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霞;凌芸;马蔡昀;蒋理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运动相关蛋白-1 (MRP1/CD9)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4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RP1/CD9的蛋白表达.结果:MRP1/CD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7.9%,其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其中高一中分化组表达高于低分化组;Dukes A+B期表达高于C+D组: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高于有淋巴转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前进法显示:分化程度先进入方程,是影响MRP1/CD9表达显著因素.MRP1/CD9表达在单因素时和Dukes分期负相关,但在多因素时被掩盖.结论:MRP1/CD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新标志.
作者:季润元;史恩溢;王永实;李小宁;赵玉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免疫法测粪转铁蛋白和粪血红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正确诊断消化道出血提供较为便捷、准确的方法.方法:对148例本院消化科和胃肠外科经内窥镜确诊为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粪便标本分别使用单克隆血红蛋白法和单克隆转铁蛋白法进行隐血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单克隆血红蛋白法的阳性率为60.8%,单克隆转铁蛋白法的阳性率为64.9%;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单克隆血红蛋白法的阳性率低于单克隆转铁蛋白法,在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单克隆血红蛋白法的阳性率高于单克隆转铁蛋白法.结论:单克隆血红蛋白法和单克隆转铁蛋白法的特异性均较好,但均有一定的假阴性:且单克隆转铁蛋白法更有助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二者联合使用更有助于协助临床诊断消化道出血.
作者:杨瑞霞;凌芸;马蔡昀;蒋理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婴幼儿血型抗体的产生情况及微柱凝胶法与盐水试管法在婴幼儿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中的结合应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血型鉴定,结合盐水试管法进行血型反定型.结果:婴幼儿血型鉴定中,由于血型抗体未产生或效价较低而造成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比例分别为:0-6个月:73%(84/115);6个月~1岁:14.5%(18/124);1岁以上:3.0%(5/169);正反定型不一致者血型构成比分别为:A型41.1%(44/107);B型19.6%(21/107);O型39.3%(42/107);23例正反定型不一致者经盐水试管法离心3次后,其反定型结果与正定型相符.结论:血型抗体6个月以后基本产生,但仍有正反定型不一致现象;婴幼儿血型不一致者A型和O型较多,B抗体(-)是造成正反定型不一致的主要因素,B抗体可能产生较晚;婴幼儿血型鉴定时,采用微柱凝胶法结合盐水试管法更有利于准确判定血型.
作者:李萌;冯丽;王晓卫;钟天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球后视神经炎患者治疗前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的特征改变并进行随访.方法:对32例正常视力的被试者和39例球后视神经炎患者进行双眼PVEP及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PERG)检测和比较,并在部分球后视神经炎患者治疗后进行PVEP随访研究.结果:39例球后视神经炎患者眼部的电生理主要表现为3个类型:9例PERG大致正常或略低平,PVEP的P100波形也大致正常,但波幅降低、潜时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1);20例PERG降低,P100宽大畸变;10例PERG低平或消失,PVEP也低平甚至消失.10例球后视神经炎患者经临床正规治疗后进行PVEP随访检测发现,经治疗后P100的幅值明显增大,潜时缩短,视力明显提高.结论:PVEP对球后视神经炎的随访和疗效考核是一个很敏感的指标并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薛彩萍;左同军;戴翠萍;袁孝如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对于可以手术的小肝癌患者射频消融和手术切除哪种治疗更适合,一直没有统一的定论,为此本文对两者进行Meta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2009年12月在PubMed、Medline和CNKI上收录的关于小肝癌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疗效比较的文献数据进行系统同顾和Meta分析,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计算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共选取6篇随机对照研究(RCT)和9篇非随机对照研究(NRCT),这些研究总共包括了2284例肝癌患者,其中1213例行射频消融治疗、1071例行肝切除治疗.射频消融组和肝切除组在1年生存率、1年复发率、3年复发率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3年生存率手术组明显高于射频组(P<0.05).结论:小肝癌的治疗中射频消融与肝切除相比1年累计生存率及复发率无明显差别,但是就远期生存情况来看,肝切除仍优于射频消融.
