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esveratrol对高糖所致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

胡爱平;游娜;徐家蓉;蒋秀琴;缪珩;鲁一兵

关键词:Resveratrol, 高糖, 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摘要:目的:探讨高糖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及Resveratrol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匍萄糖浓度5.6 mmol/L)、高糖组(HG组,葡萄糖浓度30 mmol/L),分别观察24、48、72 h;②分为NC组、HC组、Resveratrol组(Res组,葡萄糖浓度5.6 mmol/L+Resvemtrol 20 μmol/L)和高糖+Rcsvcratrol组(HG+Res 组,葡萄糖浓度30 mmol/L+Resveratrol浓度分别为5、10、15、20 μmol/L),各组细胞分別培养48 h.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①与NC组相比,HG刺激后大鼠系膜细胞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1;②与HC组相比,HG+Resveratrol干预后,大鼠系膜细胞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5,<0.01).Res组和NC组之间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糖能上调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Resveratrol可能通过抑制高糖引起的系膜细胞TGF-β1高表达而在糖尿病肾病中起治疗作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PAPP-A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对129例子痫前期患者(轻度子痫前期64例,重度子痫前期65例)和137例同期入院产检并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的正常孕妇,进行PAPP-A基因位点S1224Y(A/C)(dbSNP:rs7020782)多态性的分析,比较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在子痫的期组和正常组间、重度子痫前期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间的差别.结果:AC基因型频率在于痫前期组(44.2%)高于对照组(31.4%,P<0.05);AC基因型频率在重度子痫前期组(75.4%)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12.5%,P<0.001);C等位基因频率在重度子痫前期组(40.8%)明显高于轻度子痫的期组(18.7%,P<0.001).结论:PAPP-A基因位点S1224Y(A/C)的AC基因型,C等位基因可能是子痫前期的重要遗传危险因素,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李坤;孙丽洲;吴恒芳;杨笛;张寄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孕早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对染色体异常产前筛查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孕早期胎儿颈部透明层(NT)增厚在产前超声筛查染色体异常(特别是21-三体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OVID、Springer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08年8月)中的中英文文献,按照诊断试验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收集所有相关的诊断试验文献,应用Meta-DiSc 1.4软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检查胎儿共计162 992人.11篇文献对孕早期胎儿NT≥第95百分位对染色体异常的诊断价值进行了分析,汇总灵敏度、特异性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8.8%、92.1%和0.891;12篇文献对孕早期胎儿NT≥第95百分位对21-三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进行了分析,汇总灵敏度、特异性和AUC分别为81.3%、92.6%和0.883.结论:孕早期NT增厚对染色体异常(特别是21-三体综合征)产前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的准确性均较高,可用于孕早期染色体异常的产前筛查.

    作者:余章斌;韩树萍;郭锡熔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胰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

    目的:比较胰腺癌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血清蛋白的差异以寻找候选血清肿瘤标志物,为胰腺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免疫亲合柱去除丰度高的14种血清蛋白,用双向电泳分离蛋白并比较差异.选取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明显差异表达蛋白点,行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建立了稳定性、重复性良好的凝胶蛋白图谱.对筛选出的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明显差异表达的78个蛋白点,共有54个蛋白点被成功鉴定,其中胰腺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者29个,低表达者25个.结论:胰腺癌患者、健康志愿者血清蛋白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可筛选并鉴定出这些差异蛋白,后者有望为早期诊断胰腺癌提供依据.

