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SP70与TNF-α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关系的研究

苏波;云鹏;张晓;刘燕青

关键词:HSP70, TNF-α, 甲状腺癌, 病理
摘要: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对比40例甲状腺癌组织、2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以及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HSP70、TNF-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SP70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3组人群组织中HSP70 mR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状腺癌组织中HSP70 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以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P均< 0.05);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组织病理分级显著相关(rs=0.810,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HSP70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3组人群组织中TNF-α mR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TNF-α 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以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P均< 0.05).结论:HSP70、TNF-α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且HSP70与甲状腺癌组织病理分级明显相关,提示HSP70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合并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重症患者的治疗

    目的:提高对ICU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的临床诊断认识.方法:结合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心肺复苏后合并ES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在病程的早期即出现ESS,临床症状为表情淡漠、痴呆、智力低下、食欲不佳,TT3、TT4、FT3、FT4以及TSH明显下降,通过甲状腺素治疗后明显缓解.结论:生命体征稳定但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的重症患者,在治疗效果不佳时要注意ESS的可能.

    作者:黄东亚;苗毅;李强;徐泽宽;戴存才;钱祝银;蒋奎荣;吴峻立;高文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HSP70与TNF-α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对比40例甲状腺癌组织、2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以及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HSP70、TNF-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SP70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3组人群组织中HSP70 mR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状腺癌组织中HSP70 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以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P均< 0.05);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组织病理分级显著相关(rs=0.810,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HSP70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3组人群组织中TNF-α mR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TNF-α 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以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P均< 0.05).结论:HSP70、TNF-α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且HSP70与甲状腺癌组织病理分级明显相关,提示HSP70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苏波;云鹏;张晓;刘燕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桥本氏甲状腺炎(HT)患者外周血CD4+ CXCR5+T细胞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荧光抗体CD4-FITC、PD-1-PE、CXCR5-AF标记外周血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49例HT患者、22例正常对照人群CD4+T细胞表面CDXCR5、PD-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T患者CD4+CXCR5+/CD4+T显著升高,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1.158,P<0.001);CD4+CXCR5+ PD-1+/CD4+T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两者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t=4.657,P<0.001);②HT患者CD4+CXCR5+/CD4+T细胞与A-TG、A-TPO均呈正相关(r=0.288,P=0.045;r=0.396,P=0.005),CD4+CXCR5+PD-1+/CD4+T细胞与A-TG、A-TPO均呈正相关(r=0.415,P=0.003;r=0.355,P=0.013).结论: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频率升高可能在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姜俊;陈宜刚;叶军;冯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辅酶Q10乳剂对阿霉素致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辅酶Q10乳剂对阿霉素致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每天分别给予小鼠辅酶Q10胶囊或辅酶Q10乳剂低、中、高剂量,连续5d,于第3天时腹腔注射阿霉素造成心肌损伤模型,72 h后检测小鼠心电图,测定小鼠心肌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肌酸激酶(CK)的含量,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含量.结果:辅酶Q10乳剂可改善阿霉素致心肌损伤小鼠心脏组织中LDH、SOD、MDA和CK的含量,但并未发现其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同时辅酶Q10乳剂可降低小鼠心律失常发生率,并抬高QRS波,且其作用优于辅酶Q10胶囊.结论:辅酶Q10乳剂对阿霉素导致的小鼠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其对降低小鼠心律失常发生率的作用优于辅酶Q10胶囊,其机制可能与其拮抗阿霉素引起的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作者:王悦;左代英;李增强;贾远源;吴英良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复合氟比洛芬酯有效减轻鼻内窥镜手术后疼痛

