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失调的Notch信号与癌基因ras共同促进肝细胞转化与增殖

范任华;陈平圣;赵迪;李静;吴楠;刘凤

关键词:Notch 信号, RAS, 肝细胞, 转化, 增殖
摘要:目的:研究失调的Notch 信号与癌基因ras共同作用对正常肝细胞转化和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Notch1、Ras的重组载体NICD-pEGFP-C1、H-Ras-pEGFP-C1,利用重组载体共转染正常肝细胞系L02,用MTT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行体内致瘤实验了解细胞转化状况.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外源性Notch1-ICD能促进L02细胞的增殖,与癌基因ras共转染能显著增加L02细胞的增殖;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处理共转染的L02细胞,结果显示,随DAPT浓度增加细胞增殖活性呈依赖性降低;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共转染外源性的Notch1胞内结构域NICD和Ras能促进L02细胞克隆形成;体内致瘤实验显示,Ras与Notch1-ICD共同作用能促进L02细胞转化.结论:失调的Notch 信号与癌基因ras共同作用促使正常肝细胞转化和增殖,从而导致肝细胞恶性转变,同时抑制Notch 信号、Ras两条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肝癌治疗的新策略.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血清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乌司他丁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只SD大鼠分成3组:A组为健康对照组,B组为内毒素(LPS)诱导ALI组,C组为 LPS诱导ALI应用乌司他丁治疗组.收集3组大鼠的血清分别作用于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观察血清刺激后RPMVEC通透性的改变及F-肌动蛋白的变化.结果:B组大鼠的血清使RPMVEC通透性明显增加,C组大鼠的血清明显减小RPMVEC的通透性.3组的通透系数与未加血清对照组通透系数的百分比依次为(7.31±0.27)%、(30.13±1.24)%、(18.94±0.5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的血清可使RPMVEC F-肌动蛋白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F-肌动蛋白解聚,C组大鼠血清则明显减低F-肌动蛋白的解聚程度,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S诱导ALI大鼠的血清可引起R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与F-肌动蛋白解聚;乌司他丁可减轻ALI过程中炎症介质对内皮细胞骨架的影响,改善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作者:薛新;刘志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实验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家兔Ⅰ型肺泡上皮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家兔Ⅰ型肺泡上皮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新西兰家兔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DK组)和对照组(NS组)各6只,DK组家兔予链脲佐菌素(STZ)150 mg·kg-1和四氧嘧啶150 mg·kg-1,NS组予等剂量生理盐水,72 h后检测动脉血气,处死动物取肺标本进行Ⅰ型肺泡上皮超微结构、碱性磷酸酶(ALP)等细胞组织化学检查.结果:(1) DK组血气72 h后皆达到DKA标准.(2) DK组Ⅰ型肺泡上皮超微结构见细胞膜结构模糊、基底膜增厚、细胞膜外聚集高电子物质等损伤.(3) ALP检查:NS组动物ALP活性存在于细胞膜、线粒体上,血管内皮见颗粒状酶反应物;DK组动物细胞膜上ATP活性显著减少,线粒体上酶活性也明显变少.结论:DKA能引起新西兰家兔肺组织Ⅰ型肺泡上皮结构损伤、细胞膜及膜性细胞器功能下降等改变.

    作者:顾小军;常家宝;朱晓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常见术式及修补材料

    综述目前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的常见手术方式及各种术式所需的修补材料.通过对几种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方式的比较分析,总结各种术式中常用的补片材料及其特性,列举临床常用补片材料的选择及其并发症.目前使用的各种补片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随着微创外科学、生物材料学的发展,相信将会有更多新的疝修补材料问世.

    作者:周荷妹;嵇振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物学影响因素及相关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由严重创伤性事件引起并延迟发生的严重精神障碍.对PTSD的生物学研究表明,脑结构脑功能的变化、神经生化物质的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因素以及遗传基因都是影响PTSD的重要因素.对PTSD的药物治疗首选抗抑郁药物,但其他一些药物也对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并还需配合适当的心理治疗.

