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Wnt5a/Dvl2/Rac1信号通路调控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的迁移

张万秋;田寅辉;朱一超;沈恬

关键词:Wnt5a, Rac1, 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 迁移
摘要:目的:探讨Wnt5a信号通路调控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在建立了划痕实验检测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迁移模型的基础上,研究Wnt5a/Dvl2/Rac1信号通路对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迁移的调控.结果:高表达的Rac1可促进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干扰Rac1的表达可显著降低其迁移,Rac1活性受Wnt5a/Dvl2信号通路的调控.结论:Wnt5a/Dvl2/Rac1信号通路可调控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的迁移,此为深入阐明乳腺癌细胞转移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硬膜外分娩镇痛下产间发热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硬膜外镇痛下产间发热的产妇临床资料,探讨产间发热的临床特征、发生原因及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待产过程中行硬膜外镇痛后体温超过37.5℃产妇213例为研究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期体温正常产妇200例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多为低热,多发生于第一产程活跃期,血象、C反应蛋白异常和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分别为40.38%、26.76%和51.17%;新生儿窒息2例,感染2例,无1例产褥病率发生.研究组胎膜早破距分娩的时间及第一、二产程均较对照组长(P<0.05);头位分娩评分≤10分的比率、人工干预产程率、剖宫产率、羊水污染率、新生儿平均体重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下产间发热的原因可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种.对于产间发热,应积极干预、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薛璇;侯雯雯;贾瑞喆;董丽;戴春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及残余肾功能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顽固性高血压,同时又能保护残余肾功能的方法.方法:50例既有顽固性高血压又有残余肾功能,且服用常规降压药效果不理想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加服米诺地尔,另一组强化超滤,观察6个月,比较各组降压效果及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结果:基线处2组患者透析前收缩压、舒张压未见明显差异;24 h尿量未见明显差异.经过6个月的观察,两组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量均下降,强化超滤组24 h尿量明显低于米诺地尔组(t=25.46,P<0.05).结论:对于有顽固性高血压的MHD患者,加用米诺地尔和强化超滤治疗均能有效控制血压,强化超滤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较大,米诺地尔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保留残余肾功能.

    作者:仲华;曹红娣;卞雪琴;叶红;汤兵;宋金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正常染色体核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相关基因突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NPM1、CEBPA、FLT3-ITD及c-kit基因突变在正常染色体核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N-AML)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2例初诊AML患者骨髓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提取DNA.采用改良的热处理姬姆萨R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运用基因组PCR及测序进行NPM1、CEBPA、FLT3-ITD及c-kit基因突变检测.分析4种突变在CN-AML中的发生率,比较突变型与野生型患者临床特征、生存期及累积复发率的差异.Cox回归分析研究CN-AML患者各项临床特征及突变状态等因素在总生存期(OS)中的预后意义.结果:112例CN-AML患者中NPM1、CEBPA、FLT3-ITD及c-kit的突变率分别为21.4%、21.4%、13.4%和5.4%.NPM1突变型患者的白细胞(WBC)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FLT3-ITD及c-kit突变型患者的血小板(PLT)明显低于野生型患者,而外周血(PB)及骨髓(BM)的原始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野生型患者.排除放弃治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后,孤立的NPM1突变患者的OS较野生型患者明显延长;孤立的CEBPA突变型患者的OS及无病生存期(DFS)均较野生型患者明显延长;孤立的CEBPA突变患者的累积复发率明显低于野生型患者.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BM原始细胞比例高是OS独立的预后指标,CEBPA突变状态与OS相关.结论:在CN-AML中存在一定比例的NPM1、CEBPA、FLT3-ITD及c-kit突变,其中NPM1与CEBPA突变率较高.FLT3-ITD及c-kit突变患者具有较低的PLT及较高的原始细胞比例.孤立的NPM1与CEBPA突变与良好预后相关.

    作者:景传红;乔纯;郭睿;张弛;张苏江;钱思轩;李建勇;洪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治疗慢性单纯性青光眼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中医疗法与西医疗法治疗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收治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患者30例(共40只眼)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中医磁珠耳穴贴压方法治疗的14例(20只眼)为观察组,西药噻吗心安滴眼液控制治疗的16例(20只眼)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的组间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眼压平均降低(9.8±3.2)mmHg,明显优于对照组眼压[(3.4±3.6)mmHg]改善结果(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9只眼,有效10只眼,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结论:中医磁珠耳穴贴压方法联合中药制剂治疗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具有更优秀的临床疗效.

