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四维;吴凤鸣
目的:评价磁共振动态磷谱技术对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子女骨骼肌能量代谢和线粒体功能的价值.方法:对21名2型糖尿病患者子女和18名健康志愿者的股四头肌进行磁共振动态磷谱检查,获取静息、运动、恢复3个状态的波谱数据.对无机磷(Pi)、磷酸肌酸(PCr)、三磷酸腺苷(ATP)等化合物的峰下面积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生化反应平衡公式计算二磷酸腺苷(ADP)和细胞内pH值,并利用指数曲线拟合分析Pi、PCr和ADP的时间常数和恢复速率.结果:糖尿病患者子女组及正常对照组静息期Pi、PCr、ADP、β-ATP的含量及Pi/PCr无统计学差异.运动末期糖尿病患者子女组β-ATP低于正常对照组.恢复期糖尿病患者子女组多帧波谱PCr、β-ATP、pH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第3帧Pi/PCr比值比对照组高.恢复期糖尿病患者子女组PCr恢复速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Cr恢复速率.结论:磁共振动态磷谱技术可以无创性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子女的能量代谢受损及线粒体功能状态.
作者:涂慧娟;吴飞云;秦斌;陈婷;齐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患者与健康者龈沟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龈沟液量,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龈沟液中MMP-3含量与糖代谢状况的关系.方法:使用滤纸条法采集龈沟液,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患者和全身健康者各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龈沟液中MMP-3含量;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原理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结果:糖尿病组和牙周病组龈沟液的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龈沟液的量显著高于牙周病组(P<0.01).牙周病组龈沟液中MMP-3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龈沟液中MMP-3含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合并牙周病组龈沟液中MMP-3含量与HbAlc水平无显著直线相关性.结论:龈沟液MMP-3含量不是单一的信息分析与单一抑制分子简单作用,而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还需进深入研究.
作者:丁岩;林杰;凌厉;卜瑞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比较3种自酸蚀粘结剂与银汞合金粘结后界面的微渗漏情况.方法:收集40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及1个空白对照组,在牙体的唇颊面颈部制备箱状洞型,实验组分别用3种自酸蚀粘结剂(Clearfil SA Luting,Panavia F,RelyX Unicem)处理后充填银汞合金,空白对照组直接充填银汞合金,离体牙在2%亚甲蓝溶液中浸泡4h后取出并垂直于粘结面切开,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亚甲蓝沿粘结界面渗入的深度,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粘结界面形态.结果:实验组的界面微渗漏值均小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个实验组之间的微渗漏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牙)壁的微渗漏值小于龈壁,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酸蚀粘结剂可以提高银汞合金充填体边缘封闭性.
作者:王瑞霞;王培志;夏露;陈亚明;陆山鸣;王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2010年全国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麻风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度全国麻风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年度共发现新麻风病例1 324例,发现率为0.099/10万,其中儿童占2.9%、多菌型占84.9%、Ⅱ级畸残占22.5%.2010年度共发现复发病例96例,其中35例为联合化疗后复发.至2010年底全国尚有现症病例6 032例,患病率为0.450/10万,其中2 886例尚在接受联合化疗.结论:全国麻风病总体仍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地区分布不均衡,重点流行地区为西南省份,如云南、四川、贵州等.麻风病是公众卫生和社会问题,为减轻疾病负担和消除麻风危害,仍需要持续多年的投入和努力.
作者:孙培文;余美文;严良斌;沈建平;张国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预先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对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影响.方法:10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啶组(M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0例.M组和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4μg/kg( 10 min注射完毕)和等量生理盐水,5 min后于5s内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观察2 min,记录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例数和强度;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0)、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生理盐水)5 min后(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气管插管后1 min (T4)气管插管后3 min (T5)、气管插管后5 min(T6)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M组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与T0时间点相比较,M组T1~T6时间点SBP、DBP、HR均显著降低(P< 0.05或P<0.01),而C组T3、T4时间点SBP、DBP、HR均明显升高(P<0.01).与C组相比较,M组于T3~T6时间点的SBP、DBP、HR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预先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4 μg/kg可以有效降低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发生率,并且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卞清明;顾连兵;辜晓岚;高蓉;黄凤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经半乳糖配体修饰后的多烯紫杉醇脂质体(docetaxel liposomes modified with galactose ligand,Gal-DOC-L)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探讨Gal-DOC-L对肝脏的靶向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各组织中多烯紫杉醇的药物浓度,以多烯紫杉醇普通脂质体(docetaxel liposomes,DOC-L)为对比,分别采用相对摄取率re、峰浓度比Ce和靶向效率te作为评价参数,对Gal-DOC-L的肝靶向性进行评价.结果:DOC-L和Gal-DOC-L的re分别为2.80和4.34,Ce分别为1.67和2.38,te分别为28.44%和38.91%.结论:药物经脂质体包封后对肝脏具有一定的靶向效应,而半乳糖配体的引入可进一步提高脂质体对肝脏的靶向性.