作者:游伟;李相成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腺苷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对85例临床确诊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行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腺苷负荷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腺苷注射过程中进行心电监测,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症状、血压和心率;于注射腺苷lh后进行MPI,次日常规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其中67例患者在进行MPI后1个月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3条主要血管至少有1支血管管径狭窄≥50%为阳性标准进行分析.结果:①67例CAG检查患者中,获得阳性结果者52例,其中核素心肌灌注显像阳性46例;而CAG检查无明显狭窄的15例中,11例核素心肌灌注显像阴性.腺苷负荷MPI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5%和73.3%.②85例心肌灌注显像患者中,91.7% (78/85)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其中胸部不适83.3%(65/78),其次为潮热23.1%(18/78)、头昏20.5%(16/78)、心悸12.8%(10/78)、气短7.7%(6/78)、出汗7.7%(6/78),偶有恶心3.8%(3/78)、低血压3.8%(3/78)、呕吐1.3%(1/78)等.在停止注射腺苷5 min后,患者不良反应消失,心率、血压恢复至基础水平.结论:腺苷负荷MPI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不良反应较轻微,且终止试验后不良反应迅速消失,安全性较高.
作者:袁冬兰;袁冬青;冯建林;周艳丽;赵中强;陈建玉;李殿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单侧肺循环阻断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行单侧肺循环阻断术的LANSCLC患者作为治疗组,随机选择行单纯肺动脉阻断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亦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治疗组(6.7%)低于对照组(2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肺循环阻断术为治疗晚期LANSCLC的一种手术方法,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出血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陈胜;许林;蒋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疾病急性发作期肺动脉压力与右心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病例为研究组(n=100),其中分重症组(n=23)和轻症组(n=77),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婴幼儿为对照组(n=100),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压(PAP)、右室射血分数(RVEF)、肺血管阻力(PVR)、右室射血时间(RVET)、肺动脉瓣血流加速时间(AT)以及Tei指数,同时进行血气分析.研究组在常规平喘、吸氧治疗基础上予以降低肺动脉压及强心、利尿及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结果:100例研究组中肺动脉高压患者34例(34%),其中重症组23例,轻症组11例,无肺动脉高压患者66例(66%);100例健康对照组中肺动脉高压2例(2%),无肺动脉高压者98例(98%),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重症组与轻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显示,肺动脉高压患者动脉氧分压( PaO2)、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无肺动脉高压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RVET、AT值减小,PAP 、PVR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较轻症组RVET、AT值减小,PAP、PVR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喘息疾病急性发作期有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舒张功能下降,且随着病情进展,变化显著.
作者:黄海忠;李春华;蓝惠荃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厄贝沙坦预处理组.厄贝沙坦预处理组在制备模型前给予厄贝沙坦30 mg/(kg·d)干预3周,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90 min再灌注24、72 h后用Longa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Westernblot法测大鼠脑缺血组织内NF-κB p65、IκB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I/R组相比较,厄贝沙坦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改善(P<0.05);②脑缺血再灌注后24及72 h,I/R组缺血区NF-κB p65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L/R组相比较,厄贝沙坦预干预组缺血区NF-κB p65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③脑缺血再灌注后24h,I/R组缺血区IκBα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 0.05),与I/R组相比较,厄贝沙坦预干预组缺血区IκBα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通过提高IκBα的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对脑缺血再灌注起保护作用.
作者:董靖德;靳凌;张丽;石静萍;王小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全子官切除术对绝经前后妇女泌尿系统及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全子官切除术的患者分3组,绝经前组、绝经早期组、绝经晚期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肛门 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比较3组患者术后1个月、1年膀胱及肠功能情况.结果:绝经前组患者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早,尿管留置的时间短[分别为( 37.46±3.55)h,(65.72±5.51)h,(28.92±3.04)h],绝经早期组次之[分别为(43.30±4.50)h,(74.34±8.25)h,(35.67±3.15) h],绝经晚期组长[分别为(49.23±4.34)h,(80.04±6.43)h,(37.38±3.46) h];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术后1个月和1年尿频、排尿等待、便秘的发生率,绝经前组[尿频(6.4%、0),排尿等待(8.o%、0),便秘(14.5%、5.4%)]低于绝经早期组[尿频(211%、10.2%),排尿等待(21.1%、8.1%),便秘(30.7%、183%)](P<0.05),亦低于绝经晚期组[尿频(36.1%、23.5%),排尿等待(38.8%、23.5%),便秘(47.2%、32.3%)](P<0.01);术后1个月、1年尿失禁的发生率绝经前组低,绝经晚期组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对妇女的泌尿系统及肠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绝经后的妇女影响更甚.
