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柴胡皂苷防治肝病机制研究进展

李忻;靳耀英;张韫;杨鑫;李平;郭景珍

关键词:柴胡皂苷, 防治, 慢性肝病, 机制, 研究进展, 小柴胡汤, 疏肝解郁, 免疫调节, 慢性肝炎, 临床治疗, 进展综述, 活性成分, 化学结构, 单体成分, 传统中药, 常用中药, 药理学, 抗肿瘤, 抗病毒, 国内外
摘要:柴胡是我国传统中药和常用中药,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以其为君药的方剂小柴胡汤在临床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方面有独特的疗效.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柴胡皂苷(saikosaponins,SS),根据化学结构不同分为SSa、SSb1-4、SSc、SSd、SSe、SSf、SSh等单体成分,其中以SSa、SSc、SSd的含量高.近年来国内外对SS进行了药学、药理学等方面广泛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免疫调节、保肝、抗病毒及抗肿瘤等活性[1].本文就SS防治慢性肝病的机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从美国植物药批准案例看数据管理和生物统计分析

    2006年10月31日美国FDA批准了首个非单一组分的植物药Veregen.该药在美的成功上市,引起世界上其他传统植物药国家的广泛关注.通过该案例的深入分析,笔者从数据管理和统计角度思考国外植物药的研发理念和评价方法,希望对促进我国新药研发有一定参考.

    作者:唐健元;黄芳华;朱飞鹏;张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的决策树诊断模型初探

    目的 建立基于临床数据的慢性乙肝患者典型证候的诊断模型,探索与慢性乙肝典型证候相关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组合.方法 对1 004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证候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包括 88项症状、舌脉象、20项体征和 14项实验室指标.然后选取典型证候的临床数据,联合采用Logistic回归、决策树、贝叶斯网络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构建能够有效区分不同证候的诊断模型.结果 1 004例慢性乙肝患者中为典型的证候为肝胆湿热证(340例,占33.86%)与肝郁脾虚证(366例,占36.45%).首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6项症状与体征及3项实验室指标,然后采用决策树方法构建能够区分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的诊断模型(辨证诊断准确率=74.36%),发现苔白、淡红舌、巩膜黄染、两目干涩、丙氨酸转氨酶(ALT)和 HBeAg是鉴别两证型的有效指标组合.采用贝叶斯网络分析的结果也验证了上述指标的重要性.结论 本文建立了一种能够有效判别慢性乙肝患者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的决策树诊断模型,为将基于经验的中医辨证转向基于数据模型的辨证提供了方法,有助于促进证候的客观化诊断.

    作者:李梢;张宁波;李志红;丁皓;叶永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针灸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30例

    目的 评估针灸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疗效及作用特点.方法 通过建立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路径,以患者报告结果(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s)为疗效评估的主要方法,30例慢传输性便秘患者,共采用两组穴位:第一组天枢、大横、腹结、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第二组大肠俞、肾俞、八髎、四神聪,对腹部和背部穴位深刺,灸四神聪,两组穴位隔日交替使用,20次为1个疗程.采用患者评价便秘生活质量问卷(PAC-QOL问卷)评估法,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2、3周便质评分、便意感次数、排便次数、腹胀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1、2、3周比较,开塞露或泻药使用例数减少,Bristol便质评分达正常例数比例上升;便意感次数增多; 排便次数增多; 腹胀减轻(P<0.01).治疗前后PAC-QOL比较,治疗后患者身体不适、心理不适、便秘相关的焦虑和关心、满意度4方面分值及总分差值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治疗结束时临床痊愈13例,好转9例,无效8例;治疗后1月随访临床痊愈10例,好转7例,无效13例.治疗后3月随访临床痊愈7例,好转8例,无效15例.结论 在建立临床路径的基础上,采用PROs疗效评估法,凸显了针灸改善便秘症状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特点.

    作者:丁曙晴;丁义江;王小峰;谭妍妍;金洵;霍维宇;季新涛;丁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加味三妙散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加味三妙散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加味三妙散,疗程12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尿蛋白(Pro)定量、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尿RBC);尿β_2-微球蛋白(β_2-M)、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SUA)水平的变化.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2%(41/47),对照组为61.7%(21/4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治疗组尿Pro、尿RBC排泄率、尿β_2-M、尿NAG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P<0.01);而对照组仅尿RBC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其他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SUA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Cr、BUN亦明显改善(P<0.01).结论 加味三妙散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不仅能明显降低SUA,而且能减轻蛋白尿、血尿,降低尿β_2-M、尿NAG,改善肾功能.