    作者:徐树建;徐泽宽;王富强;朱毅;苗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性缺血性肾损伤中IκB激酶β(IKKβ)的变化及其意义的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I/R)及缺血预适应/再灌注(I/P+I/R)模型,初步研究不同的缺血方式后肾脏IκB激酶β(IKKβ)的变化及其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相互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摘除右肾、分离出左肾动脉后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适应+缺血冉灌注组(I/P/+I/R组).分别用生化学检测血清肌酐(Scr)的变化,组织病理学评价肾小管损伤程度评分,用免疫荧光定量分析IKKβ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脏组织中NGAL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肾脏组织中IKKβ、NGAL的表达.结果:Scr水平及肾小管损伤评分提示,I/R组肾脏组织病理改变明显,与sham组比较损伤程度重(P<0.01);与I/R组比较,I/P+I/R组损伤程度则明显减轻(P<0.05).免疫荧光定量分析与免疫印迹检测IKKβ的表达提示,I/P+I/R组的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P<0.01,P<0.05);VR+I/P组较I/R组则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与免疫印迹检测NGAL的表达提示,I/P+I/R组的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P<0.01,P<0.05);I/R+I/P组较I/R组则明显减少(P<0.05).且IKKβ与NGAL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IKKβ参与了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了肾损伤标志物NGAL的产生,肾脏缺血预适应抑制IKKβ的激活,减少NGAL的产生.与肾脏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武煜;尹忠诚;曹长春;陈宇;张立元;刘晓东;缪嘉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β-Smac基因的克隆及过表达对胃癌细胞SGC7901顺铂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分离,克隆编码β-Smac的基因,观察胃癌细胞SGC7901中β-Smac基闪过表达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从胃癌细胞株SGC7901扩增β-Smac的cDNA.构建含β-Smac基因cDNA的表达载体pcDNA3.1-β-Smac.将pcDNA3.1-β-Smac质粒转入SGC7901细胞;用RT-PCR、Western blot分别从核酸和蛋白水平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选用顺铂(0、2、8、12 μg/ml)处理转染pcDNA3.1(对照组)或pcDNA3.1-β-Smac(实验组)48 h后的SGC7901细胞24 h,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成功构建了含β-Smac基闽的表达质粒,核酸序列分析显示克隆的β-Smac基因序列与GeneBank中登记的β-Smac基因序列100%同源,引入的Flag序列完全正确.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转染24 h后,SGC7901细胞β-Smac mRNA水平明显增高,48 h后Western blot在β-Smac预期位置检测到Flag蛋白特异性条带.顺铂处理24 h后,仅2 μg/ml组显示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凋亡差异有显著性(P=0.009),而其余各组间均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成功构建含β-Smac基因序列的重组质粒并转染靶细胞,外源性β-Smac基因过表达后,未显示能显著提高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对顺铂的敏感性.

    作者:洪婷婷;陆明洁;葛红梅;束永前;刘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内皮素-1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环氧化酶-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HRPC)PC3细胞中,内皮素-1(ET-1)刺激对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以及内皮素受体A(ETAR)与内皮素受体B(ETBR)在此调控通路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0.1、1.0、10.0、100.0 nmol/L)ET-1刺激前列腺癌PC3细胞相同时间(24 h);另外用BQ123(ETAR拮抗剂)、BQ788(ETBR拮抗剂)单独作用于PC3细胞或与100 nmoL/L ET-1联合作用于细胞24 h.均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中COX-2蛋白含量的变化:采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COX-2 mRNA的变化情况.结果:PC3细胞在0.1-100.0 nmol/L浓度的ET-1刺激后COX-2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并显示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BQ123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均显著抑制ET-1介导的COX-2的上调,与单纯应用ET-1组有显著差别(P<0.05),BQ788则对ET-1介导的COX-2的表达没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在前列腺癌PC3细胞中,ET-1对COX-2的表达有上调作用;ETAR参与厂这一调控过程,ETBR可能未参与此过程.这为ETAR拮抗剂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联合应用于HRPC的治疗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作者:苏琦;许露伟;李文成;王自正;朱金海;贾瑞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比索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83例,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不全,随机分成比索洛尔干预组42例及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高血压及抗心力衰竭(CHF)的常规治疗,但对照组不用β受体阻滞剂.比索济尔干预组患者加用比索洛尔1.25~10.00mg/d,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及左室超声舒张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比索洛尔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左室等容松弛减慢指标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室早期充盈减慢指标二尖辦舒张早期血流大速度E峰、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E峰减速时间(DT);以及左室前后径(LAD),收缩压、舒张压、心率(HR)等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比索洛尔干预组IVRT、E、E/A、DT、LAD、HR等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比索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舒张性心力衰竭可显著降低心率、降压,改善心功能分级和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刘爱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DNA芯片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耐药性方法的建立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对链霉素(SM)和乙胺丁醇(EMB)耐药性的技术平台建立.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法测定160株MTB临床分离株的SM和EMB耐药性,并与BAC了EC960法结果进行比较,分别对结果相符与不相符的菌株进行测序.结果:基因芯片法测定160株MTB临床分离株,结果显示SM敏感111株、耐药49株,以rpsL 43、88位aag突变为agg为主.芯片检测结果EMB敏感142株、耐药18株,耐EMB的MTB以embB 306位atg突变为gtg为主.基阅芯片法检测链霉素、乙胺丁醇耐药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0.0%、99%和60.0%、100%.两种测定方法结果不符的菌株中,采用基因测序法测定,结果显示基因芯片法检测点突变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结论:基阅芯片法检测MTB对SM与EMB耐药性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特异性高,准确性高,可作为MTB的SM与EMB耐药性快速筛选方法.