    作者:朱蓉;程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树脂粘结系统对纤维桩与根管粘结界面扫描电镜研究

    目的:观察3种不同树脂粘结系统处理后,玻璃纤维桩与根管不同深度粘结界面情况,从微观结构的不同探索佳临床选择.方法:15颗完整离体单根牙于釉牙骨质界冠方2 mm处截冠.根管治疗后分3组修复:玻璃纤维桩+3M Unicem组、玻璃纤维桩+可乐丽DC Core组、玻璃纤维桩+Luxacore组.包埋后切片对牙根上下两部分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粘结界面形态.结果:3M Unicem自粘接树脂水门汀与根管牙本质仅形成混合层,牙根冠根段均未发现树脂突结构;DC Core一步法自酸蚀与根管冠方牙本质形成数目可观的树脂突,而随根管深度增加,树脂突数量减少;Luxacore全酸蚀组在整个根管段都可见大量明显的树脂突.结论:纤维桩的粘结状况与粘结材料、根管部位等因素相关.全酸蚀三步法在微观界面上可达到佳粘结效果.

    作者:冯丽君;陈亚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甲状旁腺腺瘤引发难治性高钙危象致进行性肾功能损害1例报告

    高钙危象在临床并不常见,一旦发生,其病情十分凶险.本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3岁,因“顽固性恶心、呕吐,极度乏力1月”于2012年12月12日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顽固性恶心呕吐,食后加重,干呕后上腹部绞痛明显,四肢乏力.11月7日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腹部彩超示血管瘤可能;胰腺、双肾未见异常.

    作者:曹雯;陈欢欢;何畏;杨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BOP诱导叙利亚仓鼠胰腺癌动物模型建立和相关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N-亚硝酸2-双丙基胺[bis-(2-oxopropyl)-N-nitro samine,BOP]诱导建立叙利亚仓鼠胰腺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建模过程特点,初步分析模型胰腺癌的相关生物学特点,为胰腺癌动物模型研究提供一个可控性强、动态、全面的基础.方法:73只叙利亚仓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生理盐水稀释成20 mg/ml的BOP按照20 mg/kg体重腹壁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4周;相同条件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连续监测各组仓鼠体重,注射结束后4周开始每2周依次收集两组叙利亚仓鼠组织标本,观测其形态特点.结果:注射后20周实验组开始出现胰腺肿瘤,注射后28周开始成瘤明显增加,病理观测为低分化腺癌,复种实验成功,部分实验结果与既往报道不一致.结论:BOP可以成功构建叙利亚仓鼠胰腺低分化腺癌动物模型,在注射后第28周后收集标本时间佳,部分实验结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卫积书;张烨;任华建;吕楠;蔡宝宝;吴鹏飞;彭云鹏;李强;苗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45岁以上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术前TSH浓度的比较

    目的: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浓度差异,并着重讨论≥45岁甲状腺结节患者TSH浓度与结节良恶性的相关性.方法:对近3年收治手术的525例≥45岁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和289例< 45岁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术前血清TSH浓度差异,并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不同血清TSH浓度段中的比例变化.结果:≥45岁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术前血清TSH浓度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P<0.001);随着血清TSH浓度的升高,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比例逐渐升高,当TSH> 5.0 uIU/ml时,恶性率为60%以上;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中,有淋巴结转移组血清TSH浓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术前血清TSH浓度测定同样可以作为≥45岁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良恶性判断的一个辅助性指标.

    作者:钱超;李昌文;赵志泓;黄中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核磁共振功能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研究

    目的:评估核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中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扩散加权(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有乳腺肿块并有病理结果的病例68例,均行DCE-MRI、DWI及MRS检查,统计DCE-MRI曲线分型、DW1的ADC值大小及MRS有无胆碱峰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上的差异,并分析三者评定标准的一致性,计算三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三者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上有明显差异(P<0.05).在良恶性的评定标准上,DCE-MRI和DWI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5);DCE-MRI和MRS、DWI和MRS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0.40).DCE-MRI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7.5%和88.9%;、DWI为87.5%和88.8%;MRS为87.5%和55.6%.三者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8.2%、88.2%、70.6%.结论:DCE-MRI、DWI及MRS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均较高,MRS的特异性略低.DCE-MRI、DWI可作为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

