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摘要: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太原市社区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经历了快速发展、稳步发展和改革3个阶段,但是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流行病学调查指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为17.5%,在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中,有将近30%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在非精神病性障碍中,近90%的患者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帮助[1]。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精神病性和非精神病性障碍的就医问题,我国从2002年起开始大力发展社区基础卫生事业[2]。但面对有些患者初就诊过程伴有一定躯体症状,同时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更需要非精神卫生防治医务人员具有一定的精神卫生知识,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太原市社区非精神卫生防治医务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并分析影响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改善基层非精神卫生防治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提供依据。

    作者:张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

    胫骨平台骨折多为高能量钝性损伤所致,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交叉韧带、血管的损伤。如果治疗不当则容易导致关节强直、僵硬以及慢性疼痛的发生,重者则可能终导致关节融合或截肢。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肖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气道加温湿化的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一种常见病症,主要与车祸、打击伤、坠落伤等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会出现昏迷,继之,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导致气道内部的分泌物难以排除,若不能及时清理口鼻腔内分泌物,可能引发肺部疾病,加重病情,甚至死亡[1]。尤其是气管切开后,将会极大地破坏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因此,早期进行气道加温湿化,恢复其生理功能,减少并发症,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作者:马泽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颈部淋巴结结核20例CT表现

    颈部淋巴结结核是一种在儿童及青少年期间常发的肺外结核病变,其临床主要症状为颈部双侧或单侧大小程度不等的淋巴结。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病情可得到有效改善。因此,给予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准确及时的诊断十分重要。现收集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确诊的20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资料,旨在探讨其不同病理阶段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认识,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连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筛查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临床价值研究

    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四肢畸形疾病之一,发病率为1%~10%[1]。通常临床表现为股骨头与髋臼不匹配,例如,髋关节不稳定、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等。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是患儿发育成正常髋关节的关键,如果诊断不准确,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还有可能造成终身的髋关节畸形。本次研究中采用超声筛查对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情况进行诊断,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燕红;陈富富;张景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频超声在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应用

    骨关节炎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又称为退行性关节病。此类患者大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软骨变性,在早期容易表现出软骨局部病变式软化,随着病情恶化则会引起小片软骨脱落,导致裂隙附近的软骨细胞纤维化,甚至可能引发软骨骨质增生、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1,2]。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X线、超声或病理学诊断,虽说X线对于骨质变化的灵敏度高,但其在软骨变性和组织炎症方面仍存在漏洞;而病理学诊断则属于创伤性诊断方法,临床上并不作为首选方法。为此,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将高频超声技术应用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工作中的具体效果,以便为实际工作提供更可靠的参考,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敏;杨凤菊;周吉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关于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重症脑卒中患者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重症脑卒中多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会危及生命,而患者发病后常引起抵抗力下降,各种侵入性操作以及抗生素等诸多因素引起各种医源性感染,而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且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引起临床治疗的难度,因此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神经内科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小媚;曾立;李伟钧;骆志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西医对早搏的不同认识及存在问题分析

    早搏即期前收缩,是指异位起搏点过早发生的,提前使心肌除极的心搏,为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1]。患者就诊往往以心悸为主诉,亦可兼见胸闷、乏力等症,严重时自己可感觉到心脏停跳,个别患者于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但自身无特殊不适[2],诊断以心电图为主,有时需要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辅助诊断[3]。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属于“心悸”范畴,有研究表明早搏与心悸临床关系紧密[4],多与心的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或邪阻心脉,扰乱心神等有关[5]。现就中西医对早搏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诊治进行综述。

    作者:刘志远;董联玲;马天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脑卒中早期预防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脑部血管破裂、阻塞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同时也是致残的首要原因[1]。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手段,因此,预防是目前好的措施[2]。脑卒中的诱发因素较多,其中有20%~30%的脑卒中患者是由颈动脉闭塞或狭窄所引发,颈动脉超声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手段[3]。本研究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脑卒中早期预防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鲁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组织多普勒成像结合冷加压试验在更年期妇女胸痛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冷加压试验(CPT)结合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对更年期妇女胸痛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准确、可定量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雷;董清;陈春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浅表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诊断价值

    表皮样囊肿属于角质囊肿,为良性肿瘤,好发于全身浅表皮下组织。近年来随着彩色超声诊断仪的发展,该病在术前确诊率明显增高。现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2例浅表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分析如下,旨在提高我院高频超声对浅表表皮样囊肿的诊断能力。

    作者:唐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河南省焦作市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高危基因亚型分布的研究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已经成为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体健康。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已经证实[1,2]: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首要病因,95.0%~99.7%的宫颈癌患者可以检出HPV。为了解焦作地区HPV感染情况,我们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2994名女性HPV感染及其分型进行了检测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贺春;成守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造影在腹部实质脏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表现研究

    对于腹部损伤的患者来说,常选择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就是超声检查。常规超声检查受到自身技术的限制,在诊断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范围及严重程度时,其准确性及敏感性比较低。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剂以及超声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1],超声检查的成像水平以及定性都有了显著提高。本研究主要对是否需要将全部腹部损伤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且在临床工作中如何才能掌握好超声造影检查的使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宏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B超在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

    本研究就我院2009年到2016年间收治的拟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对照患者的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分析术前B超诊断、鉴别的准确性,探讨其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苏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胰腺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及文献复习

    胰腺海绵状血管瘤是发生于胰腺的一种极其罕见的良性肿瘤,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佳方式。胰腺海绵状血管瘤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现结合1例病例及复习文献,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冷媛媛;黄燕涛;仲建全;冯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临床输血病历规范化调查与分析

    随着医疗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范的完善,病历文书质量作为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医疗质量检查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已备受关注。而输血病历是临床治疗疾病、抢救患者实施输血的原始记录,也是处理与输血有关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之一。认真做好输血病历的规范化工作,不仅是安全输血的需要,也是保护患者、医院、供血单位和医护人员合法权益的需要。因此应加强临床输血病历的管理,制定相应措施,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唐先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实用医技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的效果及护理体会

    纤维支气管镜,是临床主要用于肺部疾病诊治的一种技术方法[1]。通过临床长期使用经验发现,纤维支气管镜不仅在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类疾病的诊治中有着明显优势,而且在胸腔手术、鼻咽癌、支气管病变,咯血危重症患者的气管插管、放置胃管等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本研究就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肺部灌洗的疗效及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月桂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