    目的:观察术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复合氟比洛芬酯对鼻内窥镜手术(ESS)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90例全麻下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氟比洛芬酯组(D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各30例.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D组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和氟比洛芬酯50 mg,F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N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ml.分别观察3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6、12、24、48 h疼痛评分(VAS法)、舒适度评分(BCS评分).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及追加镇痛药及止吐药的用量.结果:D组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和BCS评分明显优于F组和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镇痛药及止吐药追加量均低于F组和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气管导管后Ramsay镇静评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地塞米松复合氟比洛芬酯术前使用可减轻鼻内窥镜手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胡柳;景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0-GlcNAc糖基化对转录因子CREB活性和心肌细胞形态的影响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早期升高的O-GlcNAc糖基化是否通过促进转录因子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活性而引起心肌细胞形态变化.方法:在HEK-293T细胞内过表达调控O-GlcNAc糖基化的酶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OGT)和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OGA),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的O-GlcNAc糖基化水平和CREB的磷酸化.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药物DON和PUGNAc改变细胞内的O-GlcNAc糖基化水平,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的O-GlcNAc糖基化水平和CREB的磷酸化.结果:在HEK-293T细胞和原代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中改变O-GlcNAc糖基化水平,CREB磷酸化也随之改变,两者呈正相关.升高原代大鼠心肌细胞内的O-GlcNAc糖基化水平,心肌细胞数目减少,形态增大.结论:O-GlcNAc糖基化调节CREB的活性,两者呈正相关.心肌缺血早期升高的O-GlcNAc糖基化很可能通过促进CREB的活性而引起心肌细胞体积增大密度下降,可能是导致心肌重构的重要原因.

    作者:施林生;黄建飞;卢辉和;陈小丽;郑扣龙;林刚;于彬;周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热酸蚀刻法粗化处理氧化锆陶瓷表面的初步研究

    目的:对不同表面处理方式粗化的氧化锆陶瓷进行表面形态学观察和粗糙度测量.方法:制作氧化锆瓷片,分为4组接受不同的表面处理(A:氧化铝喷砂;B:摩擦化学法硅涂层;C:热H2SO4/(NH4)2SO4蚀刻;D:热HF/HNO3蚀刻).扫描电镜(SEM)观察氧化铝砂砾、Cojet砂砾、以及4种表面处理的氧化锆瓷片表面的形态,分别以三维景深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测量各组瓷片的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组瓷片呈现了类似的表面粗化形态;C、D组瓷片高倍SEM视野下呈现了更好的粗化结构.粗糙度测量结果及统计分析显示,微米级粗糙度大小依次为,C组>A组、B组>D组(P<0.05);纳米级粗糙度大小依次为,C、D组>A、B组(P<0.05).结论:热酸蚀刻对氧化锆陶瓷提供了更好的纳米级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粗化结构.

    作者:吴建中;谢海峰;陈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甲状旁腺腺瘤引发难治性高钙危象致进行性肾功能损害1例报告

    高钙危象在临床并不常见,一旦发生,其病情十分凶险.本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3岁,因“顽固性恶心、呕吐,极度乏力1月”于2012年12月12日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顽固性恶心呕吐,食后加重,干呕后上腹部绞痛明显,四肢乏力.11月7日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腹部彩超示血管瘤可能;胰腺、双肾未见异常.

    作者:曹雯;陈欢欢;何畏;杨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正常染色体核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相关基因突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NPM1、CEBPA、FLT3-ITD及c-kit基因突变在正常染色体核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N-AML)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2例初诊AML患者骨髓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提取DNA.采用改良的热处理姬姆萨R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运用基因组PCR及测序进行NPM1、CEBPA、FLT3-ITD及c-kit基因突变检测.分析4种突变在CN-AML中的发生率,比较突变型与野生型患者临床特征、生存期及累积复发率的差异.Cox回归分析研究CN-AML患者各项临床特征及突变状态等因素在总生存期(OS)中的预后意义.结果:112例CN-AML患者中NPM1、CEBPA、FLT3-ITD及c-kit的突变率分别为21.4%、21.4%、13.4%和5.4%.NPM1突变型患者的白细胞(WBC)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FLT3-ITD及c-kit突变型患者的血小板(PLT)明显低于野生型患者,而外周血(PB)及骨髓(BM)的原始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野生型患者.排除放弃治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后,孤立的NPM1突变患者的OS较野生型患者明显延长;孤立的CEBPA突变型患者的OS及无病生存期(DFS)均较野生型患者明显延长;孤立的CEBPA突变患者的累积复发率明显低于野生型患者.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BM原始细胞比例高是OS独立的预后指标,CEBPA突变状态与OS相关.结论:在CN-AML中存在一定比例的NPM1、CEBPA、FLT3-ITD及c-kit突变,其中NPM1与CEBPA突变率较高.FLT3-ITD及c-kit突变患者具有较低的PLT及较高的原始细胞比例.孤立的NPM1与CEBPA突变与良好预后相关.