作者:吴卫;程怡;吴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3种固定修复用粘结剂对人中性粒细胞(polymorph nuclear neutrophils,PMNs)相关活性以及致炎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在24孔板底部铺上玻璃离子水门汀、聚羧酸锌水门汀、光固化树脂水门汀,采集健康成人志愿者静脉血分离提纯PMNs,将PMNs与3种粘结剂接触培养4h后,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坏死率以及存活率的变化,产生的活性氧簇(reactiveoxygen species,ROS)以及分泌白介素(IL)-8的量.结果:3组粘结剂的早期凋亡率、坏死率和存活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聚羧酸锌水门汀组早期凋亡率、坏死率高,存活率低;玻璃离子水门汀组早期凋亡率、坏死率低,存活率高.玻璃离子水门汀组的早期凋亡率与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粘结剂的坏死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MNs释放IL-8的量,3组粘结剂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其中聚羧酸锌水门汀组高,玻璃离子水门汀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MNs的ROS产生强度,只有玻璃离子水门汀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粘结剂对人中性粒细胞的相关活性以及致炎性均有影响,其中玻璃离子水门汀的致炎性相对较低,抗菌性能相对较高.
作者:翁四维;吴凤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手术频率对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学习曲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由同一组甲医师(n=100例,月平均手术3.33例)、乙医师(n=90例,月平均手术2.50例)分别在2008年1月~2010年6月和2008年1月~2011年1月完成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将甲医师组分为4阶段(A、B、C、D),每阶段25例,乙医师组分为6阶段(E、F、G、H、I、J),每阶段15例.分别比较甲、乙医师组内各阶段及甲乙医师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中转开腹数、淋巴结清扫数.结果:所有分组比较的手术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期、手术方式上均具有可比性.甲医师组C、D阶段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显著少于A、B阶段,乙医师组I、J阶段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显著少于E、F、G、H阶段,各阶段间淋巴结清扫数、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及中转开腹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医师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乙医师组手术时间,甲医师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乙医师组术中出血量,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医师组间淋巴结清扫数、中转开腹率、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适当增加手术频率时,可以在较短的学习曲线下,更好地掌握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作者:耿良元;白剑峰;孙跃明;陆文熊;傅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SLIPATM (streamlined liner of the pharynx airway)喉罩是一种新型喉上通气装置,由南非麻醉科医师Don Miller针对传统喉罩的缺点而发明,具有反流误吸保护、无需充气、密封性佳、不损伤舌下神经、插入快速方便、单次使用等优点,适用于短时间的全麻手术[1-2].本院从2009年5月引进SLIPA喉罩,对其置入方法进行了改进(加用可塑性导芯),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6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26~59岁,身高155~178 cm,无循环、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疾病,无口腔、咽喉部解剖异常,无困难插管指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方法组(C组,n=23)和改进方法组(G组,n=23).
作者:张雷波;曹慧如;殷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法洛四联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法洛四联症(经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的超声图像与随访结果,分析各切面的二维声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结果:4例胎儿经尸解证实为法洛四联症,1例产后超声心动图及手术证实,2例未行尸解,1例失访.结论:法洛四联症的胎儿期超声心动图特征主要表现为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右室前壁增厚不明显,轻型法洛四联症容易漏诊.胎儿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晨燕;孙丽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扩散敏感系数颈髓白质纤维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应用价值和各向异性程度.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28例,分为2组,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颈髓扩散张量成像检查,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400 s/mm2和700 s/mm2,测量颈髓各节段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采用SPSS11.5软件对获取的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b=400 s/mm2时,颈髓矢状位成像测量的平均FA值为0.659 0±0.072 7,横轴位成像测量的平均FA值为0.7711±0.058 4;采用b=700 s/mm2时,颈髓矢状位成像测量的平均FA值为0.658 3±0.073 7,横轴位成像测量的平均FA值为0.778 2±0.065 1.不同b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横轴位颈髓平均FA值大于矢状位颈髓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值=400 s/mm2颈髓DTI图像和FA图优于b值=700 s/mm2.FA值可定量分析颈髓各节段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程度.白质纤维束成像三维显示颈髓白质纤维束的分布及走向.
