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赵宏斌;王兵;梁红锁;张春强;郑宏宇;赵学凌
目的探讨益肺健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治疗前后痰液炎症细胞计数与分类、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等指标变化,并与20名健康人作比较.结果COPD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与健康人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治疗组痰液中性粒细胞(PMN)、IL-8和TNF-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非中性粒细胞(nPMN)、FEV1占预计值%和FEV1/FVC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仅FEV1占预计值%和FEV1/FVC明显升高(P<0.05,P<0.01).治疗组降低PMN、IL-8和TNF-α水平,升高nPMN、FEV1占预计值%和FEV1/FVC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肺健脾方可减轻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而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王胜;季红燕;张念志;卓秀珍;赵丽萍;朱慧志;陈炜;任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干预作用.方法两组均给予泼尼松首始剂量1mg/(kg·d),晨8:00顿服,持续8~12周后,每2周减5.0mg,至0.5mg/(kg·d)时,改为2天剂量合并隔日顿服,再以每2~3周减5.0mg,至0.4mg/(kg·2d)时维持6~12个月,并给予必要的对症处理.治疗组同时加服六味地黄丸每次8粒,每天3次,至泼尼松减至维持量时.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指标两组均改善显著(P<0.05,P<0.01),但均以治疗组为优(P<0.05);其复发率亦以治疗组为低(P<0.05).治疗组出现的阴虚火旺证候积分值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为低(P<0.05,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能显著提高激素对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减少其复发,并能对抗激素的不良反应.
作者:胡顺金;方琦;刘家生;张莉;曹恩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年来,慢性尿酸性肾病的实验研究逐渐增多,人们主要从基因重组、抑制尿酸排泄、促进血尿酸产生几方面来复制动物模型.中医药在降低血尿酸、调整细胞因子水平、延缓肾间质纤维化方面显现出较好疗效,但尚待进一步加大对中药或其提取成分的研究.本文就上述内容进行了综述.
作者:高志卿;邓跃毅;王琳;陈以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复方肾华片(下称肾华片)对大鼠残余肾脏表达巨噬细胞移行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ion factor,MIF)的作用.方法采用肾华片治疗5/6肾切除大鼠12周,观察血压、尿蛋白、血生化、肾脏病理改变以及MIF表达的情况.结果肾华片能降低5/6肾切除大鼠血清肌酐水平(P<0.05)及24 h尿蛋白总量(P<0.01),减少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MIF表达和浸润的巨噬细胞数量,减轻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结论抑制MIF的高表达,可能是肾华片抑制大鼠残余肾脏慢性炎症,延缓硬化、纤维化过程,保护肾功能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建军;陈香美;顾玥;魏日胞;杜靖;师锁柱;尹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应激性溃疡是泛指各种危重患者并发的急性胃黏膜损害,是一种严重的应激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我院ICU 2001年2月-2004年6月应用中药糊剂治疗危重病伴发应激性溃疡出血101例,取得较好的止血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跃进;罗洪勇;覃进;黎波;郭淋;王加伟;杨俊;黄永军;章士刚;黄柏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们于2002年9月-2003年11月,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于下.
作者:何涛;郝拥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4.2第二阶段1978-1997年.这一历史时期产生了4种<素问>英译本:加拿大人Henry C.Lu的译本,Maoshing Ni的译本,吴连胜、吴奇的译本,以及周春才、韩亚洲编绘的题为<<黄帝内经>养生图典>的漫画版译本.
作者:兰凤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排铅咀嚼片对铅排出量及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法,选择血铅含量在100μg/L以上儿童94例,随机分为排铅咀嚼片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30天.结果服用排铅咀嚼片组儿童服药后第20天、第30天尿铅排出量自身服药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且尿铅总排出量增加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排铅咀嚼片有明显促进排铅作用.服用后对尿钙、尿锌排除无明显影响;观察前后血、尿常规检测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亦说明排铅咀嚼片对观察者健康无损害.
作者:卢建中;蔡宇;吕毅斌;喻萍;饶梅香;邹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mephalopathy,HIE)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临床应用脑活素治疗效果很好,但价格较贵.笔者采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合胞二磷胆碱中西医结合治疗HIE,经临床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京华;李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运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技术,观察头针对抑郁症患者不同脑区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12例抑郁症患者均接受头针治疗,取穴为顶中线(MS5)、额中线(MS1)和双侧额旁1线(MS2).电针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接受PET检测.框取感兴趣脑区(ROI),将各脑区所得葡萄糖代谢放射性计数采用半定量方式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上述穴位头针能升高双侧额叶、双侧顶叶、右侧扣带回、右侧尾核和左侧小脑葡萄糖代谢,降低右侧颞叶、双侧丘脑葡萄糖代谢.结论电针抑郁症患者顶中线、额中线和双侧额旁1线能影响不同脑区的葡萄糖代谢,初步表明头针治疗抑郁症的机理与其调整皮质-边缘通路功能障碍、提高脑区葡萄糖代谢有关.