    作者:石小华;景奉香;胡忠义;崔振玲;赵建龙;朱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肝细胞癌中微小RNA mir219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和表达下调

    目的:微小RNA(microRNA)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microRNA mir219在肝细胞癌中的异常甲基化和异常表达,可能参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方法:采用pyrosequence、TA克隆测序等方法检测正常肝组织、肝细胞癌细胞株和肝癌标本中mir219上游预测启动子区域甲基化,Taqman实时定量Rt-PCR测定肿瘤组织表达.结果:与正常肝脏组织相比,肝癌细胞株、肝癌标本中mir219上游预测启动子区域中茎环区和上游1kb区域的CpG岛存在高度甲基化.肝癌细胞株、肝癌标本中mir219表达显著下调,与其异常甲基化相关.结论:肝癌中微小RNA mir219茎环序列上游1094 bp区域存在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表达下调,提示mir219异常可能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巾起重要作用,是潜在的抑癌基因.

    作者:韩蓓;钱祝银;高文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半固体脱钙对骨性材料内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目的:通过试制半固体脱钙体系,建立在坚硬、透光性差的骨性材料内部观察、研究荧光基因标记细胞的方法.方法:靶细胞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标记后,接种于骨性生物支架材料内部;负载荧光细胞的生物材料经多聚甲醛固定后,研究不同脱钙剂对细胞荧光的影响;负载荧光细胞的生物材料经自创的半固体脱钙体系脱钙后,制备冰冻切片,并与塑料包埋切片、常规石蜡切片比较.结果:荧光倒置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在生物材料内部生长的绿色荧光细胞.骨性材料在半固体脱钙过程中,荧光倒置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材料中不透光的坚硬钙质成分逐渐消失,而细胞在原位保持形态和荧光;以不脱钙塑料包埋切片为对照,半固体脱钙和随后的冰冻切片可原位精细保持细胞的荧光和形态,且可适用于大块骨性组织.结论:本研究采用自行试制的半固体脱钙体系,可原位保留骨性材料内部生长细胞的位置、形态和荧光,为进行骨性材料内部结构及功能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江汕;江千里;裴国献;赵培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Resveratrol对高糖所致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糖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及Resveratrol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匍萄糖浓度5.6 mmol/L)、高糖组(HG组,葡萄糖浓度30 mmol/L),分别观察24、48、72 h;②分为NC组、HC组、Resveratrol组(Res组,葡萄糖浓度5.6 mmol/L+Resvemtrol 20 μmol/L)和高糖+Rcsvcratrol组(HG+Res 组,葡萄糖浓度30 mmol/L+Resveratrol浓度分别为5、10、15、20 μmol/L),各组细胞分別培养48 h.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①与NC组相比,HG刺激后大鼠系膜细胞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1;②与HC组相比,HG+Resveratrol干预后,大鼠系膜细胞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5,<0.01).Res组和NC组之间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糖能上调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Resveratrol可能通过抑制高糖引起的系膜细胞TGF-β1高表达而在糖尿病肾病中起治疗作用.

