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帅;范军界;谢海明;殷国勇;张宁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 plasma reagin,RPR)高滴度(≥1:16)的妊娠梅毒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的RPR高滴度妊娠梅毒患者6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其中治疗组给予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妊娠结局.结果:随访至治疗后的第12个月时,治疗组中妊娠梅毒患者有26例血清RPR转阴,痊愈率为78.79%;对照组中妊娠梅毒患者有17例血清RPR转阴,痊愈率为53.13%.两组妊娠梅毒痊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均未发生先天梅毒、死胎、低体重儿及新生儿死亡,对照组接受治疗后出现早产1例,妊娠结局无差异.结论: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RPR高滴度妊娠梅毒效果较单一使用苄星青霉素显著,表现在血清RPR阴转时间缩短,转阴率高.
作者:于晓云;华云晖;李子海;闫宁;鲁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恶性肿瘤致中央气道狭窄并呼吸衰竭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2月-2013年5月喉罩通气全身麻醉下经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12例恶性肿瘤致中央气道狭窄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介入治疗结果.介入治疗技术包括应用高频电灼术、氩等离子体凝固术、冷冻消融、球囊扩张及自膨胀金属支架置入等.结果:12例患者,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58±9)岁.12例患者经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后气促指数明显改善(P<0.01),11例患者呼吸衰竭得到纠正,1例患者术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3d后拔管并顺利撤除呼吸机,有效率为100%.无1例患者出现大出血、心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恶性肿瘤致中央气道狭窄并呼吸衰竭可行、安全及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查王健;王继旺;苏梅;李梅梅;程宁;黄茂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运用STRONGkids评价分析外科恶性肿瘤患儿的营养风险并研究早期营养干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儿童营养风险筛查工具STRONGkids(screening tool risk on nutritional status and growth)对2013年3月-2014年12月南京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12例恶性肿瘤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与管理.以STRONGkids评分≥4分为高度营养风险,将存在高度营养风险的患儿60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方法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分别测定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术后10d的体重、血清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并于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记录患儿体重变化,同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共筛查出60例存在高度营养风险的恶性肿瘤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A组30例)和非干预组(B组30例),A组患儿术后10 d的体重、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A、视黄醇结合蛋白较B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患儿体重较B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STRONGkids能有效评估恶性肿瘤患儿的营养风险,早期进行营养评估、干预和管理可以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杨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TNM分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给予TACE术+索拉菲尼治疗,对照组57例,行TACE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2个月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4.1%,对照组为64.9%,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282).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2个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9.6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62.5%和32.1%,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皮肤黏膜反应及肝功能异常等.其中治疗组口腔黏膜炎及手足皮肤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 0.001,P<0.001).结论:TACE联合索拉菲尼可提高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吴金道;韩国勇;陆森;邵文雨;杨正强;刘圣;黄新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的疗效,对手术技术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15年4月行经鼻蝶显微手术切除的垂体大腺瘤患者220例,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内分泌、肿瘤切除率和手术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头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显示肿瘤全切198例,次全切20例,部分切除2例;术中脑脊液漏47例,术后尿崩129例;术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泌乳素(prolactin,PRL)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下降,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下降.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技术成熟,能够切除垂体大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技术.
作者:杨坤;邹元杰;刘宏毅;耿良元;刘翔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Vitallium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近期修复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共选取52例63件Vitallium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检查义齿初戴就位情况,采用患者自我评价和口内检查的方式,在义齿使用1个月、6个月、1年后,对义齿的使用情况进行随访.结果:58件Vitallium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就位顺利,固位好,失败病例中1例戴牙后反复压痛,需重新制作,在1个月、6个月和1年后的复查中,共出现6例义齿压痛,4例边缘性龈炎,1例基牙龋坏,1例基牙牙折.未发生义齿性口炎,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Vitallium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的近期修复效果良好.
作者:黄丽娟;景双林;黄罡;孙方方;翟家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两孔法、三孔法、开腹法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采取腹腔镜两孔法、三孔法、开腹法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病例,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3组在手术时间、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明显短于开腹组(P< 0.05),腹腔镜组间无差异,但两孔法比三孔法少一个手术切口.结论: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术后住院时间短,切口疤痕不明显.腹腔镜两孔法与三孔法手术效果相同,但前者手术创伤更小,手术疤痕更小,美容效果更佳.
