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斌
院里小孩出了东家进西家,一碗肉馅饺子出锅,满院飘香,群童毕至……这是许多人曾有的邻里关系记忆.如今,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这类场景已难寻觅.上海市园景苑小区65岁的曾庆丰,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重塑”她的城市邻里生活.初遇尴尬2000年,曾庆丰从老家湖南湘乡迁往上海,随女儿居住,刚到小区时她很不适应,“邻里很陌生,见面不打招呼,脸上没笑容.与老家大门互敞、走门串户比,这里更像是房客,各行各事,毫无交流”.更让她吃惊的是,女儿在这儿生活一年多,竟连对门住户姓什么都不知.一次电灯出问题,她和女儿去隔壁借手电筒,门敲了大半天才开,“话没说完,对方就连说没有,把我们往外赶,眼神像见了贼”.
作者:鲍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老年人独自在家时发生跌倒后躺在地上起不来,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就叫“长躺”.长躺对于老年人来说很危险,会导致虚弱、疾病,甚至死亡.老人跌倒后,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如何起身才安全呢?首先,如果是背部先着地,就弯曲双腿,挪动臀部到放有毯子或垫子的椅子或床铺旁,然后使自己较舒适地平躺,盖好毯子,保持体温,如有可能,要向别人寻求帮助.
作者:于普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毛泽东一生始终处于中国政治军事等斗争漩涡的中心,特别是前半生,更是处于中国动荡的时期.由于长期生活极不规律,他养成了许多不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但是,即便如此,他还是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83年,可谓高寿了.毛泽东有着自己的一套养生观.一是生死观.毛泽东多次和他周围的卫生保健人员谈到生死问题.他说:人哪有长生不死的,古代帝王都想法去找长生不死的药,后还是死了.还说,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新陈代谢,这是辩证法的规律.他甚至对护士长说,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对生死的正确认识是养生者的必修课,坦然地面对生死就会活得轻松,气血运行正常,人自然长寿.
作者:鲁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血吸虫病击败曹操历史中的曹操确实在赤壁之战中被烧了舰队,但这不是让他决心撤退的真正原因.在《三国志》的记载中,来自北方的曹操军队一到赤壁就开始生病.面对疾病造成的严重减员,曹操只能撤兵.史书中并没有说明曹魏大军罹患的是哪种疾病,但在另外一本医学经典《伤寒论》里,张仲景详细介绍了当时南阳一带发生的疫情,而曹操行军时恰好经过那里.根据张仲景的描述,后人考证曹军患上的很有可能是南方常见的血吸虫病.
作者:周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休息好才是硬道理南部非洲的黑人干什么事都是优哉游哉,对他们来说,没有值得着急的事情.2007年3月21日,奎鲁市举行津巴布韦国家庆祝穆加贝总统83岁寿辰庆典,学生、市民等上万人9点进入会场,使团收到的通知是10点到达会场,11点庆典开始,下午1点完毕,然后招待使节们用饭.从首都到达奎鲁市要三个小时,我8点就往那边赶,但是寿星穆加贝自己1 2点才到,原定下午1点结束的庆典,拖到下午4点才完毕.我也不吃午饭了,马上驱车往首都赶,到达使馆时已是晚上8点.
作者:袁南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从古至今,“返老还童”一直是人们、特别是老年人梦想能够发生的事情.然而,当老年人真的出现“返老还童”现象时,不要轻易地认为是好事,应尽快查明原因.老年人长新牙部分报纸、杂志上报道过老年人长“新牙”的新闻,这让其他一些老年人羡慕不已,他们也希望自己能长出几颗新牙.
作者:王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有对夫妻喜欢斗嘴,常为鸡毛蒜皮的事争得脸红脖子粗.一天,两人又为先有男还是先有女争论起来.丈夫说先有男人后有女人,妻子说先有女人后有男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丈夫急了,就引经据典:“天地乾坤,乾为男,坤为女,可见男人在先,女人在后.”妻子说:“常言道,阴阳相对,阴为女,阳为男,可见女人在先,男人在后.”丈夫说:“男女老幼,你看,男在前,女在后.”妻子说:“老婆汉子,你看,老婆前,汉子后.”丈夫说:“夫妻夫妻,夫前妻后.”