    作者:胡爱平;游娜;徐家蓉;蒋秀琴;缪珩;鲁一兵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兔腰椎间盘内多点注射医用臭氧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不同注射方式对兔腰椎间盘正常髓核的作用以及安全性.方法:家兔20只,于透视下用20 G儿童穿刺针刺入家兔腰椎间盘中心部,抽取5 ml浓度为40 μg/ml臭氧,经穿刺针注入3 ml,在椎间孔处将剩余气体注入椎旁组织.其中L4~5为椎间盘内单点注射,L5~6为椎间盘内多点注射,以L3~4椎间盘作为正常对照.20只兔注射臭氧1次,分别在术后1、2、3、4周后处死取标本,将实验和正常对照标本中椎间盘髓核作大体、光镜下观察,并对光镜下髓核内细胞计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实验动物均无严重的行为异常.各手术腰椎间盘术后1周腰椎间盘髓核水分明显减少,外形萎缩,4周髓核干涸,完全呈灰白色干酪样.多点注射组髓核内细胞计数比较单点注射组明显减少,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本研究显示椎间盘内40 μg/ml臭氧注射安全性较好,臭氧对髓核缓慢萎缩作用多点注射强于单点注射方式,为该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姜建威;吴清华;吴震海;李新胜;成岗;顾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埃他卡林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新型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埃他卡林(IVT)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肺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HPH模型组、IPT干预组,每组12只.IPT干预组给予IPT1.5 mg/(kg·d)灌胃,对照组及HPH模型组给予0.9%NaCl 5 ml/(kg·d)灌胃.HPH组及IPT干预组在(10.0 ±0.5)%氧浓度下饲养,每天8 h.每周6天,4周时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RV/(LV+S),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r-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肺动脉主干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①HPH模型组大鼠mPAP和RV/(LV+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PT干预组mPAP和RV/(LV+S)较HPH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②HPH模型组大鼠肺动脉VEGF 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IPT干预组与HPH模型组比较,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降(P<0.01);IPT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H模型大鼠肺动脉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IPT可明显抑制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

    作者:王珏;陈建波;解卫平;金宇;王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64排螺旋CT对肾积水的评价(附52例报告)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检查肾积水的评价.方法:对临床疑诊肾积水的52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及尿路三维重建.结果:5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肾盂积水及部分输尿管扩张,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良性狭窄4例,巨输尿管1例,腔静脉后输尿管4例,输尿管结石18例,输尿管结核3例,输尿管癌8例.腹膜后纤维化3例.CT图像不仅能清晰显示肾积水的程度,还可以明确输尿管梗阻的部位及原因.结论:64排螺旋CT是评价肾积水程度及梗阻原因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作者:高丽媛;张玉花;葛欣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安博立酸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增殖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安博立酸(Ambrolic acid,AmbA)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AmbA对胃癌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将AmbA作用于SGC-7901细胞株,MTT法测定AmbA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光学显微镜观察AmbA作用引起的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AmbA作用后细胞凋亡情况及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AmbA对SGC-790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表明.AmbA可使细胞阻滞于S期,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AmbA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的主要途径可能是使细胞阻滞于S期并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施建民;孙婧;张国铎;禹立霞;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慢性酒精刺激对大鼠背侧纹状体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较长期酒精处理及戒断后,大鼠背侧纹状体突触可塑性的变化.方法:在大鼠慢性饮酒10、20、30天及戒断后1、3、7天用脑片记录场电位的方法观察背侧纹状体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诱导的变化,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慢性饮酒不同时期对大鼠背侧纹状体LTP的诱导均有阻抑,饮酒10天阻抑作用强(P<0.05),饮酒20、30天的阻抑作用逐步减弱(P>0.05),戒断7天LTP较对照组有反跳性增强(P<0.05);戒断7天突触界面活性区长度变长、饮酒20、30大组突触间隙宽度变窄、饮酒30天组和撤酒7天组突触后膜致密物质(post synaptic density,PSD)变薄(以上差异均为P<0.05).结论:慢性酒精刺激可导致大鼠背侧纹状体突触传递效能和结合特性的改变.