    作者:景传红;乔纯;郭睿;张弛;张苏江;钱思轩;李建勇;洪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存档的乳腺癌病理切片,根据WHO分类标准,结合HE形态和免疫组化特征,诊断浸润性微乳头状癌6例,结合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淋巴结转移率为91.5%(86/94).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类型的乳腺癌,具有侵袭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不良的生物学行为,无论肿瘤中IMPC结构比例占多少都应引起重视.

    作者:李红;朱伦;裔寿东;王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及残余肾功能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顽固性高血压,同时又能保护残余肾功能的方法.方法:50例既有顽固性高血压又有残余肾功能,且服用常规降压药效果不理想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加服米诺地尔,另一组强化超滤,观察6个月,比较各组降压效果及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结果:基线处2组患者透析前收缩压、舒张压未见明显差异;24 h尿量未见明显差异.经过6个月的观察,两组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量均下降,强化超滤组24 h尿量明显低于米诺地尔组(t=25.46,P<0.05).结论:对于有顽固性高血压的MHD患者,加用米诺地尔和强化超滤治疗均能有效控制血压,强化超滤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较大,米诺地尔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保留残余肾功能.

    作者:仲华;曹红娣;卞雪琴;叶红;汤兵;宋金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附31例报告)

    目的:探讨早期跟骨牵引延期经胫骨前方皮质入路植骨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V、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5月~2012年1月间3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Schatzker分型V型19例、Ⅵ型12例,采用术前牵引复位,延期手术治疗结合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术中采用经胫骨前方骨皮质入路植骨恢复关节面,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双接骨板、锁定板加空心螺钉等进行内固定.结果: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3 (8~31)个月,全部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4个月(4~9个月).术后30例患者软组织均一期闭合,1例发现胫前皮肤局部坏死,局部钢板外露,8个月骨折愈合后予以取出内固定后闭合创面.所有患者X线检查未见胫骨平台发生Ⅱ期塌陷,治疗效果参照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7例、良10例、可2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87.1%.结论:对于Schatzker V、Ⅵ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采用早期牵引,延期手术的方法可以充分保护局部软组织血运,降低手术难度,预防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有效对胫骨平台进行解剖复位并获得牢固的固定,术后可早期恢复膝关节功能训练,具有临床疗效好、并发症低的特点.

    作者:李海俊;曹晓建;朱平;唐根林;郭曙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核磁共振功能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研究

    目的:评估核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中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扩散加权(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有乳腺肿块并有病理结果的病例68例,均行DCE-MRI、DWI及MRS检查,统计DCE-MRI曲线分型、DW1的ADC值大小及MRS有无胆碱峰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上的差异,并分析三者评定标准的一致性,计算三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三者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上有明显差异(P<0.05).在良恶性的评定标准上,DCE-MRI和DWI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5);DCE-MRI和MRS、DWI和MRS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0.40).DCE-MRI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7.5%和88.9%;、DWI为87.5%和88.8%;MRS为87.5%和55.6%.三者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8.2%、88.2%、70.6%.结论:DCE-MRI、DWI及MRS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均较高,MRS的特异性略低.DCE-MRI、DWI可作为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

    作者:刘红霞;崔延安;周静;黄海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逆行自体血预充技术在心脏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逆行自体血预充技术(RAP)在心脏体外循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3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RAP组(n=15).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血液保护措施,RAP组加用逆行自体血预充技术.从体外循环预充液量、围手术期用血量、术后纵膈心包引流量等多方面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无患者死亡,无重大手术并发症.RAP组预充液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1 093.33±213.35)ml vs(2 000.00±0)ml,P< 0.01].RAP组患者围术期用血量、术后24 h纵膈心包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3.90±2.17)u vs(2.10±1.53)u;(214.67±85.01)ml vs(339.33±210.9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RAP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体外循环过程中的血液稀释,改善组织灌注,有效减少围手术期血液制品用量.

    作者:刘玉革;谢应强;夏玲;扎灵丽;许洪元;关文勇;朱伟;王晓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45岁以上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术前TSH浓度的比较

    目的: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浓度差异,并着重讨论≥45岁甲状腺结节患者TSH浓度与结节良恶性的相关性.方法:对近3年收治手术的525例≥45岁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和289例< 45岁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术前血清TSH浓度差异,并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不同血清TSH浓度段中的比例变化.结果:≥45岁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术前血清TSH浓度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P<0.001);随着血清TSH浓度的升高,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比例逐渐升高,当TSH> 5.0 uIU/ml时,恶性率为60%以上;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中,有淋巴结转移组血清TSH浓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术前血清TSH浓度测定同样可以作为≥45岁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良恶性判断的一个辅助性指标.