作者:陈丽平;刘曼华;邱君君;王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om(heat shock protein 70hom,HSP70-hom)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31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和66例正常儿童的HSP70-hom基因的+2437位核苷酸的NcoI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多态性.结果:HSP70-hom各基因型频率在过敏性紫癜组中分别为1.5%(TT)、34.4%(TC)和64.1%(CC),在对照组中分别为19.7%(TT)、19.7%(TC)和60.6%(CC),两组之间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2.318,P< 0.05);T和C等位基因频率在过敏性紫癜组中分别为187%(T)和81.3%(C),在对照组中为29.5%(T)和70.5%(C),差别亦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49,P<0.05).与携带TT基因型者比较,携带至少1个C等位基因(即TC和CC基因型)的个体患过敏性紫癜的风险增加18.83倍(95%CI:3.95~89.75).过敏性紫癜非肾脏损害组与肾损害组Tt、T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4%、32.1%、65.5%和0%、38.3%、61.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379,P> 0.05).结论:HSP70-hom +2437T/C基因多态性是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但与肾脏损害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徐锦雯;赵丽萍;朱春华;韩媛;张爱华;黄松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瘘的双源CT(DSCT)血管成像表现,并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比较,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CAG确诊为冠状动脉瘘的患者,均行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其中1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分析每例患者的DSCT表现,并与CAG及术后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3例冠状动脉瘘DSCT血管成像均获得正确诊断,并可以清楚显示异常冠状动脉的起源、走行、汇人心腔或心外的准确解剖位置以及瘘口的大小和数量.DSCT诊断3例患者合并其他心脏畸形,1例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肺动脉栓塞.患者的DSCT有效辐射剂量(ED)为(2.9±1.1)mSy.结论:DSCT血管成像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发现伴随的其他病变,是无创性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作者:蔡崧;崔兴宇;陈宏伟;鲍健;方向明;崔志敏;侯金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室间隔缺损合并的膜部瘤组织内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能力进行组织学分析,了解膜部瘤这一特殊组织的病理学特性.方法:采用HE染色对假性和真性膜部瘤组织进行组织结构分析,采用Ki67和磷酸化Akt(pAk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膜部瘤组织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能力进行分析.结果:HE染色表明假性膜部瘤组织内细胞数量显著多于真性膜部瘤,但细胞外基质较少,结构比较疏松.Ki67染色结果提示假性膜部瘤细胞增殖能力强于真性膜部瘤,而磷酸化的Akt表达仅见于假性膜部瘤组织内部分细胞,真性膜部瘤组织无表达.结论:假性膜部瘤组织具有较强的细胞增殖和存活能力,是一种处于活跃状态的组织.
作者:孙伟;李名鹏;缪利平;吴延虎;孔祥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osteoporois,OP)发生情况,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的两个多态性位点677C>T和1298 A>C与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从苏州市城区随机抽取45-70岁的绝经后妇女261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一般资料,用骨定量超声分析仪测定桡骨远端骨密度,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TaqMan)进行基因分型,对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的MTHFR 677C>T和和1298A>C两个多态性位点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易感性的关系进行研究.应用STATA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261例中,骨质疏松92例(35.25%),骨量减少117例(44.83%),骨量正常52例(19.92%).骨质疏松组MTHFR 677位点的T等位基因频率(43.48%)比对照组(34.02%)明显增高(P=0.039),MTHFR 677位点的T/T纯合突变型可显著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调整OR=2.37;95%CI=1.15-4.87),该作用在年龄≤60岁和中心性肥胖(腰臀比≥0.80)的女性中更为明显.MTHFR 1298A>C的多态性位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P=0.787).结论:MTHFR 677C>T基因变异与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易感性明显相关.
作者:宁魏青;夏静;吴洁;沈彩娥;殷华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症胆囊炎患者行经皮经肝穿刺胆囊引流及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重症胆囊炎患者包括人院时胆囊三角炎症极重而难以一期切除胆囊者以及因全身情况差而难以耐受胆囊切除的囊炎患者.2007-2011年对这两类共18例患者行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及二期气腹或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全组患者成功行经皮经肝胆囊引流术,无明显腹腔出血、胆瘘等并发症;除1例患者引流后失访,其余17例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论:对难以一期切除胆囊的重症胆囊炎患者,经皮经肝胆囊引流能在有效缓解急性期症状的基础上有利于二期微创切除胆囊,减少了手术创伤并规避了胆囊炎急性期强行切除胆囊的风险.