作者:管红梅;王德杭;田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一种结合烤瓷冠的可摘局部义齿相比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上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上前牙缺失患者分为2组,分别进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和结合烤瓷牙的改良可摘义齿修复,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法评价戴用半年后患者对义齿美观情况的满意程度,拍摄曲面断层片测量基牙牙槽骨吸收距离,t检验检测两组间差异.结果:结合烤瓷冠的新型可摘局部义齿在患者满意度上显著优于传统可摘义齿,基牙牙槽骨吸收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结合烤瓷冠的改良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用于修复上前牙缺失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来杰;彭辉;刘梅;章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描述南京市新生儿出生体重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南京玄武区(城市)和六合区(农村)的各5个街道或乡镇,根据妇幼保健机构的孕产妇保健卡记录,通过问卷调查采集当地2002~2004年分娩的全部活产儿及其产妇的年龄、体重、文化程度、孕周、孕次以及新生儿体重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南京市2002~2004年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373.76±466.23)g(低体重1 340 g,高6 900 g),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1.4%,巨大儿发生率为6.8%.②玄武区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高分别为(3 505.71±541.92)g和(49.69±3.37) cm,显著高于六合地区[(3 293.09±392.01)g和(48.63±2.70) cm),P< 0.001];两个地区男性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显著高于女性(P< 0.001).③玄武区2004年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2003年(P<0.01),2003年女性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低于2002年(P<0.05).而六合区男女性新生儿出生体重在这3年分布均无显著差异(F=1.885,P> 0.05;F=1.751,P>0.05).④随着胎龄的增加,不同地区、不同性别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呈增加趋势(P< 0.001).随着母亲怀孕年龄的增加,女性新生儿出生体重总体上呈线性上升趋势(F=3.887,P< 0.01).结论:南京市新生儿体重分布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随着胎龄和孕母怀孕年龄的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呈增加趋势.
作者:方亮;张竹繁;刘启兰;虞项;沈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饮食对大鼠肾动脉的影响及小檗碱对肾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SPF级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每组10只,后两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小檗碱组给予小檗碱( 100 mg/kg)灌胃,模型组按等比重的生理盐水灌胃,共6周,对照组常规饮食进水外不予以任何处理,实验结束后禁食24 h利多卡因麻醉,抽取静脉血,提取血清,测定空腹血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生化指标,取左侧肾动脉,行HE染色观察肾动脉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观察肾动脉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行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肾动脉的白介素(IL)-18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血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小檗碱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及α-SMA免疫组化示模型组大鼠肾动脉组织内膜增生及斑块形成,内膜下可见泡沫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堆积;小檗碱组内膜组织轻度增厚剥脱,内膜下少量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增多不明显.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调节大鼠的血脂水平和抑制细胞因子IL-18的表达来改善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缪刚刚;朱一帆;陈文;张瑾;曹长春;陈鑫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浅表淋巴结结核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表现,为临床疗效判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资料.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5例淋巴结结核患者治疗前后浅表肿大淋巴结进行检查,观测大切面上的长径(L)/短径(S)比、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PDI)等超声表现.结果:浅表淋巴结结核声像图特征较特异,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前后声像图改变明显.治疗前病变淋巴结内部回声以不均质极低或无回声及混合性回声为主,而治疗后表现以内部有皮髓质回声及较均质的低回声为主,治疗前后病变淋巴结的L/S值、内部回声及血供类型等方面有明显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判断浅表淋巴结结核中西医结合疗效的重要手段,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俞群;叶新华;赵兰陵;韩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大鼠膈肌纤维分类的改变及膈肌凋亡的研究来探讨膈肌疲劳的发病机制,并以此寻找治疗膈肌疲劳的新途径.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和COPD模型组,每组20只.模型组大鼠置于烟雾浓度为5%的密封熏箱内(每天2次,每次30 min,间隔8h,共28 d),第1、14天向气管内注射脂多糖200 μg.健康对照组大鼠放入密闭箱内但不进行烟熏,第1、14天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200μl.第29天将大鼠处死取膈肌及肺,测量各组膈肌的凋亡率、Fas蛋白的表达和Caspase-3基因表达,电镜以及膈肌纤维分类染色观察形态.结果:第28天后COPD模型组大鼠膈肌细胞的凋亡率、Fas蛋白及Caspase-3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相对于健康对照组,模型组Ⅰ型纤维比例增加而Ⅱ型纤维比例减少(P<0.01).结论:在COPD的发生过程中存在膈肌细胞过度凋亡及纤维类型的改变,Caspase-3和Fas/FasL途径参与了膈肌细胞凋亡的调控,并且纤维类型的改变导致COPD患者晚期膈肌疲劳治疗困难.
