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凤利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方法 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针刺治疗和弥可保口服治疗,观察8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及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针刺可明显改善DPN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提高DPN患者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论 针刺治疗DPN疗效是确切的.
作者:赵慧玲;高欣;高彦彬;曲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医翻译目前面临译文冗长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简化译文的翻译方法,旨在提高译文的可读性、交际性和质量.
作者:师新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从象形文字、拼音文字与思维模式、中医学术语与两医学术语、医古文与医学英语等方面探讨了中西医学语言文化差异对中医英译的影响.
作者:兰凤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FLD)简称脂肪肝,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弥漫性大泡性脂肪变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目前认为FLD由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因素所致,通常分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两大类.
作者:胡义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药六味地黄软胶囊和银杏叶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受活化调节、由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蛋白(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normal T-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水平的影响.方法 在西药降糖治疗基础上,40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安慰剂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六味地黄软胶囊及银杏叶片或安慰剂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清RANTES、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 中药组治疗后血清RANTE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 六味地黄软胶囊及银杏叶片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RANTES水平,可能通过抗炎机制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作者:王祥香;孙子林;余江毅;杨兵全;王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荷瘤小鼠扶正抑瘤颗粒(FYG)含药血清对H22细胞的凋亡、自由基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YG含药血清对H22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H22细胞DNA RNA、自由基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FYG含药血清可引起H22细胞的凋亡,细胞DNA RNA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自由基含量升高.结论 FYK含药血清引起H22细胞的凋亡可能与其影响H22细胞自由基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有关.
作者:王学习;赵健雄;陈茹;白德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我们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同时对血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内皮细胞(CEC)各项指标进行了观察,以探讨益气补肾活血中药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疗效及对EF-1 、NO及CEC的影响.
作者:张雷家;孔令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FLD)简称脂肪肝,病理上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临床上则有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之分.鉴于FLD的病理诊断通常难以获得,目前主要根据肝脏B超并结合病史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来明确脂肪肝的有无及其可能病因,但这些措施通常难以区分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
作者:范建高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DNA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2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查、血清HBV-DNA(定量)及PBMCs中HBV-DNA检测(PCR方法),经中医辨证确定205例患者的中医证型.结果 研究发现各中医证型血清HBV-DNA(定量)≥1.0×105拷贝/mL(高病毒载量)患者比例由小到大排列依次为: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组血清HBV-DNA(定量)≥1.0×105拷贝/mL患者比例高(占82.5%),与湿热中阻证组(占55.2%)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中医证型PBMCs中HBV-DNA感染患者比例由小到大排列依次为:肝肾阴虚证<湿热中阻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肝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组PBMCs中HBV-DNA感染患者比例高(占77.2%),与肝肾阴虚证(占27.3%)湿热中阻证(占34.3%)、瘀血阻络证(占53.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HBV-DNA(定量)及PBMCs中HBV-DNA感染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关系,肝郁脾虚证组血清HBV-DNA(定量)≥1.0×105拷贝/mL患者比例及PBMCs中HBV-DNA感染患者比例高,治疗应注重扶正祛邪.
作者:宓余强;郑淑文;张弘;梁树人;李顺天;曹武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anax quinquefolius Saponin,PQ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缺血心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及梗死区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 选雄性Wistar大鼠,成功制作AMI大鼠模型50只,随机分为PQS大、中小剂量组,倍他乐克组及模型组,同时建立假手术组及正常组,每组10只.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PQS水溶液[54 mg/(kg·d),27mg/(kg·d),13.5 mg/(kg·d)]及倍他乐克水溶液[4.5 mg/(kg·d)]每天1次灌胃,其他3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每天1次灌胃,连续用药14天.术后第15天处死大鼠,每组选取6只心脏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肌细胞VEGF、bFGF及Ⅷ因子表达情况;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VEGF及bFGF阳性反应强度,计算平均微血管密度(MMVD).结果 PQS大、中剂量组心肌细胞VEGF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PQS大、中小剂量组心肌细胞bFGF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PQS大、中剂量组MMVD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PQS可增强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VEGF、bFGF的表达,促进梗死及缺血区血管新生,发挥保护心肌的缺血性损伤作用.
作者:王承龙;史大卓;殷惠军;陈可冀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d,SSd)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作用后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MC)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异常增生的影响,为肾小球硬化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鉴定大鼠肾小球M C.利用MTT、LDH释放实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SSd对LPS刺激后MC增殖的作用,ELISA法检测细胞外基质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Col Ⅳ)、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细胞素依赖性蛋白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CDK4)、c-Jun、c-Fos.结果 SSd对MC增殖有抑制作用,可使G0/G1期细胞增多,并诱导细胞凋亡;SSd可抑制MC分泌Col Ⅳ、FN、TGF-β1,并抑制了CDK4、c-Jun、c-Fos的表达.结论 SSd对肾小球硬化(glomerulosclerosis,GS)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CDK4、c-Jun、c-Fos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祖宁;董晞;付桂香;高福云;陈玉武;李克明;刘国玲;李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gurgitational gastritis,BRG)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它不仅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并且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以及胃癌的发生有关.