    作者:向少伟;赖申昌;蒙宇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树枝状病毒性角膜炎47例

    树枝状病毒性角膜炎是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一种,是浅层复发感染类型的病毒性角膜炎.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重症病例增多,对药物治疗有抵抗等临床特点,成为当前眼科医生棘手的眼科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及激素类滴眼液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加强对本病的研究,探求有效治疗方案已成为眼科医生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于2004年6月-2008年8月,在洛阳市第二中医院眼科门诊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树枝状病毒性角膜炎47例,并与单一用西医药治疗的36例作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洪涛;陈建敏;吴景华;乔松堂;车卓如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会议纪要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于2009年6月12-14日在广州举行.会议得到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大会主席、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亚强教授致开幕词,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那彦群教授、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曹礼忠局长、著名泌尿外科专家梅骅教授应邀到会并讲话,对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对该学科的发展寄予厚望.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院王树声教授主持开幕式.

    作者:卢建新;向松涛;宋竖旗;张亚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互联网资料.全面收集有关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 Library Handbook推荐的简单评价法,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使用Revman 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906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魏酸钠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早期:[WMD=16.08,95%CI(11.01,21.15)];临床期:[WMD=82.66,95%CI(66.95,98.37)])、尿内皮素/内皮素-1(ET/ET-1)[WMD=10.78,95%CI(8.18,13.39)];血肌酐(SCr) [WMD=6.42,95%CI(1.83,11.01)];尿素氮(BUN) [SMD=1.45,95%CI(0.19,2.71)]、胆固醇(TC)[WMD=0.84,95%CI(0.56,1.21)] 以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WMD=0.17,95%CI(0.09,0.26)] 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空腹血糖(FBG )[WMD=0.17,95%CI(-0.03,0.37)];甘油三酯(TG)[SMD=-0.13,95%CI(-0.49,0.23)]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证据表明,阿魏酸钠组在降低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UAER、ET、SCr、BUN、TC以及升高HDL-C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组,在改善FBG和TG方面无证据显示较常规治疗更为有效.由于纳入的文献其研究方法学质量不高,需要高质量的研究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一步予以证实.

    作者:尹红;严祥;杨克虎;马彬;田金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规范常见血液病中医病名建议

    由于中医、西医理论体系的不同,血液病的中医、西医病名混淆之处甚多.因此,规范血液病中医病名,不仅便于临床医师、科研人员临床规范应用,利于学术交流,更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基于血液病领域的中医临床学术理论发展需求以及从事中医的血液病临床工作者的迫切愿望,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两次全国性会议酝酿讨论的基础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与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血液病专业组于2008年10月17-19日联合召开了由全国部分高校、研究院所从事血液病临床与科研的专家、教授(科主任)参加的常见血液病中医病名专题讨论会,现将讨论结果以及相关共识报道如下.

    作者:陈信义;麻柔;李冬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祛瘀解毒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泡液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经祛瘀解毒颗粒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卵泡液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在常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治疗组EM患者卵泡液(祛瘀解毒颗粒)、对照组EM患者卵泡液及空白组(因输卵管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卵泡液,20只小鼠超排卵共收集189枚2-细胞鼠胚分别放入各组培养液进行培养,其中治疗组培养液70枚,对照组培养液60枚,空白组培养液59枚,观察和检测2-细胞鼠胚在体外发育至8细胞期、桑葚胚期和囊胚期的比率,及早期鼠胚优质胚胎数目和优质胚胎率.结果 治疗组培养液有53枚鼠胚(75.71%,53/70)发育到8细胞期,48枚(68.57%,48/70)发育到桑葚胚期,45枚(64.28%,45/70)发育到囊胚期,与对照组培养液(56.67%,34/60、48.33%,29/60、35.00%,21/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61枚优质胚胎(87.14%),对照组为44枚(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患者卵泡液对早期鼠胚存在毒性作用,经祛瘀解毒颗粒治疗后EM患者卵泡液可提高早期鼠胚培养质量.