作者:张长和;臧金峰;张弛;高军业;周存才;李相成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超声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表现,总结其特征.结果:①超声表现分为4型,Ⅰ型:导管扩张型,乳晕处大导管扩张,1例(2%);Ⅱ型:与导管关系密切的囊、实性团块回声,27例(51.9%);Ⅲ型:周边有弱回声带的稍高或不均匀回声包块,10例(19.2%);Ⅳ型:部分或者完全液化的脓肿样回声部分伴有瘘管形成,14例(26.9%);②两个发病年龄高峰30-40岁及50~60岁,84.6%(44/52)病灶位于乳晕处,乳头凹陷者34.6%(18/52),53.8%(28/52)者大导管扩张;③术前诊断为炎性包块者46例,占88.5%,其中急性、亚急性诊断符合率95%.结论:导管扩张症超声表现不一,仅靠超声图像容易误诊,结合临床病史、体征能提高诊断准确率,急性、亚急性者较容易诊断,慢性者较难诊断.
作者:栗翠英;林红军;胡建群;马文婷;叶新华;邓晶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在南京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致病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6月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鼻咽吸取物标本共100份,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HBoV的NPI基因片段,并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利用多功能分析软件DNAstar进行同源性分析,MEGA软件绘制遗传进化树.分析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00例鼻咽吸取物标本中共检测到5例阳性,阳性率为5%.DNAStar分析发现5例阳性标本之间核苷酸同源性达99.7%~100.0%·与其他国家HBoV的株同源性为99.4%~ 100.0%.临床资料显示这5例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发热等,临床诊断为肺炎2例、毛细支气管炎1例、支气管炎1例及喘息性支气管炎1例.患儿经常规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南京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有HBoV的流行.
作者:张琴;喻文亮;葛许华;赵邵懂;陈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silymarin,SIL)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趋化因子fractalkine表达的影响与意义.方法:利用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气管内滴入制备小鼠急性肺损伤的模型;设立SIL治疗组(S组)、LPS组(I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S组在气管内滴入LPS前6、4、2h以200 mg/kg水飞蓟素灌胃,分别在LPS处理后6、12、24 h取肺组织匀浆,用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IL-1β、IL-6、fractalkine蛋白水平.结果:在各时间点,S组肺组织中IL-1β、IL-6、fractalkine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L组.结论:SIL能有效抑制小鼠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中IL-1β、IL-6、趋化因子fractalkine的表达.
作者:张晓鸣;顾绍庆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Notch1、Jagged1和NF-κ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胃癌、60例癌旁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Notch1、Jagged1和NF-κB的表达,用Warthin-Starry银染法检测各组织中Hp的感染状况.结果:Notch1和Jagged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0.0%、70.0%)显著低于其癌旁(81.7%、96.7%)和正常组织(85.0%、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6.7%)显著高于其癌旁(36.7%)和正常组织(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在胃癌、癌旁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76.7%、93.3%和1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ch1、Jagged1表达及Hp感染均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NF-κB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P<0.05).Notc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Jagged1呈正相关(r=0.460,P< 0.05),与NF-κB呈负相关(r=-0.361,P<0.05).Notch1、Jagged1及NF-κ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Hp感染无关(r=-0.032,r=0.155,r=0.028,均P> 0.05).结论:胃癌中存在Notch1、Jagged1和NF-κB的异常表达,但均与Hp感染无关,Notch1与Jagged1低表达可能诱导NF-κB高表达,进而导致胃癌的发生.
作者:赵娜;周梅恺;叶玉伟;陈兆峰;李强;周永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及常规+阿托伐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和治疗1、6个月时查诊室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治疗前后肾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LDL-C水平1个月及6个月时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 0.01):24 h尿蛋白定量1个月时无明显变化,6个月时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加明显,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血肌酐及eGFR 1个月时无变化,6个月时阿托伐他汀组较治疗前血肌酐有所降低,eGFR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双侧肾动脉(RA)、段动脉(SRA)、叶间动脉(IRA)的收缩期大流速(PSV)无显著变化,6个月时治疗组各级动脉舒张末期低流速(EDV)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阻力指数(R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RA的EDV差异特别显著(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有肾脏保护作用,降低肾动脉血管阻力,改善肾血管结构,可能是其肾保护机制之一.
作者:王屹;姜学中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