作者:韩幸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1962年,我刚上初中一年级.那年初冬,同学们都穿上了换季衣服,我仍然一身单衣,冻得受不了.于是我请假回家,要做换季衣服.当时,一身棉衣,连布料加上棉花,二十来块钱足够.可是在那个挣工分的年代,这二十来块钱得找生产队.生产队长说队里没钱,等打完场、卖了粮食再说.没办法,只能苦苦地等,一等就是二十多天.等来等去,13岁的我萌发了搞点副业挣钱的想法.
作者:岱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我虽进过许多寺院,却从未叩过头、抽过签、算过命.我有我自个儿的占卜方式.碰到人生的难处,我通常是就地取材、临场发挥地测算,比如升工资、分房子、评职称时的抓阄儿.遇见几件难事,我均以同样的方法试着占卜,既求了心理平衡,又玩了游戏,居然多半灵验,实在令人神经兮兮.去年冬天,一位好友竞选县长,我当然巴望他如愿以偿.
作者:方英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这些日子,就在我家隔壁,一栋老房子要拆掉重建,令我有机会观察德国的拆迁过程.首先,人少.从头到尾,我只见到两个工人,一个在大吊车上忙来忙去,一个在地上配合着.这台大吊车,有点像变魔术的玩具.当然十分巨大.它有三四个不同的头:有钳子一样用来挑拣的,有用来粉碎的,有用来打钻的,有用来起吊货物的.不同时候,底下的那位工人负责装上不同的头.二人珠联璧合,上下配合分拣不同的材料:钢筋、砖头、木材、各种螺丝零件、塑料制品、玻璃、植物等全部被分成堆,再由大吊车分别装入卡车之中,然后地上的那个工人再驾着巨大的货车把它们送到不同的回收处去.
作者:陈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所谓好菜,不一定是山珍海味,关键看两点:一要适口,二要搭配得当.具体怎么搭配呢?第一是菜的种类搭配,即要注意凉菜、热菜、汤、面点、主食的合理比例和上菜时机,例如先凉后热,先菜后汤,后是主食甜点.第二是菜肴风格定位的搭配.菜品的搭配如中药配伍一样,也讲究君、臣、佐、使.高档的菜称为“头菜”,燕窝鱼翅打头的称“燕翅席”,以下依次还有“燕鲍席”“燕菜席”“鲍翅席”“参翅席”“鸭翅席”.称为“席”的,低也要海参打头,为“海参席”.燕、翅、鲍、参、龙虾等,也叫“大件”.
作者:赵一山;罗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匆匆一见成永别1993年,婆婆和丈夫病了十多年后相继去世,丈夫的妹妹感激我对他们的细心照顾,一定要邀请我去美国散心.1994年,我从上海飞往美国亚特兰大.空姐送给每位乘客一个飞鹰小挂件的礼物.看到那个小飞鹰,我的眼泪就出来了.他当年在笕桥中央航校上学,制服上佩戴的就是飞鹰标志.
作者:茅君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有人说,衰老是从视力开始的.远的东西模糊了,近的东西看不清了,老了.有人说,衰老是从记忆力开始的.眼前的事情,转身就忘,老了.也有人说,衰老是从骨头开始的.背越来越驼了,腿越来越没有力气了,老了.还有人说,衰老是从牙开始的.以前,吃什么东西都香,再硬的骨头都敢啃,现在,吃什么都没胃口了,牙缝越来越大了,吃饭的时间没饭后剔牙的时间长,可怕的是,一颗老板牙,掉了,另一颗门牙,又松动了.老掉了牙,这是真的老了.
