.01),肝肾亏虚型及阳虚血瘀型F-波潜伏期较其他证型明显延长(P<0.01),气虚血瘀型及痰瘀阻络型皮肤交感反射潜伏期较其他证型明显延长(P<0.01).(2)3组干预在气虚血瘀型(X2=7.112,P <0.05)和肝肾亏虚型(X2=6.667,P<0.05)的疗效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脑心通组对气虚血瘀型的总有效率达87.5%,显效率达43.8%(P<0,05);弥可保组对肝肾亏虚型总有效率达100.0%、显效率达50% (P <0.05);联合组治疗在气虚血瘀型、阴虚血瘀型、痰瘀阻络型、阳虚血瘀型、肝肾亏虚型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83.3%、81.8%、81.8%和75.0%.(3)脑心通与弥可保对各中医证型的运动和感觉传导有改善作用(P<0.05);弥可保对皮肤交感反射改善作用明显(P<0.05);联合组对各证型神经电生理指标均有改善作用(P<0.05),对胫前动脉内径也有改善(P<0.05).结论 结合中医辨证分型,脑心通对气虚血瘀型的DPN疗效较好,脑心通联合弥可保干预有助于改善各证型的DPN.

    作者:黄培基;毛小红;王燕萍;潘晓东;刘礼斌;陈瑶;黄华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以患者报告结局为疗效评价指标时需注意的问题

    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s)为临床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从患者角度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的途径.笔者介绍了当以PROs为疗效评价指标时需着重注意的问题,包括PRO测量量表的选择、测量实施过程中质量控制、测量结果的解释以及PRO指标的适用范围.

    作者:许卫华;梁伟雄;王奇;温泽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陈可冀院士病证结合治疗动脉血栓性疾病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华,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单纯强调辨证论治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如无证可辨,或同一疾病在不同患者或疾病不同阶段所表现的证候存在特殊性,也存在着不同医生经验和认识上的差异等,从而影响证候判断的准确性及诊疗效果,而辨病强调疾病固有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病证结合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一种在临床疾病诊疗过程中既重视疾病又注重辨证论治的诊疗模式,二者可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提高临床疗效.但传统的病证结合模式即中医辨病辨证结合模式由于中医病名缺乏特异性、针对性,并不能完全准确把握疾病发展、演变规律与结构功能变化特征,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临床的需要.

    作者:徐凤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诱发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凋亡的研究

    目的 研究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okeweed antiviral protein,PAP)基因的克隆表达,进而研究其诱发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凋亡.方法 利用RT-PCR技术克隆PAP基因,构建PAP毕赤酵母表达质粒pPIC-ZaA-PAP并导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CS115.SDS-PAGE检测PAP的分泌表达.采用镍离子亲合层析纯化PAP,并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和MTT检测其抑制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的生长.结果 分泌表达的PAP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5/kD,纯化的PAP在体外能诱发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凋亡.PAP对U251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81.0μg/mL,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能看到明显的慧星尾,表明PAP引起了神经胶质瘤细胞基因组的降解.结论 PAP蛋白能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及诱发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凋亡.