    作者:刘红霞;崔延安;周静;黄海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13年2月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的58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Evans分型,Ⅰ型3度骨折38例;Ⅰ型4度骨折16例;Ⅱ型反粗隆骨折4例.其中38例采用DHS内固定,20例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结果:5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未发生因本手术导致的内科合并症加重或者患者死亡.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DHS组优18例,良8例,尚可6例,差6例,优良率68.4%;锁定钢板组优14例,良3例,尚可1例,差2例,优良率85%;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HS相比,选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蒋正武;赵越;胡志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As4S4/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杀伤宫颈癌Hela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制备As4S4/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研究体外热化疗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化学沉淀-浸渍法制备As4S4/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来表征;检测As4S4/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的释药水平及在交变磁场中的升温能力;通过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化疗组、热疗组及热化疗组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结果:制备的复合纳米粒粒径为20~40 nm;复合纳米粒体外升温能达到肿瘤的有效治疗温度(41~46℃);释药缓慢,48 h释药为13.28%.在MTF实验中,As4S4/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组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纯纳米雄黄溶液组和Mn0.5Zn0.5Fe2O4联合交变磁场加热组(P<0.05);在凋亡率检测中,As4S4/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联合磁流体热疗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纯纳米雄黄溶液组和Mn0.5Zn0.5Fe2O4联合交变磁场加热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的化学沉淀-浸渍法可以成功制备As4S4/Mn0.5Zn0.5Fe2O4复合纳米粒,体外实验证明该复合纳米粒联合交变磁场热疗对宫颈癌细胞具有很强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作者:袁春燕;安艳丽;张东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附31例报告)

    目的:探讨早期跟骨牵引延期经胫骨前方皮质入路植骨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V、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5月~2012年1月间3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Schatzker分型V型19例、Ⅵ型12例,采用术前牵引复位,延期手术治疗结合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术中采用经胫骨前方骨皮质入路植骨恢复关节面,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双接骨板、锁定板加空心螺钉等进行内固定.结果: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3 (8~31)个月,全部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4个月(4~9个月).术后30例患者软组织均一期闭合,1例发现胫前皮肤局部坏死,局部钢板外露,8个月骨折愈合后予以取出内固定后闭合创面.所有患者X线检查未见胫骨平台发生Ⅱ期塌陷,治疗效果参照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7例、良10例、可2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87.1%.结论:对于Schatzker V、Ⅵ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采用早期牵引,延期手术的方法可以充分保护局部软组织血运,降低手术难度,预防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有效对胫骨平台进行解剖复位并获得牢固的固定,术后可早期恢复膝关节功能训练,具有临床疗效好、并发症低的特点.

    作者:李海俊;曹晓建;朱平;唐根林;郭曙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存档的乳腺癌病理切片,根据WHO分类标准,结合HE形态和免疫组化特征,诊断浸润性微乳头状癌6例,结合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淋巴结转移率为91.5%(86/94).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类型的乳腺癌,具有侵袭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不良的生物学行为,无论肿瘤中IMPC结构比例占多少都应引起重视.

    作者:李红;朱伦;裔寿东;王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硅橡胶软衬材料用于下颌全口义齿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硅橡胶软衬材料在下颌全口义齿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的牙槽低平或呈刃状、骨倒凹大、黏膜薄等自身固有条件差的下颌全口义齿42例,采用硅橡胶软衬材料进行义齿重衬.随后,针对重衬后义齿的固位效果、咀嚼功能、舒适度、综合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动态追踪调查,以分析该材料在下颌全口义齿修复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采用硅橡胶软衬材料重衬后7d与3、6、24个月后接受治疗的患者在上述各项指标的满意率均显著高于重衬前(P<0.05).结论:对于牙槽或黏膜等固有条件差的患者,下颌全口义齿中硅橡胶软衬材料衬垫的使用能有效减少义齿固位差、咀嚼功能低、疼痛等不良结果,因而该材料在下颌全口义齿固有条件差的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恒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桥本氏甲状腺炎(HT)患者外周血CD4+ CXCR5+T细胞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荧光抗体CD4-FITC、PD-1-PE、CXCR5-AF标记外周血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49例HT患者、22例正常对照人群CD4+T细胞表面CDXCR5、PD-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T患者CD4+CXCR5+/CD4+T显著升高,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1.158,P<0.001);CD4+CXCR5+ PD-1+/CD4+T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两者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t=4.657,P<0.001);②HT患者CD4+CXCR5+/CD4+T细胞与A-TG、A-TPO均呈正相关(r=0.288,P=0.045;r=0.396,P=0.005),CD4+CXCR5+PD-1+/CD4+T细胞与A-TG、A-TPO均呈正相关(r=0.415,P=0.003;r=0.355,P=0.013).结论: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频率升高可能在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姜俊;陈宜刚;叶军;冯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自2007年8月~2012年6月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9例S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同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4例,亲缘半相合4例,无关供者全相合l例.均采用含环磷酰胺的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接受同胞全相合移植患者采用短程甲氨蝶呤(MTX)联合环孢素(CSA)方案,其他患者采用短程MTX、CSA、骁悉及舒莱联合方案.回输外周血干细胞中位单个核细胞数和CD34阳性细胞数分别为6.86×108个/kg和2.41×106个/kg.结果:9例患者全部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中位植活时间分别为17d和19d.除1例为自身造血恢复外,8例均为供者造血.1例接受亲缘半相合移植患者在移植后+ 186d死于肺部感染.8例存活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 142(405~1 836)d,均达无病生存.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安全有效,对于无全相合干细胞来源的SAA患者也可以考虑接受亲缘半相合移植.