作者:黄泳;李东江;唐安戊;李求实;夏东斌;解亚宁;龚伟;陈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次全国中青年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7月13日-18日在贵阳市召开.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220篇,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部队医疗单位及贵州省的近13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作者:莫穗林;姚魁武;王阶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中药对大鼠去卵巢后早期骨髓源性破骨细胞形成能力和骨髓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6(IL-6)、IL-6受体(IL-6R)、gp130基因的影响.方法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72只,其中24只为假手术对照组;48只去卵巢,随机分为去卵巢组和中药组,每组24只.分别于去卵巢后2、4、6、12周每组各取6只大鼠骨髓细胞作细胞培养和提取RNA,培养第6天分别作瑞氏-吉姆萨染色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骨髓细胞TRIZOL提取总RNA.结果去卵巢后2周,去卵巢组破骨细胞形成数即多于对照组(P<0.05),骨髓细胞IL-6和IL-6R基因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第4~6周,上述改变达高峰,并持续至第12周;从4~12周,上述各指标中药组均明显低于去卵巢组(P<0.05,P<0.01).以上各组全程未见gp130基因表达水平有明显变化.结论本方所用补肾壮骨中药可以抑制大鼠去卵巢后骨髓源性破骨细胞的生成,这一效应至少部分与其抑制骨髓细胞在去卵巢后过度表达IL-6、IL-6R有关.
作者:曾天舒;陈璐璐;夏文芳;黎慧清;周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在1999-2004年间采用恒古骨伤愈合剂口服液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术后患者72例,并和同期以三七伤药片治疗的54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证明恒古骨伤愈合剂在缓解胫骨下段骨折术后疼痛、肿胀和促进骨折愈合等方面疗效满意.
作者:胡敏;赵宏斌;王兵;梁红锁;张春强;郑宏宇;赵学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用弥散加权磁共振技术评价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TMP组),每组8只,分别在缺血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TMP.行弥散加权(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系列扫描,观察缺血后1、2、6、12、24 h脑梗死灶变化,以及24 h三苯四氯氮唑(TTC)染色的脑梗死容积.结果TMP组各时间点DWI-MRI扫描脑梗死容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与1 h点相比,对照组脑梗死容积在栓塞后2、6、12、24 h分别扩大13.3%、29.7%、50.3%、57.3%,TMP组扩大9.9%、21.3%、37.1%、40.5%.缺血24 h TTC测算的脑梗死容积大于DWI-MRI测算的脑梗死容积.结论缺血前注射TM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作用;采用DWI-MRI扫描动态观察脑缺血灶的演变过程和评价脑保护措施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胜;陈绍洋;熊利泽;魏梦绮;刘艳红;宦怡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全国中西医结合生殖健康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1月9-12日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7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05篇,其中特邀报告3篇,大会交流8篇,小组交流94篇.从本次会议论文看,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生殖健康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不仅关注妇女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问题,还重视预防问题.(2)注重整体观念,摆脱局限观,从神经生殖-免疫-代谢网络等整体角度探讨中药治疗性早熟、更年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机理.(3)研究范围扩大,开始了心理学问题对疾病影响的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等.(4)已经关注社会问题导致的一些妇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工作,如性传播疾病等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现将会议学术内容综述如下.
作者:俞超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史载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8月15-17日在广西北海市召开.这次大会得到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及西苑医院、广西中医学院以及北海市政府等各方面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
作者:罗增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清心胶囊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索其降压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的方法进行临床试验,将9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清心胶囊(A)组34例、卡托普利(B)组32例、清心胶囊加卡托普利(C)组32例,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动态血压的变化,以及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水平的改变,并记录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B组、C组降压显效率分别为44.1%、53.1%、75.0%;而改善症状显效率分别为55.9%、46.9%、50.0%;在症状积分下降幅度方面,C组>A组>B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A组优于B组(P<0.05);3组均可显著提高血浆CGRP水平;A组还对血浆AngⅡ、ET有显著的下调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清心胶囊对于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A组和C组优于B组.清心胶囊取效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纠正ET/CGRP失衡有关,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作者:雷燕;卢全生;马晓昌;陈可冀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