作者:张杰;唐维兵;耿其明;蒋维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其在此病患者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待产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40例(PE组)、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25例(慢高合并PE组)、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21例(慢高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2例(GH组)和正常妊娠孕妇48例(正常妊娠组)为研究对象.于妊娠32~36周检测孕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同时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各组孕妇进行肾脏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①PE组及慢高合并PE组中血BUN、UA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慢高组(P< 0.05);PE组Scr值明显高于慢高组、GH组及正常妊娠组,而GFR值明显低于这3组(P<0.05);②PE组、慢高合并PE组和慢高组3组肾主动脉(MRA)及段动脉(SRA)的血流峰值加速时间(AT)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 0.05);GH组仅段动脉的血流峰值加速时间(AT)值高于正常妊娠组,而在主动脉此两组间AT值无差异;5组间MRA及SRA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和阻力指数(RI)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病时,子痫前期较慢性高血压所引起的肾损害更迅速、更严重.用肾脏超声多普勒测定各级肾动脉的AT是早期发现肾损害的敏感指标,其联合UA及GFR可为临床早期评价肾功能、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孟虓;贾瑞喆;王国育;吕康泰;丁虹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62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并分娩的62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病率、孕妇年龄、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及胎龄28~34周活产新生儿预后等情况.结果:重度子痫前期初产妇多于经产妇,21~35岁多发,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多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严重并发症的构成依次是:产后出血、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心功能不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衰竭、脑血管意外;其围产儿严重并发症的构成依次为: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死胎.早发型子痫前期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脑血管意外、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重度窒息儿、早产儿等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分娩方式仍然以剖宫产为主.胎龄28~34周活产新生儿随胎龄增加,存活力明显增加.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易并发严重并发症,威胁孕产妇以及围产儿生命安全,应得到广泛重视.随终止妊娠孕周增加,围产儿预后明显改善.
作者:杨娜娜;孙丽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的血糖变化,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本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孕产妇1000例进行甲状腺功能及糖耐量检测,测定其血液促甲状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筛查出甲减孕妇121例,并对TSH及血糖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追踪其妊娠结局,选取同期甲功正常的孕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孕妇中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121例,发病率为12.1%,血糖水平较甲功正常孕妇的血糖水平明显增高(P<0.05),其中空腹血糖与TSH有相关性(P< 0.05,r=0.39).追踪妊娠结局:121例中有92例合并各类产科合并症及分娩期并发症,约占76.03%.甲减孕妇中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等并发症较甲功正常的孕妇发病率高.结论:妊娠合并甲减的发生率高,对母儿的不利影响较大,应对甲减孕妇加强血糖监测,及孕期、分娩期合并症的监测及处理.
作者:谢芳;管丽莎;陈轩;高红;吕弘道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原发毛霉菌病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本院1例原发肺型毛霉菌病播散感染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CNKI及PubMed数据库中原发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结果:文献报道共13例患者,男8例、女5例,男女比例1.6:1,发病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37.92岁;病程1 d~12年,平均1.5年;其中肺型4例(30.77%)、皮肤型4例(30.77%)、鼻眼脑型3例(23.08%)、播散型2例(15.38%);病理诊断10例(76.92%),病原学联合病理诊断3例(23.08%);单纯外科清创治疗2例(15.38%),抗真菌治疗6例(46.15%),清创联合抗真菌治疗5例(38.46%);治愈9例(69.23%),死亡4例(30.77%).结论:原发毛霉菌病是一种罕见病死率较高的侵袭性真菌病,早期诊断并及时行两性霉素B联合外科清创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茜;严友德;邢益平;李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对预测危重患者院内获得性菌血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10月上海长征医院急救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行降钙素原、内毒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血培养等,根据院内获得性菌血症诊断标准对不同血培养结果之间的各炎症指标进行比较,并绘制其预测菌血症的ROC曲线.结果:血培养阳性组中降钙素原、内毒素及C反应蛋白高于血培养阴性组(P<0.05),其中革兰氏阴性菌组升高更明显,白细胞计数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降钙素原ROC曲线下面积(95%CI=0.81,0.78~0.85,P<0.001),有助于预测菌血症.结论:降钙素原对于预测危重患者院内获得性菌血症有一定价值.
作者:顾永辉;卞叶萍;林兆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移植早期急性心衰事件危险因素以及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搜集ALL allo-HSCT患者67例,依据移植早期(移植后100 d内)患者有无发生急性心衰事件而分为心衰组(19例)和对照组(48例).运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 x2检验和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急性心衰事件的危险因素及心衰组的临床特点.结果:ALL allo-HSCT患者移植早期急性心衰事件发生中位时间为移植后4d(移植前1 d~移植后78 d).单因素分析显示,Ph+ALL移植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史为急性心衰事件的危险因素;心衰组细菌感染及死亡等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率都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ALL allo-HSCT患者急性心衰事件多发生在移植早期,Ph+ALL移植前TKI治疗史是ALL患者移植早期急性心衰事件的危险因素,心衰组患者常伴随较高的细菌感染及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率.
作者:王帅;王敬瀚;缪扣荣;沈文怡;朱华渊;吴汉新;葛铮;李建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以脂质体多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43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患者均给予脂质体多柔比星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脂质体多柔比星给药剂量30 mg/m2.合并抗肿瘤药物按常规方法给药.21~28 d为化疗1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43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4例,疾病稳定16例,疾病进展12例,客观有效率为34.9%,临床获益率72.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疲乏、肝功能损害及手足综合征等,未见明显的心脏毒性.结论:以脂质体多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武渊;孙蔚莉;袁渊;刘德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 (cancer antigen,CA125)、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肺癌组120例、肺良性病变组82例及健康对照组6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4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癌组CEA、CA125、NSE、CYFRA21-1血清水平分别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类型肺癌患者血清标记物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类型肺癌的血清标记物阳性率亦有明显差异(P<0.05).4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为90.00%,但特异度低于CEA+CA125+NSE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种不同的肿瘤标志物对于肺癌诊断均有其独特优势,但亦存在不足,目前尚无一种肿瘤标记物能够明确诊断肺癌.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肺癌检出率,但其特异度还有待提高.