作者:季磊;孙丽华;谭焰;谷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SLT)对降低房角开放的各种青光眼患者眼压的疗效.方法:采用SLT眼科激光设备对23例(28眼)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倍频Q-开关Nd:YAG激光,波长532nm,脉冲时间3 ns,光斑400 μm,能量0.4~1.0 mJ,击射鼻侧或颞侧180°小梁网,点数42~56.术后采用Glodmann眼压计测术前1h,术后1h、1d、1周,1、3及6个月眼压,同时观察视力、视野、房角结构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术前1h,术后1h、1d、1周,1、3及6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24.7±5.9)、(22.7±3.5)、(21.3±2.8)、(20.0±3.7)、(20.1±3.2)、(19.7±3.6),(20.3±3.1)mmHg.术后6个月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SLT对房角开放的各种类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均具有良好、安全的降眼压效果,长期疗效及重复治疗尚需要临床观察.
作者:陈盛举;律鹏;张文芳;鲁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鳞状细胞癌抗原1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1,SSCA1)在皮肤型红斑狼疮(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GLE)皮损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培养原代角质形成细胞,提取蛋白样品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应用ImageMaster 2D Platinum 5.0软件对图像进行匹配分析,选取差异表达个蛋白质点,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进行质谱鉴定.并通过免疫印迹验证其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成功,获得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和正常皮肤相比,SCCA1在C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表达升高,免疫印迹验证与双向电泳结果一致.结论:SCCA1在C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表达升高,可能与CLE的发生发展有关,但SCCA1表达升高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方圣;单葵;周汛;陈爱军;李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Gadd45a和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Gadd45a和p53的表达.结果:Gadd45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4%,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4%,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Gadd45a在乳腺癌组织学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p53表达与Gadd45a表达呈负相关(P<0.05);Gadd45a阳性组的生存期长于阴性组,生存率高于阴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53阳性组的生存期短于阴性组,生存率低于阴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p53(+)Gadd45a(-)组(即阳性组)中位生存时间短于阴性组,生存率低于阴性组.结论:Gadd45a和p53蛋白的检测可作为乳腺癌恶性程度的检测指标;p53的表达与乳腺癌的转移相关,Gadd45a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分化分级相关;p53高表达及Gadd45a低表达与乳腺癌的不良预后相关;p53(+)Gadd45a(-)表型与乳腺癌的不良预后相关;Gadd45a蛋白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的靶点.
作者:高其忠;费伯健;冯一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Notch1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317例胃癌组织芯片中Notch1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和FISH分别检测HER2蛋白过表达和基因扩增情况.结果:64例(20.2%)胃癌组织呈HER2蛋白过表达,58例(18.3%)呈HER2基因扩增,HER2蛋白过表达与基因扩增一致率为89.1%.HER2在不同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之间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不同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7例(62.1%)胃癌组织表达Notch1,Notch1表达在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关联分析显示Notch1表达与HER2蛋白过表达和基因扩增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分别r=-0.191,P < 0.01;r=-0.169,P<0.01).结论:胃癌中存在Notch1显著高表达,Notch1高表达促进胃癌的生长和浸润,患者往往具有高临床分期.HER2过表达与Notch1高表达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提示Notch1可以作为胃癌新的候选治疗靶分子.
作者:刘标;孙利兵;陈伟群;周俊东;吴锦昌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