作者:陈建章;喻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笔者在2003-2005年采用中医辨证配合西药治疗胃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123例,同时设立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水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酸枣仁汤辅助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重型肝炎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抗感染、人工肝血浆置换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酸枣仁汤口服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睡眠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等指标,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酸枣仁汤治疗组的睡眠状况有显著改善,治疗后TBIL、TNF-α和IL-1血清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好转率66.7%(20/30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12/30例).结论 酸枣仁汤可以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睡眠状态,减轻炎症细胞因子对肝细胞的损害.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朱海鹏;高志良;谭德明;刘水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温脉通及其拆方对高脂血清诱导的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以探讨温脉通治疗早期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机制.方法 常规制备温脉通全方、温经益气拆方、活血通脉拆方含药血清和高脂血清,采用虎红染色法检测药物血清对高脂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单核细胞株(THP-1)黏附的作用;用细胞ELISA法检测HUVEC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P-选择素(P-selectin)的表达.结果 温脉通能抑制高脂诱导的HUVEC与THP-1的黏附,并下调HUVEC表面ICAM-1 、NCAM-1 、P-selectin的表达;两拆方组对不同的黏附分子有下调作用.结论 下调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减少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从而抑制单核细胞迁移至血管内膜形成泡沫细胞,抑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可能是温脉通治疗ASO的机制之一.
作者:郝钰;杭小同;贾德贤;葛辛;邱全瑛;陈淑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院自2003年8月-2006年3月将收治的3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用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昭锐;王苓潇;陈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药穴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临床疗效,探讨药穴指针疗法治疗GERD之可能机理.方法 8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药穴指针疗法:即治疗操作者每次以适量棉花缠指后,沾少许药液涂敷患者双侧足太阳膀胱经肝俞、胆俞、胃俞及脾俞穴位上,先后按揉法、扪法及捏法进行操作;每次操作15 min,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抑酸及促胃动力治疗,分别予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早晚间隔12 h各服1次),西沙比利片(10 mg,每天3次,饭前15 min)疗程均为3周.结果 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入选时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食管压力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24 h食管pH<4反流总时间百分率有明显下降(P<0.05),酸反流大于5 min次数及长反流时间也有下降(P<0.0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消化道镜提示,食管炎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总体疗效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7.5%,对照组有效率80.0%,组间比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药穴指针疗法中医特色显著,疗效突出,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易为患者所接受,为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胜;梁健;颜春艳;蒋应玲;朱初良;梁宜深;宁庆云;张志杰;杨文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带状疱疹在临床较常见,多发于腰背部,耳带状疱疹则相对少见,但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效果欠佳则易继发面瘫.我们于2003年1月-2006年9月在传统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汤剂柴胡栀子散加减治疗耳带状疱疹患者2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群;彭先兵;张远芬;朱普堂;罗四维;黄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中药化纤汤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小鼠的防治作用,并与丹参及地塞米松治疗进行对照,从而探讨中药治疗肺纤维化的临床价值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8周龄雄性ICR小鼠分8组,模型组(BM组)经鼻滴入博莱霉素(BLM)5 mg/kg建立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化纤汤预防治疗组(PHT组)于滴入BLM前48 h予化纤汤灌胃,化纤汤治疗组(HT组)于滴入BLM后第14天用化纤汤灌胃,同时设立丹参预防治疗组(PDST组)及丹参治疗组(DST组),地塞米松预防治疗组(PDT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DT组),并与正常小鼠(NC组)进行对照.第28天收获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右肺行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三色染色,并观察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左肺经酸解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BALF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结果 各药物干预组与BM组比较,小鼠肺系数明显下降(P<0.05);肺泡炎、纤维化程度均有改善(P<0.05),其中化纤汤预防治疗组改善明显;肺HYP含量下降(P<0.05);BALF中TGF-β1含量亦明显下降.结论 早期应用化纤汤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BLM诱导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提示益气活血中药对肺纤维化有一定预防作用;抑制TGF-β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少杰;白文;王春玲;戴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复方莪倍软膏对于斑块状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区组随机、开放、阳性西药及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将120例入选患者在口服扫癣丸情况下,分别采用复方莪倍软膏、达力士软膏、软膏基质外涂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评价红斑、浸润、鳞屑、瘙痒的改善情况及皮损面积改变情况及安全性,并观察症状改善时间.结果 局部症状改善情况:中药组和西药组红斑、鳞屑、浸润、瘙痒程度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安慰剂组仅鳞屑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中药组瘙痒症状改善时间少于西药组及安慰剂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其他症状改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中药组及西药组的红斑、鳞屑、浸润症状改善时间均少于安慰剂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不良事件发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中药组复发相对少于西药组.结论 复方莪倍软膏能够有效改善斑块状银屑病的皮损症状,其疗效不低于阳性西药.
作者:宋坪;颜志芳;许铣;刘瓦利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