作者:夏宁;张宇;郝可可;侯志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检测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3 218例单胎孕妇,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抽取孕妇外周血,提取血浆中胎儿游离DNA,制备文库,采用Illumina NextSeq CN500测序平台对其进行测序分析,对测序提示的性染色体异常患者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后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3 218例样本中,高通量基因测序提示16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经知情同意,12例孕妇自愿接受羊水产前诊断,其中8例羊水G带核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包括3例45,X;3例47,XXX;2例47,XXY;其余4例G带核型正常.结论:高通量基因测序可用于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产前检测,但还需改进测序方案,积累临床数据,提高效果.
作者:郑芳秀;周琴;陈英苹;张晓青;张玢;黄瑞萍;缪婷婷;蒋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N-末端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术后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心功能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植入CRT或CRT-D的CHF患者60例,术前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测定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1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依据CRT植入后6个月随访时LVEF绝对值较基线增加≥5%为标准,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随访期间观察CHF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结果:CRT术后有反应组术前NT-proBNP、随访MACE发生率明显小于CRT无反应组(P<0.01).以NT-proBNP2 354.5 pg/mL为佳分界点,预测CRT术后无反应的敏感度为95.0%,特异度为92.5%.以NT-proBNP 2 254.5 pg/mL为佳分界点,预测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敏感度95.2%,特异度92.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NT-proBNP≤2 254.5 pg/mL患者生存时间高于NT-proBNP≥2 254.5 pg/mL者(P<0.01).结论:术前血清NT-proBNP水平与CHF患者CRT术后反应程度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
作者:唐园园;侯小锋;陈震;王权鹏;王垚;邹建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临床上发现一组特殊病例,一个家族4代人中均发现有同一种神经肌肉性疾病的患者,症状具体表现为上肢肘关节有不同程度的伸直受限,下肢踝关节似马蹄样畸形,足部高弓畸形、无明显内翻内收现象.本研究拟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探讨其发病的致病基因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患儿、具有相似症状的患儿父亲及健康母亲的血液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疾病相关基因突变,并进一步收集该家族中的其他患病及健康成员的血液样本,利用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一系列突变基因,包括ANXA3基因突变[chr4,c.C820T (p.R274*)]、ATP6V1 E2基因突变[chr2,c.G136A (p.V46M)]和HIST1H3A基因突变[chr6,c.C205T(p.Q69*)]等.基于家族更多成员血液样本的PCR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ANXA3为该疾病潜在的致病基因,突变可导致其蛋白质高级结构的改变,可能与该疾病发生有关.结论:本研究为从分子水平上了解该家族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作者:孔竹青;倪磊;朱淼;卢文祥;白云飞;张志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以左旋聚乳酸(poly L-lactic acid,PLLA)及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为膜材的微气泡,在稳定性和粒径两个方面进行了优化,使其在保持超声成像增强能力的同时,更适于体内应用.方法:首先对PVA进行了羧基化修饰,使制备的微气泡表面含有羧基,zeta电位达到-38.87±2.19 mV,从而由于静电斥力提高了微气泡的稳定性.其次,通过调节制备过程中的PVA浓度、水相油相比、乳化速度3种因素,实现了对微气泡粒径的控制.结果:对优化后平均粒径为1.38 μm、粒径分布均匀、性质稳定的微气泡进行了体内外超声成像实验,证实其在体外能够显著增强超声成像效果,在体内既可以通过瘤内注射迅速提高肿瘤部位超声显影质量,又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经血液循环到达肿瘤部位,在一段时间的累积之后,增强超声成像效果.结论:本研究为微气泡的体内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者:段磊;杨芳;何闻;徐璐;许宁;刘宾;顾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的细胞形态学特点,为对照,探索免疫标记物在CMML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骨髓活检病理组织学方法分析39例CMML的病理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法,以CMML为实验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onocyticleukemia,AMoL)为对照组,检测CD15、MPO、CD34、CD14、CD56、CD68(PG-M1)、CD163在上述3组中的表达.结果:CMML骨髓病理组织学提示33例(84.6%)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系细胞增生明显且形态异常,29例(74.4%)单核细胞增多,20例(51.3%)巨核细胞形态异常.粒细胞标记物CD15、MPO在CMM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69±7.06)%,(33.96±5.94)%,其与CML及AMoL均有统计学差异.单核细胞标记物CD14、CD56、CD68(PG-M1)及CD1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0±2.51)%、(8.69±2.66)%、(13.35±4.32)%、(11.43±4.15)%,除CD56外,其余在CMML与AMoL的阳性率均有明显差异.原始细胞标记物CD34的阳性表达率为4.31±1.98%,与CML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骨髓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有助于CMM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梁艳;沈文怡;张建富;王蓉;李建勇;张苏江;陆化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