    作者:卢瑞南;缪扣荣;洪鸣;张闰;陆超;仇红霞;钱思轩;李建勇;吴汉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3种抗癫癎药对儿童良性癫癎伴睡眠中癫癎性电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及脑电图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总结左乙拉西坦(LEV)、奥卡西平(OXC)、丙戊酸钠(VPA)3种抗癫癎药对儿童良性癫癎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合并睡眠中癫癎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临床疗效及脑电图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BECT合并ESE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给予OXC、LEV、VPA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脑电图和认知功能的转归.结果:LEV和VPA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84%)要优于OXC组(总有效率71%),具有显著差异(P< 0.001),LEV和VPA组无明显差异(P>0.05).脑电图转归:LEV组(总有效率80%)与VPA组(总有效率68%)、OXC组(总有效率41%)相比总有效率较高,有显著差异(P< 0.001),OXC组总有效率较低与其他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对认知功能的影响:LEV和VPA组的智商,包括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FIQ)均优于OXC组(P<0.01),LEV和VPA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VPA和LEV治疗BECT伴ESES时在临床疗效及脑电图转归和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上要优于OXC,LEV能较好地抑制癫癎性电持续状态.

    作者:金波;郑帼;卢孝鹏;金加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体外循环瓣膜置换围手术期出血与月经周期的关系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对女性月经周期的影响及月经来潮对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女性的月经周期及其与围手术期出血的关系,并与同期相同年龄组男性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60例女性患者接受了瓣膜置换术,月经周期改变者共33例,其中15例提前1~5 d,18例提前6~10 d;经量及行经时间与平素相比无明显区别.术前3d月经结束者11例,术后3d内来潮者18例,此类患者术后出血量与其他女性患者及同期男性患者相比无明显区别.结论: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对女性月经周期的规律有一定影响,但对月经量及行经时间无明显影响;围手术期月经来潮并不增加手术出血.

    作者:刘培生;陈鑫;徐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胶囊内镜联合腹腔镜在小肠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联合腹腔镜手术在小肠疾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2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行胶囊内镜检查的3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因胶囊滞留行腹腔镜手术的16例进一步分析.结果:325例中,胶囊滞留16例(4.9%).所有胶囊滞留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探查,行部分肠管切除术,并通过术后病理明确诊断,诊断率100%.术后病理分别为:克罗恩病9例,腺癌2例,间质瘤2例,脂肪瘤1例,肉芽组织型毛细血管瘤1例,空肠多发性憩室1例.胶囊内镜诊断与腹腔镜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37.5%.实施腹腔镜手术后,所有的患者均得到了迅速的恢复,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可能出现胶囊滞留,通过联合腹腔镜手术不仅可以取出胶囊,更重要的是对小肠疾病做出明确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作者:王颖;蒋文瑜;梁辉;丁静;张道权;张红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HSP70与TNF-α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对比40例甲状腺癌组织、2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以及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HSP70、TNF-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SP70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3组人群组织中HSP70 mR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状腺癌组织中HSP70 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以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P均< 0.05);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组织病理分级显著相关(rs=0.810,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HSP70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3组人群组织中TNF-α mR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TNF-α 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以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P均< 0.05).结论:HSP70、TNF-α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且HSP70与甲状腺癌组织病理分级明显相关,提示HSP70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苏波;云鹏;张晓;刘燕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