    作者:李新玲;连方;刘延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对KM小鼠肝癌H22细胞抑制作用及其对KM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鼠源性肝癌细胞H22移植瘤法,将60只KM小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32、16、8 mg/kg体重灌胃,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NS)20 mL/kg灌胃,5- 氟脲嘧啶(5-FU)组给予5-FU 15 mg/kg体重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给药10天.检测平均瘤重和抑瘤率,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MTT法测脾细胞增殖率.结果 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高、中、低剂量组对肝癌细胞H22实体移植瘤的抑制率分别为43%、29%、23%;各剂量组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中、高剂量组明显高于5-FU 组(P<0.05);各剂量组在24、48、72 h的脾细胞增殖率也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及5-FU 组(P<0.01).结论 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对KM小鼠肝癌H22移植瘤有抑制作用,并能增强KM小鼠免疫功能.

    作者:王明娟;刘铭;刘伟;杨爱军;王晨昱;柳军玺;李敏;邸多隆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针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不孕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针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不孕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4日龄雌性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的麻油溶液制作PCOS大鼠模型,对照组同期皮下注射麻油剂.PCOS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模型组不作任何处理,针刺组于80日龄起行针刺治疗(关元、中极、三阴交、子宫穴,每天1次,连续治疗5天),各组大鼠治疗后留取双侧卵巢和子宫标本观察,采用放免法(RIA)检测血清性激素.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胚泡着床率和平均着床胚泡数明显升高(P<0.05);血清睾酮(T)、雌二醇(E_2)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_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湿重显著降低(P<0.05),子宫腺体、腺腔的等效直径、面积和腺/间质面积比,以及子宫内膜平均厚度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针刺能下调血清T、E_2水平,改善卵巢和子宫的发育,促进排卵,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促进胚泡着床.

    作者:张维怡;黄光英;刘洁;张明敏;王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针挑治疗功能性不射精症疗效及其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针挑治疗功能性不射精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122例功能性不射精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针挑治疗,选取骶丛神经刺激点(双),第1腰椎旁点(双)为主,5天1次.对照组60例口服左旋多巴及性交前1 h口服或肌肉注射麻黄碱.均45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功能性不射精症的改善情况及性激素改变.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3%(51/62)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5/60,P<0.05).治疗组黄体生成素(LH)、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_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LH及E_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LH 及FSH的改变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挑可改善功能性不射精临床症状,调整内分泌,在提高LH及FSH方面优于左旋多巴加麻黄碱治疗.

    作者:陈栋;钟键;陈恕仁;肖远辉;章岳娟;弓健;邓列华;徐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纪要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中医学院瑞康医院和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200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学习班2009年7月23-26日在广西南宁召开.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355名代表参加会议.北京协和医院柯美云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胡伏莲教授、四川华西医院欧阳钦教授和本专业委员会的危北海、姚希贤、张万岱、杨春波等26位专家做了专题学术报告,还有8位中华医学会消化及内镜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做了消化内镜治疗操作及新技术应用演示.这次会议在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作者:李军祥;张厂;陈治水;李春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重症狼疮性肾炎1例

    近年来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受到高度关注,约30%的糖尿病伴蛋白尿患者,其蛋白尿源于非糖尿病性肾损害.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容易被忽视,而糖尿病肾病合并重症狼疮性肾炎和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男性患者,在临床上很少见,其治疗上充满着各种矛盾,面临着众多难题,笔者遇上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目前患者病情稳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仁欢;王洪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冬虫夏草制剂在肾移植受者中的临床应用和机制探讨

    目的 回顾性研究和分析肾移植术后应用百令胶囊(冬虫夏草菌丝体干粉制剂) 的免疫调节效果及对机体其他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7 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受者入组,按免疫抑制剂的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用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加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或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加泼尼松(prednisone,Pred)共42例; 治疗组用MMF加CsA加百令胶囊或 FK506加Pred加百令胶囊共25例.术后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尿酸等;分阶段记录免疫制剂使用量,随访48周.结果 移植肾存活率、急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恢复状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发生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尿中红、白细胞数量、血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血清尿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在肾移植术后12~48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在肾移植术后4~48周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并且恢复至正常值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治疗组CsA和FK506的用量在术后12周之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百令胶囊可以有效保护肾移植术后肝、肾,刺激造血,改善低蛋白血症,降低感染发生率,减少CsA、FK506的用量等,是一种较理想的免疫调节剂.