    作者:王慎军;谢桂琴;崔胜忠;李菁;周蓉;陈玲;袁孝如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单管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同时测定多重单核苷酸多态性

    目的:建立了一种单管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同时测定多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方法:以TYP基因外显子1上的3个SNP位点(71G>A、425A>T和758G>A)为例,首先采用PCR预扩增得一段含所有待测SNP位点的长片段;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将其消化成短片段,在连接酶的作用下与设计的DNA适配器相连;以此连接产物为模板,在单个PCR管中加入一种适配器特异性通用引物和所有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离检测PCR扩增产物,并根据扩增片段的大小判断SNP的类型.结果:采用该法成功测定了30名健康中国人的TYP基因中的3个SNP位点,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RFLP)测定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该方法特异性高、结果准确、检测成本低,可用于同时测定多个SNP位点.

    作者:汪维鹏;李融;王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室间隔缺损封堵前后心脏扭转运动的变化

    目的:运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经皮室间隔封堵术前后患者心脏扭转运动的变化.方法:检测18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常规心脏二维多普勒超声参数,并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患者的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进行分析,以探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其心脏扭转运动的影响.结果:封堵术后第3天,舒张期末左室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较术前减低较明显,左心室的基底部、心尖部的旋转角度及整体的扭转运动的角度较术前稍有减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LVEDd、LVEDV较术前仍有降低,但降低的程度有减小的趋势;而左心室的基底部、心尖部的旋转角度及整体的扭转运动的角度仍有降低,降低的程度以术后1个月明显,以后降低程度减小.患者封堵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LVEF稍有改变,但差异尤统计学意义.无论是封堵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个月、还是术后3个月有,病人的左心室的基底部、心尖部的旋转角度峰值及整体的扭转运动的角度峰值均和LVEF呈线性相关,且以左室整体的扭转运动的角度峰值和LVEF的相关性好.结论: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通过逆转左室的重构而改善左室的扭转运动,且左室整体的扭转运动与LVEF的相关性好.

    作者:庄燕;许迪;雍永宏;陈银花;李晓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局部表面麻醉下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局部表面麻醉在逆行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逆行硬性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3 637例.分为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骶麻或腰麻称为椎管内麻醉(IA)阶段和基本采用局部麻醉(LA)辅以镇痛剂(盐酸哌替啶)阶段.回顾性分析两者在1次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麻醉并发症、疼痛评分、麻醉耐受(有效性)、手术时间,疾病治疗时间、可比的治疗费用等并进行比较.结果:在麻醉耐受度、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疼痛评分、疾病治疗时间、可比的治疗费用有显著差异,LA组的疼痛评分较IA组高(P<0.05),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时间和可比治疗费用LA组远低于IA组(P<0.01).结论:局部表面麻醉下逆行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町以作为一种较为安全、有效、可行、治疗费用低廉的方法,术中疼痛可一定程度降低手术并发症.

    作者:陈方敏;石家齐;谷江;贾本忠;李登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良恶性胸腹水中游离DNA含量及完整性比较

    目的:探讨细胞游离DNA含量及DNA完整性在良恶性胸腹水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ALU-qPCR(115 bp、247 bp)方法分析28例良性胸腹水患者和38例恶性胸腹水患者的胸腹水中细胞游离DNA含量以及DNA完整性的情况.结果:ALU247片段含量在良恶性胸腹水组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ALU115片段在两组中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胸腹水中DNA完整性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P<0.05).DNA完整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6(P<0.01).结论:恶性胸腹水有较高的ALU247片度含量以及DNA完整性,其中DNA完整性可能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诊断指标.

    作者:殷霞丽;谢丽;禹立霞;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