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蓉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及对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三黄清血饮治疗.同时选择30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尿常规,血浆内皮素-1(ET-1)、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Alb)、尿免疫球蛋白G(IgG)变化及治疗后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0.0%(48/60)、98.3%(59/60);对照组分别为61.7%(37/60)、88.3%(53/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血浆ET-1、尿β2-MG、尿Alb、尿IgG指标明显改善,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复发率为13.3%,对照组为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HSP不仅明显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而且能够有效地预防儿童HSP肾损害.
作者:赵红;窦志艳;李玉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分为黄芪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黄芪组于麻醉前以黄芪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体外循环之前以黄芪注射液20 mL加入预充液中,术后以黄芪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5天,对照组输等量乳林液.于麻醉前(T0)、术后1d(T1)、术后3d(T3)、术后5d(T5)、术后7d(T7),留取中心静脉血及晨尿,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的浓度;取尿上清液,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结果 与T0时比较,对照组T1,3时血清BUN、Cr,T3时血清β2-MG,T1,3,5,7时尿β2-MG、m-Alb及NAG的水平升高,黄芪组T1,3,5时尿m-Alb、NAG及T1,3,5,7时尿β2-MG的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组T1,3时血清BUN,T3时血清Cr和β2-MG,T1,3,5,7时尿β2-MG、m-Alb及NAG的水平降低(P<0.05).结论 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可以导致肾功能损害,围术期应用黄芪注射液对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璩竹玲;董河;王世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运重建后心室壁运动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加心悦胶囊及复方丹参片组(简称中药组,40例)和西药常规治疗加安慰剂组(对照组,40例),疗程3个月.分别于血运重建后14天和3个月行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的多普勒超声试验,观察AMI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计分指数、正常心肌百分比、前壁和下壁AMI左室梗死相关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力(LSPS)和应变率(LSPSR)的变化.结果 试验过程中,中药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共75例完成试验.血运重建后14天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超声显示,中药组AMI患者LVEF值、正常心肌百分比,前壁AMI患者左室前壁心尖段LSPS、心尖段、中间段和基底段LSPSR负向值,下壁AMI患者左室下壁基底段LSPS、基底段和中间段LSPSR负向值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P<0.01);血运重建后3个月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超声显示,中药组前壁AMI患者左室前壁心尖段LSPS、LSPSR负向值,下壁AMI患者左室下壁基底段LSPS和LSPSR负向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与血运重建后14天比较,中药组前壁AMI患者血运重建后3个月左室前壁心尖段和下壁AMI患者左室下壁基底段LSPS负向值明显增加(P<0.05).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中药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明显改善AMI患者血运重建后左室收缩功能和室壁运动.
作者:李永强;金枚;仇盛蕾;朱天刚;边红;王承龙;刘红旭;姚立芳;史大卓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通脉方对2型糖尿病(T2DM)早期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LEAD) 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服用中药汤剂通脉方,对照组22例服用西洛他唑,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血糖、胰岛素、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白介素-6(IL-6)水平等.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下肢动脉斑块厚度较治疗前有显著的减少(P<0.01),动脉内中膜厚度改善明显(P<0.05),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改善(P<0.01),血清MMP-9、IL-6水平较治疗前减少( P<0.05),而对照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脉方有减少斑块厚度、改善动脉内中膜增厚及稳定斑块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抗炎症反应及降低血清MMP-9水平实现的.
作者:左光亮;陈剑秋;马杰;傅晓东;王轶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导致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病机十分复杂,易反复发作,临床上较难彻底治愈.亚急性湿疹常由急性湿疹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发展而来,湿热内蕴型亚急性湿疹是老年各证型亚急性湿疹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为了研究中医药治疗老年湿热内蕴型亚急性湿疹的疗效.我们应用清热除湿、健脾解毒之除湿解毒饮治疗老年湿热内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3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邴雅;孙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骨髓干细胞动员的影响. 方法 将63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40 mL 稀释后静脉滴注, 每天1次.治疗 7天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及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的变化. 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F、SV、CO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1), 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心脏收缩功能,且能显著增加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促进骨髓干细胞动员,这可能是其改善心功能的机制之一.
作者:胡元会;吴华芹;祁鑫;吴皓;周育平;石洁;李海霞;宋庆桥;商秀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几十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医药领域内的重大科学发现和重要的科研成果,无不与中西医结合密切相关,中西医结合医学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中医药学的进步和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以中医药学的存在为基础,没有中医药学,也就不可能有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药学的发展、创新需要科学、适用的方法学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现代医学研究方法应当有其普适性,借鉴西医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式有可能是现阶段中医药研究的一个捷径,但还应考虑中医药学的特点和自身规律.临床是中医药研究的基础,也是中医药发展、创新的根本所在.
作者:宋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危险为非糖尿病人群的3~4 倍,在死亡的糖尿病患者中,约有75%是死于心血管病.大量病理研究也证实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广泛性和严重性比非糖尿病患者严重.因此积极有效地纠正脂代谢紊乱是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学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虫草菌粉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模型大鼠肾小管上皮-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的拮抗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虫草组,每组6只.检测0、1、4、8、12周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及0、12周肌酐清除率(CCr);第12周末处死大鼠留取肾组织,行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并用逆转录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nail、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及角蛋白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Cr显著下降(P<0.01),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增高(P<0.01);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显著扩大(P<0.01);肾组织内TGF-β1、Snail及α-SMA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上调(P<0.05或P<0.01);角蛋白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虫草组大鼠CCr显著增高(P<0.05),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显著减少(P<0.05);上述高表达的mRNA及蛋白质指标均被显著抑制(P<0.05),角蛋白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显著上升(P<0.05).结论 虫草菌粉能下调CAAN大鼠肾组织TGF-β1及Snail表达,拮抗TEMT及肾间质纤维化,改善肾功能.