    作者:丁晨光;田普训;靳占奎;李杨;燕航;项和立;丁小明;薛武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清肾颗粒对湿热型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患者血浆P-选择素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湿热型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急剧加重患者血浆P-选择素(CD_(62)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及清肾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 60例湿热型CRF急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在西药常规治疗同时使用中药解毒泄浊Ⅱ号保留灌肠,治疗组加用清肾颗粒,每次1袋(20 g),每日3次口服,疗程1个月.检测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CD_(62)P、ICAM-1水平变化情况,并与健康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为9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18/30)和63.3%(19/3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CD62P、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两组此二指标水平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湿热型CRF急剧加重患者血浆CD_(62)P、ICAM-1水平较正常人组明显升高,清肾颗粒合用中药解毒泄浊Ⅱ号保留灌肠及常规西药较未使用清肾颗粒者可显著降低其水平,改善肾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作者:王亿平;王东;程皖;胡顺金;吕勇;刘玲;赵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2009年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实践研讨会会议纪要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承办的2009年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实践研讨会于2009年5月22-24日在广州召开.

    作者:杨小波;吴大嵘;赖世隆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增精1号胶囊对少精子症患者精子动态及形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增精1号胶囊对少精子症患者精子动态及形态的影响.方法 将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给予增精1号胶囊和五子衍宗丸口服,于服药前及服药3个月后,取精液以改良巴氏染色法将精子染色后采用WLJY-9000伟力彩色精子质检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CASA)检测精子密度、活力及形态变化.结果 增精1号胶囊治疗组精子密度、活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精子畸形率降低(P<0.01),且优于五子衍宗丸对照组(P<0.01).结论 增精1号胶囊可改善少精子症患者的精子密度、活力,降低精子畸形率.

    作者:常德贵;张培海;胡志萍;李俊涛;曲晓伟;吴天浪;张蜀武;王久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肺岩宁颗粒干预细胞周期G_1/S检测点调控信号抗Lewis肺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 观察肺岩宁颗粒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肿瘤细胞周期分布,以及G_1/S检测点调控信号RB-E2F1生物轴的影响.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造模并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顺铂组、肺岩宁煎剂组(煎剂组)、肺岩宁颗粒低剂量组(低剂量组,0.3 g)、肺岩宁颗粒中剂量组(中剂量组,0.6 g)、肺岩宁颗粒高剂量组(高剂量组,1.2 g).造模后顺铂组1、3、5天腹腔注射顺铂0.1 mg,其他各组分别灌胃给药14天,观察各组治疗后抑瘤率、瘤重、体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分布,RT-PCR测定肿瘤组织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腺病毒E2启动子结合转录因子(E2F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B、E2F1蛋白表达.结果 各用药组瘤重低于模型组(P<0.05,P<0.01),中剂量组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和顺铂组(P<0.05,P<0.01).流式细胞术发现中剂量组的G_0/G_1比例较模型组、顺铂组和煎剂组显著增多(P<0.01),癌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1,P<0.05).RT-PCR显示中剂量组E2F1 mRN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顺铂组和煎剂组(P<0.01);中剂量组RB 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顺铂组和煎剂组 (P<0.01).Western blot分析显示中剂量组较模型组和顺铂组明显抑制E2F1蛋白表达(P<0.05),并较模型组、顺铂组和煎剂组明显增加RB蛋白表达(P<0.05).结论 肺岩宁颗粒抑制Lewis肺癌肿瘤生长与干预细胞周期时相分布有关,能使癌细胞较多的阻滞在细胞周期G_0/G_1期,通过抑制E2F1,增强RB表达,从而干预细胞周期G_1/S检测点信号通路中RB-E2F1生物轴实现抗肺癌增殖.

    作者:郑展;王菊勇;徐振晔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柴胡皂苷防治肝病机制研究进展

    柴胡是我国传统中药和常用中药,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以其为君药的方剂小柴胡汤在临床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方面有独特的疗效.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柴胡皂苷(saikosaponins,SS),根据化学结构不同分为SSa、SSb1-4、SSc、SSd、SSe、SSf、SSh等单体成分,其中以SSa、SSc、SSd的含量高.近年来国内外对SS进行了药学、药理学等方面广泛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免疫调节、保肝、抗病毒及抗肿瘤等活性[1].本文就SS防治慢性肝病的机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李忻;靳耀英;张韫;杨鑫;李平;郭景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