    作者:张田;傅安球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皮钢针内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73例分析

    目的:观察透视下手法复位经皮钢针内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C形臂透视下手法复位经皮钢针内固定、石膏脱外固定治疗的73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6个月~2.5年的随访,本方法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4.5 d,功能评定优良率占97.26%.结论:透视下经皮钢针内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操作简便,损伤小,复位满意,固定牢固,骨折愈合时间短,疗效确切,且医疗费用低,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韩健;高彦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结肠癌组织中CD133抗原的原核表达、纯化和初步鉴定

    目的:制备CD133特异性抗原用于筛选CD133单克隆抗体库,筛选产物能够与肿瘤表面的CD133抗原结合以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方法:用PCR扩增CD133两段胞外区,分别将扩增的两段片段与PGEX4T-1(6*HIS)质粒结合,将连接产物转入BL21 大肠杆菌中培养,IPTG诱导表达,镍柱纯化.通过ELISA等技术对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已成功表达出CD133两段胞外区,ELISA鉴定表明,纯化后的两段CD133胞外区抗原可特异性地结合CD133抗体.结论:筛选出的两段CD133胞外区抗原可用于CD133特异性抗体的筛选.

    作者:朱小俊;夏静;钱军;沈宇清;赵刚;嵇振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LSM值与APRI评估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肝脏硬度测定(LSM)值、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指数(APRI)用于评估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4例慢性肝病患者肝活检当日或前一日作血常规、肝功能检测与瞬时弹性扫描(FS)检查.以肝活检结果为标准,比较LSM值与ARPI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相应的截断点值及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应用LSM值与APRI区分显著肝纤维化(S≥2)的截断点分别为8.10 kPa、0.45,对应的AUC分别为0.85、0.67;两者区分早期肝硬化(S≥3)和肝硬化(S=4)的截断点分别为9.80 kPa、0.98与13.10 kPa、0.98,对应的AUC分别为0.96、0.66与0.97、0.72.在测定结果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性上,LSM值(r=0.64,P<0.05)比APRI(r=0.42,P<0.05)更明显.结论:应用LSM值和APRI评估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时,以LSM值反映更为准确.

    作者:高蕾;王银玲;汪茂荣;张馨;王耀峰;王寿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SDF-1/CXCR4信号轴在调节干细胞迁移及发育中的作用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可以与其受体CXCR4结合,形成SDF-1/CXCR4信号轴,并在调控干细胞/前体细胞定向迁移至靶器官,促进正常组织发育及损伤组织器官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就SDF-1/CXCR4信号轴在生理及病理条件下干细胞迁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孟晨;吴小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效果.方法:将278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42例和对照组136例.对照组单独用氯雷他定片抗过敏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和外敷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21%,对照组为63.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较好,无毒副作用.

    作者:袁彩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颅骨钻孔尿激酶引流术治疗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以来收治的23例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情况.结果:23例患者颅骨钻孔后尿激酶血肿腔注入,引流术后引流彻底,住院时间短,均痊愈出院.结论:采取钻孔尿激酶引流术治疗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操作简便,患者恢复快,疗效好.

    作者:舒志强;姜新建;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清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血清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值与冠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500例行冠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HD组,206例)和对照组(294例),比较血清ApoB、ApoB/ApoA1值在两组中的变化,分析ApoB、ApoB/ApoA1值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CHD组血清ApoB[(1.02±0.25) vs (0.86±0.22)g·L-1,P<0.05]和ApoB/ApoA1值(0.94±0.50 vs 0.78±0.21,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ApoB(r=0.46,P<0.01)、ApoB/ApoA1值(r=0.52,P<0.01)与IMT呈显著正相关,与冠脉病变支数(ApoB:r=0.29,P<0.05;ApoB/ApoA1:r=0.42,P<0.01)及狭窄程度(ApoB:r=0.32,P<0.01;ApoB/ApoA1:r=0.38,P<0.01)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poB、ApoB/ApoA1值与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反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作者:冯燕娴;石增刚;汤凤英;桑更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手足口病患儿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比例及SIRS与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血乳酸、脑脊液细胞数等因素的相关性,进而明确SIRS对手足口病患儿尤其是重型和危重型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间收住入院的704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普通型298例,重型300例,危重型106例)进行SIRS评分及MODS评估,对临床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比较3组患儿SIRS和MODS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同时对SIRS与超敏C反应蛋白、血乳酸、心肌酶、脑脊液细胞数等因素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所选患儿SIRS及MODS发生率分别为36.8%和11.79%,危重型和重型组SIRS及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普通型组 (P<0.05),其中危重型组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高(53.77%和40.57%);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心肌酶、血乳酸、脑脊液细胞数与SIRS和MODS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SIRS和MODS对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及时诊断与治疗;心肌酶与脑脊液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庆彦;李庆方;王思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降钙素原(PCT)是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种新型炎性标志物,目前已经在临床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现就PCT的生物特性以及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立;林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4h尿液成分与泌尿系结石形成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泌尿系结石成因复杂,目前研究显示机体代谢异常所导致的尿量和尿液中,草酸、枸橼酸、尿酸、尿钠、尿钾、尿钙、尿磷、胱氨酸的变化与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作者就目前国内外有关24 h尿液成分与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梁叶萍;吴文起;曾国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快速流程在结肠癌围术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快速流程(FT)模式在结肠癌围术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按照FT模式管理的47例(FT组)和传统模式管理的80例(传统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早期康复方面,FT组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均P<0.01);对于FT环节完成情况,FT组均采用限制补液策略,而传统组均未采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经口进食和不常规安置引流管的完成情况,FT组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早期下床活动、早期拔除胃管和早期拔除尿管的完成情况相似(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肠梗阻、尿潴留、吻合口漏、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和精神症状的发生率及总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手术患者采用FT模式管理能促进早期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其更好的应用尚需要做好本土化工作.