    作者:向莉;胡亚梅;张杰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病证结合诊断标准的建立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精华,对证的准确辨识是临床论治的依据.因此,建立客观的证的诊断标准,对于提高中医的临床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中医学中也很重视辨病,认为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作的结论,两者对疾病本质所反映的侧重面有所不同,因此,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作者:王天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论治策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原名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系由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以慢性多见,起病常较隐袭,患者中女性的比例约为男性的2倍,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相当部分患者治疗困难,甚至可因并发颅内出血等而危及生命[1].由于IT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至今尚无理想的防治药物[2].笔者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经验,就有关ITP的论治策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作者:周永明;陈其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从针刺太冲穴治疗抑郁症探讨肝经与额叶联系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目的 探讨针刺太冲穴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及肝经与额叶的联系.方法 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42例首发中度抑郁症患者分为药物组(氟西汀)、针药组(太冲穴联合氟西汀)及针刺组(太冲穴),每组14例,疗程均为1个月,运用3.0 T磁共振方法,分别对相应脑区治疗前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fALFF)的方法分析数据,各组治疗前后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并将治疗后的图像与汉密尔顿(HAMD)评分做相关分析.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针药组左侧额叶(BA6、BA9、BA48)、右侧额叶(BA4、BA46)、双侧顶下小叶(BA40、BA48)、楔前叶(BA7)、后扣带回(BA31)、左侧枕叶(BA17)及右侧枕叶中部(BA18)的fALFF值降低(P<0.05);药物组右侧顶下小叶(BA40)和右侧枕叶(BA17)的fALFF值降低(P<0.05);针刺组左侧额叶(BA10)、右侧额叶(BA45)、左侧枕叶(BA19)、右侧枕叶中部(BA17)、左侧楔前叶(BA7),后扣带回(BA31)的fALFF值降低(P<0.05).针药组及针刺组的左侧额叶fALFF值均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药物组左侧额中回、左侧顶叶、左侧枕叶fALFF值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针刺联合抗抑郁药的疗效优于单一的针刺或药物治疗;额叶功能的改变与病情程度相关;肝经与额叶之间存在较为广泛的联系,可能是针刺太冲穴治疗抑郁症的机制.

    作者:易洋;徐放明;谢洪武;宋云娥;吕发金;谢鹏;杨德兰;林云;冯伟;胡皓;孙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解毒化瘀方含药血清对K562/A02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及核周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解毒化瘀方含药血清对白血病K562/A02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基因和核周因子κB(NF-κB)信号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K562/A02细胞分为6个组,分别加入等体积牛血清,兔血清,高、中、低剂量中药血清和干扰素,并设K562敏感细胞株为对照.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解毒化瘀方含药血清处理后K562/A02细胞survivin的表达;Westem blot法检测NF-κB/P65、NF-κB/P50、IκBα的表达.结果 survivin耐药基因在K562/A02细胞中高表达,加用解毒化瘀含药血清处理后,高、中剂量中药血清组和干扰素对照组能够survivin的表达明显降低.NF-κB在K562/A02耐药细胞亦呈高表达,加用解毒化瘀含药血清处理后,P65、P50和IκBa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以高、中剂量组明显,且高剂量组P65、P50表达下降优于干扰素对照组(P<0.05),IκBa下降与干扰素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 解毒化瘀方能够降低K562/A02细胞NF-κB信号基因的表达,影响NF-κB-survivin途径逆转耐药.

    作者:马武开;李玉莹;姚血明;黄礼明;姚宇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与内分泌代谢的相关性探索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不同中医证型与内分泌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23例PCOS患者,其中脾虚组109例、肝虚组56例、肾虚组58例;同龄健康女性20名为对照组.测量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检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雄激素(T)、泌乳素(PRL)、雌二醇(E2)、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TC、TG、LDL-C、HDL-C)、瘦素(leptin,Lp),比较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 PCOS 3组的Lp、FINS、HOMA-IRI、T、LH/FSH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HBG均低于对照组(P <0.05,P<0.01).Lp在PCOS 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虚组FINS、HOMA-IRI高于肾虚组及肝虚组(P<0.05.P<0.01);肾虚组T、LH/FSH比值高于脾虚组及肝虚组(P<0.05);肝虚组PRL高于脾虚组与肾虚组(P<0.01).结论 血清Lp、SHBG异常为PCOS不同证型共同的病理表现;而不同证型有其各自的内分泌代谢变化的特点.

    作者:王兴娟;曾晓聆;刘颖;金华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活血通脉胶囊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易导致脑动脉硬化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可有效地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笔者采用活血通脉胶囊治疗伴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高血压病患者,观察活血通脉胶囊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柯绍发;陈秋月;金笑平;周元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