    作者:钱超;李昌文;赵志泓;黄中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非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儿童漏斗胸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非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纠治小儿漏斗胸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经验.方法:采用非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纠治242例漏斗胸患儿.对称型占67.4%(163/242),不对称型占32.6%(79/242).其中6例合并先心病或普胸疾病,并同时予以手术治疗,3例为Ravitch术后复发病例,所有病例均在非胸腔镜辅助下完成.结果:2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5 min,术中出血量极少,无需输血,无手术意外,无心脏损伤.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3 d.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40%,其中早期并发症有气胸28例,皮下气肿33例,一侧肺不张2例,胃肠道反应58例.术后矫形钢板移位2例.疗效评价优秀181例,良好43例,一般15例,较差3例.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8个月.结论:非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漏斗胸安全有效、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孙剑;莫绪明;彭卫;戚继荣;武开宏;富智;庄著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自体半腱肌双束重建修复髌股内侧支持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目的:探讨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经自体半腱肌双束重建修复髌股内侧支持带,术后患者髌股关节功能恢复.方法:对16例Dysplasia A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术前与对侧膝关节对比,手术后半年随访与术前及对侧膝关节对比,观察膝关节评分,髌骨外移距离恐惧试验.结果: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膝关节在Lysholm膝关节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骨外移距离恐惧试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半腱肌双束腱骨固定重建修复髌股内侧支持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具体明确的治疗作用,但手术适应证一定要准确掌握.

    作者:左华;蒋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胰高血糖素样肽类似物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类似物对前列腺癌细胞(LNcap)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艾塞那肽(GLP-1类似物)(0~100 nmol/L)处理LNcap 24 h后,采用CCK-8法检测LNcap细胞的增殖率;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计算Bcl-2/Bax的比值.结果:艾塞那肽作用LNcap细胞24 h后,LNcap细胞的增殖率随艾塞那肽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5).Bcl-2/Bax的比率随艾塞那肽浓度的增高而降低(P<0.05).结论:在浓度为1~100 nmol/L,作用时间为24 h的情况下,艾塞那肽能呈剂量依赖性地诱导LNcap细胞的凋亡.

    作者:焦雪花;马向华;李晓娜;范苇苇;赵莎;俞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下肢远端动脉搭桥在严重下肢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下肢远端动脉搭桥手术在治疗严重下肢缺血中的疗效.方法:70例患者共进行72例次下肢远端动脉搭桥手术,其中15例来源于血管腔内治疗失败.手术适应证为符合严重下肢缺血(静息痛、溃疡、坏疽)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所有手术均应用自体静脉作为桥血管.6例同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3例同期行心脏搭桥术.结果:出院时桥血管一期通畅率为95.8%(68/71),二期通畅率为98.6%(70/71).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为91.5%(54/59),二期通畅率为98.3%(58/59);术后2年一期通畅率为85.7%(36/42),二期通畅率为97.6%(41/42);术后3年一期通畅率为76%(19/25),二期通畅率为96%(24/25).出院时救肢率为98.6%(70/71),术后1年救肢率为98.3%(58/59),术后2年救肢率为97.6%(41/42),术后3年救肢率为96%(24/25).下肢创面愈合率100%,愈合时间为术后15~65 d(平均42 d).结论:运用自体静脉的下肢动脉远端搭桥术能给绝大多数严重下肢缺血患者带来有效治疗,桥血管远期通畅性高使其成为“金标准”治疗.

    作者:张雷杨;Hong Suk Sue;陈洪伟;陈鑫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病原学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病原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住院的173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病原学检验资料.结果:5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NFB)、副流感1-3型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 types 1-3,PIV1-3)的总检出率为55.1%,其中PIV 1-3的检出率高达33.9%~42.3%.肺炎支原体(MP)在1~3岁、3~5岁和5岁以上儿童的检出率分别为17.1%、34.8%和42.3%,细菌的总检出率为40.9%.结论:南京地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为病毒感染,其中PIV1-3为主要的病原,MP感染在3岁以上哮喘急性发作儿童中占有重要比例.

    作者:陈蒙;包玉玲;田曼;赵德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