    作者:杨廷翰;杨光超;蒲怡;黄真真;汪晓东;李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细胞老化与椎间盘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椎间盘细胞老化可导致其细胞功能减退和细胞活性下降,进而引起椎间盘退变.细胞老化可分为复制老化和应激诱导早衰两类.复制老化为细胞老化的固有机制,而应激诱导早衰则加速了老化进程.细胞老化相关信号途径主要有p53-p21-pRb途径和p16-pRb途径两条.此外,新研究还发现椎间盘细胞老化可能被WNT信号通路调节.因此,通过干预椎间盘细胞老化途径中关键因子的表达来延缓或逆转椎间盘细胞老化,可能成为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新思路.

    作者:王军;吴小涛;王运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分析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RS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RSA患者血清中Th1(IL-2、TNF-α、IFN-γ)/Th2(IL-10)型细胞因子水平,同时以正常健康早孕组64例作为对照.结果:RSA组血清中IL-2、TNF-α、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SA患者血清中Th1与Th2间平衡的改变可能是导致RSA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刘庆芝;黄山鹰;姚吉龙;欧秀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失调的Notch信号与癌基因ras共同促进肝细胞转化与增殖

    目的:研究失调的Notch 信号与癌基因ras共同作用对正常肝细胞转化和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Notch1、Ras的重组载体NICD-pEGFP-C1、H-Ras-pEGFP-C1,利用重组载体共转染正常肝细胞系L02,用MTT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行体内致瘤实验了解细胞转化状况.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外源性Notch1-ICD能促进L02细胞的增殖,与癌基因ras共转染能显著增加L02细胞的增殖;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处理共转染的L02细胞,结果显示,随DAPT浓度增加细胞增殖活性呈依赖性降低;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共转染外源性的Notch1胞内结构域NICD和Ras能促进L02细胞克隆形成;体内致瘤实验显示,Ras与Notch1-ICD共同作用能促进L02细胞转化.结论:失调的Notch 信号与癌基因ras共同作用促使正常肝细胞转化和增殖,从而导致肝细胞恶性转变,同时抑制Notch 信号、Ras两条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肝癌治疗的新策略.

    作者:范任华;陈平圣;赵迪;李静;吴楠;刘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生大黄并微生态制剂对MODS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观察生大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早期应用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96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生大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在治疗前及用药后7、14 d对两组患者进行胃肠功能评分、APACHEⅡ评分和比较,并对28 d后的转归情况进行比较.结果:MODS患者在治疗后7、14 d胃肠功能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治疗组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患者总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APACHEⅡ评分在8~20分间患者的病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生大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早期应用能够改善MODS患者的胃肠功能及预后.

    作者:杨胜;张冬惠;金晓烨;杨超;贺丽;张文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TOB/BTG家族的研究进展

    类TOB/BTG家族成员以一段较特异的BTG结构域为共同特征,他们的N端有104~106个具有高度同源性的氨基酸,是一种抗增殖蛋白家族.研究发现,该家族成员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细胞周期,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且在抑制肿瘤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作者就该家族成员的构成、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曹倪豪;陈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东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