作者:柴晶晶;谌贻璞;芮宏亮;董鸿瑞;刘章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黄芪复方对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机制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服用黄芪复方;对照组服用泼尼松片,疗程3个月,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情况;免疫比浊法测定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结果 经治疗12周后,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24/3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D+4 细胞、CD+4/CD+8比值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8细胞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MG患者血清IgM、IgA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C3、C4水平有所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第2周对照组有5例出现一过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中度增高;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通过调节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分布以及体液免疫功能等的变化,可能是黄芪复方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牛广华;孙旭;张春明;张静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人类进入老年期后,随增龄与衰老相关的各种血管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同时,各种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生,也促进了衰老的提前出现[1,2]然而,这些随衰老进程不断增加的血管性疾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作者:杨静;雷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对门诊中COPDⅡ级中度稳定期患者除给予健康教育、止咳、化痰、平喘药物等措施外加用了中药百令胶囊,取得了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茅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建立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和评价体系.方法 通过持续力竭性游泳复合线栓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建立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模型鼠在表征、舌象、血液流变学及脑组织形态学等方面的指标变化,建立该模型的评价体系.结果 持续力竭性游泳过程中模型鼠表现出体重增长相对缓慢,进食相对延缓,舌质变黯、舌下络脉增长等气虚血瘀状态的表征,线栓法手术后模型鼠表现出少动或不动,无力抵抗,偏瘫,舌色紫黯、舌下络脉青紫粗长等脑缺血气虚血瘀证的表征,血液流变学检测提示模型鼠血液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脑组织形态学符合脑缺血改变特征.结论 持续力竭性游泳复合线栓法可制备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表征、舌象、血液流变学及脑组织形态学等几方面指标的综合评价可构成该模型的评价体系.
作者:张允岭;张锦;扈新刚;李秀;郑宏;金香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证本质的研究虽历经半个多世纪,一些阶段性的结论仍难得到普遍认可,早期支持证本质内涵的部分特异性指标随着研究的深入也逐渐淡出视野.尽管证本质的研究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仍是值得探讨的重大问题之一.
作者:张荣华;黎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用血清药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糖通方对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纯种新西兰家兔,每天灌服不同剂量(18、13、8 mL/kg)的糖通方中药制剂,制备含有不同药物浓度的兔血清;用组织块种植法体外培养糖尿病大鼠模型的髂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并用不同浓度含药血清进行干预;用同位素液闪测定氚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3H-TDR)掺入量,检测含药血清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结果 各糖通方含药血清组呈浓度依赖性地表现为3H-TDR掺入量显著减少,3个含药血清组3H-TDR掺入量均明显低于正常血清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仪测定各含药血清组处于S和G2/M期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正常血清对照组(P<0.01).结论 糖通方含药血清抑制体外培养糖尿病大鼠VSMC增殖,且抑制效应呈浓度依赖性.
作者:范冠杰;罗广波;唐咸玉;魏华;赵玲;刘振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疲乏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指由癌症或癌症治疗引起的一种持续的主观上的疲劳感[1].目前临床上对癌因性疲乏的研究也越来越多.2004年10月-2007年10月,本科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癌因性疲乏患者4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叶春;许虹波;姜阳贵;朱仁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又称特发性葡萄膜大脑炎、色素膜-脑膜炎,病变主要累及眼、脑膜和大脑,少数伴发白癜风、脱发、白发及听觉障碍[1].迄今为止报道的200多例中,累及心肌的VKHS罕见,现将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VKHS合并心肌炎1例报道如下.
作者:杨艳华;蔺小晶;刘庆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围术期使用生脉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所致机体免疫功能改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4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及生脉注射液治疗组(简称生脉组,20例).分别在术前第3天、体外循环结束后10 min、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检测外周静脉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IL-10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生脉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体外循环结束后10 min均显著降低(P<0.01);CD+3及CD+4 在术后第3、7天显著降低(P<0.05,P<0.01);CD+8在体外循环后各时段显著升高(P<0.05,P<0.01);CD+4/ CD+8 比值在术后第1、3、7天均降低(P<0.05,P<0.01);IgG在体外循环结束后10 min降低(P<0.05),IgA在术后第1天升高(P<0.05);IgM在术后第1、3、7天升高(P<0.05);IL-8在体外循环后各时段降低(P<0.05);IL-10在体外循环结束后10 min升高(P<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使用生脉注射液,能增强体外循环术后体液免疫功能,抑制细胞免疫功能,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作者:于建华;郭宏伟;刘美明;吴树明;张供;廖崇先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柴芩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的疗效.方法 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SAP患者40例,按1∶1比例随机分成早期治疗组(早期组,20例)和晚期治疗组(晚期组,20例),早期组入院时即给予柴芩承气汤治疗;晚期组入院3天后加用柴芩承气汤治疗;两组入院时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给予相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其第7天APACHEⅡ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感染发生率、手术中转率、病死率及住院病程.结果 治疗第7天早期组APACHEⅡ评分(5.1±2.0)分,明显低于晚期组(9.3±4.3)分;早期组并发休克发生率为5.0%(1/20)明显低于晚期组[36.8%(7/19)];早期组ARDS,肾功能衰竭,休克,心、肝功能不全,脑病及肠麻痹持续时间及住院病程均短于晚期组(P<0.05,P<0.01);早期组手术中转率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柴芩承气汤治疗SAP,可缩短并发症的持续时间及病程,降低手术中转率,但对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影响,有待于扩大样本量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忠朝;薛平;黄宗文;郭佳;游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 2005年7月-2006年10月我们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该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作用,并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提高老年肺心病临床疗效的应用价值.
作者:范少东;贾连旺;周国强;余卫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