作者:孙道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麻条本是一两寸长的芝麻条糖.此鱼也就这么点长,头小而尖,身子细圆,鳞青白,有点像微型青鱼,因为其形同麦穗大小,所以有的地方就叫作麦穗鱼.在所有的小鱼里,好吃的数这小麻条.小麻条不独肉多、肉细嫩,吃时也很方便,肉里几乎无刺,仅中间一道脊刺而已.其鱼鳞细到不必披去,肚子里也就一根细肠,掐不掐都无所谓.清一色的小麻条很难得,因为钓鱼不可能钓的全是这玩意——除非让人发疯.所以,通常小麻条都是和别的小杂鱼一起烩.但烧出来端上桌后,细长圆润的小麻条总是被那会吃的人先下筷子搛走.有经验的人在买小杂鱼时,总是尽可能多挑拣小麻条.
作者:谈正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每到寒露之后,卖白菜的吆喝声就多了起来.那年月,每到大雪封门的冬日,谁家如能备下一大堆白菜,心里就踏实许多.靠白菜过活的日子,人们琢磨出了数不清的烹调白菜的法子.若凉拌,就选取嫩黄嫩白的菜心,切成细丝,再配点黄瓜丝和干红椒丝,用香油、盐、醋一调,清凉爽口.外面的老菜帮子,也有绝妙的吃法:先码在盆里用开水浇,加葱、姜、盐腌上两天,捞出来洗净切碎,再加干辣椒末、蒜末,大火爆炒,酸辣开胃,是下饭的佳肴.
作者:苏美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星期天,我去看望父母,二老很高兴.母亲忙着取茶杯,父亲忙着沏茶.我陪他们边喝茶边聊天.母亲忽然站起身,说冰箱里有葡萄,我也跟着过去.打开冰箱,不但有葡萄,一个多月前我们拿来的点心也在里边放着.父亲说:“你们以后来别带多少东西,我不喜欢吃零食,就你妈一个人吃.”我心里明白,母亲不是因喜欢而吃,而是因为她一向勤俭节约,不愿意糟蹋粮食.
作者:李凤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万里92岁时依然坚持每周打四次网球,打两次桥牌,如今已经近百岁.这是一个奇迹,在当今国际政要中也很少见.打网球费力,打桥牌费脑,没有一定的体力是没法支持的.我曾问过万伯翱,万里长年坚持锻炼,是不是在营养的补充上有什么特殊的办法,是不是经常吃些补品什么的.万伯翱说:“没有,他过去从来不吃什么保健品、补品,现在偶尔会在医生的要求下吃一些保健品,没有什么特殊的东西.”
作者:肖伟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美国《医药日报》总结六种方法,让挑食儿童爱上蔬菜.1.一餐中多菜少肉.研究发现,如果餐盘中肉类占一半,蔬菜只有一丁点儿,孩子自然会将蔬菜留到后.如果将蔬菜量增加一倍,孩子会对蔬菜更感兴趣.2.让蔬菜更有趣.给孩子吃蔬菜也需要“卖点”.不妨给食物起个名称,比如“透视眼胡萝卜”“超级英雄南瓜”,或做点食物造型,可以让孩子的蔬菜摄入量从32%增加到66%.
作者:陈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从前有一个男人,他在所有方面都获得了成功:有一个温暖的家庭,一手远近闻名的好手艺.但他仍然感到不开心.“我想认识真理.”他对妻子说.“那你就应该去找她.”妻子回答.于是,男人将房子及其他所有的财产都转到妻子的名下,然后,一边乞讨一边寻找真理.为了找到她,男人上高山,下峡谷,走小村,进大城,穿越森林,沿着无边的海岸线行走,进入过昏暗恐怖的荒野和充满鲜花的郁郁葱葱的大草原.他寻找了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
作者:简·约伦;陈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衰老的日本2010年,我去日本留学.有一次在地铁上,我搀扶一个走路不便的90岁老人上车.这个老人感谢我的同时,抱怨起他们的生存现状:“日本是世界上长寿的国家,这听起来挺好,但我们这些长寿老人也是国家和年轻人的负担啊!”我问他行动不便怎么生活,他说他住在养老院.这个热情的日本老人叫山口田赞,他盛情邀请我去他所在的养老院参观.
作者:罗金玉;福富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